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形势下聋生行为特征与品德培养对策

2017-08-04梁晓清

东方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行为特征聋生教育策略

梁晓清

摘要: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品德影响着人的一生,陪伴人的一生,一个人将来发展如何,将取决于他做人的原则。因此,品德教育非常重要。聋人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特殊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千百万家庭和几千万残疾人的幸福和富裕,也关系到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针对聋生一些不良行为本文将从学校、家庭、学生自身等方面分析发生该类事件的原因,并提出提高在校聋生品德相关的策略。

关键词:聋生;行为特征;品德培养;教育策略

一、我校聋生品德状况

笔者任聋生班主任二十多年,对聋生的品德行为有一些了解。在校聋生普遍存在着一些思想倾向,如:团结协作精神不强,我行我素,把个人的利益看的至高无上,对别人不闻不问,漠不关心;尊重他人、尊重教师意识淡薄;不管是老师的教育之恩,还是父母养育之情,都不懂得感恩;固执,不懂道理,不听别人劝说,对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不能正确认识和接纳;对新鲜事物好奇,但不能正确认识、正确接纳。总认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别人的成功都是不劳而获,轻而易举的;对自己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没有远大的目标、生活的信心和与他人竞争的勇气等等。不少聋生形成了任性、倔强、自以为是的性格;有的还常为父母、老师的一点小小的批评或指责就顶撞老师、离校出走 ……

二、聋生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

聋生由于听觉的障碍,限制了其与外界的沟通,造成了他们的道德认识水平发展相对滞后。人的良好品德的养成,是离不开环境、教育和自我价值取向这几方面的影响。聋生由于每个个体的所处环境不同就不可避免的产生品德上的差异。比如,从小生活在富裕、溺爱家庭的聋生,他们就往往容易想事做事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而从小受到歧视的聋生,他们往往在性格中有一种自卑和消极的特征。而家风好的聋生优于家风不好的聋生。我们每个教师都有这样的体验:“听话”的学生和“不听话”的学生在老师教育帮助过程中往往因为在认知上存在差距而产生抵触、对立的情绪,使得德育工作困难重重。而且现行聋校德育教材也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造成了品德教育和现实状况的脱节,当学生进入社会后良好行为的发生率会大大降低。另外,由于受听力障碍的影响,聋生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了解有明显的缺陷,看待事物具有很强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在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正确的教育引导下,是很难自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的,更难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加强聋生品德培养的基本策略

由于聋生在感知觉方面、语言的理解与表达方面、逻辑思维的发展方面,都比同龄健全儿童少年发展得迟缓。因此,聋校教育者在德育实施过程中,必须结合本校聋生的身心特点及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策略,有针对性地加强聋生的品德教育。

(一)在教学中品德教育的渗透

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阵地、主渠道。聋校的课程设置均是按照聋孩子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的,注重了融合及渗透,有效弥补了他们的生理缺陷,培养了较强的生活技能。但是,只要我们教育者用心感悟,就不难发现这些课程中往往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如责任感的养成教育、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教育,勤劳勇敢、勇于创新、互助互爱的教育等等。所以我们不应仅停留于教材,完成教科书规定的教学内容,而应该抓住每节课、每个教育时机,针对学生目前存在的思想品德状况,及时生成丰富多彩的思想品德教育课,为聋哑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拓展有效途径,让他们在每节课都有基础知识习得、生活技能养成以外的思想道德收获、养成。

(二)身教重于言教

学生具有向师性。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否具有直观性,对聋生来说尤为重要。教师是德育工作的主题,师者 ,人之楷模。教师要像陶行知先生那样躬身自明,身体力行,用无声的语言来感染和教育学生。这正符合聋生接受知识的点。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教育中,如果教师态度和蔼、关心同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教师优秀品质、优良作风的感染下,学生会从教师那里学到好的思想、好的作风,优秀品质就会在学生身上生根,形成自己的个性。如:如平时走进班级,特别注重教师的形象,看到教室里不整洁,主动整理好,看到地面有纸屑,主动拾起放入纸篓。在教室窗台上摆上几盆花草,让学生感受在优美的环境下学习的舒适,学生也会自然模仿,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聋生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就会不知不觉的养成。这说明教师处处都能以身作则,从而时刻都能注意自身形象和表率作用,学生一定能受到感染,进而达到品德教育目的。

(三)做好沟通、交流与正确的引导

随着聋生的年龄增长和相应的学识水平提高,就是中高年级的聋生,他们具有一定的、自我的是非观念和行为标准,正逐步地形成自己的个性品质与行为习惯。所以我們在工作中要更多的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困难,并在认知和价值取向方面重视引导。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去评价。多找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去和学生交流。只有教师真正的了解自己的学生和学生愿将自己的心里话告诉老师,我们才能做到和做好德育的引导工作。同时我们可以在工作中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统一的帮助和引导。给他们提出一些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比如,针对聋生普遍存在懒散的状态,首先给学生制定一份每星期每天的学习和作息计划,然后不管出现任何事情,都不能放弃。天天坚持检查学生的行为,如果当天没有懒惰现象发少,就在班级记事本上给学生贴上一面小红旗,表明进步了。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班中有个学生挺聪明的,但因父母的离异,从小就请人带他,长期缺乏家庭温暖和父母的教养,在行为和品德上表现很差,特别是到了青春期,尤其叛逆,见到母亲就骂等等的不良行为。 我们平时要多些时间与这个学生交流,尽量用发生在生活当中的事例或他们能够接受的事例给予引导。有时在交流中渗透自己的感情色彩,适当强化,使师生情感融为一体。根据这个学生喜欢表扬的特点,在进行了某一方面的教育之后,要多注意学生的言行,看到他有明显进步或有好的行为时,就要及时给予鼓励,以提高教育的效果。通过这些事例我也深深感受到沟通、交流和引导在聋生品德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四)丰富聋生的精神生活

理想的德育,应该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我们在学生的生活中找一个好的榜样,让学生在生活中就受到榜样的影响。还要让我们在学习的同时,有自己喜欢的科目,有爱好的学生,才不会无聊和无所事事。我们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爱书本,爱好健康积极的体育项目,爱画画,爱跆拳道等等,培养正常健康的心理!如在前年我做的小课题《指导中高年级听障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案例研究》,通过研究,使学生在书中学习那些英雄和善良的人物,激起学生的崇敬之意,引起学生的共鸣,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再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每个学期制定一系列的比赛活动,如会话、作文、口算、英语单词、羽毛球等等比赛。有时候树立的优秀榜样,不一定能服学生的心。学生大了,需要了解外面的世界,给予他更多的社会知识。翻开聋校书本,社会的知识少,学生走上社会,很容易轻信那些聋哑坏人的话,导致出走和去偷盗。想这些,我们的德育应该认真的反省自己! 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精神,培养每个聋生兴趣爱好,不至于无所事事而去做坏事。 所以每个学期组织学生参加两三次的课外活动,如春游、秋游、到福利院献爱心、参观名人故居和博物馆等等。

(五)家長、学校、社会的结合教育

聋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来源于学校、家长、社会。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充分发挥家长在培养聋生良好品德的重要性。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依靠教师对聋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建立聋生档案,档案对聋生的成长,对聋生的品德有详细的记载。为及时掌握聋生的情况,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每个班级定期召开家长会,系统地讲解教育方法、管理手段,与家长共同商定聋生的不良品德行为的纠正措施;教会家长一些常用手势,建立家长微信群,使家长全面了解聋生的品德行为,以便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与家长联系,请家长配合老师,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克服聋生一两个主要缺点,注意培养一两个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同时学校还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

聋生由于听力残缺让他们在生活、学习中困难重重。聋校教师要高度重视聋生的品德教育,使他们的道德意识、明辨是非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塑造美好的心灵,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材。我们必须认识到聋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具有复杂性、长期性,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只有勤于研究,善于创新,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思想变化和品德形成,采取灵活的方式与方法开展工作,才能真正做好聋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从而开创聋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陈军著《特殊教育热点专论》 北京 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1年

[2]王红梅.聋哑学生思想品德课邹议.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第一期

[3]朱敬东.新时期聋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究.河北省秦皇岛市特殊教育学校

猜你喜欢

行为特征聋生教育策略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美术,让聋生就业多一些可能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校企合作中企业培训的行为特征探析
做聋生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