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用微课,巧抓低年级学生注意力

2017-08-09曾宁凤

教师·中 2017年7期
关键词:钟面老狼时针

曾宁凤

低年级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只有十多分钟。所以低年级的教师们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所学重要知识上来。微课作为近两年才兴起的一种信息化教学方式,它在教育行业越来越受欢迎、越来越受重视。这里,我举例介绍如何活用微课,巧抓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分析: 《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进行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编者在编写教材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地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建立时间观念”的顺序编写。

教学目标:

一是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大格等知识。

二是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会用两种方法记录时间,初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准确认出整时,并能用两种方法记录下来。

教学难点:认识几时过一点、几时差一点,拨时间。

教学准备:

学具:钟面、练习纸。

教具:大钟面、课件(含微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猜猜看,这是什么?

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它是什么》歌曲)

(2)你还在哪里见过可以知道时间的钟表?

(学生举例。)

老师这有很多漂亮的钟表,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老师课件出示。)

这些漂亮的钟表都能告诉我们时间呢。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认识钟表。

(老师板书揭题:认识钟表。)

二、认识钟面

1.出示钟面

仔细观察一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

(1)有12个数字(从小到大一起数)

钟面上12、3、6、9这几个数字位置比较特殊,我们要记清楚。

钟面上12个数字将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子。每个大格子中间又有一些小格子。这些大格子、小格子表示什么意义,我们以后会学到。

(2)有时针和分针

哪根是分针,哪根是时针?(板书:分针长,时针短)(黑板上贴钟面,找分针、时针)

在自己的钟表上找找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指给同桌看一看。

过渡: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分针——长长的,时针——短短的。

2.顺时针方向

那你知道分针和时针在钟面上是怎么转的吗?(课件拨给学生看。)

仔细观察,分针和时针哪个转得快?是按什么方向转的?你能用手势表示出来吗?

像这样,时针和分针转动的方向咱们叫顺时针方向。(板书:顺时针方向。)

我们再在学具钟面上让时针、分针顺时针转一转。

(请将学具钟面收抽屉里,看谁收得又轻又快!)

三、认识整时

1.初步认识整时

认识了钟面,知道了时针、分针怎么转动的,我们来看看钟面怎么表示时间。

(微课:妈妈早晨叫小红起床视频。)

(早晨,妈妈喊小红起床:“小红,该起床了!”小红伸了个懒腰:“妈妈,什么时候了?”)

猜猜看,妈妈是什么时候叫醒小红的?(7点、7点钟。)

你是怎么知道是7点的?(电子表显示。)

7点、7点钟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说法,在数学上咱们叫做7时。(师生齐读。)

小红房间里还有一面挂钟。这么说,挂钟上显示的也应该是——7时。仔细观察挂钟,说说7时的时候,分针指哪里,时针指哪里?

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7,就是7时。(强化说话练习。)

7时用电子表表示就是先写一个7,再竖着写两点,再写两个0。这里7表示时,00表示分,两点是时和分的间隔符号。

老师这还有几个时间,谁会认?用电子表表示怎么写?(8时、3时、6时。)

(课件依次出示3个整时,请三个小朋友回答,老师板书读和写。)

像这样的时间咱们把它们叫做整时。(板书:整时。)

2.总结整时认识方法

仔细观察一下7时、8时、3时、6时这几个钟面,它们的分针都是怎么指的?时针又是怎么指的? (分针都指着12。)

也就是说,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板书:分针→12,时针→几,就是几时。)

你能再说几个整时吗?

齐读整时的认识方法。

3.学习拨钟表

(1)咱们认识了钟表,还知道怎么认整时。我们来休息休息,听曾老师讲故事《老狼老狼几点了》。要求:认真听,用电子表记下你听到的时间。

(微课:露西·M·乔治的绘本故事《老狼老狼几点了》有关时间的节选。)

(2)请一个学生板书他听到的时间(7∶00,9∶00,1∶00。)

7∶00——這是什么时候?老狼说这个时候要干什么?

9∶00——这是什么时候?老狼说这个时候要干什么?你能在你的钟面上拨一拨吗?(一学生上台拨。)

1∶00——这是什么时候?老狼在这个时候要干什么?请在你的钟面上拨一拨。(一学生上台拨。)

(3)我们在学校一般什么时候吃午饭?(12时。你能拨一拨吗? 12时分针、时针有什么特点?)

——这是一个特殊的整时,分针和时针叠在一起了。

我们一起用电子表表示来写一写。(板书12时的读和写)

小结:拨整时时,先把分针拨到12,然后是几时就将时针拨到几。

四、巩固强化,拓展思维

1.结合生活巩固整时

认识了整时,我们来看看小明是怎么安排他周末一天的时间的。认真看,仔细听,小明最后有问题要考大家哦!

(微课:小明周末一天作息时间安排。)

大家好,我是小明。我要跟大家分享我周末的作息时间:

早上7时,我准时起床刷牙洗脸。

上午9时,我认真地看书,学习新的知识。

上午10时,我要运动运动。劳逸结合,效率才更高哦。

中午12时,我在吃午饭。午饭要吃饱,不要挑食哦。

下午6时,放松一下,我看会动画片。

晚上9时,我已经进入了甜甜的梦乡。早睡早起身体好哦!

小朋友们,你们记得我9时在干什么?

说说小明9时在干什么?

同样是9时,为什么小明做的事不一样呀?

在学校,上午9时你在干什么?在家里,晚上9时你在干什么?一天有几个9时?

一天有24小时。但我们的钟面上只有12个数字,所以钟面上的时针一天其实要走两圈,有早上的9时,也有晚上的9时。

(微课:结合班上学生的日常照片,展示一天24小时的安排。)

2.认识大约几时

看了小明周末一天的安排,我们再到羊村去看看羊羊们在学校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吧。

(1)羊村上午上学迟到时间是8时。喜羊羊早早起了床做好准备,当他来到学校,看到钟面是这样的,它迟到了吗?(老师出示7时55分钟面。)你是怎么知道的?

分针还没过12,时针差不多指着8,我们说这是快8时了,或者8时差一点。

懒羊羊睡了个懒觉,晕头转向地来到图书馆,看到钟面是这样的,它迟到了吗?(老师出示8时7分钟面。)你怎么知道的?

分针刚过12,时针差不多指着8,我们说这是8时过一点。

(2)看看沸羊羊最喜欢的运动时间是什么时候?(老师出示10时5分钟面。)你怎么知道的?

(3)羊羊们是什么时候放学的?(老师出示3时50分钟面。)你怎么知道的?

五、欣赏古代计时工具,进行“惜时”教育

今天我们认识了钟表,学会了看整时。古代没有钟表,人们又是怎么知道时间的呢?我们来了解下。

(微课:古代计时工具。)

(日晷,指的是古代人类利用日影测得时间的一种计时工具,又称“日规”。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投影的方向来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日晷计时是中国最早的太阳钟——光钟。历代朝廷还曾使用刻漏计时的水钟,即铜漏壶。铜漏壶的原理是利用滴水的多少来记录时间的,因此,后人称之为“水钟”。)

自古至今,人类发明了很多种计时工具。因为人们自古就明白了时间的重要性,尤其是年少时光最为珍贵。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了解钟表,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板书:惜时。)

六、课后反思总结

整节课我用了五个微视频串起来:

第一个:小红几时起床。这里,学生很快将注意力集中到挂钟和电子表上来了,并快速推理出小红是7点起的床。这是学生认识整时的开篇。

第二个:通过绘本故事《老狼老狼几点了》认识了钟面和整時。课堂时间过去了快20分钟,学生注意力开始有些不集中了,而“拨时间”对学生来说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如果此时不集中注意力攻克重难点,后面的内容将难以进行。一个生动的关于时间的绘本故事很快锁定了学生的注意力,“写时间”和“拨时间”环节进行得有趣又有效。

第三个:小明的一天。让学生直接观察图片来说9时小明在干什么,不如借助微视频中小明的嘴来问大家,让学生接受小明的挑战,明白一天有2个9时,一天有24小时。

第四个:一天24小时。这个内容是这节课需要渗透给学生的。结合钟面的快速转动,录制班上学生一天24小时的作息时间,让学生将时间与自己的日常生活联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第五个:古代计时工具的介绍。如果是干巴巴的几张图片和一段文字,一年级的学生是根本不感兴趣的。但如果将图片配上动画、演说,直接呈现给学生看、听,这样的内容就不会显得那么枯燥。

本堂课,不管是教学重点还是教学难点,也不管是书面知识还是课后拓展、课堂渗透,都很好地借助微课得到体现,环节合理、有趣,课堂非常流畅。即便是上午第四节课上课,学生的注意力也非常集中,收到了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望新小学)

猜你喜欢

钟面老狼时针
画时针
吓走老狼的“A”
正确的钟面时间
“老狼,几点了?”
老狼的化装舞会
这个极简的壁钟,连钟面都省去了
钟表上的数学问题
计算钟表角度有方法
看镜面上的时间
钟面上的数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