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亨利小说的人物原型分析

2017-08-10卢玫

青年文学家 2016年33期
关键词:耶稣仁爱原型

卢玫

摘要:本文以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为基础,选取欧·亨利三篇小说中的人物进行分析,从中挖掘出文本背后的圣经原型。《麦琪的礼物》中的吉姆如同圣经中受难的耶稣,《索利托牧场的卫生学》中的雷德勒倾其全力救助他人,体现了圣经中耶稣的仁爱精神,而《最后的常青藤叶》中的贝尔曼为了给病中的朋友带去希望,牺牲了自己的性命,更是折射出作为救世主的耶稣的献身精神。

关键词:原型;耶稣;受难;仁爱;献身

引语:

欧·亨利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其作品幽默风趣的语言,出人意表的结局,透视人间百态的主题等都引起了国内外的文学评论家及文学爱好者们的极大兴趣。华侨大学阮温凌教授在1997年出版的专著《走进迷宫——欧·亨利的艺术世界》中,把欧·亨利的短篇小说划分为人性基督小说、艺术家小说、爱情圣徒小说、西部牛仔小说、失业者流浪汉小说、小职员打工仔小说、骗子小说、强盗小说、上层人物小说等九大类。在人性基督小说的篇章中,阮教授提到“欧·亨利少年时代即广泛阅读西方具有人道主义思想和基督教意识的作家作品,《圣经》和中世纪文学作品,从小就在文学艺术的熏陶中接受了人道主义和基督教博爱思想的影响。”小说中“着力挖掘和赞颂小人物的人情味和人性美,塑造个性鲜明的人性基督形象。”细读欧·亨利的作品,我们不难从小说人物的形象分析中挖掘出背后的耶稣基督形象。

一、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

原型批评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批评流派。

其主要创始人是加拿大的诺思洛普·弗莱(Northrop Frye,1912 1991)。1957年他发表了成名作《批评的剖析》,集中阐释了神话原型批评思想,也因此奠定了他在批评界的卓越地位。弗莱认为,文学起源于神话,神话中包蕴着后代文学发展的一切形式与主题。“神话是一种核心性的传播力量,它使仪式具有原型的意义,变神喻成为原型叙述。因此,神话就是‘原型。”在弗莱看来,《圣经》是最为广博的神话故事全集。从文学的视角看圣经,它不再是基督教的至圣经典,引用教义的源泉,而是以神话的方式讲述着人类生存的全部历程。弗莱所谓的“原型”,是文学中可以独立交际的较稳定的结构单位,它们以意象、主题、人物、情景等多种形态,在不同时代、体裁的作品中作为象征或象征群反复呈现,形成并体现着文学传统的力量,并借助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使大多数人依靠约定俗成而得到理解。这种经过了文学移位的原型,是弗莱独创的文学史观念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原型理论的文学转化和运用,弗莱把一部作品构织成一个由意象组成的叙述表层结构和一个由原型组成的深层结构,并通过原型的零乱提示去发掘作品的真正含义。

二、《麦琪的礼物》(The Gift of the Magi)中的吉姆(Jim)一受难耶稣

《麦琪的礼物》是欧·亨利的代表作之一。故事发生在圣诞前夜,一对相爱的贫困夫妻吉姆和德拉为了给对方买圣诞礼物,都卖掉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而互赠的礼物却因为卖掉的东西显得无用,令人唏嘘感叹。作为《麦琪的礼物》中的男主人公吉姆,欧·亨利的描写并不多,只有寥寥几处。第一处是贴在门上的名片上的名字。第二处在德拉为吉姆挑选礼物时。作者写道:“她一看见就知道它属于吉姆。它像吉姆。文静而有价值——这句话拿来形容表链和吉姆本人都恰到好处。”后面当吉姆真正出场时,作者是这样描述的:“他很瘦削,非常严肃可怜的人儿,他只有二十二岁——就负起了家庭的担子!他需要一件新大衣,手套也没有。”吉姆的英文拼写是Jim(James的昵称),耶稣的英文拼写是Jesus,这两个名字的第一个字母都是J。吉姆“瘦削而严肃”的外貌以及“文静而有价值”的品质与我们通常在图片中所见的耶稣形象很接近。此外,吉姆被称做“公寓的主人”(the lord of the flat),这一单词lord的发音與大写的“Lord”的发音相同,“Lord”指的就是“上帝”或“耶稣基督”。年纪轻轻就身负家庭重担的吉姆与《圣经》中作为救世主降临尘世历尽磨难的耶稣基督有着许多相似之处,都是社会中的弱者,都承受了无辜的磨难。另外小说题目中的“麦琪”是圣经中耶稣出生时来拜见他的贤士,小说的时间描述与耶稣的诞生也有关联。众多线索可以得出吉姆的原型就是受难中的耶稣。

三、《索利托牧场的卫生学》(Hygeia at the Solito)中的雷德勒(Raidler)一仁爱耶稣

故事中对于雷德勒的外形是这样描写的:“雷德勒却是不同土壤上的产物。他身高六英尺二英寸,肩膀宽阔,但是象清澈的小溪那样,一眼就望得到底。他这种类型可以代表西部同南部的结合。能够正确地描绘他这种人的画像非常少,因为艺术馆是那么小,而得克萨斯还没有电影院。总之,要描绘雷德勒这种类型只有用壁画——用某种崇高、朴实、冷静和不配镜框的图画。”再看他的所作所为,救治路边的病小牛,把生病又脾气暴躁,言语粗鲁的过气拳击手麦圭尔带到自己的牧场细心照料。“不管对方怎样谩骂,他总是心平气和,甚至觉得抱歉。”他的外表和内心都与仁爱的耶稣基督极为相似,《索利托牧场的卫生学》可以说是一首人性基督的赞歌。

四、《最后的常青藤叶》(The Last Leaf)中的贝尔曼(Behrman)一献身耶稣

这篇小说可以称之为欧·亨利人性基督小说的经典之作。老画家贝尔曼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经济潦倒,艺术上郁郁不得志的人。“他年纪六十开外,有一把像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像上的胡子,从萨蒂尔似的脑袋上顺着小鬼般的身体卷垂下来。”“此外,他还是个暴躁的小老头儿,极端瞧不起别人的温情,却认为自己是保护楼上两个青年艺术家的看家恶狗。”从他的外貌和脾气秉性来看,与耶稣基督的形象相去甚远。但是他为了给年轻的身染疾病的女画家琼珊带来生的希望。于风雨交加的夜里,打着灯笼,攀上梯子,在墙上画上了栩栩如生的“最后的长青藤叶”。琼珊有了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她战胜了病魔。而年迈的贝尔曼先生却敌不过“肺炎先生”的侵袭,两天后就去世了。贝尔曼的这种献身精神,与圣经中耶稣基督为了拯救世人,甘心情愿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流尽鲜血的大无畏的献身如出一辙。

结语:

众所周知,基督教和《圣经》的影响几乎渗透了西方艺术世界的各个角落,文学作品中直接或间接以《圣经》故事为素材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比比皆是,不甚枚举。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认为文学作品中的绝大部分人物都可以找出其关联的神话原型,圣经原型;作为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的欧·亨利作品也不例外。如耶稣般受难中的吉姆,具有仁爱精神的雷德勒,富于牺牲精神的贝尔曼,都折射出耶稣基督这一圣经原型。从一定层面来说,欧·亨利通过对圣经人物原型的运用,把普通人的善良与艰辛表达到极致,也正是他的这种基督教博爱思想使他能够创造出如此多具有高贵品质的小人物,彰显其人文关怀情结。

猜你喜欢

耶稣仁爱原型
包裹的一切
增强必胜、责任、仁爱、谨慎“四心”
一次弯腰等于十八次弯腰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我对每个人说再见
仁爱篇(上)为人撑伞
英国耶稣受难日
论《西藏隐秘岁月》的原型复现
原型理论分析“门”
论“仁爱”与“兼爱”之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