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宋词自然形象的轻柔美

2017-08-10万薇薇

青年文学家 2016年33期
关键词:宋词

万薇薇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2014年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课题回归大学生审美教育的宋词鉴赏研究(2014C125Y)。

摘要:审美能力是当代人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但是当代社会往往忽视审美的价值,导致当代人往往缺乏应有的审美能力,影响了人格的和谐构建和社会的进步。宋词中有大量自然形象描写,表现出多方面的美。轻柔美即是其中的一种。本论文主要研究宋词自然形象轻柔美的表现和审美内涵,探究其在动作、色彩、声音、光线、变化等方面的轻柔特点和提高当代人审美能力的价值。

关键词:宋词;自然形象;轻柔美;审美内涵

宋词以写景见长。词人以优美的语言描绘自然形象,融入自身审美感受,使其呈现出丰富的审美内涵。本文主要论述宋词自然形象轻柔的特点及其审美内涵。

(一)宋词自然形象轻柔特点的表现

宋词自然形象轻柔的特点首先表现在常以轻、柔形容自然形象,突出轻柔的特点。比如“柳外轻雷池上雨”(欧阳修《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自在飞花轻似梦”(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江南柳,花柳两相柔”(欧阳修《望江南》“江南柳”)和“陌上柔桑破嫩芽”(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等。

宋词自然形象轻柔的特点还表现在多选取本身具有轻柔特点的自然形象,比如柳絮、细草、轻烟、浮云、树叶、花瓣、浮萍等,很少选择粗重、刚硬的。如“细草碧如烟”(赵崇蟠《菩萨蛮》“桃花相向东风笑”)、“轻烟缕昼”(王茂孙《高阳台》“迟日烘晴”)、“叶叶梧桐坠”(晏殊《清平乐》“金风细细”)和“清江晚渡落花风”(仲殊《南徐好》“南徐好”)等。尤其柳树是宋词常见的自然形象,本身具有轻柔的特点。词人还常以丝形容柳树,更突出了轻柔特点。比如“柳丝摇翠”(赵长卿《减字木兰花》“柳丝摇翠”)、“杨柳丝丝如织”(张榘《摸鱼儿》“正桃花”)和“丝丝杨柳莺声近”(楼扶《菩萨蛮》“丝丝杨柳莺声近”)等。有的自然形象有轻柔的一面,也有剧烈的一面。宋词多表现其轻柔的一面。比如宋词写水,极少表现惊涛骇浪,而多写细浪、轻波。如“放起鳞鳞细浪”(张孝祥《西江月》“满载一船秋色”)、“风晴细浪吐寒花”(王琪《望江南》“江南水”)和“湖波涨新绿”(林淳《水调歌头》“湖波涨新绿”)等。

宋词自然形象轻柔的特点还表现在多选取动作轻柔的自然形象,比如燕子、蝴蝶、蜜蜂、蜻蜓等,极少选取剧烈的。如“紫燕双双掠水飞”(蔡伸《浣溪沙》“紫燕双双掠水飞”)、“油菜花问蝴蝶舞”(黄公绍《望江南》“思晴好”)和“点水蜻蜓避燕忙”(李之仪《南乡子》“绿水满池塘”)等。自然形象的运动往往呈现渐进的过程,动作从轻柔到剧烈。宋词往往选取其刚开始轻柔的状态加以表现。比如写雪,常写刚始下的状态。如“长空降瑞,寒风翦,淅淅瑶花初下”(柳永《望远行》“长空降瑞”)和“缤纷飞雪初落”(曾觌《瑞鹤仙》“陡寒生翠幕”)等。为突出轻微的特点,宋词用了大量表示动作轻微的动词对自然形象进行描写,比如拂、掠、飘、荡漾、摇曳等。如“燕拂危樯”(吕渭老《满江红》“燕拂危樯”)、“暖风是处花飘”(韩漉《西江月》“闻道晚春时候”)、“落花荡漾愁空树”(张先《山亭宴慢》“宴亭永昼喧箫鼓”)和“芦花摇曳”(王质《笛家弄》“凌乱败荷”)等。宋词还多用表示动作轻微的形容词,比如簌簌、冉冉、微微等。如“簌簌梅花满地残”(王诜《鹧鸪天》“才子阴风度远关”)、“冉冉两凫飞”(危西麓《风流子》“西风吹锦水”)和“晚雨微微”(晏殊《采桑子》“林问摘遍双双叶”)等。

宋词自然形象轻柔的特点还表现在对光线、声音、色彩等的选择上。宋词极少选取光线强烈的自然形象,而多选取光线柔和的。比如宋词多写月亮,而且斜月远远多于圆月。如“一弯斜月如钩”(葛立方《多丽》“破波光如镜”)、“纱窗斜月移梅影”(赵长卿《鹧鸪天》“宝篆龙煤烧欲残”)和“斜月杏花屋”(王沂孙《醉落魄》“小窗银烛”)等。宋词也很少写正午的太阳,多写落日。如“影弄斜晖”(马廷鸾《沁园春》“杨柳依依”)、“斜阳一点西楼”(黎廷瑞《朝中措》“游丝千万暖风柔”)和“烟水茫茫斜照里”(韩玉《贺新郎》“绰约人如玉”)等。在声音的选择上,宋词极少选取嘈杂剧烈的自然形象,而是多声音轻微柔和的。比如呢喃的燕子便是宋词中常见的形象。如“帘幕风轻双语燕”(欧阳修《蝶恋花》“帘幕风轻双语燕”)、“燕语呢喃明似翦”(陈允平《谒金门》“春又晚”)和“落日画梁燕语”(刘辰翁《摸鱼儿》“更比他”)等。在色彩的选择上,宋词极少选取秾艳的自然形象,而是多颜色柔和的。比如“柔蓝一水萦花草”(王安石《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池塘水绿风微暖”(晏殊《玉楼春》“池塘水绿风微暖”)和“柳软桃花浅”(欧阳修《蝶恋花》“画阁归来春又晚”),柔蓝、绿、浅红都是柔和的颜色,并非秾艳。

宋词自然形象轻柔的特点也表现在自然形象的变化也多是轻微的,而非剧烈迅速的。比如宋词写花,经常写含苞待放或刚刚绽放的状态,而非怒放,使得花的变化呈现轻柔的特点。如“前村昨夜梅初绽”(张焘《踏莎行》“阳复寒根”)、“寂寞小桃初绽”(杜安世《河满子》“柳嫩不禁摇动”)和“翠叶拥红苞”(白君瑞《满江红》“木落林疏”)等。再比如宋词经常写季节变迁引起自然景物的变化。这些变化也多无声无息,让人很难察觉,也表现出轻柔的特点。如“绿叶渐成阴”(王安石《生查子》“雨打江南树”)、“柳梢眉萼渐分明”(李清照《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和“梅腮渐红”(黄机《沁园春》“暑风清微”)等。

宋词中自然形象有些不具有明显轻柔的特点,但也带给读者轻柔的感受。比如宋词多选微小、疏淡的自然形象,呈现轻柔的效果。比如“一霎微雨洒庭轩”(柳永《戚氏》“晚秋天”),细雨飘洒在庭院中,声音轻微,动作柔缓,带给读者轻柔的感受。如“倚风疏叶下庭柯”(张先《南歌子》“蝉抱高高柳”),三三两两的树叶从庭院的树上飘落下来,动作轻缓,无声无息,呈现出轻柔的特点。

(二)宋词自然形象轻柔特点的审美内涵

宋词自然形象多呈现轻柔的特点,呈现出轻柔美,其审美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传达出微妙的生命感受。生命的感受丰富多彩,有明显强烈的,也有微妙轻柔的。二者都是生命本来的存在状态,具有同等价值。只有对二者都有所感受,才能感受到生命完整的存在状态,具备较强的感知能力,从而为提高审美能力和构建和谐人格奠定基础。但人们往往更容易获得明显强烈的感受,而忽视微妙轻柔的感受,无法感受完整的生命状态。因此,词人以其艺术家的敏锐感觉捕捉微妙轻柔的生命感受,从声音、色彩、光线、动作等方面表现自然形象不易察觉的状态,不仅能使读者获得完整的生命感受,提高对生命本来状态的认识,而且能提高其感知能力,从而提高审美水平。

其次,寄托了命运无法把握的漂泊感。词人为求学求官,多远离家乡,各地漂泊。即使有幸为官,词人也多仕途坎坷,饱受官场升沉之苦。因此词人多感受到命运无法把握的痛苦,具有浓重的漂泊感。比如苏轼在《和子由渑池怀旧》中写道:“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便表达出人生如寄,命运无法把握的茫然和漂泊感。宋词多表现自然形象的轻柔特点,多写落花、浮云、柳絮等轻柔的自然形象。这些自然形象因为轻柔,所以极易被风或其它力量影响原有状态,而无法把握自身命运。因此词人通过这些描写,也寄托了自身与其相似的命运无法把握的感受和无尽的漂泊感。读者也从中感受到生命原有的存在状态从而获得满足感,丰富了对生命的审美感受。

最后,承载了对疲惫心灵的慰藉。为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词人多想谋求一官半职。但踏入官场后,词人又感受到官场的尔虞我诈和处处受约束。加之不得已的漂泊流离和现实的复杂无奈,词人往往感到不自由,心灵疲惫不堪、沉重压抑。宋词笔下轻柔的自然形象既有漂泊无定的一面,也有空灵自由的一面。它们因为轻所以能随时离开地面,不被现实所羁绊,自由自在,寄托了词人对自由的向往。在对轻柔自然形象的描绘中,词人暂时脱离了沉重疲惫的现实,心灵获得自由与輕松。而且这些轻柔的自然形象也呈现了柔美的一面,让在现实中饱受打击的词人获得心灵的慰藉。读者也暂时从现实的不如意摆脱出来,从中感受到生命自由的状态,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猜你喜欢

宋词
宋词里的中秋月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导读注译版本新近出版
半小时漫画宋词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词帝李煜
半小时漫画宋词
品读宋词
【重点】古代诗歌阅读:宋词
宋词元曲宫调浅谈(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