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2017-08-24张为富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历史教学策略分析

张为富

[摘 要]历史课程作为一门人文性强的学科,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十分显著,能够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学生的人文修养。当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历史教学理念和方式正在不断创新发展中,为突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需要深入探索与挖掘历史教材中与人文修养有关的材料,使历史教学有着饱满的历史情感,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提升学生的精神文明程度,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不断提高。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历史教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具体策略,以为教师提供相关经验借鉴。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人文素养;策略分析

一、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初中生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初中生还处于心智发展不成熟的阶段,身心发展也不平衡,生活经验和阅历不足,因此,对社会现象和历史事件的认识不够深刻,缺乏辨识的能力,因此,需要教师在历史课堂中加强这方面的教育,通过向学生展现丰富的历史案例和事件来让学生学会辨别,从而进行归纳和总结,得出正确的、理性的认识,并进一步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并以这些要求约束自己的言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建设学生的精神文明,以展示初中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较高的文明程度,促进学生、社会朝着更好地方向发展。

2.有助于提升初中生的综合素质

历史学科的人文性较强,加强对学生的历史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也是我国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而广大用人单位也愈加重视受聘者的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这要求受聘者在学生阶段接受良好的人文素养的教育,在长时间的受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水平,增强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践行道德的意识,自觉抵制社会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因此,突出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育,有助于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的社会公民。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分析

1.深入挖掘历史教材中的人文内容,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初中历史教材中蕴含着相当丰富的人文素材,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提供了现成的资料,教师应当深入教材中,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提炼,从而整合成丰富的人文素材,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传授于学生,给予学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说明汉民族共同体的正式形成,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为两千年前就已经产生的耀眼的中华文明感到自豪。同时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汉武帝的大一统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什么样的作用?西汉能够从百业凋零到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有哪些?汉朝在当时世界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与西域有着怎样的关系?这样时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统治者政策的调整以及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是国家强盛重要原因和基础。通过了解西汉对周边小国产生的重要影响以及汉民族文化的广泛传播而增加民族自豪感。但也需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何强盛的西汉帝国最后还是爆发了农民起义,难逃分崩離析的命运呢?学生自主思考并归纳,从中找出原因,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更新历史教学方式,拉近历史教学与现实的距离

历史学科主要研究对象是已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并通过这些事件和现象来研究社会发展规律,因此,历史内容与现实社会会产生一定的差距,毕竟那并不是学所处的、所熟悉的年代,加上教师的教学方式不恰当,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比较吃力,势必会让学生的产生厌烦的情绪的,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并注意在教学的过程中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能够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加强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以八年级教材中的课文《北伐战争》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搜索一下影片资料,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当时的北伐战争进行还原,让学生感受到北伐战争的声势浩大和波澜壮阔,加深对战争时代背景的了解。教师注意仔细分析后期的叛变革命事件,让学生学会从整体的时代背景着手,分析发生叛变事件的根本原因和国民革命最终失败的原因,在学习的过程中坚定共产党的革命思想和路线,深刻认识到汪蒋两人叛变革命的行为是置国家于不顾、陷人民与水火的可耻行为,从而坚定自己的共产主义立场,确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3.开展丰富多彩额课外活动,营造浓厚的人文气氛

知识的传授,并不一定要在教室之内,而应当适时地突破课堂的限制,尤其是人文性强的历史学科,更不应当只局限于教室之内。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借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如设计班级板报、在校报中开设历史人文素养专栏,组织观看历史人文素材的电影或者参观历史文化遗址和历史博物馆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历史人文知识,营造出一种浓厚的人文气氛,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处感受到这种人文气息,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情操的陶冶和素质的培养。如以八年级教材中的活动《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的活动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借助这个主题,组织一场小型的长征,如在周末组织学生围绕整座城市走一圈,让学生感受一下徒步行走一天的感受,从而深刻体会到长征之路的艰辛和伟大,感受革命志士坚韧不拔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钢铁般坚定的革命意志。有条件的还可以组织学生到贵州境内的遵义,亲自参观遵义会议遗址,感受强烈的革命氛围,给予学生强烈的精神震撼,感受这场会议产生的深远影响和伟大作用。这些活动能够让学生以亲身参与的方式,感受到其中浓浓的人文气息,比单纯的“纸上”教学更能给予学生强烈的精神震撼,从而促进学生人文素质和精神文明的不断增强,培养学生深厚的人文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较高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初中历史教师应当深入探索和挖掘丰富的历史人文材料,并不断创新历史教学方式,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让学生身处于浓厚的人文素养教学环境之中,有效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中宇.浅谈中学历史教学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现代职业教育,2017(3):111-111.

[2]于晓丽.初中历史教学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4):82-82.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历史教学策略分析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完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策略分析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