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分析

2017-08-16白文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16期
关键词:开颅血肿微创

白文杰

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分析

白文杰

目的 总结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4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40例,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治疗,观察组采用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相关指标。结果 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能够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微创技术的发展为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结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就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4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40例。观察组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39~73岁、平均年龄(56.9±6.3)岁,高血压病程2~5年、平均病程(3.6±0.4)年,GCS评分为6~12分、评价GCS评分(8.6±0.3)分;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7.3±6.0)岁,高血压病程3~5年、平均病程(3.5±0.5)年,GCS评分为7~12分、评价GCS评分(8.5±0.4)分。采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后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实施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具体操作如下:所有患者在入院后6 h内完成手术操作,术前行头颅CT扫描并在患侧耳尖上2 cm做一定位标记,从CT上测量血肿最大层面,脑表面与血肿中心距离,术中采用仰卧位,根据确定的血肿位置进行局部麻醉,穿刺过程中避开重要血管以及功能区,控制好穿刺深度,皮层距血肿内缘2/3处,穿刺成功后使用无菌注射器非常缓慢适度抽吸部分液化血肿,术后持续引流并间断向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2~5万单位(0.9%氯化钠稀释),严格无菌操作,夹闭2小时后开放,1~2次/天,常规引流处理,一般3天左右血肿明显减少,可以拔除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中的观察指标:(1)手术指标,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2)临床治疗效果;(3)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评价指标

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了91.0%~100.0%;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了46.0%~90.0%;有效:临床症状部分缓解,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了18.0%~45.0%;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小于18.0%,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分析

整理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借助于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其中治疗效果、并发症等用率(%)表示,手术指标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对比使用t检验,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检验标准。

2 结果

2.1 手术指标

观察组手术时间(52.7±10.6)min、术中出血量为(125.3±14.7)ml;对照组手术时间(85.7±15.1)min、术中出血量为(238.6±21.3)ml。在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方面,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数据以及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

2.3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中1例感染、2例再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7.5%;对照组中3例感染、4例再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7.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及饮食结构的变化,老年人脑血管意外已经成为我国老年人致死致残第一原因,高血压患者数量不断增加[1],由此造成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数量的增加,高血压脑出血作为临床常见急症,患者病情变化较快,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而且大部分生存的患者都存在着一定的后遗症[2],对于发病的患者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在不紧急治疗的情况下可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对此需要采取有效方法实施治疗[3]。

高血压脑出血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血肿形成造成的物理压迫损伤以及伴随的神经元损伤,还有血肿所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对周围脑组织造成损害,进一步加重脑出血血肿的占位效应。也是导致脑出血患者预后不佳的重要原因。同时血肿周围水肿导致的颅内压增高和血肿周边缺血会干扰部分大脑区域自动调节机制,可能促进和加重水肿,与后续的临床病情恶化密切相关。

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常用血肿清除术[4],早期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方法,在抢救过程中主要是将患者脑部的血肿清除,避免血肿对脑部正常功能的影响,早期开颅血肿清除彻底,止血可靠,但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而且术后容易引起各类并发症[5]。有研究[6-7]表明脑内血肿以液态、半固态和固态形式存在,通常液态、半固态血肿量可占1/3左右,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即可排出约1/3的血肿量,达到迅速减压的目的,脑组织受压症状明显改善,通过血肿粉碎穿刺针,将固态血肿转化为液态或者是半液态血肿,从而达到清除血肿的目的,相对于常规的开颅血肿清除术,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更加安全可靠,同时对于患者的年龄以及健康状况要求降低,由于创伤更小,术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也会降低[8-10]。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可较好的清除脑部血肿,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符合微创治疗的优势,对患者创伤更小,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综上所述,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能够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以及患者医疗费用,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n(%)]

参考文献

[1] 陈红林.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J].中外医疗,2017,36(1):50-52.

[2] 韦洪宇. 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优势探讨[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36):111-112.

[3] 官测林,周建军.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对比[J]. 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8):1-2.

[4] 卫建文,陈胜利.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0例分析[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8):1176-1177.

[5] 刘金宝.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4):117-118.

[6] 胡长林,吕涌涛,李志超.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规范化治疗指南[M].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24.

[7] 袁文生. 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疗效探讨[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6):51-52.

[8] 张玉敏,丁玲云.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2017,15(4):27-28.

[9] 杨军,聂晓枫. 早期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 河北医学,2014,20(10):1635-1638.

[10] 李向鹏,郭伟.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3):83-84.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by Minimally Invasive Removal of Intracranial Hematoma in Early Stage

BAI Wenjie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Jishan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Yuncheng Shanxi 043200, China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removal of intracranial hematoma in patients with early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4 to June 2016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with 40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raniotomy and hematoma evacuation,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arly minimally invasive intracranial hematoma removal. 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related indicator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 analyzed. Results The time of operation, the amount of bleeding,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and the tota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ere analyz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cant (P <0.05). Conclusion Early minimally invasive intracranial hematoma removalfor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can ensure the treatment effect, reduce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minimally invasive intracranial hematoma removal;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analysis

R651

A

1674-9316(2017)16-0041-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7.16.020

稷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山西 运城 043200

猜你喜欢

开颅血肿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比较分析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