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在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中的应用

2017-07-21刘小珊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14期
关键词:尿量尿潴留导尿管

李 丽, 刘小珊, 陈 玲

(解放军第161医院 妇产科, 湖北 武汉, 430010)



循证护理在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中的应用

李 丽, 刘小珊, 陈 玲

(解放军第161医院 妇产科, 湖北 武汉, 43001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6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预防术后尿潴留,比较2组的排尿情况、尿潴留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后的膀胱功能恢复好于对照组,首次排尿后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术后14 d尿路感染少于对照组,尿潴留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后14 d的躯体功能、宫颈癌特异性模块、功能状况等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够有效促进宫颈癌患者术后排尿,预防尿潴留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循证护理; 宫颈癌; 术后尿潴留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宫颈癌的发病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已经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手术是治疗宫颈癌的首选治疗方式,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治疗的成熟,越来越多的宫颈癌手术患者选用这种治疗方式。尿潴留是宫颈癌术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其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影响了术后的顺利康复,同时也为护患纠纷留下隐患。循证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审慎、明确、正确运用现有的科研结论,用最佳的科学依据而制定护理对策的一种护理模式。本院2013年2月—2016年10月采用循证护理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6例宫颈癌手术患者,将该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年龄23~56岁,平均(35.5±15.5)岁。病理分期: Ⅰa期8例, Ⅰb期8例, Ⅱa期14例, Ⅱb期13例。受教育年限5~18年,平均(11.5±3.5)年。对照组年龄26~50岁,平均(35.5±15.5)岁。病理分期: Ⅰa期9例, Ⅰb期7例, Ⅱa期15例, Ⅱb期12例。受教育年限6~20年,平均(11.2±4.3)年。纳入标准: 均获得明确诊断,为宫颈癌Ⅰ、Ⅱ期的患者; 自愿参与研究; 年龄>18~75岁; 行宫颈癌根治术; 术后未转入ICU; 主要脏器功能正常,无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预计生存期>1年; 认知功能正常,对答良好,可协助完成调查; 均有智能手机,完成6个月的随访。排除标准: 合并有其他恶性肿瘤者; 重要脏器疾病者; 年龄<18岁或>75岁; 术前合并有膀胱功能障碍、泌尿系统感染; 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 尿潴留史; 意识障碍者、精神、智力、心理疾病。2组的一般资料具有均衡性(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同一组医护人员下行全子宫+双侧附件+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遵医嘱对患者进行治疗及实施护理操作,不进行尿潴留的特殊预防。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预防术后尿潴留。

1.2.1 成立循证小组: 由护理经验丰富、计算机检索水平好的6名护士组成循证护理小组,确定为1名责任组长。小组成员均接受循证护理知识的培训。由循证小组人员对患者提供循证护理。

1.2.2 循证问题: 根据以工作遇到的问题并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提出可导致宫颈癌患者术后尿潴留的主要因素。① 神经性膀胱功能麻痹: 宫颈癌患者采用全子宫+双侧附件+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手术过程中将破坏部分膀胱纤维及神经纤维,对膀胱功能有一定的损伤[2]。② 留置导尿管: 宫颈癌术后在一定时间段内留置导尿管,导尿管的使用导致膀胱空虚,影响膀胱功能。另一方面,导尿管的置入是一种刺激,可导致尿道水肿,对尿道括约肌的舒张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③ 心理因素: 宫颈癌的患者采用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心理负担重,术后担心自身未来的生活质量,可出现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这种不良情绪可导致膀胱痉挛,不利于排尿。以循证问题为关键字,在中文期刊全文数据、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搜索文献,寻找循证证据。

1.2.3 循证支持: ⑴ 手术因素: ① 请手术经验丰富、高年资的医师进行手术,一方面尽量缩短麻醉(减少麻醉药物对盆腔神经及会阴的作用)和手术的时间,减少术中对膀胱、尿道黏膜、尿道交感及副交感神经的损伤。②膀胱功能训练,于术前1周指导患者进行排尿中断训练(每当排尿时有意中断尿流2~3次)和盆底肌训练(收缩和放松肛门,每次收缩在10 s以上, 30次为1组, 3~5组/d)。训练前向患者讲解干预的目的、方法及效果,取得患者的配合,告知患者该训练能够以增强盆底肌和尿道周围肌肉的张力,减少术后膀胱障碍的发生。术后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继续指导患者锻炼。病情允许时指导患者早期下床活动。③ 穴位按摩,按摩患者的内关、三阴交、足三里、阳陵泉、气海、中极等穴位,按摩前给患者讲解穴位的问题及按摩的目的,按摩的手法有点、按、压、揉等方式, 3次/d。⑵ 留置导尿管: ① 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对患者术后出现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进行评估,采用1个3分量表进行术前泌尿系统感染风险的评估,其中若患者有糖尿病记1分,若患者体质量指数≥35 kg/m2记2分,若体质量指数>29 kg/m2且<35 kg/m2记1分。对于≥1分的患者纳入感染风险人群,加强对该类患者的血象及炎性指标的观察以及引流液细菌的培养[3]。② 加强导尿管的护理,保持引流管的通畅,每天采用0.5%聚维酮碘消毒尿管接头处的皮肤,由上而下擦洗外阴、尿道口、尿管接头处和肛门,最后采用红霉素软膏涂抹尿道口、尿管接头处以及会阴体等, 2次/d。术后静脉滴注0.2g左氧氟沙星+0.5%甲硝唑, 2次/ d, 连续5 d。鼓励患者多喝水。③ 根据尿管夹闭时间和患者的尿意决定放尿,一次性放尿量为500~700 mL。⑶ 心理因素: ① 做好患者的围术期心理护理,讲解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可能性和危害性,引起患者的重视,提高患者配合护理的积极性。② 术前3 d指导、训练患者床上排尿及使用坐便器。③每天定时与患者交流,做好心理疏导和支持。④ 教会患者渐进式放松法,放松时可播放一些轻音乐、悠扬的歌曲等。

1.3 观察指标

术后膀胱功能: 共分为4级,根据膀胱的残余尿尿量进行分级,其中1级为首次拔管后残余尿量<50 mL, 膀胱功能恢复良好; 2级为首次拔管后残余尿量50~100 mL,膀胱功能稍差; 3级为拔除导尿管后残余尿量>100 mL, 较差; 4级为拔出导尿管后无法排尿。首次排尿后残余尿量。尿路感染: 诊断标准据国家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诊断依据进行评估。尿潴留: 术后拔除尿管后,在自主排尿2~3次后,残余尿量仍≥100 mL。生活质量: 采用恶性肿瘤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的中文修订版,取该量表中的测量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共性模块与宫颈癌特异性模块组成,一共包括5个方面,分别为功能状况(7个条目)、情感状况(6个条目)、社会/家庭状况(7个条目)、生理状况(7个条目),每个条目5级评分法,共27个题目。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共性模块由12个条目组成。各条目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处理,对组间的数据进行比较,发生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轶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比较

观察组术后膀胱功能1级患者比例多于对照组,膀胱功能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2组患者术后残余尿量、尿路感染、尿潴留、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首次排尿后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术后14 d尿路感染少于对照组,尿潴留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后残余尿量、尿路感染、尿潴留、住院时间等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2组患者术后14 d时的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术后14 d的躯体功能、宫颈癌特异性模块、功能状况等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术后14 d的情感状况、社会/家庭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术后14 d时的生活质量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多发于30~50岁的女性,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对于早期宫颈癌的患者尽早采用手术治疗是防止病情进展,延长患者生命的关键。近年来,宫颈癌的手术治疗逐渐趋向微创化,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采用手术治疗。但无论采用何种手术治疗,术中都不可避免损伤盆底组织、膀胱壁神经节、血液供应,加之术后一段时间内患者需要留置导尿管,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为患者术后发生尿潴留埋下了隐患。尿潴留的出现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和生理负担。尿潴留同时也是导致术后尿路感染的重要因素。研究[4]报道,尿潴留是术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46.7%。在以往的护理中,尿潴留的预防仅靠护理人员经验,已经无法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也不利于护理学科的发展。因此,必须对原有的护理模式进行改革,采用一系列切实有利于降低术后尿潴留的护理手段。

循证护理是循证医学和循证保健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根据临床所面对的实际问题,与临床经验、患者愿望相结合,收集相关的资料得到循证支持,作为临床护理决策依据的过程[5]。循证护理是为患者实施最佳护理的一种模式,已经成为现代临床护理的新趋势。研究[6]报道,通过循证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宫颈癌化疗的尿潴留,提高患者的康复效率。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护理相比,循证护理在宫颈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膀胱功能,减少残余尿流,降低尿潴留和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可以是单一因素也可以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循证护理通过对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原因进行个性化的分析,寻找循证支持,进行循证护理,改变了以往护士凭借经验护理对象的模式,提高了护理效率[7]。本研究通过循证发现手术因素、导尿管因素和心理因素是导致宫颈癌患者术后尿潴留的重要因素,在获得循证支持时,针对以上影响因素循证护理支持。其中针对手术因素,尽量缩短手术时间、采用按摩护理、盆底肌训练。其中盆底肌训练可增强尿道、膀胱、子宫和直肠的盆底肌肉力量,增加尿道阻力和控尿能力,减轻术后的膀胱障碍,有效减少残余尿量,其作用是已经被研究[8]所证实的。按摩中所取的穴位均与膀胱有关联,能够有效地阻断病理性神经冲动的传入,降低使膀胱的痛觉感受器兴奋性,减少膀胱空虚感,改善膀胱功能[9]。而且按摩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缓解躯体和精神痛苦。针对导尿管因素加强感染的预防、管道的护理和改良放尿时间,采用对细菌、病毒、芽孢均有较强的杀菌作用的0.5%聚维酮碘擦洗会阴、尿道口及尿管接口等,有效预防了细菌侵入尿道,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10]。在减轻心理因素方面采用多种心理护理方法,降低了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带给尿潴留的影响。以上循证护理措施,多管齐下共同减少了引发尿潴留的危险因素,降低了尿潴留的发生,改善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促进了术后的康复。

[1] 许珍玲, 劳东玲. 排尿反射训练在预防宫颈癌患者术后尿潴留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17): 51-52.

[2] 肖枫, 陈群英, 王志悠, 等. 前瞻性护理干预对产后尿潴留的影响[J]. 护理研究, 2014, 28(23): 2882-2883.

[3] 周燕莉, 肖春芳, 欧有良. 盆底肌训练对预防产后尿潴留的作用探讨[J]. 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21): 1992-1994.

[4] 杜静华, 陈仿, 陈雅民. 外科手术后尿潴留患者护理体会[J]. 河北中医, 2013, 35(4): 608-609.

[5] 张秀娟. 循证护理在预防宫颈癌患者术后尿潴留及改善生活质量中的作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 11(7): 85-86.

[6] 张洪. 循证护理模式对宫颈癌患者化疗后尿潴留与性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 2015, 12(22): 161-164.

[7] 吴庚, 吴彩玲, 吴艳芳. 浅谈循证护理方法在产科手术后尿潴留的应用探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 35 (16): 2473-2474.

[8] 尹淑玲, 刘岩, 施惠, 等. 集束化干预策略在预防膀胱肿瘤电切术后感染的应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 24(6): 1499-1500.

[9] 张喆浩, 滕芸, 杨丽, 等. 不同拔除尿管方式对长期留置尿管患者拔除尿管后尿潴留发生率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1): 118-119.

[10] 牛玉娥. 盆腔肌肉训练在预防骨科术后患者尿潴留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齐鲁护理杂志, 2014, 20(18): 24-26.

Applicationofevidence-basednursinginpreventionofurinaryretentionaftercervicalcancersurgery

LILi,LIUXiaoshan,CHENLing

(DepartmentofObstetricsandGynecology,The161stHospitalofPLA,Wuhan,Hubei, 430010)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the prevention of urinary retention after cervical cancer surgery.MethodsA total of 86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3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3 cases, given evidence-based nursing and routine nursing, respectively. Urination, the incidence of urinary retention and life qualit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recovery of bladder function after the oper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first micturition residual urine volume was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of 14 d after the operat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urinary retention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physical function, the specific module of cervical cancer and the functional status of 14 d after the oper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Evidence-based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postoperative urination, prevent urinary retention and improve the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

evidence-based nursing; cervical cancer; postoperative urinary retention

2017-02-23

湖北省武汉市科技局科研项目(20150376)

R 473.71

: A

: 1672-2353(2017)14-123-03

10.7619/jcmp.201714037

猜你喜欢

尿量尿潴留导尿管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抗反流尿袋对脑卒中留置导尿管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拔管提醒单对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的研究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和尿量的影响
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0例
艾灸配合按摩治疗尿潴留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