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文献综述

2017-08-04王雪莹

东方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政府治理

王雪莹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着眼全国范围人口分布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这种格局同样适用于城市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口涌入城市中。我们将其在城市中聚居的地方叫做城市民族地区。城市民族地区因为多文化的碰撞,多利益的交织而容易引发不稳定。现阶段我国城市民族工作还不够成熟,这些都是造成城市民族地区不稳定的原因。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问题成了社会治理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一些文献资料的查询,整理了现阶段我国对城市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配套的解决方案。并对未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治理问题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城市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民族社区;政府治理

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民为了提高生活质量离开世代生活的地方,而选择较为发达的城市作为落脚点。在城市中生活的少数民族,由于宗教信仰,民族认同等各种原因,自发的聚居在一起,形成了有一定特殊性的聚落,我们将这些聚落称为城市中的民族地区。随着少数民族向城市迅速的集中,隨之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例如,城市中民族地区社会稳定问题,城市中少数民族社会保障问题等等。

据《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4》中统计,当前我国流动人口的总量已经达到2.45亿,超过总人口的1/6。据统计,当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规模已超过3000万,占我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1/4以上,城市已经渐渐成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交往的主场域。他们进入城市主要以进城务工,经商为主。今后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流动人进入城市[1]。这对城市的公共设施和社会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现状

城市中民族聚居区的社会稳定状况影响整个城市的稳定,乃至影响国家的稳定。在多民族城市中,民族地区社会稳定是保障少数民族人口利益的前提。但现阶段我国民族社区、民族工作都处在刚起步阶段,很多地方都存在不完善不合理的状况。由于民族地区民族关系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使得政府在社会治理过程中遇到很多障碍,怎样克服这些障碍让城市中最难敏感最容易发生矛盾冲突的地方变成城市的亮点、城市的名片是值得我们努力的方向。

1、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概念与内涵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一般指那些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以上)不改变自身户籍状况,并且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在另一个行政区域暂住寄居或临时外出的人口。[2]有研究者根据这一定义,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简单的定义为流动人口中的少数民族。

2、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特点

(1)大多数城市中流动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超过了世居的少数民族人口。由于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口从农村、牧区涌入城市。东部沿海城市发展速度较快,缺少大量的劳动力,工资水平较高,也吸引了大量的少数民族人口。这些在城市中流动的少数民族人口超过了世代在此定居的少数民族人口。同时这些进入城市的少数民族也由于生活成本、风俗习惯等原因在城市定居的意向并不强。

(2)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男女比例逐渐趋于平衡。一些西方学者在研究人口迁移的过程中表明,男性比女性更易于迁移。但在中国,根据2011年国家人口计生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表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中男女比例趋于平等。很多研究者在调研过程中也发现很多流动人口是全家出动。

(3)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年龄以青壮年为主。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输出地多是条件艰苦的农村或牧区,教育水平和教育意识都很薄弱,所以进入城市的少数民族人口文化水平都不高。人口年龄偏小,年轻人接受信息的能力较强,适应力也较强,所以更具流动性。

(4)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经济收入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中,少数懂技术,懂经营的人口收入较高,但多数人只能做一些技术含量较低工作,收入普遍不高。

(5)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职业具有相似性。少数民族人口进入城市多有亲戚朋友介绍,当他们进入城市后为了更快的在城市中立足,只有通过亲戚朋友的人脉网络来适应城市生活。所以他们从事的工作多具有同质性。

(6)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缺少社会保障。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由于其流动性较强,社会参保意识弱,签订劳动合同比例低等原因导致其社会保障缺失,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在很多劳务纠纷中,由于前期为签订任何有效合同导致证据不足而无法得到应有的补偿。

3、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模式案例

(1)兰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模式

兰州市采取“以房管人”的措施来管理流动的少数民族人口。户籍地与各单位配合,能够快速记录少数民族人口流入流出的情况,对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信息进行实时更新。这样,在第一时间就能掌握流动人口数量,并有目的给予精准服务。对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就业问题,政府与民族企业建立合作,帮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在安居的同时实现“乐业”。

(2)宜昌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模式

宜昌市采取网格化管理的方式,削减管理盲区,细化管理。城市每个区域都划分网格,并有明确的责任人管理。信息网覆盖全社区,能够更灵敏的掌握突发事件,并第一时间做出有效的反应,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管理网络系统。

(3)南京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模式

南京市采取“资源整合”的方式来管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将政府、非盈利机构、私人企业三方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用以解决流动少数民族服务管理中的问题。[3]在此过程中,三方机构各自发挥优势力量,将第一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非盈利组织和私人企业协同合作,将信息进行总和,政府有针对性的提供所需的公共服务,做到了流入地与流出地服务管理的联动和对接。

二、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存在的问题

少数民族人口的流入,为城市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将一些本民族的文化带入了城市,丰富了城市的文化,为文化的传播做出了贡献。同时,少数民族人口的迁入使得他们本身的观念得到了很大的转变,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生存质量,而且为家乡的发展也能有所贡献。

但是,少数民族人口流入城市中后,也对城市造成一些负面影响。首先,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法律观念不强,生活习俗难以改变,这就容易与城市居民产生一些误会,引起纠纷和矛盾。第二,越来越多的人口流入城市,导致城市中的公共设施供给不足。如宗教设施。第三,流动人口具有较强的流动性,这对于城市的管理来说是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

1、少数民族难以融入社会

当前,我国还存在着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多方面的社会排斥。少数民族人口来到城市后由于语言、风俗、习惯等原因不能很好的融入社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多来自于落后的民族地区,受教育程度不高,社会交往能力差,加之其喜欢与同民族的人内聚,这些内部原因使得他们来到城市一段时间后还难以融入社会。造成这种原因的外部因素是城市中的居民对于少数民族人口的偏见。他们缺少对少数民族人口的正确认识,被一些媒体报道的恐怖暴力事件所影响,认为少数民族缺少道德规范,从而从内心排斥接触少数民族人口。这让少数民族融入城市的困境“雪上加霜”。[4]

2、社会工作人员管理意识弱

党和國家为了使少数民族能够更好的生活,颁布了很多针对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则需要政府工作者认真实施。但现实中,政府和民族工作者由于自身管理素质的原因,总会出现执法简单粗暴,工作中偏离我国少数民族政策的基本内涵等现象,使得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破坏民族团结。同样是管理不利的原因,从农村来到城市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由于管理方式落后,城市与农村管理数据不共享等原因导致无法实现有效对接,使得进入城市的少数民族人口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5]同时,由于管理数据的欠缺,社区治理这一块也得不到很好的成效。

3、服务体系不完善,政策落实不到位

由于城市中的少数民族人口具有较强的流动性,所以导致少数民族政策在落实中出现一定的问题。在城市中生活的少数民族总会因为生计的原因,在城市中奔波,根据工作择居,所以在民族工作落实的前期就遇到了类似人员登记不全等困难。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就直接导致了民族政策无法实施,一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服务体系的落后导致了民族工作的被动。除了这些以外,职责不明晰,责任落实不到位也是造成管理混乱的原因。

三、解决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的对策与方法

1、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管理者素质

由于我国民族工作相对滞后,迁入城市的少数民族公民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民族政策落实不到位,少数民族的社会基本保障缺位。

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流动性大,必须确保这部分少数民族获得社会救济的权利,由政府和民族社区共同商定完善。在民族社区的户籍管理方面也需要改进相应的政策法规,使少数民族公民能够自由迁徙,并且无论迁徙到哪里都能享受相应的民族政策。对于在民族地区摆摊的小商贩,制定相应的城市管理制度,确保其能够自食其力。政府必须以尊重其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为前提,探索出一套适合于自己城市的民族地区社会稳定治理的社会保障制度。

在完善民族社区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也要提高法制执行力,加强对少数民族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力度。多与其他多民族城市做交流,组织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制定质量较高,内容较完备城市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社会保障制度。

同时加快完善法律法规,让民族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在管理过程中有法可依。民族工作者也应该提高自身管理素质。以尊重为前提,将少数民族人口的切身利益放在第一位。充分了解和学习各少数民族民族习惯、民族宗教等情况,探索出一套符合实际情况的管理方法。民族工作者要起到一个上传下达的作用,正面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发展。

2、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为了不使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被边缘化,政府应该给予其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6]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后首先面临的是生存问题,政府可以根据城市建设中的自身需求,提供必要的就业培训。在政府工作者中,对于少数民族人口给予培养和支持,有计划的安排一定比例的少数民族去民族社区工作,这很有利于民族工作的展开。同时,社区配合政府工作,对于本社区内流入的少数民族人口有及时和详细了解,对于其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及时解决与上报。尤其是一些关乎民生的问题,要引起政府高度关注,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劳动就业、职业培训等,针对问题研究讨论出解决的政策,使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融入变得更为容易。

3、提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综合素质

做好社区宣传工作,使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树立正确的民族观。社区加强法治宣传与教育,使各族人民互相了解、团结友爱。同时加大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思想教育工作,宣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制观念。[7]大力宣传民族政策,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知道自己的合法权益有什么,以及使用正确的渠道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全面提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综合素质,使其不再成为城市社会稳定的不确定因素,而是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的引导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逐渐融入社区,共同构建和谐社区。

4、建立有效管理模式

建立有效的管理模式才能越来越好的管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中的少数民族同样存在“大杂居,小聚居”聚集模式,大家多以相同民族,相同信仰聚居。在这种背景下,社区的管理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社区在管理方面要充分民族特色,用少数民族可以接受的方式去管理去帮扶。在管理过程中,对于流入社区和流出社区中的信息对接也需加强,保障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后也能充分享受到应该享有的民族政策。[8]同时,动员社会力量帮助社区管理。在每个民族在城市中都有威望较高、社会地位较高的代表性人物。社区在工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参与到社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中来,利用他们的声望来引导、帮助、教育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四、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展望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应该将重点放在社区服务工作。首先,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位,能够详细而准确的掌握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动向。其次,以社区为单位也能更细化工作,使得民族工作者能够更细致的管理和帮扶少数民族。最后,社区能够起到链接政府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作用,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

在未来城市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中,社区功能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的社区将慢慢向完全服务型转变。让服务进入社区,将原来等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上门来询问,变为主动进社区解决问题。扩大服务面,除原有的日常管理外,将房屋出租、治安维稳、市容市貌、卫生防疫、计划生育等也列入主动服务行列之内。[9]管理部门协调一致,派遣了解民族文化、懂民族语言的干部组成工作组,专门负责处理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相关的事宜。动员社会服务机构参与服务管理工作,非政府组织更容易获取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第一手信息,可以将其视为社区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之间沟通的一道桥梁。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问题越来越趋向于政府主动服务,进社区服务成为城市民族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变被动为主动,变管理为服务,只有更好的服務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才能吸引更多的民族人口实现城镇化,同时也能更好的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杨桦.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真正融入城市[N].人民政协报,2010—09—30.

[2]陈岱孙.中国经济百科全书(下).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

[3]黄睿,宫秀阁.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跨区域服务管理研究:理论、方法与路径[D].中南民族大学

[4]郝剑梅.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民族论坛.2016.35—37

[5]何昕珂.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问题探析[D].中国民族大学

[6]张文静.乔木.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引发问题及管理对策研究[C].法制与社会,2010—03:198—200.

[8]何晓芳.做好少数民族聚居社区建设工作,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进步——少数民族聚居社区建设工作调查[J].满足研究,2000(2)

[9]陈永亮,龙晔生.探索解决城市民族工作“三个不适应”的新路径[J].民族论坛,2015(6):11—14.

[10]周竞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城市民族工作[J].民族研究,2001(4)

[11]沈林.散杂居民族工作概率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12]郑信哲,黄娜,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与城市民族教育问题探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1)

猜你喜欢

政府治理
网约车合法化能否根治“黑车”乱象
从人力资源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政府治理水平
大数据提升政府精准扶贫治理能力探究
浅析创新社会治理
运动式治理常规化的特征、原因及其后果
智慧城市与大数据时代的政府治理
我国小产权房面临的现实困境
网络参与与政府治理创新之思考
大数据时代政府治理的机遇、挑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