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勒斯文学创作溯源

2017-07-25齐俊婷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名作欣赏 2017年36期
关键词:禅宗

⊙齐俊婷[牡丹江师范学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巴勒斯文学创作溯源

⊙齐俊婷[牡丹江师范学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巴勒斯是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现实主义流派“垮掉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他因对现实大环境的极端不满、对自身存在的迷茫和缺失,寄情感于文学创作,却因文学创作的叛逆而倍受争议。本文从社会历史学和美学的角度剖析巴勒斯个人成长经历、宗教和时代环境对其叛逆特点的影响,分析其叛逆特点的成因,从而帮助读者解读巴勒斯及其作品。

巴勒斯 叛逆 宗教

一、丰富多彩的人生片段

巴勒斯是20世纪50年代“垮掉的一代”文学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垮掉的一代”的教父和精神导师。威廉·巴勒斯的一生丰富多彩,曾涉足演艺界,能创作流行音乐,还曾拍摄电影、绘画并出售,涉足传媒行业,为耐克运动鞋做广告,几乎无所不能。他的主要作品有三部半自传体小说《裸体午餐》《瘾君子》《酷儿》,其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还有实验三部曲《软机器》《爆炸的票》《新星快车》,以及《红夜之城》《野孩子》等。巴勒斯因其作品的叛逆色彩而长时期引起文学界的争论,数十年来夸赞和谩骂的声音展开极端的交锋,使他成为饱受误解和非议的作家之一。本文通过成长因素、宗教影响和时代背景对巴勒斯行文的叛逆因素进行分析。

1.教育的乖张到背离

巴勒斯生于美国东部经济枢纽的大城市圣路易斯的一个园艺之家:巴勒斯的祖父威廉·西沃德·巴勒斯发明了美国第一台“加法机”及“加法机生产线”,在计算机问世前被广泛运用,并且收获了一大笔财富;他的外祖父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著名的将领罗伯特·李;他的父亲是园艺专家,出版了多部园艺方面的专著;母亲爱好戏剧,培养巴勒斯的文学素养;巴勒斯的文学造诣非凡,就读多所私立学校后进入哈佛读硕士及博士。受家族的熏陶,巴勒斯热爱自然、阳光积极,本应有大好的主流文化发展前景,但成长后,巴勒斯孤僻内向、反感机器、亵渎宗教、厌恶战争、变革文学创作风格,尽己所能与家族基因对抗,这与他从小阅读大量波德莱尔、莫泊桑、纪德、法朗士等作家的文学作品有直接关系。接受了多位法国作家先进而具有批判性的思想后,叛逆的种子早已在幼年巴勒斯的身体里生根发芽。

2.荣誉与毁誉并存的片段人生

在稳定的家庭环境下,巴勒斯一直在压抑自己的叛逆情绪,这种情绪积压数年,便会发酵滋长。巴勒斯享年83岁,曾有多位作家作品记载了巴勒斯叛逆的人生片段:1914年巴勒斯诞生,29岁在哈佛读完博士后研究人种和人类学,一段时间之后参军,后又做过酒吧招待、侦探、偷车贼等;30岁时在纽约因携带毒品被捕;32岁时与琼去得克萨斯州经营农场种植毒品;36岁时以自己的吸毒经历为素材独立创作了《瘾君子》;37岁在墨西哥失误枪杀了妻子琼然后入狱;39岁时《瘾君子》出版;45岁时发表了《裸体午餐》;52岁时赴伦敦戒毒;60岁时到大学当讲师;67岁时搬到劳伦斯城安享晚年;70岁时找到合作公司出版36岁那年未曾出版的《酷儿》;1997年巴勒斯逝世于劳伦斯城。可以看出,巴勒斯一生荣誉与毁誉并存,他不仅活跃于美国诸多城市,甚至还抵达了北非。文学积淀和眼界开拓使巴勒斯对世界进行思考,对美国当时的现状进行思考,同时,巴勒斯是同性恋的事实又使他在当时受到歧视。无力改变现状的他愤懑颓唐,叛逆便悄然孕育,于是,他不断在作品里尝试新事物、追逐自由、打破传统,寻求精神上的慰藉。

二、宗教影响下的精神变迁

1.背离基督教条

巴勒斯的叛逆还体现在他的宗教信仰上,他作品中的乱交、纵欲、荒淫无度、偷窃、同性恋情结是完全背离基督教教义的,这在以基督教为主流教会的美国是格格不入的。17世纪初,随着英国五月花号上的一批清教徒登陆北美,务实勤恳的清教徒们打出了美国曾经的一片天,也从此奠定了基督教在美国的地位。多年来,基督教没有被时间抹去,也没有被其他教会代替,可见基督教文化在美国的根基之深。神成了各个领域的信仰符号,而这个符号在20世纪遭受了两次重大考验。两次世界大战不仅使美国人民开始声讨“美国梦”的虚伪,也使美国人民公开质疑神的存在。上文说到巴勒斯曾经参过军,上过战场的巴勒斯亲眼看到战争使人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政府具有欺骗性质的征兵理由、杀害犹太人的残忍、战场的惨无人道使巴勒斯不再相信上帝能够听得见世人的悲鸣。战后迎来了冷战时期,麦卡锡极端反对共产主义,肆意迫害文人;经济上,大机器生产的时代到来,一批手工业工人被取代,机器生产量大,人们的消费跟不上生产的速度。综上所述,战争对人民的残酷无情、政治对文人的思想禁锢、工人的大量失业及极大的供需差距使人们的生活幸福感荡然无存,向教会渴望拯救的信念逐渐丧失,巴勒斯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叛离基督教,开始向东方寻求心灵寄托的。

2.皈依禅宗佛学

巴勒斯背离基督教不是偶然,他皈依禅宗依旧不是偶然。巴勒斯在向东方寻求精神寄托的同时,佛教刚好传入美国,铃木大拙的佛学英译本在美国广泛传播,巴勒斯便逐渐了解了禅宗。禅宗的一些世界观和方法论无比接近巴勒斯心目中的理想乡:在创作手法上,巴勒斯信奉禅宗的“顿悟”,“顿悟”要求直觉至上,反对理性,巴勒斯的无意识创作便取材于此,强调作品创作过程由作者自发性进行写作,写出什么就是什么,这非常适合巴勒斯去宣泄自己的情感;在心理上,禅宗不似基督教有中规中矩的教义教条限制,无僵化教条体现了其对自由的追逐。禅宗追求和谐,和谐需要人实干去获取,这依旧符合巴勒斯的美学思想,对美国自由平等口号的质疑和愤懑在禅宗的美学上得以宽慰,巴勒斯感受到了追求自由的可能性。对和谐的追求体现在了巴勒斯的实干上,他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如开农场、种大麻、不停地旅行。禅就是进入现实生活,而巴勒斯的禅是进入自己心目中渴望的生活,他穷其一生都在切实地实现他心目中的禅宗,具体体现在他作品的叛逆行为中,可以说他的作品就是他的生活。显然,他对禅宗的理解有所偏差,却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佛教在美国的传播。

三、激愤的时代环境

1.叛逆前的激愤增温

20世纪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可以说是工业发展下的必然产物。“一战”期间,被政府欺骗的年轻人陆续踏上战场,亲眼目睹战争的残酷,而美国政府在战争期间从外债六十亿美元的债务国成为贷出一百亿美元的债权国,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战士们从而知晓政府的恶劣以及战争是与人性完全背道而驰的,信仰在战火中被焚烧殆尽。在人们还没有完成思考,尚沉浸在战争的自我质疑中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又爆发了,这使人们对战争的态度完全转向憎恶。1945年“二战”结束,但是战争的余温持续发酵,又诞生了冷战。美国人对“美国梦”的期待完全变成了梦魇,虔诚的信仰开始动摇,对民主产生了疑问,传统的道德思想观念、社会价值体系似乎全然失去了作用。“垮掉的一代”对资本主义鼓吹的工业化社会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对冷兵器下的不近人情感到愤怒和不满,对“美国梦”和自由民主体制心灰意冷,对政府鼓吹的思想完全不信任,这些都造就了巴勒斯个人性格的叛逆和文学创作的背离传统。

2.叛逆前的激愤发酵

造就巴勒斯叛逆特征的还有战后的政治体系和社会环境,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在教育发展和改革上却取得了一次飞跃,“二战”后的冷战、经济的发展和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兴起促使美国开展教育事业的相关改革,主要改革的内容有发展高等教育、注重成人思想道德建设等。这段时期产生了大量知识分子,这些年轻的知识分子带着一腔热情希望大展拳脚,却生不逢时。1947年美苏冷战,1950年到1954年间,美国实行麦卡锡主义,恶意迫害和诽谤共产党及民主人士。在麦卡锡主义时期,大量文人遭受迫害,有思想的进步人士不敢发声,文人敢怒不敢言,只能自保,唯恐成为政治的牺牲品,思想被压制,个性被压抑。满腔的热血被麦卡锡主义所束缚,整个美国文坛都变得死气沉沉。一向标榜民主个性的美国形象彻底颠覆,使对“美国梦”抱有幻想的美国群众和文人彻底心灰意冷。在这样的高压之下,出现了一批始于地下反抗的文人,这批文人开始了一种极端的反抗,完全不相信政府,厌恶战争,反对歧视,排斥工业科技,离经叛道,颠覆传统等,他们就是“垮掉的一代”,而巴勒斯是其中的一员。

综上所述,巴勒斯心系美国当时和后世的社会发展,其作品对后世唤醒女性维权意识、爵士乐兴起、消除种族歧视等产生了很大的作用,掀起了新的文学思潮,提供了新的创作手法,推动着文学界的发展。

[1]王恩明.美国反正统文化运动——嬉皮士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 威廉·巴勒斯.NAKED LUNCH[M].马爱农译.北京:作家出版社,2013.

[3] 徐新.西方文化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 曾艳兵.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作 者:齐俊婷,牡丹江师范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

赵 斌 E-mail:948746558@qq.com

猜你喜欢

禅宗
灵 山
落叶禅
佛教禅宗究竟是如何诞生的
禅宗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
禅宗影响下的传统休闲文化
从“禅宗”到中华阐释美学中的伦理文化研究
日本茶道与原研哉的设计理念
李白“铁杵磨针”故事与禅宗“渐悟”观
试论宋代建筑色调的审美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