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计划性拔管标准预防流程在神经外科留置管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7-07-21曼,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14期
关键词:计划性尿管胃管

李 曼, 王 军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北京, 100053)



非计划性拔管标准预防流程在神经外科留置管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李 曼, 王 军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北京, 100053)

神经外科; 留置管路; 非计划性拔管标准预防流程

非计划性拔管是指尚未达到拔管指征而将人体诊断性、治疗性导管拔除,包括尿管、深静脉置管、胃管、留置针等[1-2]。由于神经外科患者常存在意识障碍,加之受约束带因素、管路固定因素、宣教因素、自我管理因素影响,导致近3年非计划拔管比例不断上升,对疾病疗效造成负面影响[3]。在临床护理过程中,为严格落实《患者安全目标》、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护士留置管路固定正确率[4-5]。本科室查询相关文献并结合护理经验,于2016年4月制定非计划性拔管标准预防流程,并探讨该模式在神经外科留置管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16年3月神外系统各病区留置管路55例,其中尿管17例,深静脉置管15例,胃管11例,脑室引流3例,留置针9例。抽查护士10名,其中神经外科一、二、三、四病区各1名,康复医学科病区1名,耳鼻喉头颈外科病区1名,眼科病区1名,神经外科监护室2名,介入中心1名。抽选50例患者,男27例,女23例; 年龄11~69岁,平均(40.36±9.06)岁。选择2016年4—6月神外系统各病区留置管路162例,其中尿管49例,深静脉置管23例,胃管27例,留置针61例,气管插管2例; 抽查护士108人次,其中神经外科一、二、三、四病区及康复医学科病区、耳鼻喉头颈外科病区、眼科病区、神经外科监护室、介入中心各12人次。抽选50例患者,男26例,女24例; 年龄13~67岁,平均(39.63±9.82)岁。实施前后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置管护理,包括健康教育、落实约束、妥善固定管道、巡视等工作。结合护理经验,并查询相关文献制定神经外科留置管道固定标准,并对相关患者的固定标准进行培训,实施非计划性拔管标准预防流程[6]。① 胃管: 采取分叉交织固定法,以及吸痰管和线绳固定法。② 尿管: 双固定法。除尿管内部水囊固定外,外面要应用胶布或网罩固定方法。采取分叉交织固定法,以及吸痰管和线绳固定法。③ 气管插管: 采取分叉交织固定法,以及吸痰管和线绳固定法。④ 深静脉置管: 双固定法。CVC近端机翼与皮肤缝线固定,贴膜远端管路胶布交叉固定; PICC近端思乐扣粘贴固定,贴膜远端管路胶布交叉固定。⑤ 引流管: 躯体引流管固定,高举平台法。头部引流管,双固定法。引流管皮下部分缝合固定,远端给予管路与敷料胶布粘贴以及网罩固定。⑥ 留置针: 双固定法。近端部分贴膜固定,远端管路胶布再次固定于皮肤。

实施前后,检查并统计2组神外系统各病区留置管路合格率,采用实地抽查法评估护士质量改进项目知晓率; 记录实施前后尿管、深静脉置管、胃管、留置针、引流管、气道管路(包括气切套管及气管插管)的非计划性拔管率[7]; 对比实施前后患者遵医行为,遵医行为包括不自行拔管、活动前妥善固定各管道、合理饮食、改变体位时防止扭曲及折叠、引流袋水平低于引流管出口,完全遵医: 在置管期间患者坚持5项; 部分遵医: 坚持2项以上; 不遵医: 坚持2项以下。

2 结 果

实施后留置管路合格率(86.42%)较实施前(72.72%)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施后护士质量改进项目知晓率(85.19%)较实施前(70.00%)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2016年4—12月)非计划性拔管率(0.021%)较实施前(2015年1—12月)非计划性拔管率(0.111%)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实施前后非计划性拔管率对比[n(%)]

实施后患者遵医率(98.00%)较实施前(82.00%)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非计划拔管是医院发生率较高的护理不良事件,也是有创机械通气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不仅增加院内感染及重插管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危及其生命健康[8-10]。

针对神经外科患者病情危及、留置管道多、合并疾病多等特点,将其发生原因主要有如下因素。患者自身因素,舒适度改变、紧张、疼痛是非计划拔管发生的主要原因[11-12], 气道问题,痰痂阻塞、喉痉挛[13], 年龄以及意识状态。管路固定因素,由于管路固定不牢而导致脱管占总数10%~48%, 临床常采用透明贴、胶带缠绕、缝线固定等方式对管路进行固定,但因口腔分泌物、汗液等污染而失去黏性,导致固定不牢而松脱。医护方面因素,未采取适当有效的肢体约束带,护理人员缺乏评估及观察高危管道滑脱风险能力,管道固定等操作不规范; 护理人员经验及相关知识不足,巡视不及时,且缺乏有效的知识宣教及护患沟通;护理人员对分级护理巡视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约束具使用管理制度、安全评估风险识别制度落实不到位。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管道的放置存在意外滑脱、感染等风险,临床应建立中心静脉管道、尿管、动脉管路、胃管等的管理措施,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本院神经外科将非计划拔管的根本原因归纳为管路固定因素、约束带因素、宣教因素等,并针对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定期进行总结与反馈,严格落实制度的实行,结果发现,4、5、6月的留置管路合格率逐月上升,且均高于3月,表明该模式的实施利于提高留置管路合格率。实施后护士质量改进项目知晓率及患者遵医率高于实施前,且非计划性拔管率低于实施前,充分证实非计划性拔管标准预防流程的可行性较高,有助于提高护士留置管路固定的正确率,提高遵医行为,规避了非计划性拔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1] 张淑人. 经颈外静脉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老年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与护理[J]. 中国基层医药, 2015, 22(8): 1279-1280.

[2] 李作凌, 邢亚洲, 马春晓, 等. 长期留置脑室引流管患者颅内感染的调查[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 26(6): 1348-1350.

[3] Chang L Y, Wang K W, Chao Y F. Influence of Physical Restraint on Unplanned Extubation of Adult Intensive Care Patients: A Case-Control Study[J]. Am J Crit Care, 2008, 17(5): 408-416.

[4] 陈晓芬. 留置尿管固定方法的改良[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 20(8): 874.

[5] Bouza C, Garcia E, Diaz M, et al. Unplanned extubation in orally intubated medical patient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Heart Lung, 36(4): 270-276.

[6] 董婷婷. 基于RCA的非计划性拔管影响因素分析及系统干预[J]. 中国病案, 2016, 17(8): 89-91.

[7] 张海燕, 魏华丽, 欧阳丹. 质量管理降低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实践[J]. 护理研究, 2009, 16(11): 142-143.

[8] Frezza E E, Carleton G L, Valenziano C P. A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risk management initiative for surgical ICU a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physical restraints and sedation on the incidence of selfextubation[J]. Am J Med Qual, 2000, 15(5): 221-225.

[9] Evans D, Fitz Gerald M. Reasons for physically restraining patients and resid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content analysis[J]. Int J Nurs Stud, 2002, 39(7): 735-743.

[10] Yeh S H, Lee L N, Ho T H, et al. Implication of nursing care in the occurrence and consequences of unplanned extubation in adult intensive care units[J]. Int J Nurs Stud, 2004, 41(3): 255-262.

[11] Hofso K, Coyer FM. Chemical and physical restraints in the management of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 in the ICU: A patient perspective[J]. Intensive Crit Care Nurs, 2007, 23(6): 316-322.

[12] 王小燕, 任晖. “3+x”健康教育模式对减少胃癌手术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评价[J]. 肿瘤研究与临床, 2016, 28(7): 468-470.

[13] 陈月清, 林炎坤, 罗泳洁, 等. 改良尿管固定方法在小儿阴茎术后留置尿管管理中的应用比较[J]. 广东医学, 2016, 37(23): 3643-3644.

2017-02-26

北京市卫生系统科技项目(20126058A)

R 473.6

: A

: 1672-2353(2017)14-191-02

10.7619/jcmp.201714065

猜你喜欢

计划性尿管胃管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循证护理预防ICU患者发生CVC相关性不良反应及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观察
介绍1种预防留置尿管堵塞的方法
介绍一种导丝插胃管的方法
剖宫产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机的探讨
超高龄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后计划性转入ICU临床研究
患者留置尿管期间两种护理措施比较
高龄吞咽障碍患者不同体位留置胃管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