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围术期护理

2017-07-21许梦真黄海燕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14期
关键词:围术冠心病质量

许梦真, 严 珠, 黄海燕

(海南省文昌市人民医院, 1. 内科; 2. 介入导管室, 海南 文昌, 571300)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围术期护理

许梦真1, 严 珠2, 黄海燕1

(海南省文昌市人民医院, 1. 内科; 2. 介入导管室, 海南 文昌, 571300)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围术期护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变化而导致血管腔阻塞或狭窄,造成心肌缺氧、缺血或坏死而诱发的心脏病。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优势,备受广大患者青睐。然而,介入手术具有一定风险性,给围术期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1]。如何采用安全可靠的围术期临床护理措施来保证冠心病患者PCI的治疗效果并提升术后生活质量已成为护理学者研究的重点[2-3]。本研究对冠心病PCI治疗患者应用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后,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396例,以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98例。入组标准: ① 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 ②患者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① 合并免疫系统疾病; ② 严重肝肾功能衰竭; ③ 合并其他心脏方面疾病; ④ 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⑤ 合并恶性肿瘤; ⑥ 合并全身性感染; ⑦ 碘过敏试验结果呈阳性; ⑧ 过敏体质及妊娠女性。对照组中,男100例,女98例,年龄44~70岁,平均(60.5±5.3)岁,病程2~15年,平均(5.2±2.3)年,其中单支血管病变120例、双支血管病变50例、三支及三支以上血管病变28例。研究组中,男99例,女99例,年龄43~70岁,平均(60.8±5.2)岁,病程2~15年,平均(5.3±2.5)年,其中单支血管病变121例、双支血管病变49例、三支及三支以上血管病变28例。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血管病变支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 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PCI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做好术前准备工作,遵医嘱合理用药,积极预防并发症,术后给予健康宣教。

1.2.2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PCI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⑴ 术前护理: ① 由于冠心病患者年龄偏大、病程长,加之对PCI术缺乏了解,极易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4], 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与职业背景,予以个体化心理安抚,使患者掌握手术相关知识,以积极态度面对PCI手术治疗。同时向患者介绍成功治愈案例,使其对手术充满信心,消除恐惧、焦虑、抑郁感,积极配合治疗,以取得最优质的治疗效果。② 由于冠心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乏力症状,加之心绞痛发作的影响,显著增高了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护理人员应指导心功能分级超过Ⅲ级的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加重心脏负担的因素,同时做好日常生活护理工作,每日定时给予床旁心电图检测,明确有否出现T波改变、ST-T弓背上抬等心肌缺血指标,密切测定心率、血氧饱和度及血压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具有高风险的恶性心律失常因素,降低猝死率。需要注意的是,实施各项术前检查时应尽量在床边进行,针对需外出检查的项目应提前联系相关科室,尽量减少等候时间,且全程均由护士陪护,避免意外事件发生。③ 由于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较差,极易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故术前应定时检测患者血糖、血压动态指标与全身状况,及时发现并积极处理相关合并症,以便提高手术耐受程度[4]。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状况,给予术前指导与对症治疗,如高血压患者可于术前服用降压药来保持血压稳定,且注意饮食清淡,减少盐的摄入量,避免情绪波动,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对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可通过降糖药物来控制血糖水平; 对心功能超过Ⅲ级的患者给予营养心肌、利尿、强心等对症治疗措施,以强化心肺功能; 针对失眠、精神高度紧张者,可遵医嘱适当应用镇静安眠类药物。④ 术前1 d, 指导患者取平卧位,并进行深吸气、咳嗽、屏气、呼气等功能锻炼,以便术后将造影剂快速从冠状动脉排空。⑵ 术后护理: ①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与生命体征变化,严格遵守各项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感染。合理调控室内温湿度,即湿度>70%, 温度22~24 ℃。积极完善各项基础护理工作,将患者患肢抬高,加压包扎,定时更换敷料并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压疮。根据患者耐受度,鼓励翻身、漱口,以便加快康复速度。认真观察患者肢体语言所表达的信息,尽量满足其心理与生理需求,实施各项护理时应做好解释,以加强患者安全感。② 术后给予患者持续性心电监护,认真观察心率、心律及心电图T波与ST段的变化。认真听取患者主诉,注意有无头晕、胸闷、心悸等心肌缺血症状,若出现频发期、连发期前收缩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进行维持酸碱平衡、补充电解质及相关药物治疗。③ 由于冠心病是摄入过多高胆固醇、脂肪食物、生活节奏紧张、体力活动少、吸烟等因素使血液内脂质沉积增大,血管管壁狭窄及僵硬,心肌供血不足,继而导致心肌缺血,若管腔堵塞,即可诱发心肌梗死[5]。因此,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术后养成良好保健意识,确保手术效果,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指导患者以循序渐进方式实施康复锻炼,并遵医嘱合理应用抗凝药物治疗。④ 建立回访信息档案,保证患者院外康复效果,包括用药管理、定期复诊、合理安排体育项目、科学饮食等。同时及时了解患者的恢复效果并给予健康指导,嘱定期到院复诊, 40岁以上患者应每年测定1次血压、血脂、肺部X线、肝肾功能、心电图等。⑤ 针对严重或危重患者,建议PCI术后进行冠脉造影复查,以便及时发现与处理相关问题。⑥ 密切观察患者血压水平,避免血容量不足而导致低血压。⑦ 通过延长卧床时间、加压包扎固定、血管缝合器缝合等方式来预防出血、血肿。⑧ 针对排尿困难者,可采用热敷、按摩、灌肠等方式促使膀胱排尿。

1.3 观察指标

① 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OL)[6]对比2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1个月时生活质量的变化。QOL量表包括生理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心理功能4个方面,评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佳。② 观察并对比2组术后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入院时及出院1个月时生活质量

入院时, 2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出院1个月时,研究组生理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1个月时生活质量评分 分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术后并发症情况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近年来冠心病发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7], PCI是经主导管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强化心肌血流灌输的一种治疗技术,现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首选方案之一[8]。然而由于冠心病患者的心肺功能明显衰退,且PCI操作具有一定风险性,加之医疗费用昂贵,对患者的身心恢复与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影响,也给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战。因此,采取有效的围术期护理措施以降低冠心病PCI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就显得十分必要。

多项研究[9-11]指出,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是强化冠心病PCI手术患者预后质量的关键。综合护理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延伸而来,通过对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完善与补充,有效保障了患者的治疗与预后效果[12-13]。综合护理对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修养、专业技术及高度责任意识,充分体现了“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14-15]。综合护理要求护理人员注意工作细节,用耐心、真诚的语言与行为来安抚、关心与体贴患者,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需通过精湛的技术与认真的服务态度对待患者,有效缓解患者身心痛苦,完善护理质量[16-18]。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出院1个月时生理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且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2%, 低于对照组的6.06%(P<0.05)。由此可见,术前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改善患者全身情况,做好术前准备与心理护理,术后给予针对性的脏器功能监护和有预见性的并发症预防措施,可有效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与相关研究[19-21]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冠心病属于常见身心性疾病, PCI是其主要治疗方式,在围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保证冠心病PCI患者的康复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适于在临床推广应用。

[1] 邬青, 杨小芳, 薛小玲, 等. 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过渡期自我护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 2014, 21(2): 147-150.

[2] 熊倩, 赵庆华, 田义华, 等. 心内科护士对冠心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认识的质性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 2014, 30(3): 216-218.

[3] 严忠慧, 陆新芬. 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临床指标影响的研究[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4, 28(2): 196-198.

[4] 金莲, 徐惠萍. 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介入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4, 8(5): 601-602.

[5] 王瑾, 陈红. 优质护理配合辨证施护对冠心病治疗效果的影响[J]. 四川中医, 2014, 35(6): 170-172.

[6] 赵艳萍, 郭金成, 赵京红, 等. 北京某医院冠心病初诊患者介入治疗术前后的焦虑抑郁状况的比较研究[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4, 22(S1): 8-9.

[7] 钮蔚琳, 吴燕霞, 王印红, 等. 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江苏医药, 2014, 25(11): 1357-1358.

[8] 李鑫, 杨凤春, 马秀芬, 等. 黑龙江西部地区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10(13): 3734-3736.

[9] 万小英, 周琼, 袁芳, 等. 延续干预方案对PCI术后患者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重庆医学, 2014, 32(19): 2412-2414.

[10] 周敬荣, 田永仙, 陈诚, 等. 影响经系统化治疗后社区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分析[J]. 重庆医学, 2014, 18(18): 2361-2362.

[11] 黄林芬, 朱国庆, 叶向阳, 等. 循证护理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围术期舒适度的效果评价[J].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4, 22(6): 542-545.

[12] 韩静, 屈海宏. 老年综合评估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住院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 护士进修杂志, 2014, 40(21): 1960-1962.

[13] 曾晓辉, 王玫玲. 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实施效果及护理体会[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4, 32(5): 372-373.

[14] 张若青. 血脂代谢特征与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18(21): 6055-6057.

[15] 刘敏. 心理护理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抑郁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 辽宁中医杂志, 2014, 40(2): 342-344.

[16] 董银梅.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 安徽医学, 2013, 32(7): 1020-1022.

[17] 王玲, 李秀珍, 权彦, 等. 延伸护理对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氯吡格雷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 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5(16): 1520-1521.

[18] 刘媛, 赵金, 徐柏平. 冠心病患者肺部感染3种雾化方法的治疗效果[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0(15): 3616-3618.

[19] 陈志林, 莫文静, 曾小李. 整体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 重庆医学, 2013, 2(22): 2688-2689.

[20] 赵进, 李彪, 曾芳, 等. 不同特性对比剂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及早期识别[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20(21): 6009-6011.

[21] 邓志云, 马忠金, 王利春, 等. 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合并抑郁症患者的影响[J]. 河北中医, 2014, 28(10): 1557-1559.

2017-02-21

R 473.5

: A

: 1672-2353(2017)14-141-03

10.7619/jcmp.201714043

猜你喜欢

围术冠心病质量
“质量”知识巩固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警惕冠心病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围术期血液管理新进展
质量投诉超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