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小学语文课堂“扬帆起航”

2017-08-15王慧慧

神州·中旬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运用语文教学信息技术

王慧慧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帮助学生解疑化难,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开发学生智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朗读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鉴赏美凑丑的能力,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在教学中,要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积累知识,提高能力,开阔眼界,适应二十一世纪的需要。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运用;能力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学形式,实践新课改下课程必须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大容量、高质量、快速度地教育,促进学生关注信息素养的形成,树立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强大知识工具的意识。近年来,我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与语文教学有效结合,优化课堂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优化导入环节,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这是进行新授课的首要环节。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进行巧妙恰当地呈现,制成课件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补充学习的知识背景,相机提出要学习的新课题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深厚的兴趣,必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二、运用信息技术解疑化难、与时代最新信息融通。

小学语文教学有其特点和特别要求:除了一般的语言、文字的表述外,更需要动作、图像、色彩等可直观体验的形象来反映课文的深刻内涵,把抽象的思想、品格教育变成更容易接受的“真人真事”。就这一效果而言,应用信息技术,帮助教师将课文“立体化”,实在是妙不可言,它的确是一个好帮手。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必然使教学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它必将是促进小学语文课程内容拓展与革新的一个主要因素,能使教学内容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克服了小学语文教学中那些缺乏时代气息,脱离现实生活,以及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的给学生学习带来的不便,也能从另一个侧面解决旧教材中“难、繁、偏、旧”的弊端。

三、运用信息技术拓展训练,开发智能。

(一)培养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想象力是创新的潜力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创新教育中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方法。一篇文章可想象之点很多,教学要因文而异,紧扣课文训练点,以课文中某一重点关键处作为想象的生长点,或让学生填补空白,或让学生续写结尾。

(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朗读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利用信息技术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至少有两个有效的途径:一是使用现成的语文教学软件或光盘、磁带等辅助资料。如“三辰影库”的系列光盘中,现行小语教学教材中的60%以上的课文都有配以动画或视频剪辑的朗读,通过对这些光盘的播放,它不但能使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还为非普通话地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朗读能力训练中遇到的问题。传统的朗读训练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加上有些老师的普通话也不太准确;学生就更不容易训练了。这些资料的使用,解决了老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大问题。

(三)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培养发散思维是触发创造才能的重要环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精心选择一些发散点,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象几种可能性。

(四)培养逆向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即抛开问题所提供的条件和习惯的思路导向,进行反向思维的一种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将教材中的因果关系颠倒,变果为因,引导学生由果导因,进行逆向思维,从而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五)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辩证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维结构发展中,尽管小学生的思维主要属于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但却具备了思维的各种形式,还具备了辩证思维的萌芽。有关研究表明,教育可以促进儿童辩证思维能力的提高。

(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科技的发展,要求一个人不仅能动脑,同时又能动手。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实践活动开辟了广阔的时空。一些以时间、地点为线索的记叙文,我们可以讓学生绘制出人物活动的线路图、行踪图等,以抓住课文脉络,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七)塑造美好心灵

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项功能就是:“有如时雨而化之”。这句话用现代教育思想来注解即:“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播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语)这也是语文教学的初衷之一。

语文教学由封闭到开放,由以“书”为本到以“人”为本,走过了极不平凡的漫长历程。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校校通”建设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已阔步进入了语文课堂。应该说,“善假于物”的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其产生的能量和蕴含的潜力都是传统语文教学难以企及的,“运用之妙,存手一心”,相信只要用心去做,其效用将会更加生动多彩的。

四、运用信息技术要抓住时机,紧扣情感脉络。

(一)合理运用,创设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经常需要创造氛围来吸引和感染学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创设情境以达到教学情感目标。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是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述来实现的,或者是让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出其中的情感,但是这些对于语言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以体会到课文的意境,而对于一些语言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就有点勉为其难了,而且很容易导致学生失去信心、开小差。

教学中正是合理、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图文并茂、视听结合这个特点,将学生的情感激发了出来,调动了课堂气氛。在这堂课中创设视听结合的情境仅此一处,而且运用恰倒好处,这就是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而不是将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凑合起来。

(二)适时运用,突破重点

我们应当注意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针对性,呈现的教学内容必须为教学要求服务,避免教师过分注意信息技术手段,过分追求直观乃至花哨或随意提高教学要求的现象。许多老师对于信息技术教学产生了这样一个误区,置教学目标、教学规律于不顾,大量调用音像、图片资料,过分追求给视听觉刺激,运用多种高深、新颖的技术,过多挤占学生学习实践活动时间,结果本末倒置,冲淡教学主题。

信息技术手段在语文课堂中并不处于主导地位,而是处于辅助地位,这是由语文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和语文教学目标所决定的,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在设计课件的时候就不必追求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系统性、完整性。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中应该做到展示多媒体的最佳时机,以最佳的方式呈现,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切不可随意呈现,喧宾夺主。

(三)时时运用,交流情感

语文因其是交流的工具,所以在教学中人与人、面对面的心灵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信息技术手段特别是其中的BBS手段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一个“心与心”的平等的交流情感、心得的平台。网络既能让学生阅读更多的知识,还能让他们在BBS中自由地与其他同学交谈时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广泛的交流,自然而言会提高学习的效率,提高每一位同学的参与意识。

我认为这便是网络教学的真正魅力所在,让学生在平等的留言、辩论、对话中爱上学习的内容,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文章的主旨,而非老师的灌输。综上所述,我确立了这样一个观点:信息技术是辅助教学的,而不能主导教学,但是信息技术手段作为新兴的教学手段,其发展空间是无限的,其作用是也是不可抹杀、不可限量的,关键是要用好这把“双刃剑”。

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在确立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这一观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创设情景、陶冶情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平等交流等方面的优势,有针对性地运用于教学之中,使其有“用武之地”,且能“用得其所”。endprint

猜你喜欢

运用语文教学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