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纵隔恶性肌周皮细胞瘤1例

2017-08-07柳计强刘春洁王建强穆学涛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梭形脉管新乡

柳计强,刘春洁,王建强,穆学涛

(1.新乡医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2.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磁共振科,北京 100039;3.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病理科,河南 新乡 453000)

前纵隔恶性肌周皮细胞瘤1例

柳计强1,2,刘春洁1,王建强3,穆学涛2

(1.新乡医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2.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磁共振科,北京 100039;3.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病理科,河南 新乡 453000)

前纵隔;恶性肌周皮细胞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图1 前纵隔恶性肌周皮细胞瘤CT图像 A.平扫示病变位于前纵隔,边界清楚,密度不均; B.动脉期增强示病变呈中度不均匀强化; C.静脉期增强冠状位重建 图2 病理图示圆形或梭形肌样细胞围绕脉管系统排列(HE,×200)

患者男,52岁,因“胸闷、胸痛、咳嗽1周,加重1天”入院。体格检查:右侧肺部叩诊为浊音。实验室检查无异常。胸部CT平扫:右前纵隔见类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晰,密度不均,内见大片低密度影(CT值13 HU)及结节状略高密度影(CT值38 HU),大小124 mm×81 mm×98 mm;增强后病变呈不均匀中等强化,内见小血管穿行,病变与周围结构分界清楚,心脏受压左移(图1);右侧胸腔积液伴右肺不张。CT诊断:前纵隔软组织肿物,考虑来源于胸腺,侵袭性胸腺瘤可能性大。患者行CT引导下纵隔穿刺活检术,镜下见肿瘤组织由圆形至梭形的肌样细胞组成,围绕在脉管系统周围,呈同心圆状生长(图2),诊断为间叶源性梭形细胞恶性肿瘤;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cl-2(+),P53(+),Ki-67(+80%),Vim(+),CD34(部分+),Desmin(-),S-100(-),SMA(-)。形态学结合免疫组化,最

终诊断为恶性肌周皮细胞瘤。

讨论 恶性肌周皮细胞瘤是一种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梭形细胞恶性肿瘤,由卵圆形、梭形细胞构成,围绕脉管系统生长。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外伤、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妊娠及高血压等有关。任何年龄均可发病,40~60岁中老年人常见。主要发生于躯干、下肢、头部等处,于前纵隔罕见。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由于肿瘤多有清晰边界,血供丰富,生长缓慢,压迫周围组织产生相应临床症状。CT扫描常表现为边界清晰,肿块较大,密度不均匀,血供丰富;CT增强扫描常呈不均匀中度至明显强化。本例患者病变发生于前纵隔,需与侵袭性胸腺瘤和淋巴瘤相鉴别:①侵袭性胸腺瘤常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偶见钙化灶,肿块内可出现囊变坏死,血供较丰富,易侵犯周围组织和血管。②纵隔淋巴瘤多见于青年人,常发生于中纵隔,可有肿大淋巴结融合呈团块影,密度均匀,偶见钙化。本例患者为中年人,发生在前纵隔,病变密度不均,无明显分叶,无钙化灶,周围组织无侵犯,可与淋巴瘤相鉴别。

Malignant myopericytoma in anterior mediastinal: Case report

Anterior mediastinal; Malignant myopericytoma;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柳计强(1988—),男,河南长垣人,在读硕士。

E-mail: 104065755@qq.com

2017-02-08

2017-04-22

10.13929/j.1672-8475.201702008

R730.262; R814.42

B

1672-8475(2017)07-0429-01

猜你喜欢

梭形脉管新乡
新乡医学院
肾脏黏液样管状和梭形细胞癌1例报道
可切除胃癌患者脉管侵犯的危险因素分析
脉管癌栓对区域淋巴结转移阴性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ⅠB~ⅡA期宫颈癌发生脉管癌栓的相关因素分析
人类独特的脑细胞
大跨度空间钢结构铸钢件和梭形斜柱逆施工技术
食管梭形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立法为新乡教育事业“保驾护航”
为新乡教育均衡发展上一道“法律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