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对于农村建设的启示

2017-07-20孙悦

魅力中国 2016年45期
关键词:葛兰西农村建设

孙悦

【摘要】本文通过对于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的思想来源入手,一步步梳理农民群体在文化领导权思想中的位置和作用,以期找到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的根据,并在途径和内容上给予农村建设以启发。

【关键词】葛兰西;文化领导权;农村建设

一、文化领导权思想生成的理论和现实原因

(一)意大利的文化传统

意大利向来是不缺乏思想家的国度,早在葛兰西之前就有很多著名的思想家出现,奠定了意大利的文化传统。这其中对葛兰西影响最为重大的主要有三位:马基雅维里、拉布里奥拉和克罗齐。他们分别创立了各自的政治学说、实践哲学和文化与历史哲学理论。马基雅维里为葛兰西政治思想的形成塑造了文化氛围,激发了他对于政治领域研究的兴趣。拉布里奥拉为葛兰西的理论直接提供了名称。葛兰西借用他的“实践哲学”这一概念,将自己的哲学也成为实践哲学,不过赋予了这一概念全新的内涵。克罗齐在当时的意大利属于显学,思想曾轰动一时,成为一种权威。葛兰西对此也有很深的研究,但他对于克罗齐的态度不是一味接受而是认为应该具体分析克罗齐思想的合理与不合理之处。

(二)马克思的國家观

在马克思看来,国家就是通过公民让渡一部分私权利,形成的公权力以维护私权利得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公权力需要维护的这个私权利,却并不是国家中所有公民自己的权利,而是被等同于资产阶级利益。因而,资本主义社会具有不合理之处。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写到“无产阶级能够而且必须自己解放自己” ,马克思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无产阶级随着资产阶级压迫和剥削的不断加剧以及越演越烈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必然会认识到自己被压迫的事实,并自然地形成无产阶级意识,达成共识。葛兰西继承了马克思的观点,认为无产阶级存在无产阶级意识。但是葛兰西认为无产阶级意识无法完全靠自我生成,需要有机知识分子将内在的无产阶级意识萌芽加以提炼和引导,帮助其形成无产阶级意识。

(三)列宁的“政治领导权”思想

在葛兰西提出“文化领导权”之前,列宁曾提出过“政治领导权”思想。他第一次涉及到“领导权”概念是在《怎么办》一文中。他正式提出这一思想是在《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一书中。他呼吁广大无产阶级革命者们积极投身于资产阶级革命中,掌握革命的领导权,进而实现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葛兰西在列宁的启发之下,加深了对“领导权”的理解。他立足于革命的经验教训,认识到无产阶级自身的力量还很弱小,要想获得领导权,就需要团结农民群众的力量,就需要突破“统治者只维护统治阶级利益”这一历史现实情况。无产阶级不仅要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还要维护广大农民的力量。他在《南方笔记》时期提出阶级联盟获得领导权的革命设想,“无产阶级能够成功地创造一个阶级联盟体系——这一联盟允许无产阶级动员劳工人口中的大多数反对资本主义及资产阶级国家” 。但此时他对于“领导权”的理解同列宁一样,仍停留在政治层面。而且,对于如何实现阶级联盟也未提出具体可行的路径。

(四)现实背景:西欧无产阶级革命失败

1926年,葛兰西领导的意大利共产党革命失败,他被捕入狱。他在狱中反省革命得失的原因,并写下《狱中札记》。这一时期,他认识到创造阶级联盟就要取得农民阶级的认同,而这种认同属于意识形态领域,需要通过教育来达成。进而,他详细制定为“文化阵地战”设想,长期对人民进行文化熏陶,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活准则。此时,葛兰西对“领导权”的理解,不单单是政治层面的,更是文化层面的。这一点也是葛兰西与列宁的领导权思想最大的不同点。在葛兰西看来,阶级联盟不是历史现实自然赋予的而是需要通过教育等手段来构建的。教育带来的最显著外在表现是将农民群众转化为“合格的政治知识分子 、领袖和组织者” 。它带来的最重大的思想变化是潜移默化地促进无产阶级意识的觉醒,移风化俗,形成对于无产阶级的道德和文化的共识。文化阵地战的胜利也依赖于培养出的一批批具有自我批判和自觉意识的新型有机知识分子。他们才有力量改变社会结构,改变资产阶级为了维护统治的虚假意识,从而最终实现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葛兰西认为这一过程虽然漫长,“大概要延长几个世纪” 但终会有实现的一天。

葛兰西对社会结构进行了分析,一方面,他同意马克思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另一方面,他将上层建筑继续划分为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此处的市民社会指“私人的组织”的总和。它是第一批“有机知识分子”诞生的摇篮,是“阵地战”能否顺利运用的前提。有机知识分子要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发展中,成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社会发展的建设者和以批判意识为代表的新型文化的宣传者。第一批有机知识分子若在中国包括类似鲁迅一类人。瞿秋白也曾在《鲁迅杂感选集》的序言中,赞扬了鲁迅创造新文学突破旧文学的围剿,与落后文化观念作斗争,给民众一剂心药的壮举。

二、文化领导权的核心内容

(一)政党思想

在葛兰西看来,以往的政党执政期间都是在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调和统治阶级与被压迫人民的矛盾,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促进统治阶级的繁荣发展。现实悲惨的生活境遇要求无产阶级必须站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压迫,同时为了避免只是人员的变化,但阶级仍然存在,社会构架仍然未发生根本性变革这一情况的发生。无产阶级政党必须要不同于以往的政党,要维护包括农民等在内的各类人的利益,而不单单是统治者的利益。新型政党要有开放的胸怀和无私的精神品质。组建这样一支政党必须要有一群新型知识分子。葛兰西称他们为有机知识分子。

(二)知识分子

1.有机知识分子的划定

在葛兰西看来,有机知识分子必定是一群具有批判性思维和思考方式的,从人民群众立场出发的,具有创造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文化作品的能力的,具有无产阶级自觉意识的新型知识分子。他们不同于以往资产阶级社会中的普通文化工作者。他们首先是知识和道德领域的模范,天资聪慧,能够承担起他们肩负着的重大历史使命;其次是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并形成有序的组织形式,具有对抗旧意识形态知识分子的力量。葛兰西的有机知识分子只是一种理想设定,在葛兰西的年代并未形成可观的群体。

2.有机知识分子的任务

有机知识分子主要承担了以下几项重要任务:第一,培育更多新型人民,扩大响应和支持者的队伍,最终将全部可以团结的力量变为有机知识分子,实现民众对于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这一思想上的觉醒和共识。第二,未实现无产阶级革命之前,要与代表旧意识形态的宣传者作斗争,在理论上说服他们,占领社会文化领域中舆论的主导地位。实现无产阶级革命之后,要巩固主流媒体的地位。

(三)明晰文化领导权思想

在中国,同样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者,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既不同于毛泽东对于文化领导权的理解,又不同于瞿秋白对于文化领导权的领悟。通过将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与毛泽东和瞿秋白的思想进行对比,我们可以更加明晰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的特色所在。

首先,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强调的是民众自愿对于政党的认同和支持,采取的手段是启发加引导式的内外一体方法。一方面,通过对于社会现状的披露,帮助人们认识到争取自身利益,改善自身生存境况的必要性,唤醒他们心中原有的未被自觉到的革命意志。另一方面,在文化领域上,对于人民进行教化,潜移默化地在人们心中种下对于无产阶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内外相应的方法,使人心脱胎换骨,以文化领导权的争夺为第一步,进而改变整个社会结构。

毛泽东总结文化大革命的失误原因时,其中一条认为建国后文化建设以外在生硬宣传为主,忽略了人们的主体性,忽略了文化对于人的作用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毛泽东对于启发加引导式的文化环境塑造方法也是比较认同的。

其次,文化领导权建立的形式主要通过对包括农民在内的民众进行文化和道德上的熏陶,提升民众的道德素质,端正民众的价值取向。在这一点上,瞿秋白和葛兰西看法一致,瞿秋白也认为要将文化摆在重要的位置上,要对人民进行知识和道德素质上的教育,提升国民素质。毛泽东在此基础上又对争夺和稳固文化领导权有其他两点见解。一是,夺取和稳固文化领导权一定要考虑到不同的社会环境,立足于当时当地的社会国情上,要接地气。二是,文化领导权是受多种因素制约,不能但关注一个方面,也不能只使用一种方法。要在与现实情况结合的前提下,运用多种方法,关注多个方面的文化建设,才能加快实现文化领导权促进人民思想变革的进程。

三、文化领导权对于农村建设的启示

教育在葛兰西文化领导权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以看出在20世纪30年代的意大利,无产阶级先进者需要教化农民,使其自觉参与到反资革命中。在现今走着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仍要不抛弃不放弃这些知识水平和国际眼界都比较狭隘的偏远地区的农民群体,要培养他们的尊重并维护各阶层人民利益的意识。最为重要的是要提高辨赏力,坚守文化阵地;重视营造文化氛围,发掘文化意蕴。

葛兰西认为只有无产阶级才能突破统治者只维护统治阶级滋生的利益这一怪相,无产阶级政党是要广泛维护各种力量的合理权益的。因而,保护农民的利益是我们一直不能忽视的使命,农民利益是否真正得到维护是我们一直需要给予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这与社会的稳定发展息息相关。

(一)对于农村文化安全的启示

首要的是,要加大力度鼓励农民生产属于农民群体自己的文学作品、歌舞作品和其他文化表述形式的作品。因为农民自己创造的文艺作品是植根于农民当下的现实生活环境和生存条件的,最能反映社会发展的程度,最能贴合农民的内心需要,最易于农民接受和认可,而且也正是对于当下农民群体共同的心理需要和社会建设愿望的集中反映。这对于国家建设方向具有指引的作用。

其次,要注重农民群体的教育接受情况,要保证农民群体不因为生活地域远离城市而成为被国民教育序列忽视的弱势群体,解决农民子弟无法承担接受社会教育和继续教育而产生的相关的各类费用,对于农民群体学子的教育覆盖率和教育成果进行周期性的调查统计,持续地关注教育落实情况,以便及时作出调整。

第三,要给予农民文化建设以政策和资金上的倾斜,对于文化建设给予长期的支持和关注,不能放弃来之不易的文化领导权地位。在努力发展农民经济建设的同时,要认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文化生活的丰富程度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和人们对于生活现况的看法,因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必须得以重视。现今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较为单一,急需丰富农民的日常文化生活,给予他们发挥主体性的空间,多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发挥舆论的正确指引作用。对于农村民间优秀的传统文化要加大力度保护,比如传统工艺如剪纸、国画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要在当今文化背景下,对于内容和样式进行革新和再改造。对于外来文化要首先持批判态度,认真甄别,有选择性的引入农民的日常生活。及时发现农村文化中混杂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及时对其批判和剔除。帮助农民树立自觉的甄别意识,自觉维护文良好的化环境。

(二)对于农村制度建设的启示

正如葛兰西所说的有机知识分子应是社会组织和政党的中坚力量。有机知识分子在葛兰西所处的时代只是一个理想,但在当今的中国,具备有机知识分子特征的各类社会工作者越来越多。在村组织建设的选拔环节中,首先要吸取毛泽东对于文化领导权的理解,要根据每村当前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拔。还要选拔具备贴近“有机知识分子”特征的(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思想和道德上都较为先进的人士,他们应该明确自己的任务,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怀,具备主动维护农民的利益和其他阶层人民的利益的意识和能力。在村组织建设的实施环节中,也要遵循文化对于人的塑造作用具有长期性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要立足于长远,避免争急争快,避免以短期效益最大化代替长期效益最大的决策。要在稳中进步,不断坚持巩固思想路线,从根本上立足于整个国家文化领导权的稳固,长久的发挥文化的作用。在村组织政党培育环节中,要优先选择天资聪慧,知识和道德上受到农民推崇和认可的模范力量加入党组织,并发挥他们的宣传带动作用,从而将群众团结在每批党组织的周围,不断巩固微观上政党的文化领导地位,实现政党的教化作用,扩大政党的支持队伍。

创新农村文化制度,在农村仍可以设立传统文化学习交流站,继承传统文化中仍适合现在情况的文化遗产,并将其与现在时代相结合,创造出更多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形式,将优秀的文化传统传承下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法的落实,制定更多配套的知识产权制度,以便监控文化最新动态,走在文化思潮的前端。在考察村组织实施效果上,至少要参考两项指标。一是“有机知识分子”般的人才培养数量;二是,健全农村的文化设施,为丰富农民的业余精神生活提供物质保证。引导农民将物质财富使用在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方面,引进适合农民阅读的书籍,建立密集便捷的图书室。设立手工艺品制造、摄影风采大赛、农业种植养殖技术交流等各种兴趣小组,由村组织鼓励和引导其健康发展,丰富农民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葛兰西著,葆煦译.狱中札记[M].人民出版社,1983.

[2]仰海峰.葛兰西的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当代效应[J].马克思主義与现实(双月刊).2006,(2).

[3]周凡.重读葛兰西的霸权理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5).

[4]陈树林.试论葛兰西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理论贡献[J].学术交流.2006,(11).

[5]黄卫星,李彬.葛兰西与毛泽东“文化领导权”思想比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7(3).

猜你喜欢

葛兰西农村建设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研究
对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阐释
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浅议
公证在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分析
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述要
农村精英流失问题研究
农村扶贫开发的模式总结和反思的研究
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研究
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探讨
可再生能源在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