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改政策下盐业集团走向何方

2017-07-25陈贇

中国盐业 2017年2期
关键词:盐业食盐

■ 陈贇

盐改政策下盐业集团走向何方

■ 陈贇

盐业集团一定要做价值的创造者,而不是通过价格战做价值的破坏者;一定要通过合作共赢分享利润,而不是通过霸权独亨收益。一定要通过市场规则,寻找一切赢利的方式。

国务院2016年4月22日印发《盐业体制改革方案》设置过渡期分步实施改革,从2017年1月1日开始,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取消食盐准运证,允许现有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进入流通销售领域,食盐批发企业可开展跨区域经营。现有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许可证和食盐批发企业许可证不再重新核发,有效期延至2018年12月31日。从2018年1月1日开始,现有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和批发企业可依照新的规定申请许可,根据许可范围从事相应的经营活动。2017年伊始,盐业改革加速落地,截至2016年12月31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盐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已获得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批复,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向社会公布了盐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这次盐业体制改革,对各省盐业集团公司的影响深远,打破了他们长期专营销售区域盐业的局面,他们拥有的产业链中的价格分配优势将面临消失,他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非常不确定性的世界——专营下的盐业市场竞争环境,包括竞争价格和市场份额。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盐业市场的竞争主体170家,包括31家省级盐业集团和139家盐业生产企业,而全国盐业市场的容量,据中国盐业协会的统计,2015年产能1.1亿多吨,产量8876万吨,消费量9312万吨,全部营业收入736.52亿元,其中口食盐在150亿,腌制盐在50亿左右,这意味着170多家市场主体来竞争200亿左右的市场容量,并且这种市场容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会有大幅的增长,因此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谁能在这场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呢?我们如何在这不确定的世界寻找到自己确定的未来呢?我们需要从历史中寻找答案,从比较中找到经验,从规律中找到路径。

一、从我国盐业发展的历史中,深刻认识这次盐改的重要意义,增强搏击市场的坚定信心

我国的食盐专卖可以追溯至春秋时期。当时管仲向齐桓公提出“官山海”,即专营山海资源,主要对盐实行国营,利出一孔。据管仲粗算,齐国据此一年可获6000万钱。汉武帝时在“理财家”桑弘羊的建议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从富商豪强手中夺回盐铁等重要经济事业,扭转国家的财政困难局面,也曾推行了盐铁官营和酒类专卖。汉武之后举行了著名的盐铁会议,废除铁酒专营,部分放松盐业专营。唐宋起,为保证官卖收入,食盐流通被严格控制,严格划分销盐区域,实行销界政策,不同产区的盐限制在某一区域销售,不得逾越。如广南盐不能销于与之临近的虔州一带,因其是来自远处的淮盐销区。这种人为规定,使得交通不便偏远落后地区的民众难得食盐。宋神宗时成都府路禁止较近的东川盐进本地,组织人力去很远的解州搬运解盐,又因山路险阻而不得,民众苦无盐食。明清时期的盐法被称为“纲商引岸”制度。盐商运销食盐,须先向盐运司交纳盐课,领取盐引,然后到指定的产盐区向灶户买盐,再贩往指定的行盐区销售。然而盐引并不能随便领取,商人必须以引窝为据,证明自己拥有运销食盐特权。为了得到引窝,商人又必须事先“认窝”,也就是交纳巨额银两取得官府授予的垄断经营权。“纲商引岸”制度使盐商基本上垄断了全国的食盐销售,因此他们可以任意压低买价,抬高卖价,获取巨额利润。清代最富的盐商,拥有资金千万两,少的也有一二百万两。以乾隆三十七年为例,扬州盐引销售量153万引,一引等于200到400斤,一引盐在海滨是0.64两白银,运到扬州来以后加上运费、盐税,达到1.82两左右,从扬州运到东南六省零售价10两左右,价钱翻了十倍不止。扬州盐商每年赚银1500万两以上,上交盐税600万两以上,占全国盐课60%左右。这一年,中国的经济总量是全世界的32%,扬州盐商提供的盐税占了全世界8%的经济总量。

历史上的王朝之所以严厉实行食盐专营政策,是因为来自食盐的收入,是历代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重要性往往仅次于田赋,食盐专营是为了满足国家财政需要。到了现代,盐利盐税仅占国家财政税收很小一部分,于是加碘消除碘缺乏病,成为盐业专营的主要理由。我国目前的食盐专营体制,是在1996年形成的。上世纪90年代,为消除碘缺乏病,原卫生部规定食盐中必须加碘。1990年《盐业管理条例》发布,1994年《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发布,1996年《食盐专营办法》发布,对食盐产销实行国家指令性计划管理,对食盐价格实行政府定价。

据媒体报道,早在2000年,盐改调研已经展开,且于2002年形成草案。但由于当时的国家经贸委盐业管理办公室撤销,改革搁浅。2005年,国家发改委提出要制定盐业改革方案,调研到2007年形成草案。但后来,对于盐业的管理由发改委移交至工信部,盐改工作再度遭遇搁浅。2009年11月,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组建的盐业体制改革工作小组,再次提出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初稿。意见稿提出,从2010开始,安排两年过渡期,全面放开盐业市场,第一步,允许生产企业进入市场,由生产企业与现有省市盐业公司自由竞争,第二步,放开盐业公司以外的流通企业进入盐业行业。这些方案由于各种原因都停下来了,使得2009年盐业体制改革小组提出的方案暂时停下来。2013年底,国务院常务会通过了全国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其中包括盐的体制改革。2014年4月21日,国家发改委2014年第10号令公布,决定废止《食盐专营许可证管理办法》,从公布之日起执行。国务院2016年4月22日印发《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方案》明确提出,“以确保食盐质量安全和供应安全为核心,在坚持食盐专营制度基础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依法治盐”,“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逐步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盐业管理体制”。“释放市场活力。取消食盐产销区域限制,改革食盐定价机制和工业盐管理,鼓励企业自主经营、产销一体,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不断做优做强,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动力”。

从回顾我国盐业发展的历史和我国推进盐业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这次盐业体制改革是国家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寄托着国家激发创新活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厚望,是充分酝酿,广泛听取意见,慎重考虑后推出的有科学安排的重大改革,因此,盐业从业人士必须有壮士断腕的决心,积极响应和坚决推进这场改革,增强搏击市场的坚定信心,加快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培育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从发达国家盐业经营的经验中,寻找盐业市场发展的基本规律,走好良性竞争之路

世界盐业体制大体分为三大类:一是坚持专营体制,如印度;二是完全依靠市场主体竞争,如美国、英国,但两国采取的竞争政策略有所不同,美国采取原则性禁止政策,英国则采取规制弊害原则,防止托拉斯集团的形成,但最终结果是市场形成了几家盐业垄断企业;三是逐步放开专营市场,最终实现完全市场化,如日本、韩国。

美国是盐业流通完全市场化运行的国家。美国没有制定专门的盐业法规,也没有管理盐的专门机构。盐产品与其他普通商品一样,在市场竞争的框架内运行,受反垄断法、反倾销法、食品法等一般法律法规的管制。政府及美国盐业协会制定各种用途盐的技术标准,各公司必须严格遵照执行。公司作为市场经营的主体,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市场经营规则。经过市场竞争、兼并重组、优胜劣汰,在市场竞争法则的自然选择下,美国盐业形成了产销合一、寡头垄断的经营格局。有关资料显示,美国在1880年有268个制盐企业,到1970年后形成了50家盐业公司控制着95家盐厂的经营格局,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以及不断增加的能源和人工成本,汇率波动导致进口价格的不断下降以及产能过剩等因素,美国盐业经过新一轮兼并重组,到2013年形成了由28个公司控制61家盐场的经营格局。2013年美国政府矿产资源统计资料显示,美国共生产盐4010万吨,其中莫顿公司、北美盐业公司、嘉吉公司、岩盐公司等几家大型集团控制着全美约90%以上的盐业市场份额,这些集团公司产销高度一体、经营高度集中,形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寡头垄断模式。而且这些集团都是国际化跨区域、跨产业的公司,盐只是其业务经营的品类之一。如莫顿国际公司由莫顿盐业公司、加拿大盐业公司和巴哈马盐业公司三部分组成,且已涉足中国食盐市场;嘉吉公司已成为大宗商品贸易、加工、运输和风险管理的跨国专业公司,经营范围涵盖农产品、食品、金融和工业产品及服务;北美盐业公司是全球领先的钾肥、镁肥以及盐产品生产商之一。

欧洲19世纪中叶前,从罗马人那里继承了盐专卖制度和盐税的体制,它们曾被作为统治者的手段和筹集战争经费的主要财政手段。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奥地利以及英国等主要欧洲国家,分别引进和实施了盐专卖制度和盐税制度这两种制度或其中一种,19世纪中叶,欧洲各国的专营制度基本被取消。如英国盐的生产、流通、消费、贸易活动均为民间企业,且完全在市场机制下运行。1960年代实施《限制性贸易惯例法》和1970年代中期实施《公平交易法》,是英国盐业企业数量不断减少,形成两家垄断局面的重要阶段,1970年代后期基本形成了ICI和BSL两大制造商垄断的市场格局,也就是说,随着竞争政策的强化,企业数量不断减少,从而提高行业集中度。

在韩国,盐产业作为必备产业之一,最初在韩国政府的控制、指导下开展各种活动,而今已趋向规制缓和。旧《盐管理法》为前期阶段。盐产业政策的主要特点:一是在制盐环节采取许可制度;二是对盐进口实行管制。韩国政府1995年11月经国会决议,出台了《新盐管理法》,盐产业政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改革的具体措施:一是从1997年7月1日起实施制盐许可自由化;二是政府设置了5年半过渡期(1997年7月1日到2002年12月末),作为盐行业结构调整和扶持期;三是对废弃盐田实行补偿制度。韩国政府制定了废弃盐田补偿计划,用进口的差价补偿市场放开后盐田废弃造成的损失。

日本1905年颁布实施《盐专卖法》,由大藏省专卖局代表国家对盐实施专卖,其主要目的是筹措日俄战争中的军费和保护本国的盐业。1949年6月,日本政府成立专卖公社,取代专卖局对盐实施专卖职能,专卖公社作为日本国内唯一的法定生产者和供应者,对盐业实施垄断经营,该制度一直延续至1996年。早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学术界和政府已经开始讨论盐业专卖的利弊,已有部分舆论认为应取消盐业专卖制度。1988年,首相咨询机构——临时行政改革推进审议会在《关于放松规制的咨询意见书》中再次提到盐业专卖制度的改革,并具体提出了政府引导制盐企业合并、扩大消费地购入制度、放松零售商认定条件等指导性意见。此后经过7年的调研、讨论和审议,1995年2月,日本内阁在《放松规制推进计划》和《特殊法人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3年以内实施盐业改革。1996年日本议会审议通过了大藏省提出的《盐事业法》,从1997年起正式实施。该法案废除了盐业专卖制度,并明确设置5年(1997年-2002年)的改革过渡期。经过5年过渡期和3年结构改革期,日本盐业从2005年4月1日起实现完全市场化。经过不断地改革调整,日本国内形成了以日本盐事业中心(日本最大的盐产品批发商)为首的盐的流通企业和以日本海水株式会社、NAIKAI盐业株式会社、鸣门盐业株式会社、DIASALT株式会社等为代表的制盐企业,四大制盐企业占日本国内盐产量的95%以上,自此,日本盐业管体制实现了从国家专卖到协会协调、行业自律、市场化竞争的转型。

在这些发达国家盐业经营变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基本规律:

1、各国盐业经营发展大多都经历从行政垄断走向市场化,最后再走向市场垄断。如欧盟各国,开始都是进行盐业专营,随着盐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和盐工业用途的发展,盐的充分供给和需求大大降低了盐作为特殊商品的属性地位,因此,各国政府纷纷放松了盐的管制,盐业逐步走向市场化发展成为趋势。但由于盐业市场容量的特殊性,市场容量小,市场容量保持相对稳定,因此市场主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后,形成垄断竞争的格局,如当前美国、英国、韩国、日本等。美国政府矿产资源统计资料显示,2013年美国共生产盐4010万吨,其中莫顿公司、北美盐业公司、嘉吉公司、岩盐公司等几家大型集团控制着全美约90%以上的盐业市场份额。在奥地利的盐业被一家大型企业控制,该企业由奥地利州银行和曾经担任过国家副总理的Hannes Anrosch两股东持有。英国国内只有6家盐生产企业,集中度相当高,其中排在前2位的ICI和BSL占有相当高的市场份额,两家份额差距很小,因此,英国盐业市场格局可以被称为“同质双头垄断”。日本海水株式会社、NAIKAI盐业株式会社、鸣门盐业株式会社、DIASALT株式会社四大制盐企业占日本国内盐产量的95%以上。

2、发达国家的大型盐业集团大都是跨地区跨行业经营。进入21世纪,大型跨国盐业间合并进一步形成寡头垄断格局,美国嘉吉公司收购美国IMC Global,2014年盐生产量达到1400万吨。比利时苏威公司和德国钾盐集团合作密切,德国钾盐集团收购美国莫顿后,两家企业的盐生产能力应超过1500万吨。三菱商事与墨西哥政府合作开发的ESSA项目年产能力800万吨。比利时苏威公司在近10个国家拥有盐生产加工基地,集团收入主要来自海外,2014年收入结构:欧洲34%、北美洲23%、拉丁美洲11%、亚洲及其他32%。跨国盐企基本发展成为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盐业基本作为工业或食品或农业板块中的子业务,各大业务间形成协同效应。如美国嘉吉公司经营业务涉及食品、农业、工业、能源和金融领域,2014年集团营业收入为1349亿美元,利润18.7亿美元;比利时苏威公司拥有健康产品、汽车产业、建筑建造、工业应用、农业与食品、能源与环境、电力与电子产品七大业务板块,2014年集团销售收入为102亿欧元,利润近18亿欧元;日本综合商社则以资源开发为主,盐作为各种资源开发收益之一。另外,从盐生产看,跨国盐业实现了垂直或横向一体化生产,甚至向精细化工或终端工业产品延伸发展。如苏威集团已成为世界著名的化工医药集团,业务细分为化工原料(纯碱、碳酸盐)、塑料原料(PVC、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医药和塑料加工(汽车零配件、塑料管、各种薄膜),其收入占比分别为32%、25%、24%和19%。

3、发达国家的盐业集团把创新放在首位,不断开拓盐的新用途,寻找新的市场空间。从全球范围看,原盐的消费结构中,两碱化工占57%、食用盐占23%、道路除冰雪占8%、其他领域占12%。西欧国家的原盐消费以盐化工为主,其中两碱化工耗盐占68%、道路除冰雪用盐占9%、食用盐占7%、软水处理占4%、小工业用盐占4%,其它领域占8%。在美国,原盐的最大应用领域是化学品制造和道路除冰雪,分别占了原盐消费的45%和30%,经销商渠道(包括口食盐、生活用盐、软水盐)占10%、食品加工用盐占5%、畜牧盐占4%、一般工业用盐占3%、水处理用盐占1%、出口及其他占2%。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原盐的消费结构在两碱化工方面的比例较大,而在道路融雪融冰等行业的消费比例则较低,在软水盐的使用方面也基本空白,化工用盐占比73%,食用盐占16%,其他占11%。化工用盐的消耗以纯碱和氯碱为主。以食盐为例,全国食盐消费量约为1000万吨,但是现有生产食盐定点企业就有99家,年产能达到了4800万吨,是消费量的近5倍,此外还有各级批发企业2000余家。受到市场分割和产业链分割影响,盐业主体出现了小、散、乱、多的状况。我国食盐品类开发相对不足,我国食用盐定点生产企业众多,同质化竞争严重。在发达国家,食用盐品种常多达上千种,在盐业发达的日本,仅调味盐一大品类下就有200多种细分产品。美国十分重视盐产品用途的研发,目前盐的用途多达14000多种,日本盐产品品种有上万种,而我国才200多种。

三、从企业自身寻找竞争优势,采取合适的竞争策略,在不确定性的世界中赢得确定性未来

危中有机。目前各省盐业集团基本上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如果谁能采取正确的竞争策略,迅速脱颖而出,奠定竞争优势,将会在未来2到3年中成为市场垄断者,赢得确定性的未来。

广东盐业集团提出“以盐为基、盐把严关、以盐带路、广开盐路”发展战略。广东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这次盐改,是我国第一个向国家发改委报送广东省盐业改革方案的省份,广东省委书记对广东盐业集团改革做出重要批示,要求深刻认识盐改的重要意义,确保食盐市场安全稳定。广东常务副省长牵头改革,提出确保安全、确保边远地区供应、确保广东盐业集团是广东盐业市场的主渠道、主阵地。广东省政府出面,牵头组织省属国有企业、机关、学校、医院等优先采用广东盐业集团盐产品。

浙江盐业集团“一转二合三板块”,“一转”就是要实现由实业型集团向实业型和投控型并重的集团转型,“二合”就是要以资源整合、产融结合为发展路径,“三板块”就是要打造盐业、投资和新兴业务三大板块。深入推进差异化发展战略,着眼于全球视野,通过实施海盐战略,将国际资源嫁接至国内市场,并推进盐业采购、生产、销售的集约发展,打造技术、市场和成长均优的行业领先企业。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在“浙盐”母品牌的统领下,分别发挥“雪涛”“蓝海星”“鲜嫩美”“颂康”的不同优势,形成一个主导品牌、若干个分支的“1+N”品牌结构布局。浙江盐业集团被评为“2016浙江创新企业---浙江制造杰出企业”,提出“一场盐业改革让我们尝遍全球好盐”。

江苏盐业集团坚持“改革、创新、转型、突破”的工作主线,强力推进技术、产品、品牌“三个创新”。强力推进技术创新,16年新增发明专利近10项,“盐碱钙联合循环生产新技术”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全国盐行业率先建立了全省食盐质量安全电子溯源系统。研发出了清真盐、螺旋藻低钠盐、雪晶盐、富钾食用盐和海藻系列食用盐,以及果蔬洗涤盐、餐具洗涤盐等盐生活品,2016年上半年,研发储备了岩盐、茹盐、腌制盐等50多个新品种。实施“智慧苏盐”建设工程,强力推进“现代营销”“客户管理”“仓储配送管理”“财务共享”“监督考核”“OA系统”“苏盐生活家020线上线下一体化”等“6+1”系统建设。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各省的盐业集团都是省属国有企业,在当今盐业体制改革以及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必须干在实处,勇立潮头。笔者认为,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应重视以下三点:

1.要有大志向。《论语》中有“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这些都说明大志向对人生发展、对企业发展异乎寻常的意义。当前各省盐业集团年营业收入大多只有20亿左右,这个规模作为省属企业太小了。2016年,中国民企500强入围门槛为101.75亿元,中国企业500强入围门槛为243亿元,世界企业500强入围门槛为209.2亿美元。确实,我们不否认盐行业市场容量太小,年市场容量才700亿左右,但我们同样不得不承认,中国有13亿人口,欧洲德国、英国人才不超过1个亿,日本1.3亿,美国3个多亿人口中,他们的盐业集团却能发展那么大的规模,如美国嘉吉公司2014年集团营业收入为1349亿美元,利润18.7亿美元;比利时苏威公司2014年集团销售收入为102亿欧元,利润近18亿欧元。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也是一个真理。”华为2016年销售收入达到5200亿人民币,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回忆道,“5年前,手机业务刚起步时,我们说要让印着华为LOGO的高端智能手机卖到100万台,大家觉得不可思议;1993年踏出校园我来到华为,听任总在新员工座谈上讲,华为要做中国最强的通讯企业,我也觉得不可思议!可后来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目标,却一年年实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我们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善于经营、充满活力的优秀企业家,培育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国有骨干企业,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因此,盐业集团的董事会一定要“登泰山而小天下”,高瞻远瞩,为集团树立远大的目标,励精图治,奋力前进。

2.要有新思路。更加注重创新。如果盐行业仅仅盯在口食盐这一细分市场,经营会很困难,一方面是因为人的摄盐量基本上稳定的,另一方面也因为盐的口感主要是咸,很难有其它更多的精细化感受,因此,盐行业应该开拓的是盐的新用途、新品种。美国盐的用途上万种,我们只有几百种,所以我国盐业开发的空间十分巨大。习总书记曾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时讲,“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盐业集团要在研究我国消费者的消费特征上下狠功夫,研发出满足广大消费需求的新品种。更加注重商业模式。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从盐资源的获取和终端的消费出售,都有大量的商业模式创新的机会,例如盐资源的控制,可以通过收购获得整个盐矿,也可以向股东收购股权,进行股权控制,还可以进行财务投资,获得股东会的发言权的机会等。再如终端销售,可以传统的超市货架销售,也可以通过现在电商销售,还可以通过区域代理销售。盐业集团一定要做价值的创造者,而不是通过价格战做价值的破坏者;一定要通过合作共赢分享利润,而不是通过霸权独亨收益。一定要通过市场规则,寻找一切赢利的方式。更加注重资本市场。任何一个企业做大做强,无不是通过横向或纵向的一体化实现的。盐业集团要善于运用资本的力量,进行横向或纵向的并购,迅速提升自己的实力。当前各省盐业集团,普遍存在现金流充沛、资产负债率较低等良好的财务特征,适度加大财务杠杆和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会给企业带来较好的发展机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大集团层面公司制改革力度,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创造条件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根据不同企业的功能定位,逐步调整国有股权比例,形成股权结构多元、股东行为规范、内部约束有效、运行高效灵活的经营机制。允许将部分国有资本转化为优先股,在少数特定领域探索建立国家特殊管理股制度。支持国有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鼓励国有企业之间以及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加快培育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跨国公司。因此,盐业集团要加快股份制改革,跑步进入资本市场。从国家层面来讲,国家要对盐业集团上市积极支持,使用绿色通道。

3.要有好体制。当前各省盐业体制改革方案中,通过各种方式来支持盐业集团的发展,例如有的省份成立盐改专项基金,有的省份对盐业集团分流人员的包揽,甚至还有广东这样的省份提议省属企业、学校、医院都用广东盐业的盐等等,这些都象一股“暖流”温暖盐业人员的心里,在盐业体制改革的初期,政府对盐业集团扶上马、送一程是非常必要的,但笔者认为,盐业集团更需要的是政府给盐业集团好体制,让他们在市场上能够广施拳脚。当前,对盐业集团来讲,最重要的是两个方面,一是管理体制,二是投资体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大集团层面公司制改革力度,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以促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目标,稳妥推动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对通过实行股份制、上市等途径已经实行混合所有制的国有企业,要着力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资本运行效率上下功夫。各省委省政府确实要迅速行动,让这些政策得以落地。笔者认为,哪个省委省政府在这方面行动得快,哪个省的盐业集团就越有可能获得先发优势,因为当前盐业体制改革刚启动,各省盐业集团都在跑马圈地,抢占市场份额,谁有体制上的优势,谁就越有可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谁就越有可能拿下大片的“江山”。尤其是对浙江盐业集团来讲,这一点更为重要,浙江人具有内在的商业基因,浙商精神更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再加上遍布全国、全世界的浙商帮扶,如果再有灵活的体制机制,浙江盐业集团迅速会跃上新台阶。对于投资体制来讲,各省的国有企业并购和国有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尤其是对非主业投资更是谨慎,采取核准的措施。但从世界发达国家盐业集团发展来看,盐业集团的非主业是常态。例如苏威集团已成为世界著名的化工医药集团,业务细分为化工原料(纯碱、碳酸盐)、塑料原料(PVC、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医药和塑料加工(汽车零配件、塑料管、各种薄膜),其收入占比分别为32%、25%、24%和19%。笔者认为,发达国家的盐业集团为什么要跨区域、跨行业发展呢?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盐行业自身市场的市场容量太小和增长速度太慢。所以,各省的国资监管体系,充分考虑盐行业的特点,对盐业集团的非主业投资在把控风险的前提下,适度下放权力,从过去的谨慎态度转变为鼓励态度。

2016年已经过去,世界出现了一些黑天鹅事件,如英国脱欧,美国特朗普的当选等,但2017年,谁又敢预测这个世界会变成确定的世界呢?在经济全球化和人们思想更加个性化的今天,不确定性可能是今后生活的常态。在这个不确定性世界中,我们可以做的,就是遵循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奋力拼搏,久久为功,为盐业公司的发展赢得更多的确定性。

(作者单位:浙江省属国有企业监事服务中心)

(编辑:李红艳)

猜你喜欢

盐业食盐
唐宋以来盐业古官印辑考
愚人食盐
山东:加强食盐专营管理 打击涉盐违法犯罪行为
巧称食盐
《中国盐业》杂志倾情关注影响盐业发展改革的人和事
实施三品战略 推动盐业健康发展
安阳拟将市县国有盐企纳入省盐业集团,年底前完成市级盐企改革重组
盐业市场监管检查中如何识别食盐批发行为?
发改委批复31省盐业体制改革方案
愚人食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