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膀胱全切术后泌尿系感染的危险评估及护理干预对策

2017-07-21蒋玉梅高慧敏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14期
关键词:泌尿泌尿系膀胱

樊 荣, 蒋玉梅, 张 娜, 李 玉, 高慧敏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泌尿外科, 陕西 西安, 710061)



膀胱全切术后泌尿系感染的危险评估及护理干预对策

樊 荣, 蒋玉梅, 张 娜, 李 玉, 高慧敏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泌尿外科, 陕西 西安, 710061)

目的探讨膀胱全切术后泌尿系感染的危险评估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泌尿外科收治的86例膀胱全切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泌尿系感染情况并对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86例患者中,19例患者术后出现泌尿系感染; 年龄、性别、前列腺增生、糖尿病、使用抗菌药物、肝肾功能不全、住院时间是影响泌尿系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糖尿病、未使用抗菌药、住院时间长是术后泌尿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膀胱全切术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危险因素较多,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对策,减少术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

膀胱全切术; 泌尿系感染; 危险评估; 护理干预对策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比较常见的肿瘤(多数为移行上皮细胞癌),多发于男性,男女发病率比值约为3: 1, 临床表现为血尿、排尿困难、膀胱刺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一旦发现,需及时治疗。膀胱全切术是恶性膀胱肿瘤、膀胱癌等的首选治疗方式,但该手术后尿流改道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泌尿系感染,不仅增加患者痛苦,影响术后康复,还是导致护患纠纷发生的重要原因[1], 因此积极预防膀胱全切术后泌尿感染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选取86例膀胱全切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泌尿感染进行危险评估并提出护理干预对策,以期为相关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泌尿外科2012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86例膀胱全切术患者,纳入标准: ① 自愿参与研究; ② 均符合膀胱肿瘤诊断标准; ③ 均无手术禁忌证; ④ 未合并有其他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 ⑤ 排除术前合并感染者。86例患者中,有19例患者出现术后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为22.09%。将全部患者按照术后是否出现泌尿系感染分为感染组19例和非感染组67例。

1.2 方 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统计术后出现泌尿系感染的例数。泌尿感染诊断标准据国家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诊断依据进行评估[2]: ① 进行尿常规检查(取正规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菌落数≥105CFU/mL; ② 有尿路感染症状,如尿频、尿痛、排尿不适等,清洁离心中段尿沉渣白细胞数>10 /HP; ③ 做膀胱穿刺尿培养阳性; 具备上述2项者可以确诊。对可能影响患者术后出现泌尿系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包括年龄(<60岁, ≥60岁)、性别(男、女)、合并前列腺增生的情况(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高血压(是、否)、肝肾功能不全(是、否)、心功能不全的情况(是、否)、住院时间(<15 d、≥15 d)、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是、否)。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膀胱全切术后泌尿系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86例患者中有19例患者术后出现泌尿系感染,其中年龄、性别、前列腺增生、糖尿病、抗菌药物使用、肝肾功能不全、住院时间是影响泌尿系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 血压、心功能不全对泌尿系感染无显著影响(P<0.05), 见表1。

表1 膀胱全切术后泌尿系感染的单因素分析[n(%)]

2.2 膀胱全切术后泌尿系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糖尿病、未使用抗菌药、住院时间长是术后泌尿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见表2。

表2 膀胱全切术后泌尿系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膀胱全切术是治疗膀胱恶性肿瘤、原发性膀胱癌等疾病的主要手段,随着近年来膀胱肿瘤的发病率逐渐升高,采用该手术治疗的患者也逐渐增多。术后感染是影响膀胱全切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3], 尤其是膀胱全切术后由于尿流改道,发生泌尿系感染的风险会大大增加。虽然近年来膀胱全切手术的水平不断提高,无菌操作技术和医院感染预防措施也不断完善,但术后感染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据相关文献[4]报道,膀胱切除术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为10.0%~20.0%, 本研究中86例膀胱全切术患者术后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为22.09%,稍高于文献报道水平。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直接影响了膀胱全切术患者的术后康复和身心健康,同时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了解膀胱全切术后泌尿感染的危险因素对于有针对性地预防感染发生有积极意义。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前列腺增生、糖尿病、抗菌药物使用、肝肾功能不全、住院时间是影响泌尿系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糖尿病、未使用抗菌药、住院时间长是术后泌尿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对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已得到公认,老年患者(≥60岁)其本身抵抗力和免疫功能下降[5], 加之常合并有慢性疾病,特别是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受损,生理防御功能下降,术后各种易感性因素增加。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血糖高渗状态,机体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吞噬及杀菌功能下降,而且尿液中糖分也为细菌滋生提供了良好的营养成分,从而增大了术后泌尿系感染的概率[6]。膀胱肿瘤多见于男性,部分老年男性患者合并有前列腺增生,而女性患者盆底肌肉松弛,容易出现尿失禁,这也增加了术后泌尿系感染的机会。住院时间也是造成术后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因素,医院是一个有菌环境,患者住院时间越长,暴露于各种致病菌的概率就越大,增加了感染风险[7]。本研究结果还表明,使用抗菌药物能够降低膀胱全切术后泌尿感染的发生率。但也有调查显示,术前是否使用抗菌药物对泌尿系感染的发生无显著影响。本组患者使用抗菌药物降低了术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考虑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有关。

膀胱全切手术患者由于手术特殊性,加之创伤程度大,术后出现泌尿系感染的风险较大。有研究[8]显示,膀胱肿瘤患者术后泌尿系感染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均有较高耐药性,治疗起来较为棘手。因此,医护人员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预防干预措施,以减少术后泌尿系感染的出现。针对膀胱全切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人员可采取以下干预对策: ① 首先对患者整体情况进行有效评估,可在术前0.5~2 h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但使用抗菌药物前要谨慎制定方案[9], 以提高患者对抗感染的能力,降低感染概率。② 加强对基础疾病的治疗,尤其是对术前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应加强血糖控制,可采用胰岛素泵治疗,由专门营养师为患者制定糖尿病专用饮食搭配,并注意测定血糖。③ 加强对引流管的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做好输尿管支架护理,防止支架管变形和扭曲,将引流袋放置于低于耻骨联合的位置,以避免逆行,每天采用Ⅲ型安尔碘消毒尿管接头处及改道处皮肤[10], 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家属介绍引流袋更换方法,鼓励患者多喝水,每天对患者引流袋的留置情况进行评估,拔除时间一般为术后4~5 d。④ 做好基础护理,术前彻底清洗手术视野及周围皮肤,剪除阴毛,女性患者大便后及时清洁会阴部,要求患者及时更换衣物,保证清爽、干净[11], 护理人员严格按照各项无菌操作规程进行侵入性操作。

综上所述,膀胱全切术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危险因素较多,医护人员可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对策,减少术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

[1] 甘龙杰, 杨滨, 欧启水, 等. 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新趋势[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6): 4949-4951.

[2] 刘军. 泌尿外科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J]. 安徽医药, 2012, 16(9): 1377-1378.

[3] 许颖. 泌尿外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J]. 临床护理, 2012, lO(27): 359-360.

[4] Pino L, Rijo E, Nohales G, et al. Bladder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and BK virus in a young kidney transplant recipient[J]. Transplant Infect Dis, 2013, 15(1): E25-E27.

[5] 黄小娟. 老年男性患者尿路感染的护理[J]. 实用心脑肺血管杂志, 2012, 20(10): 1739-1740.

[6] 续琴, 胡智飞, 李琼, 等. 泌尿外科医院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3, 13(11): 1512-1513.

[7] 张威, 施楠楠, 郑婷婷, 等. 恶性骨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医药, 2016, 11(8): 1226-1229.

[8] 梁骏, 杨惠雯, 陈英华. 全膀胱切除术后尿流改道患者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 25(21): 4949-4951.

[9] 谢红艳, 凃敏. 膀胱肿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4, 6(5): 287-289.

[10] 李建, 汪盛, 王成勇, 等. 膀胱肿瘤电切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 26(17): 4032-4034.

[11] 徐海宁. 自我护理理论在预防妇产科术后疼痛和泌尿系感染的效果分析[J]. 安徽医药, 2014, 18(9): 1795-1798.

Riskassessmentandnursinginterventionofurinarytractinfectionaftertotalcystectomy

FANRong,JIANGYumei,ZHANGNa,LIYu,GAOHuimin

(DepartmentofUrology,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MedicalCollegeofXi′anJiaoTongUniversity,Xi′an,Shaanxi, 710061)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risk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after total cystectomy and to propose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MethodsA total of 86 patients with total cystectomy treated were selected as study subjects. The single factor and multi factor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on the clinical data of the patients with infection.ResultsThere were 19 patients with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The age, sex, prostatic hyperplasia, diabetes mellitus, antibiotic use, hepatic and renal insufficiency, and hospital stay time were risk factors for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P<0.05).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 diabetes, not using antibacterial drugs, length of stay in hospital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postoperative urinary tract infection.ConclusionThe incidence rate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after total cystectomy is high, and the risk factors are various. Targeted intervention should be implemented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total urinary bladder infection;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risk assessment; nursing intervention

2017-03-02

蒋玉梅

R 473.6

: A

: 1672-2353(2017)14-101-03

10.7619/jcmp.201714030

猜你喜欢

泌尿泌尿系膀胱
不同教学模式在中医泌尿男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和思考
妊娠期泌尿系急腹症20例临床分析
如何预防泌尿系结石
如何降低泌尿系结石的生成率?
536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膀胱镜的功与过
优质护理在预防全膀胱切除术回肠代膀胱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观察
改良式四孔法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
柏凤汤治疗泌尿系感染47例
985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