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科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2017-07-29赵晓强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25期
关键词:科学课有效性小学

赵晓强

摘 要:科学课课时不多,可是却承载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使命。这是一门具有综合性,应用性的学科,小学生兴趣浓厚,可是如果教不得法,也最容易招致小学生的厌倦。因此,将这门课程开设的初衷体现出来,真正从教材优化,教学组织等各个方面提高教学效果,唯有这样,才能真正让这门课发挥其自身功能。

关键词:科学课;科学实践;小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5-005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5.035

科学课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让小学生从小就受到专业的科学研究方法的熏陶,让小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不过,小学科学课由于条件等各方面的制约,有的过分重视理论忽视实践和实验教学,本身不符合小学生的心理期待,因此教学效果也表现得非常一般。作为科学启蒙课,就要在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方法选择方面符合启蒙的特点,同时也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期待特点,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也才能在兴趣的引导下,完成教学目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有效开展小学科学教学就要遵循科学的规律来进行,如何开展呢?

一、打造和谐课堂,快乐课堂,让小学生在快乐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学习科学的知识和方法

课堂氛围是课堂教学的背景基调,就好像背景音乐一样,优美的背景音乐可以抚慰心神,让人内心平静祥和,从而在愉快中学习知识,可是如果是杂乱甚至是消极的背景音乐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和谐、民主、快乐、自由应该成为小学科学课堂的主旋律,让小学生们在这样的旋律中感受科学和学习科学知识,探索未知的科学世界。小学生在对于自然科学的认知上比较浅显,教师如何利用这一特点来转化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是关键所在。小学生正处于对于生活中发生的自然现象无比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应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以引起学生对于探索自然奥妙的兴趣,从而顺理成章地进行一些科学理论知识的讲解,使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时不再枯燥,而是充满自主性和积极性。因此,对基调准确定位不但可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而且可以为教师的教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有这样类似的感受,那就是当自己心情恬淡愉快的时候,授课的状态也更好,自己的潜能好像也被更多激发出来一样,而沉闷、枯燥的课堂教学氛围则让教师连说话的劲头都慢慢的减弱甚至消失了。

二、帮助学生成立科学兴趣实践实验小组,为他们更多的探索学习创造条件

学生中总有些学生对科学特别着迷,即使没有开课之前他们也会非常喜欢钻研一些科学知识,向大人们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所以,教师可以顺势而为,把这些学生组织起来成立科学小组,也号召其他学生加入进来,大家一起探索奇妙的科学空间。教师对于学生组成科学小组應该遵循优势互补、组内异质的原则。根据学生不同的动手能力、性格特点和知识基础进行分组。这样能够实现学生的相互促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也增进了不同特点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小组成立以后,就要大家一起对小组的活动进行商议,并拿出一些固定的活动方案,让小组成员定期都能有活动开展,有知识获取,真正感受到自己是科学兴趣小组的一分子,在这个小组中充分感受科学的魅力,感受大家一起钻研科学的乐趣。如今,互联网给大家提供了非常方便快捷的信息检索服务,我们都可以非常方便的获取想要的信息,这本身也为科学兴趣小组的成立和活动开展提供了便利。教师要跟上时代的变化,积极利用这些资源。例如,大家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实时的沟通交流,可以让学生们通过互联网自己检索到问题的答案,这是新时代下的新的学习方式,教师要鼓励大家积极尝试和实践。

三、积极准备,精心准备,让学生成为科学学习的主体

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教学,都离不开精心的教学设计,这些往往是在课前进行的。例如,我们都知道,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的核心内容,然而很多教师都会发现,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实验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学生会出现不愿意做实验、抢着做实验、做不了实验、实验基本方法操作不当等一系列问题,而教师对此似乎也显得无能为力。追根究底,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在备课上下好功夫,以至于课堂效率低下甚至无效。除却这些不利表现,授课者教学准备不足还表现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对课堂目标和学生实际能力不加考虑,课堂研究内容直接陈述,并没有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现象如何形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主导思想仍然处在支配地位,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教学模式依旧没有得到改观,小学科学在现实的教学大环境中仍然处在十分尴尬的境地。

因此,为了避免这些尴尬境地的频繁发生,教师就要在课前下工夫,深刻领会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积极落实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为主线进行教学全程的设计,很多时候,科学教学的开展需要相应的硬件条件,因此,教师也要在提前备课之时就把这些条件准备好,使之符合教学的需要。例如,要提前与学校申请,让学校满足一些材料购置等需要。教师不能总是被动地等待条件和硬件设施的落实,因为科学老师最有发言权,最了解科学课的实际情况,因此,要积极联系并争取资源,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实现精彩高效课堂。

四、强化实践教学,带领学生积极探索研究科学问题

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他们亲身经历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在小学生的心中,动手的愿望永远极其强烈,因此,科学课的教学本身就要符合学生们心中的期待,加强动手实践教学,让学生们都能通过动手操作更直观地感受到科学学习的奇妙。

总之,提高小学科学教育有效性的要求对科学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积极探索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使学生经历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的过程,才能最终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刘永祥.小学科学教学中让追问更有效[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6(1):134-137.

[2] 孙爽.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

[3] 袁平.浅谈小学科学的有效教学设计[J].生物技术世界,2013(9):121.

[4] 冯桂杰.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有效学习的指导策略[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3):106-108.

[5] 赵彦美.论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教学策略[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4):106-109.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学课有效性小学
难忘的科学课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为一二年级小学生准备科学课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