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等氧浓度复苏足月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护理效果

2017-07-21高秀清王琳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14期
关键词:成功率新生儿患儿

杨 静, 高秀清, 王琳琳

(安徽省太和县人民医院 新生儿科, 安徽 太和, 236600)



中等氧浓度复苏足月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护理效果

杨 静, 高秀清, 王琳琳

(安徽省太和县人民医院 新生儿科, 安徽 太和, 236600)

足月新生儿; 窒息; 中等氧浓度复苏; 护理

新生儿窒息(AON)是因为产前、产时、产后各种病因导致胎儿缺氧,出现宫内窘迫、娩出后呼吸循环障碍的病理症状[1]。AON是分娩期常见新生儿危象,容易导致新生儿致残和死亡[2], 及时有效的抢救是预防新生儿死亡的关键。相关研究资料[3]显示,高氧浓度浓度复苏在AON中应用会提升脑代谢率引发脑损伤,而中等氧浓度复苏的成功和安全性更高。另外,在抢救过程中科学的护理辅助可提升抢救成功率、改善新生儿生命状态。本文探讨足月新生儿窒息中等氧浓度复苏时护理措施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足月窒息新生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氧气复苏治疗采用信封随机法分成2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男33例,女27例,胎龄37~41周,平均为(39.0±0.2)周,体质量2.4~3.7 kg, 平均体质量(3.1±0.4) kg; 窒息原因:脐带因素24例,宫缩因素13例,羊水量异常20例,胎盘异常3例。观察组采用中等氧浓度复苏行全程护理模式,男31例,女29例,胎龄38~42周,平均为(39.2±0.4)周,体质量2.2~3.9 kg, 平均体质量(3.0±0.5) kg; 窒息原因:脐带因素22例,宫缩因素16例,羊水量异常15例,胎盘异常7例。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为足月新生儿、产妇未患有妊娠合并症者; 家属对本次实验知情且签署研究授权书[4]。排除标准:患有颅内出血患儿,感染导致呼吸暂停患儿,合并有非透明膜病的患者。

1.3 复苏方法

2组新生患儿均参照《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5]中的原则进行抢救,胎儿娩出后快速评估新生儿的窒息情况,快速清理新生儿口腔、呼吸道分泌物,调整为仰卧位,将头偏向一侧在肩部垫高2 cm立即行人工呼吸、面罩呼吸方式,同时医护人员胸外按压,然后进行扩容输液和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行中等氧浓度复苏治疗,即氧气浓度控制在40%~60%, 收治轻压面罩通气频率设置为40~60次/min。扩容剂给新生儿的体征表现未改善,则应给予白蛋白每kg体质量1 g溶入生理盐水中,血浆10 mL/kg静脉滴注,观察新生儿体征变化。药物治疗:胸外按摩30 s若心率未改善者,应静脉注射肾上腺素(比例为1‰, 剂量为0.01~0.03 mg/kg)。

1.4 护理方法

1.4.1对照组:该组患者仅抢救中进行护理配合,胎儿娩出后以快速恢复呼吸循环为原则确保呼吸道通畅,将新生儿摆成仰卧位使用吸痰管清除口腔、鼻腔分泌物; 同时由医护人员使用温毛巾擦拭患儿全身,严密包裹新生儿或者使用远红外线辐射进行保暖处理,同时轻拍足底并且摩擦背部刺激新生儿呼吸后给予氧气吸入。

1.4.2 观察组:该组在抢救时、抢救后进行全程护理。① 保暖:保暖必须贯穿整个复苏的全过程,适合的温度能够缓解机体新陈代谢降低氧气耗费量; 新生儿娩出后应使用温毛巾将体表的血液、羊水等擦拭干净,复苏前对远红外辐射保暖台预热30 min, 温度达到31 ℃为宜,将新生儿放置于保暖台上并维持患儿肛温维持在36.5 ℃。② 吸氧护理:鼻导管给氧浓度见复苏方法。气管插管给氧压力最初为15~20 mmHg,压力逐渐降至15 mmHg以下防止肺泡发生破裂,新生儿皮肤恢复后自主呼吸建立后行一般吸氧支持。③ 复苏后护理:在复苏成功后做好新生儿保暖工作,体温控制在36.5 ℃, 密切监视患儿的生命体征表现,纠正酸碱、电解质紊乱现象,做好各项检测指标记录。该组患儿复苏后延迟哺乳时间,采用静脉补液方式供给营养; 同时肌肉注射维生素K1防止继发颅内出血情况。④ 母亲护理:新生儿娩出后由责任护士告知新生儿的情况,如胎儿一切正常无需担心,督促产妇家属多予以安慰、鼓励等情志支持,消除其焦虑、紧张等情绪。⑤ 预防感染:加强无菌技术操作,严格遵照医嘱使用抗生素药物防治呼吸道感染,每天早、晚使用生理盐水清洗婴儿口腔,每天对脐部进行消毒并及时更换护脐带卷,保持脐部干净、干燥。⑥ 保持呼吸道通畅:复苏后婴儿头偏向一侧,调整为侧卧位,在清理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时动作务必轻柔; 另外对于复苏婴儿其生理反射基本恢复,因此吸痰时尽量避免对咽喉刺激以防出现迷走神经应激反应,对呼吸功能产生影响。

1.5 观察指标

观察2组窒息新生儿复苏抢救的成功率,测定2组新生儿复苏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差异,血液pH值间差异情况,评价新生儿复苏后Apgar评分情况,做好详细的数据记录。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2组患儿抢救成功率

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85.0%(51/60), 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6.7%(58/60),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复苏成功者血气分析结果对比

2组AON抢救成功者的p(O2)、p(CO2)水平均显著改善,观察组患儿p(O2)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抢救成功者血气分析指标对比 mmHg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2组患儿复苏后不同时段Apgar评分、pH值情况对比

研究分别在患儿复苏后第1分钟、第5分钟进行Apgar、血液pH值测定,结果显示复苏后第5分钟Apgar评分、pH值较第1分钟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第1分钟Apgar评分、血液pH值无显著差异,第5分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复苏后2组患儿不同时段Apgar评分和血液pH值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新生儿窒息是导致婴儿致残、死亡最为主要的原因之一,科学的复苏方式能够帮助婴儿快速建立自主呼吸提升存活率[6]。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多倾向采用纯氧进行复苏治疗,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发现不同浓度氧复苏效果差异较大。低浓度氧、中等浓度和高浓度氧在对抢救成功率、死亡率影响方面无差异[7]。高浓度氧或者纯氧复苏会显著增加活性氧量、早期生长反应基因,因此对新生儿的脑干造成较大刺激,而空气复苏方式则显著降低对新生儿脑干的影响,继而促进脑神经的生长并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8]。卫生部颁布的2011版《新生儿复苏指南》中明确指出,新生儿窒息复苏时,首先应采用浓度30%~40%氧气,若效果较差则将氧气浓度升至90%或者纯氧[9]。中等浓度介于空气复苏和高浓度氧复苏之间,针对重度窒息新生儿抢救效果优于空气复苏、低浓度氧复苏; 同时不会对婴儿脑干部位造成急性刺激,因此安全性相对较高。另外刘芳等[10]研究结果显示,在新生儿窒息采用空气复苏、中等浓度氧复苏和纯氧复苏的效果进行比较,表明在复苏成功率方面,中等浓度氧与纯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高于空气复苏组; 但从复苏抢救费用方面纯氧高于中等浓度氧组和空气复苏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中2组患者均采用氧气复苏方式抢救足月窒息新生儿,在护理配合方面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即在抢救中对婴儿进行保暖护理、清除口腔呼吸道分泌物、轻拍足底和按摩背部等方式帮助患儿快速建立自主呼吸。而观察组则在抢救过程中进行护理配合的同时给予中等氧浓度复苏,患儿复苏后进行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感染治疗干预以及母亲心理/生理护理。结果2组患儿抢救成功率观察组为96.7%, 对照组为85.0%, 观察组患儿在复苏后第5分钟的Apgar评分优于对照组,p(O2)水平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足月新生儿窒息中实施中等浓度氧复苏全程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抢救成功率,改善血气分析结果和新生儿Apgar评分,值得推广使用。

[1] 章玲. 新生儿窒息的复苏及临床护理分析[J]. 中国医学工程, 2014, 17(5): 180-181.

[2] 陈春桃. 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并发症的临床护理[J]. 大家健康旬刊, 2014, 14(12): 216-217.

[3] 贾海英, 崔玲, 龚海红. 新生儿窒息的护理措施[J]. 医药, 2016, 10(7): 81-82.

[4] 刘莉. 互助地区150例足月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护理[J]. 内蒙古中医药, 2014, 33(6): 169-170.

[5] 刘波澜. 窒息新法复苏对足月新生儿神经系统的影响及护理[J].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0, 27(1): 55-57.

[6] 史娟. 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 2016, 6(6): 61-62.

[7] 李旋. 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有效护理探讨[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 3(3): 114-115.

[8] Y Cao. Rescue and nursing of neonatal severe asphyxia[J].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2015, 12(6): 446-448.

[9] 李晓丽. 助产士在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中的护理体会[J]. 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2012, 14(9): 328-329.

[10] 刘芳. 助产士在新生儿窒息复苏中的护理体会[J]. 大家健康: 学术版, 2014, 21(1): 246-247.

2017-02-25

安徽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2016QK085)

R 473.72

: A

: 1672-2353(2017)14-223-03

10.7619/jcmp.201714080

猜你喜欢

成功率新生儿患儿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的应用
“暖男”石卓:用怀抱安慰患儿
研究发现:面试排第四,成功率最高等4则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