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时政新闻的特点与民生化发展

2017-08-15孟立君

神州·中旬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时政新闻特点

孟立君

摘要:时政新闻自身有浓重的政治色彩,“硬新闻”特点突出,要进行必要的民生化改良,提升文章可读性,优化整体的文章风格,让媒体新闻具有更高的社会价值与传播影响力。

关键词:时政新闻;特点;民生化

时政新闻主要是对国家、政党、社会团体与著名人物等在政治主张、政治事件与政治人物变更上的新闻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国际关系、国内社会政治情况。时政新闻属于新闻报道中的常见组成部分,尤其是党报内容中,时政新闻属于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但是时政新闻由于缺乏内容、形式的创新,整体的报道风格模式化,从而导致普通民众不愿阅读,整体可读性下降。需要通过适宜的转型变化来满足读者的需求,其中一个倾向就是逐步的民生化转变。

一、当下时政新闻基本特点

当下新闻报道,报道的形式似乎已经不再重要,更重要的是具有新闻亮点来吸引眼球。但是当下基层地方性的时政新闻报道却长期处于僵硬的模式化报道,缺乏创新,失去可读性,不能满足新时代下阅读习惯。这种情况是记者长期疲于相似报道,已经形成固定思维,懒于创新。尤其是当下报刊媒体生存困难,记者收入锐减,社会地位下滑,记者自身对职业创新提升意识严重下滑,加上审查机制的严肃性,导致报道创新思维受到遏制。但是正是由于这种无法与时俱进的传统报道模式,已经严重的脱离实际社会状况,民众接受度低,读者群逐步缩小,甚至是政治工作有关的人员也缺乏对相关新闻阅读的兴趣。例如在政府半年工作总结会议上,一定有较多可圈可点的工作亮点出现,或者可以采访到领导当事人谈谈上半年工作发展变化与突出亮点,但是在实际的报道中往往就是参会领导的罗列,大会主题精神的说明,缺乏细致入微与新颖性、问题发现性的报道,官话、套话情况较为严重,不能有效的落实到新闻实质,整体文章缺乏亮点与有价值的信息内容。表述领导讲话也更多的属于模式化的发言内容,有地方经济发展数据等价值信息,但是缺乏信息量的深入挖掘,挖掘信息背后的价值与从中发现的政府工作进步与退步问题,而这些很多程度上缺乏有效

的阐述。

报道内容上较多的集中在地方领导与会议新闻,不仅形式上没有创新,内容上也缺乏新颖性。报道内容无法点出活动深层次的内涵,更多的停留在表面口号。对于口号与主题性内容缺乏深入的阐述表达,因此口号很响亮,落实到具体层面,人们仍然不知道会产生怎样的改变与如何操作。报道内容更多的形成地方性政府成绩的宣传,缺乏对地方管理实质性问题的关注与改善对策的重视。报道流于形式,形成可看可不看的状态,失去了读者根基。即便是地方领导也无法意识到报道的宣传价值,整体党报所达到思想引领等功效相对削弱。例如,在《四平日报》中会有与军队的鱼水情、领导慰问官兵等活动报道,但是在标题中表达的较为模糊,没有突出慰问的根本原因或者亮点,表述语言较为平和,缺乏新意,读者看了标题也不知道领导本次慰问活动的出发点在哪,报道内容整体较为宽泛,缺乏细节的展现,更多的是大方向笼统性的报道,缺乏细节生动形象的描绘。一般人们都知道,领导视察与慰问一定是这个活动本身有亮点之处,以及获得了某个阶段性的成就,慰问对象一定是具有一定特殊性。而报道就是要将这种特殊性展现出来,避免过于含蓄。

整体报道上,政治色彩浓重,缺乏亲民化的发展,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硬新闻”,可读性较差。例如在《四平日报》中,经常会看到“某领导检查某项目”、“某领导主持某会议讲话”。文章的导语就是集中在领导与活动地点与主要活动主题上,缺乏令人吸引的活动闪光点与价值的点名,这样导致人们在阅读时缺乏足够的耐心,没有继续往下读的愿望,读者群星对狭窄。人们在文章中不能了解到这些活动的开展实质性能够给社会带来哪些实质性的改变。会议天天在开,但是人们生活中的问题与社会环境状态依旧如前,人们没有意识到各种政府工作开展的价值。对于政府活动成果的展示,更多的通过大方向口号性的说明,缺乏细致入微的具体执行层面的展现,人们不能意识到生活中有些改变来自于政府思想转变或者执行能力提升所带来,不能将生活改变与报道内容发生连接。

二、时政新闻民主化发展对策

当下的人们更多的希望看到时政新闻中突出的问题,这样才能将问题得到重视,有效的督促有关单位改善。完全性的歌颂赞扬往往不能有效的反映实际情况,同时也不能有效的反馈民众的心声,民众的内在情绪受到压制,进而导致对新闻报道与政府的不信任、不支持。但是具体的报道拿捏上也要有分寸,既不能一面倒的赞扬,也不能一面倒的过分批评,要保持张弛有度。在一定程度上要逐步的推进时政新闻民生化的发展,也可以是“硬新闻”转变为“软新闻”的发展,让时政新闻减少传统刻板印象,更多的将其内容与民众生活相联系,能够更多的突出民众生活即将带来的改变,这样可以提升人们的关注度,让时政新闻的信息落实到实处。

新闻本身要树立有关典型性形象,在典型性形象的树立中要保持亲和力,避免将对象塑造的过于非人化,要让报道保持人性化的风格特色,这样才能提升人们对典型的喜爱程度。例如在典型人物的描述中,需要适宜的添加其弱势或者不足之处,或者是遗憾的地方,这样可以消减过于高大上所带来的压迫感与不真实感,让人物更加可爱。避免优点过于放大而掩盖缺点不足,要让人物充满真实感、人性和血性。

在写作风格上需要保持多样性,避免笼统一刀切的写作处理,尽可能的让段落简化,避免较大段落堆砌在一起,让人阅读有一种内心的压迫感,将大段落拆分为小段落,可以让文章的表述更为清爽轻松。要注重文章内容的新颖创新性,要有亮点、趣味点、新颖处,这样才能让文章具有更高的信息价值。新闻本身要有“新”的要求,这个新不仅强调其时效性,更是要强调内容的创造性,要主动捕捉亮点,避免笼统采用新闻通稿,要让文章本身做深入的挖掘采访,提升文章价值。

三、结束语

时政新闻需要地方记者在创作上发挥创造性,注重民生化的发展,让报道具有更高的读者支持率。

参考文献:

[1]邵雪廉.地方党报抓住机遇創新时政新闻的探索——以《金华日报》的实践为例[J].中国记者,2015,(4):26-28.

[2]付晓光.媒体融合视域下的时政新闻创新--2016年全国两会报道评析[J].中国出版,2016,(7):44-48.

[3]李斌斌.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栏目采编播形式的创新改革探讨[J].新媒体研究,2016,2(5):82-83.endprint

猜你喜欢

时政新闻特点
全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创新
高中生道德价值观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政治传播中非语言符号在编解码过程中的非同步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