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趋势与建议

2017-08-02顾益康

浙江经济 2017年12期
关键词:城乡共同体融合

□顾益康

关于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趋势与建议

□顾益康

从城乡生命共同体和城乡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来看,一个国家全面的现代化就应该是城乡发展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实现之时也就是中国现代化实现之时,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时

城乡关系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其中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走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子。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2006年总结浙江三农发展经验时就提出了统筹城乡兴三农的重要观点。回顾浙江3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实际上是一条从自发的到自觉的统筹城乡发展路子。在这条路子的引领下,浙江乡村发展经历了三个相互关联的发展阶段,就是从“乡村裂变”到“乡村蝶变”再到“乡村聚变”的发展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关系演变和乡村变化趋势

第一阶段:“乡村裂变”阶段。在上世纪80年代初农村实行包产到户的改革,使大锅饭、大呼隆的农业集体化经营体制转变为充满活力的家庭经营体制,同时乡镇企业异军崛起,个私经济、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再到农民工进城务工创业,这样的农村工业化促进了农民的分工、分业、分化,这种“乡村裂变”是中国第一部改革的新动能。但是这种“乡村裂变”也使得农村的优质资源流向城市和工业领域,使一部分农民、一部分农村先富了起来,另一部分农村则出现了农业边缘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和“三留守”以及农村环境脏乱差等问题。

第二阶段:“乡村蝶变”阶段。进入新世纪,针对“乡村裂变”带来的问题,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开启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里程。浙江从2003年开始,在习近平的倡导和主持下,开展了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抓手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统筹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提出和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强调浙江要走以人为本、城乡统筹、社会和谐、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市化路子。到2008年,又提出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新目标、新方向。浙江的城乡面貌由此发生了巨大变化。

第三阶段:“乡村聚变”新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这样的东部发达地区率先进入了后工业化、后城市化时代和生态文明新时代。城乡关系也出现了新变化,概括起来可以说进入到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聚变”的新阶段。具体表现为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城空间融合发展,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多种所有制融合发展。这些东部发达地区率先出现了新一轮的城市人“上山下乡”运动。随着城市雾霾、污染等生态问题的逐渐严重和农村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优美的优势得到凸显,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开始向往田园生活,到美丽乡村去寻找乡愁,享受良好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多的城市退休老人、文化人、投资人纷纷到绿水青山的美丽乡村养老、养生、度假、休闲、健身、娱乐。还有越来越多的城里人作为新农人和农创客开始从事休闲农业和现代农业。许多城市房地产企业和商业旅游企业也开始寻找被农民放弃的空心村,把它改造成为度假村和民宿,还有发展美丽农业小镇、健康农业小镇。这种由市场导向的新一轮“上山下乡”使城乡发展进入到了“乡村聚变”的新阶段。这种城乡融合和乡村聚变催生出了新型的城乡关系和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的新概念。

若干对策建议

图/金川

当前这种城乡关系的新变化促使我们对下一步城乡关系的演变发展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浙江统筹城乡发展和“乡村三变”的发展趋势让我们对城乡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前些天,笔者在参加中农办召开的专家座谈会上,提出了城乡生命共同体和城乡命运共同体的新观点,这些新观点也得到了中农办唐主任的认可。城市和乡村确实是一个谁也离不开谁的生命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过去计划经济年代属于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分割了这个生命共同体,造成了城乡分割两败俱伤的不良后果。改革开发以来,统筹城乡发展开启了城乡互促共进、相得益彰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境界。从社会历史发展来看,城乡是一个此消彼长、相互关联的两个社会经济形态;从传统哲学和文化上讲,城乡是一个阴阳相生相克、相辅相成、互为依托、互为存在的太极圈,城为阳、乡为阴,工为阳、农为阴,城乡融合优势互补、互促共进;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来看,中国历史上的辉煌时期是农业文明时代,中国落后在工业文明时代,中国弯道超车是在后工业化时代,中国的重新崛起和伟大复兴可能就在生态文明新时代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时代。城乡融合和乡村三变打开了中国乡村复兴的大门,可以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是建立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乡村复兴”基础上的。从城乡生命共同体和城乡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来看,一个国家全面的现代化就应该是城乡发展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实现之时也就是中国现代化实现之时,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时。

城乡生命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深刻揭示中国城乡发展的内在规律性,也让我们深刻的理解到中央提出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步推进的战略,确实是一个英明的决策。这是消除历史上形成的城乡差别发展、城乡分割发展、城乡不平等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在下一步的城乡发展中要对原有的城乡分割二元体制下遗留的体制机制、政策法律和思维惯性进行清理和梳理。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要把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和五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新型农业现代化、绿色化)同步推进作为十九大以后中国走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一条主线。

二是要把乡村复兴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丽乡村之后中国三农发展的一个新任务和新目标,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乡村复兴工程涵盖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大建设,可以概括为乡村政治廉兴工程、乡村经济振兴工程、乡村文化复兴工程、乡村社会和兴工程、乡村生态绿兴工程。

三是要从城乡生命共同体和城乡命运共同体的认识,更加全面地把握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更深刻的认识在城乡融合和聚变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三农的新内涵,赋予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以更新的内涵。新农业就是以全绿色化、整产业链、高科技、高附加值、强竞争力、多功能化为特征,具有全新的经营主体、经营模式、经营业态和经营功能,体现了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新农村以城乡融合为基本特征,它既是农民的幸福家园,也是城里人的休闲乐园、养生公园和养老胜地,体现了美丽乡村让农民更幸福、也让城里人更向往的新特征;新农民不再是户籍意义上的农业人口,而是职业意义上的职业农民,就是习总书记最近讲的爱农业、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英雄不问出处,农民也不问出身,它不限于普通的农业劳动者,城里的投资人、文化人和有意愿的工商企业主、大学毕业生等,只要热爱农业、喜欢农业都可以成为其中的一员。新农业、新农村和新农人的出现,将会给中国乡村带来又一次革命性的变革和新生,并且将为中国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巨大的新动能。

四是要进一步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彻底消除计划经济年代遗留下来的以及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所制定的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政策的影响。这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要从城乡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来重新认识、重新梳理相关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政策,要从城乡是一个生产共同体、消费共同体、投资共同体、社会共同体和生态共同体的新认识来推动城乡户籍制度、土地制度、财产制度、产权制度、公共服务制度、社会治理制度等一系列的改革。构建起城乡一体的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城乡一体的房地产市场、资本交易市场,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制度和社会治理制度,真正赋予城乡居民平等的公民权利、财产权利和发展权利,促进城乡各种人才、资本、技术、文化、资源等要素自由流动,优化组合,进一步形成城乡互联互通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民创富的新局面。创造出由城乡融合和聚变带来的新动能,这将是“核聚变”所产生的氢弹爆炸一样的更巨大的新能量,这种新能量的激发将是我国新常态下的巨大新动能。这种新动能也就是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乡村复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动能。

作者为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委员、浙江省农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猜你喜欢

城乡共同体融合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融合》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城乡涌动创业潮
关于城乡一体化问题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