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键词里看中国

2017-07-25傅琼和

湖南教育·B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外国命题材料

傅琼和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继续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命题精挑细选了12个关键词,直观而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立意高远却力避空泛,坚持以学生为本,接地气,有生气,时代感强。

一、解析作文材料

材料提供了12个与中国有关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分别涵盖了中国的哪些方面?可以怎么归类?

12个关键词全是电视、报刊、网络上的宠儿。面对这样一堆热词,首先要仔细研读它们的内涵。如“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长城”代表中华民族脊梁,也是封闭的象征;“京剧”是国粹;“中华美食”是极富中国传统特色的舌尖上的文化;“高铁”是现代文明高速发展的象征,新时代腾飞的中国龙;“移动支付”是目前最流行的智能手机消费方式,体现当今中国人的与时俱进;“广场舞”是健身中国、休闲养生的形象代言,是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表现;“共享单车”代表了文明出行、绿色出行的方式创新,展示中国老百姓便捷的生活;“美丽乡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差距缩减的表现;“一带一路”打通中国与世界的交往渠道,展现了中国及世界共营、共建、共享发展的美好前景;而“空气污染”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难以解决的世界性难题,也是制约中国发展的瓶颈;“食品安全”问题反映利益驱使下的一部分商人良心的丧失。这12个关键词既传播中国正能量,展示传统中国和现代中国的独特风采,也不回避问题,直面“空气污染”和“食品安全”,这表现出大国崛起的自信与从容。

面对涵盖多种中国元素、体现中国特色的12个关键词,我们可以试着组合分类。比如,从时间的角度,可分为过去、现在、未来三类。从中国发展影响的角度,可分为正面、负面两类。从范围大小来分析,这12个关键词涉及个人与社会、国家与国际等方面;从内容的角度,涵盖了吃、住、行、娱乐、消费、发展等方面;从关键词切入的角度来看,可分为自然环境、社會生活、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科技发展几类。

总之,这12个关键词给考生提供了丰富的组合可能。若每两个关键词一组,有66种组合;每三个关键词一组,有220种组合。可见,考题材料尽管只提供了12个关键词仅40个字,其实内涵丰富,立意十分开放多元。

今年的作文材料跟往年有什么异同?

总体上看,材料作文的命题呈现出稳中有变的特点。2015年全国卷Ⅰ是事件类材料作文,2016年全国卷Ⅰ是漫画类材料作文,2017年全国卷Ⅰ是关键词类材料作文。近三年,作文都提供了材料,但材料类型有变。今年的作文要求学生从12个关键词里选择两三个来写,有新意,但这种形式并不陌生。

在今年的《考试说明》样题里,有一道类似的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最近公布了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崛起排在第一位,是新世纪的最大新闻。该所跟踪全球75万家主要纸媒体、电子媒体和互联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关中国崛起的新闻已经播发了3亿次。

对于中国的巨大变化,其中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又是什么呢?据《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对中国公众的调查,得票率依次是“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

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是一道关注社会现实的作文,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其中第二段设问的方式罗列了中国崛起的6个突出变化:“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和“开放程度”。那么从这6个方面来写作都是符合题意的。

2004年福建高考作文也出了一道类似的十选一的题目。

选择下面所列的一个人物或文学形象作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人物:孔子苏轼曾国藩鲁迅史蒂芬·霍金;

文学形象:曹操宋江薛宝钗冬妮娅桑提亚哥。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不得抄袭。

这个作文题既紧抓课本,又向课外阅读延伸,对语文教学真正起了“指挥棒”的作用。10个人物,古今中外,有现实中的,有文学作品中的,学生选择空间极大,人人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题目中涉及一些历史人物,甚至大胆引入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这就能考出学生是否关心天下大事,是否能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考查,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他们。

从以上资料分析,今年的命题不偏不怪,但又体现了变化,颇有新意。

二、解析写作要求

作文要求学生“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那么,考生必须先问自己,先弄明白,你所认识的中国是怎样的?你准备选择哪几个关键词来呈现?

“你所认识的中国”,是历史悠久的中国,飞速发展的中国,发展中的中国,这就考查学生是否对悠久历史、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积淀,是否对现实人生、时事政治、社会民生、国家发展有充分的关注。这就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关心时事,把握时代脉搏,深入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对发展中的中国有清晰鲜明的整体印象。

每一个关键词都是中国的表征,它们之间既存在着丰富的张力和层叠的思辨空间,又共同构成了多样而立体的中国。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自己熟知的、平时有思考的、能有效把握的、有材料可支撑的两三个关键词来写。

你所认识的中国,可以是“高铁+一带一路+移动支付”,介绍飞速发展、开放多元、与时俱进的高科技互联网中国;可以是“长城+京剧”,介绍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传统中国;可以是“中华美食+广场舞”,介绍智慧勤劳、热爱生活、健身娱乐的休闲中国;可以是“共享单车+移动支付”,介绍富有创造力、新潮时尚的中国;可以是“长城+一带一路”,介绍从封闭走向开放的现代中国。

你所认识的中国,也可以是“中华美食+食品安全”,谈谈中国的饮食文化,推荐《舌尖上的中国》,当然也要以诚恳的态度直面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将文化悠久的“中华美食”与“食品安全”的严峻现实相勾连;还可以是“美丽乡村+空气污染”,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情况,同时也要有主人翁的担当精神,直面中国的空气污染问题……

命题将“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作为明确指令,鼓励考生从所知所学所感出发,在对宏大话题的把握中,感性叙说,理性思辨,讲好中国故事,推介最美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这是写作要求,也是写作难点。考生勾选两三个熟知的关键词不难,难就难在找准接合点并有机关联,这是限制性任务,也是这道作文题目审题立意的关键。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力、思辨力、选材组材的能力、布局谋篇的能力。从考查思维品质这个角度来看,这是此次作文命题最出彩的地方。

何谓“有机”?词典上说,是指事物构成的各部分互相关联协调,而具有不可分的统一性,就像一个生物体那样。显然,面对这样的作文题,需要考生冷静分析,认真审题,在选取关键词时注意整体构思,充分考虑这两三个词在作文中的逻辑联系,使所选取的关键词在行文过程中形成逻辑的自洽。

比如说,空气污染、共享单车和美丽乡村这三个词,可以这样表述思路:空气污染是我们发展道路上的衍生品,是经济发展付出的代价,现在国家高度重视,不回避问题,也正在逐步解决这个问题,美丽乡村建设就是对青山绿水空气甜美的呼唤,共享单车为市民的绿色出行创造了便捷的条件,为减少碳排放量作出了贡献。于是,在同一分组内部呈现出讨论的辩证性,考生可以直面发展中的问题,正视前进中的矛盾,看到潜在的危机,以高度的忧患意识未雨绸缪,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出谋划策。这样的有机关联的组合,就为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挥和积极有价值的建言预留了很大空间。

三、解析写作目的和文体选择

“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不妨问三个问题:你的文章是写给谁看的?外国青年对中国了解什么不了解什么?如何才能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首先,题目要求“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这是个机关,也是个限制,是命题的核心所在。它既是“任务驱动”的指令,也是“具体思辨”的语境。考生要有良好的读者意识、写作目的意识。这里有两个关键词:“外国青年”和“读懂”。这里的“外国青年”看成高中生的同龄人比较合适,他们对中国不了解,或了解很少,甚至有误解,需要考生去向这些“外国青年”解释说明,帮助其读懂中国,进而深入、客观、全面地了解中国。当然,预设的读者同时还隐藏着阅卷人这个对象。只有搞清楚文章的写作目的和阅读对象,我们才能站稳写作的立场,精选写作的内容。

要注意到东西方的文化差异,用外国青年能够接受的视角来描述中国现实,阐释中国现象。“读懂”可理解为从茫然无知到初步了解,或从不全面、有偏见到更全面、准确的了解,通俗地说,让外国青年读懂,就是不要让他们把中国读偏了,读错了。因此,写作时既要饱含对祖国的热爱,又不回避现实的尖锐问题;既有未来接班人的主人翁意识和担当精神,又有不卑不亢、敢于作为的自信从容和不凡风骨。

其次,从呈现的语言来看,与外国青年交谈,可想象自己面向全体侃侃而谈,也可预设某一个或某一类外国青年与之对话,要揣摩外国青年喜欢的语言风格,注意话语策略。如果板着脸讲大而空而假的道理,人家很可能听不懂,甚至懒得听。因此,语言必须是真诚的、幽默的、新潮的、生动形象的、富有青春气息的。

其三,从呈现的文体来看,题目要求“明确文体”。明确文体的意思是不要混搭,不要搞得议论文不像议论文,记叙文不像记叙文。“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中“认识”二字适合用议论的方式展开,当然辅以必要的记叙或说明也可以。

今年的作文题考查考生的知识面和思维拓展能力,引导学生放眼现实,放眼世界,关注时事,关注社会热点,思考社会现象,能用批判的眼光与辩证性思维解读社会现象,得出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这正好契合了文以载道的写作传统。但个人以为,命题也有美中不足。

命题忽略了农村学生的见闻和感受。偏远贫困地区的高中生也许不了解京剧、广场舞,也许不知移动支付、共享单车、高铁为何物,他们所知有限,可写作的范围就很狭窄了。从这点来看,这样的命题有失公正。如果命题者在选择关键词的时候能够进一步考虑到城乡差异、地区平衡等,作文题会更加凸显其公平有效的尺度和信度。

命题会给作文评卷带来一定的难度。由于材料关键词的多种组合,使文章主题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立体交叉的特点,这会给作文评卷带来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作文评卷老师充分把控材料的多种立意,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正确评判青年学生的自由思想、个性表达、批判精神、理性思辨和超常想象力。切不可以思想是否“正面”、立意是否“正確”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

(作者系株洲市八中语文教研组长、株洲市学科带头人、株洲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猜你喜欢

外国命题材料
可爱的小瓢虫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材料
摇摇鹅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辨析
赠送折纸材料
外国父母看早恋,有喜有忧
外国幽默
外国城市雕塑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