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初探

2017-07-31汤峥冬沈卫东

临床误诊误治 2017年7期
关键词:湿质高血压病病患者

李 寅,艾 静,汤峥冬,沈卫东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初探

李 寅,艾 静,汤峥冬,沈卫东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体质与诊断分级、血压、体重指数(BMI)、降压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在我院门诊及所辖3个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慢病管理的原发性高血压病353例,按照《中医体质分类和判定》分型,分析各型患者高血压病分级、血压水平、BMI、药物降压效果。结果 353例中医体质分型以痰湿质83例(23.51%)、气虚质78例(22.10%)、平和质68例(19.26%)和瘀血质53例(15.01%)为主。气虚质与平和质患者收缩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虚质、痰湿质、瘀血质、气郁质患者舒张压与其他体质类型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中医体质分型患者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痰湿质、阳虚质患者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中医体质类型患者血压达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质、湿热质患者血压达标率与其他体质类型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体质以痰湿质、气虚质为主,结合中医“治未病”理论,通过调整体质类型,对强化高血压病二级预防有积极意义。

高血压;慢病管理;医学,中国传统;中医体质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已达18.8%,患病人数约1.6亿,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1-3]。在高血压病高危患者中,虽然经过降压、调脂及其他危险因素干预等治疗,但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仍然很高[4-5]。中医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6]。既往中医对高血压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证型方面,缺乏从中医体质学角度进行研究。本研究分析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体质分型及相关影响因素,以中医体质为切入点,为临床高血压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1 对象与方法

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病诊断标准[7];②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并服药控制血压;③年龄18~80岁,性别不限;④自愿参加本次调研。排除标准:①有肝、肾、肺、脑、内分泌系统等其他脏器系统严重病变者;②妊娠、哺乳期妇女;③有精神疾病、智障、理解障碍者;④病例资料欠缺,影响统计分析结果者。

1.2 纳入对象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杨、塘镇、孙桥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病管理小组管理及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门诊管理的,符合上述纳入及排除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353例,其中男153例,年龄28~80(60.3±11.28)岁;女200例,年龄33~79(59.5±9.36)岁;病程(10.96±9.62)年。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及β-受体阻滞剂等口服治疗,同时进行常规控制体重、限盐、戒烟、限酒及改善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

1.4 研究方法 中医体质分型采用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和判定》(ZYYXH/T157-2009)标准[8],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9种基本类型。原始分=各个条目分数相加,转化分=[(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4)]×100%。判定标准:平和质转化分≥60分,且其他8种偏颇体质转化分均<30分时,判定为“是”;平和质转化分≥60分,且其他8种偏颇体质转化分均<40分时,判定为“基本是”,否则判断为“否”。偏颇体质转化分均>40分,判定为“是”;30~39分,判定为“倾向是”;<30分,判定为“否”。亚量表分数越高,表明该体质类型倾向越明显。对不同体质类型患者高血压病诊断分级、血压、体重指数(BMI)、药物疗效进行比较。BMI=体重/身高2(kg/m2)。根据“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7],血压达标指高血压病患者最近1次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

2 结果

2.1 中医体质分布 本组中医体质类型以痰湿质、气虚质、平和质、瘀血质为主,见表1。

表1 353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体质分布构成比

2.2 不同中医体质类型患者血压比较 气虚质与平和质患者收缩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其他体质类型患者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虚质、痰湿质、瘀血质、气郁质患者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体质类型患者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353例不同体质类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比较

注:与平和质患者收缩压比较,bP<0.01;与阳虚质、痰湿质、瘀血质、气郁质患者舒张压比较,dP<0.01

2.3 不同中医体质类型患者BMI比较 本组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痰湿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患者BMI分别为(24.47±2.04)、(25.10±3.45)、(22.89±2.05)、(23.14±2.40)、(24.16±3.38)、(26.02±2.93)、(23.40±4.16)、(24.27±2.08)、(23.91±1.98)kg/m2。不同中医体质分型患者BM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痰湿质、阳虚质患者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余体质类型患者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不同中医体质类型患者血压达标情况比较 本组不同中医体质类型患者血压达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阴虚质、湿热质患者血压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体质类型患者血压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53例不同体质类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比较

注:与阴虚质、湿热质比较,aP<0.05

3 讨论

我国中医学理论中无“高血压”病名,但文献中对其临床症状、证候、病因、发病机制早有记载,大多将其归为“头痛”、“眩晕”、“肝风”等疾病范畴。中医学认为高血压病主要病位在于心、肝、肾,病之标为风、火、痰、瘀,病之本乃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经脉失养。中医体质的论述最早见于《内经》,当时的分类主要运用阴阳五行、胖瘦、性格、情志,并将之与脏腑组织器官、气血阴阳及其与疾病的关系相联系,涵盖了体质与遗传、种族、社会、心理等多方面内容。

近年来高血压病的中医体质分型研究成为本病体质研究的重点。林谦等[9]调查371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其中燥红质(阴虚质)和腻滞质(痰湿质)患者占比居前2位,分别为35.86%、31.27%。提示上述两种体质可能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某种内在相关性。罗芳[10]研究301例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型,其中阴虚阳亢型155例(51.50%),多于肝火亢盛型72例(23.92%),多于痰浊中阻型49例(16.28%),多于阴阳两虚型25例(8.31%),阴虚阳亢型患者占半数以上,远高于其他3型,表明阴虚阳亢是高血压病的主要发病机制。姚晓天等[11]研究发现,高血压病患者中痰湿质、阳盛质、阴阳两虚质型占比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病患者,提示高血压病患者主要的体质特点是痰湿质、阳盛质、阴阳两虚质。陈立典等[12]对人群高血压病组和非高血压病组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两组人群的体质构成比无显著性差异,提示高血压病患者的体质特点是气虚质、痰湿质、瘀血质,符合高血压病病机特点。吴宏东等[13]对高血压病患者271例和非高血压病人群302例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为痰湿质、瘀血质,其中痰湿质相对重要,平和质为其保护因素。宋红普和何裕民[14]选用中国人体质问卷对47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调查,并以肿瘤患者与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结果发现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体质主要表现为肾虚、瘀滞、阴虚内热和虚寒等特点。本研究结果显示,353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以痰湿质、气虚质、瘀血质为最主要偏颇体质,提示痰湿质、气虚质、瘀血质人群对高血压病有明显的易患性和倾向性,与文献研究基本相符。

痰湿质是由于津液运化失司而痰湿凝聚,表现以黏滞重浊为主的体质状态,主要表现有体态偏胖、口黏、痰多、胸闷、多汗且黏、身重不爽等。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最常见的偏颇体质类型为痰湿质[15-16]。水湿内停,津液不归正化,水气上泛或水阻清阳,可致眩晕、头痛等症;若水聚湿凝,秽浊积聚,可造成脾湿酿蕴成痰,痰瘀交阻,血脉不畅,可致脉道失柔,而变生诸症。因此,水湿痰浊之邪与原发性高血压病发病密切相关,为重要的致病因素和病理基础,是决定疾病进展、转归和预后的关键因素。近现代对痰湿质患者的研究发现,痰湿质人群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生率高,均超过50%,提示痰湿质人群具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罹患性和倾向性[17]。

关于痰湿质相关因素的研究表明,痰湿质与个体生活(运动)习惯、体型、舒张压、嗜烟、饮食喜油腻、出生后喂养方式、睡眠不规律等因素高度相关[18]。钱岳晟等[19]对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与α-内收蛋白(ADD1)基因多态性分布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阳亢质和痰湿质是两大基本体质类型,痰湿质高血压病患者BMI、舒张压、空腹血糖、尿酸明显高于阳亢质患者,提示带有ADD1TT型基因的痰湿质高血压病患者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更多,其预后可能较阳亢质高血压病患者更差。因此,针对饮食、起居等后天可改变的影响因素,发挥中医药的优势,改善痰湿质患者的体质偏颇状态对控制病情演变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痰湿质患者年龄较轻,以轻、中度高血压病为主,BMI显著升高,超重比例较大。基于以上结论,针对高危人群中痰湿质或痰湿质倾向患者的特点,从中医体质角度出发,运用中医养生保健的方法进行干预可控制患者体重,降低超重、肥胖率,调整痰湿体质偏颇状态,早期预防高血压病,减少心脑血管系统并发症。

有研究表明,高血压病的影响因素同时也是影响中医体质类型的重要因素[20],故确定患者的体质状态有助于归纳出患者潜在的高血压病影响因素。从各体质成因上看,性别特征,吸烟行为,体形(腰围、BMI)等因素与相应体质特征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痰湿质患者中超重、肥胖比例最高,BMI均值较其他体质类型患者显著升高,符合中医理论中“肥人多痰湿之体”的观点。另外,平和质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均较其他体质类型患者显著降低,表明平和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值更容易控制,发生脑卒中和冠心病的风险较其他体质者显著降低。气虚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特点为收缩压明显升高,脉压差增大,提示大动脉弹性减弱,为动脉硬化表现,多见于老年人。故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中,应当高度重视气虚质患者的早期血管保护,在积极控制血压的同时,经中医综合干预改善患者偏颇体质,达到减轻血管重构程度、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的目的。

中医学认为中医体质与疾病发生具有相关性,体质状态决定发病与否及发病的倾向性,而体质具有可调性[21]。故基于中医体质辨识结果,结合导致因素,对于痰湿质、瘀血质和气虚质等高血压病患者,运用药膳、食疗、气功、针灸、推拿、按摩等传统医学丰富的养生保健方法进行综合体质干预,不仅对高血压病的预防行之有效,而且便于宣传推广。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1):3-22.

[3] 亓海萍.高血压患者的社区干预效果与治疗依从性[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5,7(6):830-832.

[4] Sever P S, Dahlof B, Poulter N R,etal. Prevention of coronary and stroke events with atorvastatin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who have average or lower-than-average cholesterol concentrations, in the Anglo-Scandinavian Cardiac Outcomes Trial--Lipid Lowering Arm (ASCOT-LLA):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Lancet, 2003,361(9364):1149-1158.

[5] ALLHAT Officers and Coordinators for the ALLHAT Collaborative Research Group. The Antihypertensive and Lipid-Lowering Treatment to Prevent Heart Attack Trial. Major outcomes in moderately hypercholesterolemic, hypertensive patients randomized to pravastatin vs usual care: The Antihypertensive and Lipid-Lowering Treatment to Prevent Heart Attack Trial (ALLHAT-LLT)[J].JAMA, 2002,288(23):2998-3007.

[6] 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

[7] 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1,3(5):45-93.

[8]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5.

[9] 林谦,陈燊,金法,等.37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辨证研究[J].现代中医药,2004,3(17):17-18.

[10]罗芳.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相关因素临床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9,43(6):23-24.

[11]姚晓天,胡炜,程志清,等.高血压病影响因素与中医体质类型相关性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4,22(12):2314-2316.

[12]陈立典,韩平,杜建,等.福建省高血压影响因素与中医体质分型的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3):1297-1299.

[13]吴宏东,王琦,董静,等.高血压病体质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9,16(5):12-13.

[14]宋红普,何裕民.47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体质特点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15(2):33-35.

[15]钱岳晟,张伟忠,周怀发,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表型与中医体质分类关系的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2):49-51.

[16]朱燕波,王琦,邓棋卫,等.中医体质类型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8(1):40-45.

[17]王琦,朱燕波,折笠秀树,等.中医痰湿体质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1):10-13.

[18]王琦,朱燕波,吴玉娥,等.肥胖、超重与正常体质量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比较研究[C].//第十次中医体质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179-184.

[19]钱岳晟,张怡,张伟忠,等.两种中医体质高血压病患者的表型与α-内收蛋白基因多态性分型的关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8):698-701.

[20]张松兴,董波,陈磊.高血压病中医体质学研究概况[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8):77-79.

[21]贾妮,文颖娟.从中医体质学说试论中风病的预防[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11):1058-1059.

杨氏针灸临床传承研究基地(ZYSNKD-CC-HPCCJD-014);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大研究)项目(ZYSNXD-CC-YJXYY-JS19)

201203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针灸科(李寅、汤峥冬、沈卫东),中医特色诊疗中心(艾静)

沈卫东,E-mail:shenweidong1018@hotmail.com

R544.1

B

1002-3429(2017)07-0095-04

10.3969/j.issn.1002-3429.2017.07.029

2016-11-02 修回时间:2017-04-11)

猜你喜欢

湿质高血压病病患者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中老年人痰湿质评分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研究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湿质患者与瘦素受体和脂联素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代谢综合征痰湿质研究进展*
让慢病患者及时获得创新药物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对痰湿质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