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职学生体育观的调查与分析研究
——以蚌埠市中职学校为例

2017-07-31周王斌

少年体育训练 2017年6期
关键词:体育明星青少年中职

周王斌,刘 杰

(蚌埠商贸学校,安徽 蚌埠 233060)

对中职学生体育观的调查与分析研究
——以蚌埠市中职学校为例

周王斌,刘 杰

(蚌埠商贸学校,安徽 蚌埠 233060)

体育观是“人类价值观在体育方面的具体化”,一般指了解必要的体育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训练或锻炼方法,树立体育精神,并具有运用其处理体育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体育事务的能力。学生对体育知识的了解途径有很多,主要源于书籍、杂志、体育课堂的学习、电视、网络体育比赛转播等。良好的体育观对于参与体育运动和传播体育文化具有重要影响,可为自我终身锻炼意识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蚌埠市6所中职学校的学生为例,其中省属学校3所,局属学校3所,分别是:安徽科技贸易学校、安徽电子工程学校、安徽省第一轻工学校、蚌埠科技工程学校、蚌市工艺美术学校和蚌埠商贸学校。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85份,有效率为96.25%。其中,男生发放问卷229份,占59.48%;女生发放问卷171份,占41.52%.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职学生锻炼身体情况

参与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体质,更是青少年体育观所表现的显著形式之一,既是学生应养成的一种体育习惯,也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数据显示,“经常”锻炼的学生有69人,占比为17.93%;“不经常”锻炼但偶尔锻炼的学生有157人,占比为40.78%;“从不”参与锻炼的学生有24人,占比为6.23%;“只有上体育课时”锻炼的学生有135人,占比为35.06%。“经常”参与锻炼的17.93%的中职生可以认为其已具有体育习惯,余下的82.07%的中职生还不能称其已具有体育习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体育运动中,选择不同运动项目的学生也有自己的“最爱”。相关数据显示,中职学生最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依次为:篮球(18.96%)、 羽毛球(14.54%)、足球(13.77%)、乒乓球(11.67%)、田径(11.17%)、健美操(7.73%)、体育舞蹈(6.75%)、排球(6.23%)、武术(5.71%)、其他(3.89%)。这表明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基本符合中职学生的运动需要,也反映了学生们自己的个性特点和自身的价值取向与追求。

2.3 中职学生获取体育信息的途径

体育信息能使学生了解体育热点赛事,关注焦点人物,同时能学习体育知识,也反映了学生的业余爱好与价值取向。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职生获取体育信息的途径比较广泛,从表1可以看出,主要基于电视、广播、书刊、杂志、手机网络和其他途径等方式,其中手机网络获取人数最多。

表1 中职学生获取体育信息的途径

2.4 中职学生最喜爱的课程

体育课程是学生素质教育的手段,也是重要措施之一。体育课程能否得到学生们的喜欢,是衡量学生体育观的标尺之一。从所调查的选项中发现,“体育”所占比例最高(19.87%),排在第1位,比排在第2位的“语文”高1.43%,但是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太喜欢体育课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与课程改革、教师素质、教学环境等有关系。2.5 体育明星对中职学生的影响

学生对于某个体育项目的喜爱,会油然而生地喜欢这个项目的体育明星们,学生内心会对他们产生崇拜与向往。从体育文化的传播角度可以看出体育文化价值的个人魅力。表2中有32.21%的学生因喜欢体育明星而喜欢某个项目,有37.67%的学生就是喜欢某体育项目而关注体育明星,有11.42%的学生喜欢某个体育项目而对体育明星不太关注,有14.81%的学生对体育项目和体育明星都不太关注,其他的占14.81%。从中可以看出,体育项目和体育明星对学生们的体育价值观有一定的影响。

表2 中职体育明星对学生的影响

2.6 中职学生体育消费情况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少年过渡成长期,其个人的学习生活来源主要依赖于父母,在体育消费方面,父母有很大的决定权,学生只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向父母索求。从表3可以看出,中职学生体育消费来自运动服和鞋类的占68.99%,体育书刊、杂志占17.40%,体育器材占20.52%,参加业余体育训练费用占12.73%和其他方面占4.93%。说明中职学生主要在穿着上占据一定的消费,也符合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

表3 各种体育消费比例表

3 讨 论

3.1 学生树立体育观的原因

3.1.1 身心健康发展的要求 青少年具备良好的体育素质是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的追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颁布和“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以及时代的进步与体育本身发展所带来的正面效应,促使青少年树立体育观,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依托学校和社区等资源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

3.1.2 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 现代教育理念的革新,使得课程设置在不断地改变以往的应试教育传统观念,因为应试教育只注重分数,超负荷的学习负担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体育观的意识深厚程度与人的体育素质高低紧密关联,体育观是学生们参加运动、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前提。学校的体育教育是学生学习运动技术、运动技能的基础,也是青少年体育观形成和发展的最佳时期。

3.1.3 社会文化发展的要求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体育作为社会发展与交往的载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社会文化大环境总是在不遗余力地影响着青少年的发展,在奥林匹克文化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共同发展的体育氛围中,青少年的体育观应使自己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3.1.4 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现代社会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奥林匹克运动会展示的是集合群体力量来表现国家的强大。我国青少年的体育素质普遍存在下降的趋势,这已经成为国家非常关注的社会问题。体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而青少年群体的良好体育素质是造就体育人才的关键,对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正面的影响。优秀的体育人才,必定有良好的体育观,才有体育创新,体育事业才能可持续发展。

3.2 学生树立体育观的作用

3.2.1 形成自我体育修养 体育观是经过长期的思想体系而形成的,良好的体育观可以让人树立信心,养成终身体育习惯。青少年时期体育习惯的养成是自我的一种坚持与挑战,也能为自己在人生的奋斗中表现出良好的意志力。体育修养本身是一种艰苦的信念追求,需要毅力和耐心。

3.2.2 社会价值观体系的作用 个体体育观是个体价值观的一部分,会在社会价值观体系中发挥作用,学生的体育行为是其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表现的作用更加明显。体育观的健身功能、交往功能、娱乐功能和社会功能都发挥在社会价值体系之中,依托个人力量凝聚大力量,使自己融入社会,体育是参与社会的媒介也是载体,每位青少年学生应该给自己创造必要的条件,有机会多接触体育,增强感性认识,提高体育兴趣,确立良好的体育观。

4 建议与对策

4.1 营造和谐的体育氛围

应进一步贯彻落实2007年5月24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全面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通过“阳光体育运动”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通过电视、电台、网络、报刊等媒体体育栏目来引导学生,加强体育宣传,营造和谐的体育氛围。积极开展校园体育文化节,加强校际之间的体育活动交流,如开展中职学生运动会,可为中职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和平台,展示学生的青春风采。

4.2 加大体育活动的普及与开展

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出发点,建设符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体育活动场所,丰富体育场馆的活动内容,可激发中职学生的体育兴趣,引导学生们的体育活动向整体性、多样性和生活化的方向发展。中职学生课余时间比较充分,学校应组织教师带领学生参

加多重体育休闲活动,传播体育休闲文化,将学习与生活相融合,培养学生高雅的气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4.3 学校体育工作发展与创新

学校体育工作对形成良好的体育观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学校要加强体育教学设施的配置,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丰富体育课程内容,组织多重健身为主的体育项目,加强体育课余训练,提高学生的体育思维与体育能力,增强学生体质。学校应倡导坚持每天锻炼1小时的体育活动,让中职学生在阳光下成长,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让体育观引领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教育主管部门与校领导要加强督促与支持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让中职学生在校园中享受阳光、享受体育魅力、享受生活,为人生的历程打造美好的开端。

[ 1 ]许月云.侨乡乡镇居民体育价值观特征及其差异性比较研究[ 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2).

[ 2 ]夏成生.城市中学生身体素质的追踪调查——以成都市中学生为例[ 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4).

[ 3 ]叶松庆.当代城乡青少年体育观的比较研究——以安徽省城乡青少年为例[ 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

[ 4 ]乔玉成.青年少年锻炼习惯的养成机制及影响因素[ J ].体育学刊,2011,18(3):87-94.

G807.3

A

1674-151X(2017)05-067-02

投稿日期:2017-04-15

周王斌(1980~),一级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体育明星青少年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新时代我国体育明星社会责任的缺失研究*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体育教学改革初探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浅析我国体育明星公共形象营销及对青少年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