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威尔《高贵伤感的圆舞曲》钢琴演奏艺术之浅析

2017-07-29林彦伕

艺术评鉴 2017年12期
关键词:重音印象派梦境

林彦伕

摘要:《高贵伤感的圆舞曲》是拉威尔钢琴作品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作曲家创作风格多样化的特点:带有印象主义创作特征,又倾向于古典主义音乐风格,同时具有法兰西传统音乐特质。《高贵伤感的圆舞曲》演奏要注意其艺术性,如何在演奏中来发掘其中的奥妙,是本文研究的关键。

关键词:印象派 节奏律动 重音 强弱拍 分句 梦境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2-0010-04

一、关于拉威尔的创作

拉威尔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杰出的作曲家。1875年出生在一个小城西布恩。七岁的拉威尔开始学习钢琴,十四岁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预科。拉威尔的创作可分为两个阶段。前期(1900-1911)受象征主义文学与印象主义绘画、作曲家夏布里埃爾、萨蒂、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影响,有明显的印象主义音乐特征。后期(1911-1931)音乐创作风格稍有转变。《高贵伤感的圆舞曲》就写于此前后交替的时期(1911年)。此时的拉威尔不仅具有印象主义特征,而且正在逐步形成他的后期风格——古朴典雅含蓄、语言简洁精炼。《高贵伤感的圆舞曲》是拉威尔钢琴作品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作曲家创作风格多样化的特点:带有印象主义创作特征,又倾向于古典主义音乐风格,同时具有法兰西传统音乐特质。

二、关于《高贵伤感的圆舞曲》

拉威尔《高贵伤感的圆舞曲》1911年5月由路易·奥贝尔特(Louis Aubert)在隐去作者姓名的情况下作为钢琴独奏曲首次上演,它的公演引起了听众对作曲者的猜测,从萨蒂一直猜到科达伊。但没人猜到是拉威尔。

本曲由八首小圆舞曲组成,性格各异。和声上有许多创新,使用未解决的不协和和弦,大量增五度和弦,七、九、十一和弦以及倚音。

三、演绎风格剖析

本曲极富特色,八首乐曲的结构都较为方正,可见其古典美;有着印象主义风格的和声,又有明显的法国传统音乐特征:典雅古朴、简洁精炼。乐曲本身几乎没有什么技巧上的负担,音符很少。但是演奏要注意其艺术性,如何在演奏中来发掘其中的奥妙,是本文研究的关键。

(一)乐曲的故事情节

对于此曲所讲述的内容,笔者认为,八首小曲描写了一次舞会。第一首是舞会热闹的开场:宾客们穿着漂亮的衣服,齐聚舞池翩翩起舞。其间有一段优雅的独舞(33-44小节)。

第二首,忧伤的伴奏飘然而至,主题(9-16小节)是一个人的独白,像是在回忆过往。

第三首是一段轻快的舞蹈。明显地分为四个段落。1.1-8小节。2.9-16小节。3.17-32小节。4.33-56小节。57小节开始是前面内容略带变化的重复。值得注意的是,第四段(第33-56小节)是两人“对话”的段落。拉威尔用明确的表情记号做了区别,每一小乐句用一个力度记号,仿佛一问一答。

第三首和第四首是相连的。第三首圆舞曲尾声似乎停滞不前,在人们的期待下,第四首终于出现。轻快神秘的舞步,令人琢磨不定。第7-8小节的三连音像是一位优雅的女士展开裙摆做了一个华丽的转身。整首曲子就像在描写一位神秘的人物。第五首像是舞会的小憩,非常安静。第六首轻盈愉悦,无忧无虑。

第七首是舞会的高潮。1-18小节,仿佛是一个人在邀请另一个人,发出了三次邀请。第10小节开始的长音和弦进行与休止符,像是在等待对方的回应。

终于,第19小节,舞伴做出了回应,出现了本曲的主题。

39小节开始,镜头似乎给到了远景,很模糊、隐约,声音很弱。然后一点一点推进,到了51小节,又出现了第一首里面的集体舞,大气而热闹。为什么把这里和开头看作是集体舞呢?纵观全曲,只有第一和第七首,同时满足速度最快、音符最多、力度最强、情感最热烈。所以当作众人齐舞的场面,而且第一首是开篇,这一首是舞会的结束。

第8首表现了曲终人散却依依不舍的哀伤。这首曲子主题的核心元素就在第1-4小节,表现了主人翁的惆怅与伤感,似乎在寻找、回忆。

本曲共有七个乐句是取材之前的七首小曲,分别是:第5-8小节;第25-28小节;第41-45小节;第51-52小节;第55-56小节;第59-61小节;第66-74小节。取材于前七首曲子的七个乐句嵌入本曲的主题之间就很好解释了:主人翁在不舍与惆怅情绪里不断回忆起之前舞会的情形,最后在第二首小曲主题的若隐若现中消失。此曲是点睛的妙笔,曲名中的伤感其实主要就体现在这里。

(二)节奏律动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对于一首圆舞曲,节奏律动尤其重要。八首圆舞曲全部为四分之三拍。这首乐曲以维也纳圆舞曲为雏形,但深深地烙上法国圆舞曲的特征。①研究圆舞曲的节奏律动,一定要谈谈其节拍重音。

不像通常的维也纳圆舞曲只是第一拍为强拍,第一首小曲主要需注意的是第一拍和第三拍的重音。处理好这两种节奏类型是掌握第一首小曲节奏律动的关键。尤其需要说明第三拍是重音的片段(谱例1和谱例2)②。

这是本曲节奏感最为方正、鲜明的地方。怎样才能做到?有以下几点:第一拍是“落”,第三拍是“起”,第二拍的四分音符不要借时间。精准的节奏,果断的触键,只有这样,才能自然地弹出第三拍的重音。有几个地方是第一拍为重音的片段,拉威尔并未用重音符号标出。第5、6小节,左手第一拍;第33、35、39、41小节,右手第一个八分音符;第54、56小节第一拍的第一个八分音符。

第二首的“脉搏”是全曲最平稳的一首。演奏时应数大拍子(一小节一拍),保持平稳安静。注意区别第1、2小节(谱例3)与17、18小节(谱例4)。

节奏律动因分句和呼吸不同是不一样的。第25、26小节的节奏处理上要随意些,更多运用伸缩节奏。第25小节第二三拍要“走”起来,到第26小节第一拍站住,这样会显得较为飘逸。

第三首的节奏特征是“错位”。开始是非常规整的圆舞曲三拍子“强弱弱”:第一拍和第二拍是二音连线,第三拍是跳音(所谓强,其实是二音连线的第一个音时值长些)。之后就是“错位”——谱例5(5-6小节)

这时,节奏的律动不再常规,打破之前的强弱弱规律,第5小节的第三拍和第6小节的第二拍成了强拍。后面也有几处地方是这样。

第四首主题部分(1-6小节),笔者认为应该是两小节数一拍,原因是第一乐句(6个小节)是由三个乐节组成的,两个小节就是一个乐节。演奏时,要注意将三个乐节连成一句。

第五首是本曲节奏律动处理上的难点,很容易弹成一小节一句,其实是四小节一句。

弹出正确节奏律动的要点就是:每小节的最后一拍不能停滞,要延续到下一个音,律动感才不至于一小节中断一次。17-20小节的句子很美,就像一阵青烟飘起来。所以自由节奏要用的自然,韵律感可大致形容为“慢-快-慢”。

最辉煌的第七首节奏变化较大。可分为3个部分。1.1-18小节是“邀舞”的感觉,要多些自由节奏来表现满含期望的邀请(演奏时和第一首一样要注意第三拍的重要性)与焦虑的等待(突出半音进行的增三和弦的色彩性);2.19-66小节是欢快的群舞。尤其要注意从39小节开始的段落是绝对不应该加速的。如果按耐不住激动,就无法给人渐进的感觉。3.67-101小节秋风扫落叶般的速度,很像八六拍(右手)与四三拍(左手)的配合。这里,有四个极具效果的重音(70和74小节的升C,82和86小节的升D),制造出非同寻常的节奏感。

第八首很散,曲子表现的就是回忆、恍惚的感觉。一切都虚无缥缈,节奏也是那么捉摸不定。拉威尔有“瑞士钟表匠”的外号,通常他的作品不应该被演奏的过分自由。尽显古典之美的《高贵伤感的圆舞曲》更是如此,节奏应比较严谨。

(三)速度

近现代作品往往有明确的速度提示,本曲也不例外。笔者认为,演奏此曲应认真参照拉威尔的速度标记。作曲家精确地写下了每首曲子应有的节拍数,虽不一定完全照谱,但应从标记里找到每一首曲子大致的速度,更重要的是通过速度读懂该曲的性格特征。整首曲子应该演奏得平稳,非常忌讳“急”“火爆”“速度赶”,有些地方甚至要多些慵懒。

第二首旋律很美,容易让演奏者“陶醉”地丢掉速度。其实此曲应该演奏得较流动,不要太自由,拉威尔将其速度标记为:四分音符=104。第五首,此曲分三部分,1-16小节速度很慢,相当安静。17小节起开始流动,29小节至结束回归第一部分速度。第一、三部分的速度不要明显区别于第二部分,整体速度统一一些,并且不能过分慢。拉威尔虽写“lent”,但速度标记是四分音符=96,并没有太慢。很慢的速度容易造成乐句割裂(正如上文的分析,太慢会带来第三拍的停滞感,从而失掉长句)。第二部分不被明显区别出来更为自然。此曲很轻描淡写,没有浓墨重彩。也可以说整首曲子都这样,不应该有浪漫主义的夸张,是拉威尔典型的后期风格——简单明晰、古朴典雅。这样的感觉同样应出现在第六首,作曲家清晰地写下一小节=100。可这首曲子却经常错误地被弹得飞快,浪漫主义的浮夸风充斥其间,失掉了典雅与高贵。从《高贵伤感的圆舞曲》八首小曲的结构布局上看,第七首是高潮,因为其力度最强,音符最多,情绪变化最大,速度与律动感波动最明显。从这个角度讲,第六首也需要为后面“让步”,保持矜持高贵,其中带有一丝活泼就可以了。

(四)声音要求

众所周知,印象派的特点之一就是色彩,抓住各首的声音要求是正确表达其情绪的方法之一。拉威尔还将此曲改编成一首管弦乐套曲。听交响乐版,对提高我们的声音想象力有很大帮助。管弦乐版的《高贵伤感的圆舞曲》所用的乐器:两支双簧管、两支单簧管、英国管、两支长笛、两支大管、两支小号、四支法国号、三支长号以及定音鼓、大鼓、钹、三角铁、小鼓、铃鼓、钢片琴、钟琴、两架竖琴和弦乐器。由此可见,木管乐器占了主要地位。整首曲子的色彩格调偏轻盈、淡然,高贵典雅的气质无处不在。总的来讲,要避免太大的声音,弱奏占了百分之九十。所以演奏者要在弱奏中挖掘层次,最主要的一点是找到“飘逸”的弱与“较为矜持的歌唱”之弱奏。没有深厚的发音,没有浪漫派浓郁的歌唱。“冷”一点的声音应该出现在这首曲子里。

第一首要注意有一处不易被发现的应该变换触键的地方。第5小节,触键应立刻由前四小节果断的快下键转为歌唱性的慢下键,在第11小节又转回来。拉威尔在谱面未作断奏、连奏提示,未写连线,但并不等于我们就该用同一触键,因为在管弦乐版中,这里是配有打击乐的乐队全奏与弦乐组的演奏互相交替,毕竟这管弦乐队作品是拉威尔本人改编,也反映了其内心对声音的想法。第三首是整首曲子中声音层次最丰富的。细心观察乐谱,第三首小曲的第1小节写有两个p以及“leger”,这个力度记号从这里一直到23小节未发生变化。可是我们从曲式结构的乐句划分、音区、articulation、管弦乐版所使用的配器情况来看,声音应明显分为三个层次。1.1-8小节。是本曲的第一句,管弦乐版用的双簧管。此处声音非常纤细。2.9-16小节。第二乐句,左手音区降低,不仅如此,右手的和弦也更加丰满。管弦乐版使用长笛。3.轻柔的弦乐组奏出第三乐句(17-23小节),在钢琴谱里,右手在中音区,左手在低音区,articulation由前面的二音连线加跳音变为三个音一组的连奏。声音较之前面更延绵、歌唱。

正如上文所分析,第33小节-56小节是对话的段落,一定要按拉威尔所标注的表情记号细致地弹出声音层次。第五首声音要求较为容易,1-16小节,一共四句,声音的变化为pp-p-mp。17小节开始,就像一缕青烟,声音要格外飘。第七首的中段(第67-110小节)技术较难,要在很快的速度里,用两个p弹出两层(旋律与伴奏),还不能忘了那四个造成奇异效果的升C和升D(见上文关于节奏律动的论述)。第八首,主要注意“梦境”的声音,即由之前七首的片段组成的七个乐句。演奏时声音应该更虚幻、飘逸。在重复前面乐曲的素材时,不能和原曲一样,需要演奏得更梦幻。不要那么“真实”方能显示出梦境的感觉(见上文关于故事情节的论述)。

注释:

①洪士銈编:《拉威尔曲选》,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年版。

②本文所用谱例为上海音乐出版社引进的伦敦彼得斯版。

参考文献:

[1]刘雪萍.从钢琴曲《睡美人帕凡舞曲》观拉威尔创作风格及其形成分析[J].艺术探索,2009,(03).

[2]申佳.拉威尔早期钢琴作品音乐风格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學,2007年.

[3]洪士銈编.拉威尔曲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

猜你喜欢

重音印象派梦境
阿基与乌龟之重音
单词重音
重音和语调
名家/[法国]毕沙罗
绝美海滩
梦境
白昼之月
重音朗读,让朗读更有韵味
印象派大师
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