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北大上课听讲是一种乐趣

2017-08-17娜迪娅

幸福·悦读 2017年8期
关键词:双学位进校宿舍

娜迪娅

走进北京大学这个百年学府,每时每刻,你的生活都和选择有关:网上有上百门课等着你选,光體育课就有数十门;各种社团在每学期初都会上演“百团大战”;若你对自己的专业并不热衷或学有余力,还有双学位课程供你选择;在每个假期,都有众多的实习与交流机会等你抓紧;关于未来,你可以出国、保研、考研、工作……

四年前,我跟大多数刚进入北大的新生一样兴奋而迷茫,几乎一天一个主意,同学们也差不多。开学初,班里有一半的人都报了经济双学位,学期过半,大部分人退了课,到大四时,坚持到底的还不到十人。

刚上大二,大家人手一本GRE红宝书,好像人人都抱着非出国不可的决心,可真正把那本书背到最后一页的人不到一半。我问身边几个想要出国的同学,究竟为什么出国,有人说:“因为大家都出国……”

当大家成为大四学生时,我们才发现,跟着别人走不是北大人的风格。我们中最优秀的,往往是那些从一开始就认定目标,然后义无反顾走下去的人。

这是一段让人举棋不定的日子,但也是一段幸福的日子。当你在校园中散步时,骑着一辆“二八”自行车与你擦身而过的,很可能就是一位鸿儒。我们在进校时听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北大新生第一天来北大报道,由于要到各处办手续,就将行李箱托付给一个路过的老人。几小时后,当他办完手续回来,那个老人还站在那里帮他看着箱子,这个学生不知道,这位老人就是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如今,将这件事讲给新生听,已经成为北大的一个传统。

当然,要感受北大老师的风采,最好去上他们的课。

我所在的国际关系学院,就是一个藏龙卧虎的地方。在这里学习的四年,“上课听讲”不是一项规定,而是一个乐趣。我记得给我们上“中国政治概论”课的老师,有一天,在课堂上突发感慨:“我认为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很不错,他们总是和我想到一块儿去。”他的眼睛在厚厚的镜片后闪闪发光,看着我们,然后哈哈大笑,我们也会心地笑了。

我还记得一位讲“近代史”的老师,讲课讲到兴致高涨时甚至跳上了讲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给我们上“政治学原理”的老师说:“最强的人不是那些已经掌握了很多知识的人,而是那些永远都有一颗开放的心,随时都准备接受知识的人。”从此我明白,不停地向上,比已经高高在上,更有价值。在北大,老师们并不满足于只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他们更愿意看到自己的学生首先做好一个人。

一位师姐在我进校时告诉我,与舍友的关系是大学里一个重要课题,一旦跟她们处不好,会过得很不开心。妈妈也曾担心北大孩子都太有个性,不好处。但事实正相反,我们宿舍一直相处得非常好。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城市,我们的感情渐渐变得像亲人一样,我们管宿舍叫做“家”。我也在宿舍里收获了大学时代最好的朋友,我想,这对于每一个人都是一笔财富。

北大有各种各样的学生,他们可能为了留学梦在实验室里度过一个又一个枯燥的日子,他们不是外界认为的全然功利化的一代,记得在百年讲堂里举办的“影响世界的华人”颁奖典礼上,成龙、巩俐等大明星悉数登场,作为观众的北大学生,将最热烈、最持久的掌声给了用杂交水稻养活了上亿人的袁隆平院士。那天,掌声持续了数分钟之久。那一刻,坐在现场的我热泪盈眶——我们知道谁是我们这个民族最最需要的人,谁具有真正影响世界的力量!在我毕业的2008年,中国发生了很多大事:火炬传递受阻、火车出轨、汶川地震、奥运会。北大学生对这一系列事件表现出了强烈的关注与责任感。在汶川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清早,校园里的献血车前排起了上百米的“长龙”,瘦瘦小小的女生都毫不犹豫地卷起了袖子。当网络上热议范美忠事件时,北大的BBS上也对这位北大毕业生的行为进行了热烈讨论。当然,北大学生的意见从来不会达成一致,决不人云亦云是这里的传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正是北大学生最宝贵品质。

在毕业典礼那天,在奥运会的乒乓球馆中,那些四年前和我一起踏进这所校园的同学们,都穿上了学士服坐在一起。当林毅夫教授说:“只要民族没有复兴,我们的责任就没有完成,只要天下还有贫穷的人,就是我们自己在贫穷中,只要天下还有苦难的人,就是我们自己在苦难中,这是我们北大人的胸怀,也是我们北大人的庄严承诺。”全场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我分明感受到自己已经热血沸腾。

摘自《中国青年报》

猜你喜欢

双学位进校宿舍
地方高校双学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热得快炸了
浅谈“进校”应如何搞好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培训
学校到底是谁的
作品四
双学位教育的直接成本与机会成本分析
我国大学本科双学位教育政策研究
一个都跑不掉
中原工学院双学位教学满意度调查分析
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师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