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7-07-31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湖州市社员农民

王 柱 国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远程教育学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湖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

王 柱 国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远程教育学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近年来,湖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了快速发展,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笔者通过对涉农部门领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进行问卷或访谈调查,分析了湖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运行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对策,以促进湖州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湖州; 农民专业合作社; 现状; 成效; 对策

一、湖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湖州市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坚持因地制宜、完善机制、不断创新、规范提升,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优质、高效、快速发展,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数量持续增加

湖州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末,《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后,进入了依法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从2002年到2016年的14年间,合作社数量从20家发展到1 554家(截至2016年6月,参见图1),尤其是2012年至2015年,每年均增加数百家。

湖州市合作社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1)农业产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特别是现代农业及规模经营的发展,农民迫切需要专业合作社这样的组织形式,使之实现生产与市场的对接。(2)各级政府的支持和鼓励。政治上给办社能人以荣誉,经济上给予扶持以及减免税收的优惠。(3)有法律的保障。国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的出台,打消了办社农民的种种顾虑,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了法律保障。

图1 湖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历年递增情况

(二)产业覆盖面较广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区域专业化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合作社的出现与产业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截至2016年6月末,湖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1 554家,合作社成员数87 675人,带动非成员农户数达到232 474户。其中,从事蔬菜瓜果种植的740家,林业种植的192家,畜禽(牧)业131家,水产养殖265家,服务业138家。这些专业合作社覆盖了湖州市“4231”农业产业培育计划中各大优势特色产业,有力地促进了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

(三)兴办主体多元

湖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兴办主体有六大类型:(1)专业大户带动型。此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社,依托各类专业大户的规模和技术优势,辐射带动周边农民组织生产,实现大户自身生产服务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规模效益不断提升,并带动周边农民共同致富。如,德清“雷甸瓜王”佘国兴牵头成立的雷甸国兴瓜菜专业合作社,即为该类型的代表。目前此类合作社占总数的73%。(2)龙头企业创办型。此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生产加工能力,引导其组建生产基地型专业合作社。通过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以“订单农业”方式组织社员生产,如,湖州众旺禽业有限公司创办的善琏建旺禽业专业合作社,湖州和桥粮油厂创办的南浔禹丰粮油机械化生产合作社等。此类合作社占总数的8%。(3)村级组织牵办型。此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社,在村级经济组织发动下,依托特色专业,以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为发展模式,发挥村级班子的战斗力和当地主导产业的优势,组建成特色产业型专业合作社,联合农民形成生产合作、利益分享的共同体。如长兴县雉城镇彭城村,发挥当地蔬菜产业优势,成立长兴县雉城彭城蔬菜专业合作社,注册了“一尺红”商标,实现每户千斤粮、万元钱的良好效益。此类专业合作社占总数的5%。(4)技术人员引领型。此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社,发挥农技人员的专业特长,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引导其组建技术型专业合作社。重点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标准化生产、系统化服务等问题。如长兴县显圣稻米专业合作社,在技术人员的精心培育下,目前已发展成为一家集农业技术推广、新品种引进与试验示范、农资供销、农产品加工销售和农业技术培训于一体的粮食生产服务型专业合作社。此类合作社占总数的6%。(5)营销能人领办型。此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农产品营销大户、经纪人掌握的市场信息和销售网络,带领农民生产同类农产品,组织农民创品牌、闯市场。如湖州良华水产专业合作社,分别在广州、澳门设立了太湖蟹代理点,2015年销售收入1 000多万元,有效地促进了太湖蟹的专业化生产和农民的增收。此类合作社占湖州市总数的4%。(6)工商资本兴办型。此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工商企业家雄厚的资本实力和投资农业的积极性,助推其组建资本引导型专业合作社。如湖州织里劲东特织物整理有限公司投资2 800万元,建设吴兴区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织里雷龙葡萄生产示范园区和专业合作社,现有葡萄种植面积1 326亩,亩均利润超8 000元。此类合作社占湖州市总数的3%。

(四)经营活动多样

目前,湖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有两种形式:(1)产销一体型。此类合作社不但提供生产环节的指导,而且收购社员的产品,加工销售,与社员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如南浔禹丰粮油机械化生产合作社。(2)生产服务型。此类合作社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可以为农户生产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如粮食生产中的粮油、农机等合作社;另一种是处于初创阶段的,限于合作社的经营能力,只能为社员生产提供技术和农资服务。经营服务的多形式并存,也带来了利益机制的紧密型、半紧密型和较为松散型的多样性。

(五)作用体现多层面

(1)农民进市场的组织作用。合作社组织农民进市场主要是通过“四统一”,即统一产品销售、统一指导价或保护价收购、统一品牌、统一生产物资的供应来实现。(2)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的载体作用。合作社通过引进、试种、推广新品种和试用新技术,带动社员改良品种、应用新技术。(3)社员增产增效的促进作用。合作社通过统一农资采购、优良技术服务、行业自律以及股金分红和二次返利等,实现社员降本增效增产增收。(4)信息平台作用。合作社及时向社员传递政府产业政策、产业规划布局、产品需求与价格等信息,同时也向政府传递社员的愿望和诉求。

二、湖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合作社规模偏小,影响带动力

据2015年5月对湖州市办得较好的10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统计,共有社员8 736户,专业合作社平均有社员84户。其中,少数合作社规模较大,其余普遍偏小,社员个数在10户以下的有6家。另外,从基地的范围看,平均每家合作社的联结基地面积也只有近千亩,其中核心基地面积平均不足400亩。

造成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偏小的原因主要有:(1)准入门槛低。按《条例》规定,有7户成员即可注册建立合作社,而国家法规则规定,只要有5名成员即可注册建立专业合作社。(2)传统小农意识的影响,求稳怕风险。(3)办社人能力局限,合作社缺乏优良业绩,对农户缺少足够的吸引力。(4)一些基层单位追求办社数量,较少考虑规模和质量。

(二)部分合作社经济实力较弱,影响发展后劲

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实力弱,主要表现在:(1)是资产总量较少。截至2016年6月末,湖州市1 554家合作社,平均每家资产总量为155万元。(2)注册资金少。据2016年5月对办得较好的104家合作社的调查统计,平均每家合作社的注册资金为43万元。其中仅有20万元的合作社有36家。(3)社员认购的股金不足。办得较好的104家合作社,平均每家合作社的股金为52万元,平均每户社员认购股金6 180元。其中,股本金总额低于20万元的合作社有39家,不足10万元的有12家。在目前争取信贷难度比较大的情况下,合作社的发展无论是基地改造、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收购加工营销等经营活动都受到了局限和制约。

(三)部分合作社市场竞争力不强,缺乏吸引力

合作社目前的经营状况大致有三类:(1)小部分合作社有能力按保护价收购和销售社员的产品,自办加工企业和实现产品加工的合作社为数较少。(2)大多数合作社只能部分收购社员的产品,统一包装后统一销售或自行销售。(3)少数合作社的经营活动还停留在生产服务这一范围内。

经营活动少,市场竞争力弱,势必影响合作社的经营收益和盈利水平。据2016年5月的统计调查,湖州市办得较好的150家合作社全年盈余总额为4 454.24万元,平均每家合作社盈余42.82万元。最少的2家合作社全年盈余分别仅为2万和2.19万元。

(四)部分合作社管理不规范,缺乏凝聚力

(1)部分合作社股权设置不尽合理。目前,虽然湖州市的大部分合作社已经没有“一股独大”的现象,但仍有“几股独大”的现象存在,大多数生产者社员持有较少股份。(2)内部管理运作不规范。普遍存在“先发展,后规范”的现象,集中体现在产权不明晰、内部管理机构混乱、监督机制不健全或流于形式等方面。社员代表大会形同虚设。(3)资料建档归档普遍缺乏且凌乱。

(五)政府政策有待落实,发展环境有待优化

湖州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前期已做了不少工作,但还有许多政策有待进一步落实,其重点在:(1)税收优惠政策。虽已明确了优惠的税种和享受的条件,但还缺少具体的操作办法。(2)合作社的用地政策。一些乡镇过分强调“不得破坏耕作层”,使得实际用地困难重重。(3)信贷服务不健全,贷款难度大,影响了合作社的融资能力。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一)推动合作社相互合作

为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高合作社在市场中的话语权和市场竞争力,湖州市政府应鼓励合作社之间开展联合重组,进一步丰富合作社的合作内容,发挥规模效应[1]29。

(1)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横向联合,推行合作社与合作社之间的合作。以产业为依托、市场为导向、品牌为纽带、产权联合为手段,积极引导同地区分散小型的同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及合作社与相关市场主体之间进行多领域、多方式的联合与合作,探索区域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如种植业与养殖业合作,走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之路。(2)提倡专业合作社纵向延伸。合作社通过兴办经济实体再合作,在分级、包装、保鲜等方面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国内外市场建立稳定的联系,对大宗鲜活农产品及副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实现加工增值,走“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路子。

(二)增强合作社经济实力

(1)广泛开展对内服务,通过统一采购和供应种子、种苗、农药、化肥、饲料,以及开展技术服务、疫病防治等活动增加收入。(2)努力开拓市场经营,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全国、浙江省及长三角城市举办的农产品展示展销和推介等活动,广泛运用现代配送体系、电子商务、农超对接等方式,在湖州市设立营销窗口、专营专卖店,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等新型营销模式,努力扩大农业品牌的影响力,促进农产品销售。(3)适度增加股本金。合作社应根据经营活动的需要,在社员能够承受的限度内,按比例及时增加股本金,也可以用自愿认购的办法,增资扩股。(4)合理分配。目前实施的合作社法规定,盈利应大部分用于社员分配。这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合作社的凝聚力是有效的,但对于合作社增加积累、增强发展后劲却有影响。因此,应允许合作社在征得社员同意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分配和积累的比例,以利于合作社的长远发展[2]29。

(三)提高合作社市场竞争力

(1)实施标准化生产,建立完善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自律性检测检验制度,积极推进合作社开展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认证,对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给予一定奖励,以此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信誉度。(2)创品牌。积极鼓励开展产品认定。积极鼓励商标注册。加强品牌运行管理,创新市场营销方式,创建具有湖州市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3)开展农产品深加工。可以用合作社自办加工企业或与加工企业联营的办法,开展农产品的深加工,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合作社自办加工企业的,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给予优先支持。合作社成员合伙兴办加工企业的,要着重处理好合作社与企业的利益关系问题。(4)大力倡导“农超对接”经营模式。“农超对接”即农产品与超市直接对接,为优质农产品进入超市搭建平台。在市场化的背景下,构建“超市+合作社+农户”产销一体化链条,实现商家、农民和消费者共赢。

(四)深化合作社规范化建设

(1)建立健全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及生产经营与管理等组织机构,有效执行合作社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明确职责,相互监督。(2)建立健全合作社议事决策、生产经管、财务管理以及投入品采供、产品营销、培训服务等各项制度,切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实行社务公开,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成员的财产权、经营权和分配权等合法权益[3]15。(3)严格执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将合作社纳入税务登记系统,完善合作社资产、资金和盈余分配等内控制度,规范财务会计核算。按规范约定社员出资,优化结构比例,密切合作社与成员的利益联结机制。(4)重视合作社资料建档和档案管理工作。章程、社员名册、入社手续、股权清册、会议纪要、会议决议、合同协议、工商登记等资料都要及时建档管理。

(五)加强政府协调,优化合作社发展环境

(1)解决合作社的合理设施用地。笔者认为,对于“不得破坏耕作层”的要求,只要合作社所建的的确是简易设施,并承诺需要拆除时及时恢复原状,应该合理合法予以解决。(2)加大借贷扶持力度。妥善处理合作社贷款的抵押物和利率优惠的问题。金融部门要及时确认抵押物范围,并及时制定操作办法。各级政府对利率优惠的实际执行情况要进行监督检查[4]11-12。(3)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涉及合作社税收优惠的税种比较多,税务部门要及时制定细则和具体操作办法,并认真贯彻,加强培训,使之落到实处。(4)加大政府的资金扶持力度。重点支持合作社基地、基础设施、加工运销设施等具有发展后劲的项目建设。

[1] 何晋花.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研究[D].临安:浙江农林大学,2013.

[2] 王克强,梁智慧.对我国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思考[J].农业经济,2010(11).

[3] 张晓山.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及其路径[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4] 李敬锁.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发展的特点、困境及对策[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armer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in Huzhou

WANG Zhu-guo

(Distance Education Institute, H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ological College, Huzhou 313000, China)

In recent years, the farmers’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in Huzhou have developed rapidly and achieved better results. By surveying the heads of agriculture department and heads of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with the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in Huzhou,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to promote the local agricultural efficiency and farmers’ income.

Huzhou; farmers’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current situation; result; countermeasure

2017-03-06

本文系2016年度湖州师范学院农村发展研究院研究项目“湖州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发展的对策研究”(2016XJXM48)的研究成果。

王柱国(1982-),男,浙江湖州人,助理研究员,农业推广硕士,主要从事农村职业教育研究。

F127

A

1672-2388(2017)02-0063-04

猜你喜欢

湖州市社员农民
湖州市庚村阳桃规范化栽培技术
胡耀邦:让社员们多搞点“小自由”
湖州市吴兴区:构建消费帮扶机制 支援工作走深走实
湖州市吴兴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My family
Comparison of plasma microRNA-1 and cardiac troponin T in early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九三学社社员绘画作品选登
九三学社社员绘画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