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镜花缘》女性形象对讽刺艺术的作用

2017-07-26姜爱华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女性视角讽刺镜花缘

姜爱华

内容摘要:《镜花缘》作为中国小说史上一部重要的小说,主要是因为它独特的女性视角和讽刺艺术,小说里塑造的众多女性形象对其讽刺艺术起到了巨大作用,道家文化的熏染又是李汝珍作品独特艺术的根源,对小说用女性来讽刺封建礼教过程中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女性视角 讽刺 文化源头 无奈

一.女性元素与女性形象

《镜花缘》在中国小说史上所具有的特殊地位,源于作者在小说创造过程中赋予它浓厚的现代意识和先锋性。作品一反传统歌颂女子恪守道德、柔美温存的写作,将女性置身于更广阔的社会领域,从而获得了与男子同等塑造自我价值的权利,追求男女平等,显示了深刻的社会意义。郑振铎先生以为《《镜花缘》》并非一味夸耀才情,而是一部“反对封建制度、讽刺性很强”的小说。虽然学界有很多人对于《镜花缘》女性解放的不彻底持有商榷意见,但抛除女性的外衣,将其看作是一种对封建思想的初次尝试,借女性在封建社会的角色特征以及《镜花缘》里的女性对比来寓意作者所要达到的讽刺效果,我们就能很明显的注意到《镜花缘》独特的讽刺艺术。

二.《镜花缘》女性视角的文化源头

李汝珍号松石道人,在小说中作者屡次自称“老子的后裔”,据称此书还是得道仙猿传授给他的,可见《镜花缘》与道教具有很密切的关系。首先,《镜花缘》叙述了百花仙子唐闺臣及群芳因过被贬红尘,以及她们在凡间所历,并于女科应试中高中才女,最后尘缘期满而返本归源的故事。从这一故事的原型来看,无疑受到了道教“谪仙修道”母题的影响。纵观《镜花缘》全书,小说是在对道家思想的引导下进行的人生理想的追尋,唐敖一行的海外探险是在对逍遥成仙的理想指引下进行的,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镜花缘》的思想必然充斥着对传统儒家道德影响下封建陋习的辛辣讽刺,用道家的逍遥来嘲讽儒家的庸俗与执着。

《老子》第六章中“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牝或‘匕是女阴之象形字。‘玄牝是象征着幽远深妙的,看不见的、生产天地万物的生殖器官”。冯友兰认为:“老子把‘道比为女性的生殖器,天地万物都从其中出来。”从以上众学者的考证和分析可见,老子哲学的基本思想核心和深层内蕴,与女性生殖崇拜有深层关系。倘若把《镜花缘》看作是一部受道家思想影响的作品,我们就不难发现作品之中所塑造的众多女性形象以及作者竭力把这些女性抬升到一个比较高的社会地位并赋予其文化内涵的真正原因,这便是《老子》所倡导的对女性和母体的尊重。

三.作者的无奈——“镜花水月”

对于《镜花缘》里作者对女性的态度,学界主要持肯定态度,但依然有人认为李汝珍并未真正摆脱封建社会对女性的看法,认为李汝珍《镜花缘》的创作仍旧受封建道德的约束。对于作者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和其态度,我们可以抛开其主题思想来看,《镜花缘》所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是作者为传达他对封建社会的某种消极思想的讽刺和表露个人理想的一个传声筒,在对封建道德的讽刺和反击中,《镜花缘》里的众女性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固然作者由于时代社会因素,对女性问题存在一定局限性,然而就作品的讽刺艺术来看,李汝珍是成功的,他成功的运用了女性对封建的虚伪道德和礼教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使得作品具有了时代感和先锋性。但是作品中也表露了作者的无奈,“镜花冢”畔、“水月村”中、“泣红亭”内的石碑上写道:“红颜莫道人间少,薄命谁言座上无。”“镜花水月”的空幻无常和转瞬即逝传达了作者对降谪红尘的百花命运之嗟叹和感喟,对封建礼教的讽刺固然畅快,但是这并不能从根本上实现作者的理想和追求,“镜花”虽然有缘,然而镜花之缘终究逃脱不了“镜花水月”空幻和虚无,这隐含了作者对于自己所要追寻的理想的无奈。

参考文献

[1]李汝珍.《镜花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2]张松如.老子校读(第一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3]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一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4]史梅.《镜花缘》的多彩女性世界[J].文学教育,2007(6).

(作者单位: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猜你喜欢

女性视角讽刺镜花缘
镜花缘(视频)
《镜花缘》,果真一番镜花水月?
新世纪以来国产歌舞电影典型案例分析
当悲的水流经慈的河
《万象》杂志女性作家群体研究
《镜花缘》中的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