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心”打造亮丽的课堂

2017-08-09江苏省常州市西新桥小学堵玉莲

数学大世界 2017年21期
关键词:本课直径教材

江苏省常州市西新桥小学 堵玉莲

用“心”打造亮丽的课堂

江苏省常州市西新桥小学 堵玉莲

理想的课堂是鲜活、灵动的、亮丽的,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而要让我们的课堂灵动起来,必须关注教师、学生和教材这三个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因素。教材是相对静止的,需要教师通过教学彰显其生命力,同时课堂中也要关注学生以什么样的知识基础、学习状态投入学习活动,这将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实际效果。而学生之间又存在着客观差异,这又决定了课堂是动态生成的,也只有动态生成的课堂才可能是灵动的。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的一个例题:“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51.2米(图略)。花坛的直径是多少米?”为例,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在已知圆周长求直径时,选择列方程解,体会思路的顺畅,同时形成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即体会应用圆的周长公式,既能解决已知直径或半径求周长的问题,又能解决已知周长求直径或半径的问题)。应该说教学内容简单,要想达成以上教学目标并非难事。如何让简单的学习内容也能成就数学课堂的精彩,激发起学生强烈的主体参与意识,经历方法创造、判断和选择过程,将数学思想方法蕴含在知识的发展、拓展、应用中,让课堂呈现鲜活状态,成为本课的设计思考重点。

在实际执教过程中,学生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2.用步测测它的直径;

3.先测算花坛的周长,再算直径;

4.先测半径,再用半径乘以2;

5.用皮尺固定一端,然后拉动皮尺的另一端,找到最长的线段的标记,再量绳长;

教师在收集呈现这些方法后,让学生结合实际展开讨论,在思辨的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有些方法具有局限性,有些在现实情境中无法操作,有些通过实际测量结合计算可以解决问题。

追踪整堂课的前移后续的历程,让我感悟到一堂鲜活、灵动的课体现出以下几点:

一、教师与教材、学生的对话——抓住契机

教师与教材、学生的对话就是课前教师钻研教材,如果教师没有对教材做深入的解读,就不会有师生的对话,更不会有生生深入的对话。因此教师要系统地分析教材内容,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放到知识的结构链中去理解,把握每一个知识点在知识链中所处的位置,在充分理解后做出准确定位。例如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历了圆周长的探索和推理过程,掌握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也掌握了应用周长、面积等计算公式列方程求边长的策略,并且在学习直径的特点时,学生会用多种方式寻找圆直径。基于学情,如果本课教学仅定位为让学生明白在已知圆周长求直径时,选择列方程解,体会思路的顺畅,则显得教学太单薄,学生的数学思维没有得到多大的提升。然而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再设计,将原本单调直白的教学内容转化成丰富的具有探究意识的学习内容,真正做到了对教材资源的开发,建立了“用”教材的意识。通过创造性地“用”教材,使教材真正为教学所用,为实现学生的真实发展所用。

二、教学目标设计的准确性——找准起点

1.解读文本的准确性——把握教学目标设计的前提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也是老师们再创造的依据,在课前都要对教材进行准确的分析与定位,研究其价值导向、教学重点、难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只有这样,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才能定准教学目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收放自如,达成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

2.关注学情的个性——把握教学目标设计的起点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真正做到教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真正体现因学定教。本课中对学生的分析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分析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

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是学生达成目标的基础。教学设计要研究学生的知识起点、能力水平,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力求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水准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使学生能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滋味。本课教学设计中,就因为考虑到学生此前已掌握了寻找圆的直径的多种方法,相信在提出现实性问题后,学生会主动收集调用已有的经验和策略来思考解决问题,课堂就能得到推进和深入。

(2)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思想状况、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师所追求的数学教学的目标要求,必须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来实现。因而,数学课堂教学要获得成功,就必须想方设法启动学生的内驱力,将外在的教学目标系统转换为学生的心理需要,成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本课教学初,当教师故作困难地提出急待解决的问题时,学生的表现一如教师所预料的一样,大家都想一显身手,课堂中出现了“你介绍了一种后,我还想补充一种,你的方法我觉得有意见……”这种探究的浓浓的研讨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和方法这种显性的目标,更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这种隐性的目标,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培养了良好数学素养。

三、开放、弹性方案的设计——提供保证

从生成与建构的实际需要出发,对课堂教学进行预设时,应“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设计弹性方案,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给学生留有充分想象的余地和自主建构的空间。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建立了“开放”和“弹性”的意识。首先是设计开放的导入。课的开始,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提出了富有真实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通过开放性的提问直接引入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以问题解决为任务,使学生的内驱力得以激发。其次是“大”问题设计。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两个“大”问题展开的数学思维活动,不仅收集到了真实的“基础性”资源,并且巧妙地将“基础性资源”转化成“互动性资源”,表现出教师重视学生通过发现、选择的方式获取和形成知识的过程,体现出教学过程中对“具体个人”的关注,在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真正融入互动的课堂中,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把握促使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使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

猜你喜欢

本课直径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各显神通测直径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山水(直径40cm)
爱虚张声势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