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养猪法技术探讨

2017-08-12李霞李芳芳

湖北畜牧兽医 2017年7期
关键词:垫料原理

李霞 李芳芳

摘要:自然养猪法利用生物技术及时对粪、尿进行发酵处理,经济环保。对该技术的原理、基本饲养模式、猪舍构造、垫料的制作与管理及技术优点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自然养猪法;原理;饲养模式;垫料;技术优点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7)07-0031-03

随着标准化、集约化养猪的迅速发展,养猪生产成为畜牧养殖的重点。但传统的养猪方法给周边环境带来一定污染,尤其是猪的粪、尿任意排放,不但污染空气,而且会有细菌、病毒的传播,有可能造成猪病的流行、暴发,甚至导致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影响到人们的健康。现在,正值建设新农村,村村并居,对养殖场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然养猪法利用生物技术及时对粪、尿进行发酵处理,经济环保,值得推广。

1 自然养猪法技术原理

自然养猪法是一种以发酵床技术为核心,使猪健康快速生长的无污染、高效、新型科学的养猪方法。当前,社会上广泛宣称的“自然养猪法”、“发酵床养猪”、“生物环保养猪”、“零排放养猪”等,都是现有自然养猪法的基本饲养模式在不同区域的不同叫法。其基本技术原理都是一样的,即:在养猪圈舍内利用一些高效有益的土壤微生物与垫料建造发酵床,猪将排泄物直接排泄在发酵床上,利用生猪的拱食习性,加上人工辅助翻耙,使猪粪、尿和垫料充分混合,通过有益发酵微生物菌落的分解发酵,使猪粪、尿的有机物质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技术原理与农田有机肥被分解的原理基本一致,关键是垫料碳氮比与发酵微生物的选择。其技术核心在于“发酵床”的铺设和管理,可以说,“发酵床”效率的高低决定了该自然养猪法经济效益的高低。

2 自然养猪法的基本饲养模式

现有基本饲养模式是:在舍内设置一定深度(50 cm以上,一般80~100 cm)的地下或地上式垫料池,填充锯末或秸秆等农副产品垫料,接种高效的有益菌种对垫料进行发酵,形成有益菌繁殖的发酵床;猪粪尿直接排泄在垫料上,不往舍外排放,真正实现了粪污零排放;猪生存环境明显改善,不适合蝇蛆生长,臭味减少;猪抗病力增强,生产效益提高;垫料较长时间(一般2~3年)清理一次,成为高档有机肥料。

3 猪舍的构造

自然养猪法对猪舍结构的要求与传统猪舍基本一致,特殊处在于增加了前后空气对流窗,合理设置垫料池。应按猪群的性别、年龄、生产用途,分别建造各种专用猪舍,如育肥猪舍、保育猪舍、母猪舍等。

基本结构为:在猪舍内设置1 m左右的走道、一定宽度的水泥饲喂台,与饲喂台相连的是发酵床,墙体南北均设较大的通风窗,房顶設通风口,推荐使用饲喂及饮水一体的自动喂料槽。设置水泥饲喂台的目的,一是防止垫料污染饲料,影响采食量;二是夏天高温季节为猪提供选择趴卧休息凉爽区,以减少发酵床过热对生猪的影响;三是有利于生猪肢体发育,这一点对种猪饲养尤其重要。

4 垫料池的建设

目前垫料池有三种分布形式。一是地上式垫料池,适合地下水位高、雨水容易渗透的地区,管理方便,但地上建筑成本有所增加,发酵床易出现发酵不均匀;二是地下式垫料池,适合地下水位低、雨水不易渗透的地区,地上建筑成本较低,发酵效果相对均匀,但需要挖掘发酵床区域泥土;三是半地上半地下式垫料池,结合了地上式、地下式的优点,地上建筑成本和效果也介于二者之间。

一般发酵床在整栋猪舍中相互贯通,不打横格,以增加发酵效率,降低建设成本;深度因所饲养猪只及管理规程不同而略有差异。推荐垫料池深度为50 cm以上,一般深90~100 cm。发酵床的深度因饲养猪只及季节的需要适当调整,如夏季一般60 cm厚,冬季80 cm厚即可。过浅的垫料池使得发酵床的厚度可调节范围小,容易出现发酵效率低下,垫料使用年限变短。但过深垫料池容易造成垫料的浪费、发酵过强以及增加一次性投入。

垫料池四周一般使用24 cm的砖墙,内部水泥挂面。也可使用水泥预制板拼接而成。床体下面直接使用原有土地面,不用硬化处理。

5 发酵垫料的制作与管理

5.1 垫料原料的选择

为保证发酵菌种高效的活力,使有益菌旺盛生长,需要营造适宜有益菌生长繁殖的垫料环境。试验发现,生态养猪法所制作的垫料需要满足如下条件:①高效的发酵菌母种。②具备一定的微生物营养源。③适宜的酸碱度。④透气性。⑤保水性。⑥厚度。

5.2 垫料原料选择的原则

生态养猪法发酵床的制作过程实际就是制备有益微生物培养基的过程,发酵床原料组合及相关因子应适应有益菌生长需要和养猪生产的要求。发酵床原料组成为:垫料原料(包括透气性原料和吸水性原料)、营养辅料、菌种及辅助调节剂。所有这些原料共同作用,形成了发酵床这一动态平衡体系。

发酵床原料碳氮比是该体系中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只要碳氮比大于25∶1的原料均可作为垫料原料,碳氮比小于25∶1的原料均可作为营养辅助原料。实际生产中,最常用的是“锯末+稻壳”、“锯末+玉米秸秆”、“锯末+花生壳”、“锯末+麦秸”等。其中垫料主原料主要包括碳氮比极高的木本植物碎片、木屑、锯末、树枝粉、树叶等;禾本科植物秸秆等。在垫料选择过程中,应注重原料质地要软硬结合,防止质地过软而使透气性变差影响发酵效果。

选择生态养猪法发酵垫料时,腐烂、霉变或使用过化学防腐物质的原料不能直接使用。

5.3 发酵垫料的制作

5.3.1 垫料的制作模式选择 发酵垫料的制作主要分为两种模式。

(1)分层垫料制作模式。就是将不同垫料按照先后顺序铺设,每一层均匀洒一定量的菌种、深层土、少量粗盐等,通过猪只翻拱,不断混合垫料。该模式操作简单,所需劳力少,但易出现发酵效率不稳定、菌种需求量大等现象。此模式的垫料由下部的蓬松层(一般是粗木段、整株玉米秸秆等)和上部的发酵层(一般是锯末、花生壳等)组成。

(2)均匀垫料制作模式。即是将各种垫料、菌种和敷料按比例投入,混合均匀。该模式菌种用量少,发酵效率均匀,但由于需要全面翻动,花费劳力大。

混合垫料制作模式又包括垫料池直接制作法和集中统一制作法。

垫料池直接制作法:指将制作垫料的各种原材料按比例直接导入垫料坑中,用器械混合均匀即可,这在中小规模专业场户比较适宜。

集中统一制作法:是在舍外场由混合器械统一搅拌、发酵制作垫料再填入垫料池,该法可用较大的机械操作,灵活且效率较高,适用于规模较大的猪场,新制作垫料通常采用此法。

无论采用何种模式或填料方法,只要能达到充分搅拌,使其能够充分发酵即可。其中水分多少是关键,一般50%~65%比较合适,现场实践是用手抓垫料来判断,即物料用手捏紧后松开,感觉蓬松且迎风有水气说明水分掌握较为适宜。

5.3.2 新垫料的酵熟技术 填入垫料池中的混合垫料,需要经过发酵成熟处理(即酵熟技术)后方可放入猪只饲养。酵熟技术处理的目的一是增殖优势菌种,二是杀死大部分垫料原料中不利于养猪生产的微生物。方法有:①平铺酵熟法。②堆积酵熟法。

5.3.3 垫料的常规维护 进猪一周内为观察期,防止垫料表面扬尘。主要观察猪排粪拉尿区分布情况,猪只活动情况,发现有无异常现象,做好相关记录。

一周后,一般每周根据垫料湿度和发酵情况翻耙垫料1~2次。若垫料太干,有灰尘出现,应根据垫料干湿情况,向垫料表面喷洒适量水分;用叉将特别集中的猪粪分散开来;在特别湿的地方按垫料制作比例加入适量锯末、谷壳等新垫料原料;用叉子或便携式犁耕机将比较结实的垫料翻松,把表面凹凸不平之处整平。

从进猪之日起每50 d深翻垫料一次。在猪舍内搬入小型挖掘机或铲车,在粪便较为集中的地方将粪尿分散开来,并从底部向上反复翻弄均匀;水分过多的地方添加一些锯未、谷壳等垫料原料;看垫料的水分决定是否全面翻弄。如果水分偏多,氨臭较浓,应全面上下翻弄一遍,看情况适当补充一些垫料原料和发酵菌种。

正常使用中的垫料,其中心部位应是无氨味、湿度在45%(手握不成团,摊开即散),温度在45 ℃左右、pH 7~8。否则垫料发酵效果不正常,当因其他原因造成垫料过湿而显氨味时,可适当添加吸湿性好的垫料原料(如锯末等)并辅助添加透气性原料(如稻壳等),猪出栏后,可加稻壳再堆积,调整水分和pH。

全部猪转出栏后,将发酵垫料放置干燥2~3 d。将垫料从底部反复翻弄均匀一遍,看情况可以适当补充米糠与菌种添加剂,重新由四周向中心堆积成梯形,使其发酵至成熟杀死病原微生物。将发酵成熟的垫料摊平后将未发酵的垫料原料如谷壳、锯末覆盖,厚度约10 cm,间隔24 h后即可再次进下一批猪进行饲养。

6 自然养猪法的优点

6.1 解决了粪便处理和恶臭难题

在发酵床内,粪尿是微生物资源不断的营养食物,不断被分解,不再需要对猪粪尿清扫排放,也不会形成大量冲圈污水,从而没有任何废弃物排出养猪场,真正达到养猪零排放的目的。猪生活于这种有机垫料上面,其排泄物被微生物作为营养迅速降解、消化,当天就无臭味,只需3 d左右粪便就被微生物分解成非常细的粉末,尿液中的水分被直接蒸发。猪舍不再臭气熏天,发酵床使蝇蛆和虫卵不适合生存,过去长期困扰的粪便处理难题得以破解。不仅改善了猪场的环境,而且也有利于新农村建设。

6.2 减少应激,改善猪肉品质,提高了猪的生长速度

发酵床结合特殊猪舍,使猪舍通风透气、温湿度均适合猪生长。再加上自然养猪法满足了猪拱土的生物学习性,运动量增加,符合了动物福利要求,猪能够健康地生长发育,其抗病力增强,发病率明显降低,大大减少使用或不再使用抗生素等药物,避免了药残和耐药性菌株的产生,提高了猪肉品质。

我国北方地区为克服冬季寒冷而大量使用保温设备以求获得较好的养猪效益,但仍难以达到理想的猪只体感温度,同时还增加了采暖费用和呼吸道、消化道疾病的发生。自然养猪法利用发酵床提供的生物热,改善了猪体感温度,提高了冬季饲养育肥速度,節约了能源,提高了效益。

6.3 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节约费用,改善生态环境

利用该技术养猪省工节本、提高养猪效益。由于发酵床养猪技术不需要用水冲洗猪舍、不需要每天清除猪粪;生猪发病少,在治病方面的投入少;采用自动给食、自动饮水技术等众多优势,达到了省工节本的目的。由于免除了猪圈的清理,仅此一项就可以节约劳动力近50%。根据调查仅节约的饲料、兽药、水电等费用,每头猪可增收50~80元。在发酵制作有机垫料时,锯末、稻壳、花生壳、玉米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均可作为垫料原料加以使用,通过土壤微生物的发酵,使其变废为宝。据调查,每10 m2的发酵床可以使用667 m2地的玉米秸秆,这也为禁烧秸秆,美化城乡生态环境提供了一条较好的解决途径。

自然养猪法是一种无污染、零排放、环保型高效畜牧业养殖实用技术,是当前依靠科技、促进节能减排、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技术,可以说是对传统养猪模式的一场革命。

猜你喜欢

垫料原理
浅析鹅发酵床养殖模式
浅析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及其原理
浅析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及其原理
鸡舍垫料管理技术
鸡舍垫料用酒糟好
生态养猪新模式——自然养猪法
发酵床养猪还须注意日常管理
干撒式发酵床养鸡的关键技术
两个原理的区别及其应用
祖暅原理的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