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精英流失问题研究

2016-06-27梁婀婷

2016年19期
关键词:农村建设现代化

梁婀婷

摘要:在我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们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之中处处都是他们辛勤工作的情形。与城市的高楼林立人潮涌动相比农村却是一副凋敝的情形,随着近年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开始向城市流动,大量人口流动带来的是农村人口的急剧减少,农村社会发展的停滞。在这大批进城务工人员之中有很多是农村之中的精英人才,他们拥有强壮的体魄和专业的技能,他们在城市之中寻求发展的机会。那么他们的离去留给农村的是怎样的光景?大量的精英人才的流失带给农村的是怎样的发展困境?

关键词:现代化;农村精英人才;人口转移;农村建设

一、引言

在笔者的家乡每一年过完元宵节之后,村里的很多人都会消失不见,直到六七月份的时候回来赶麦场。①他们在这段时间外出打工,等到家里农忙时再从城里回来干农活。(在外出务工人员之中有90%的是青壮年,平均年龄在28.6岁,性别比例是2:1)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家庭中父母都不在家,孩子上学期间由家中的老人照顾,寒暑假时送到由当地大学生创办的补课班。同时也观察到虽然不少人家里新修了房子,但大门却是紧锁的。有一户人家是去年新的二层小洋楼,但是因为要去新疆跟女儿一起生活,院子就闲置下来。有的家里只留下的老人和孩子。走进村里,如今的农村早已面貌翻新,但在新家的背后,真正却是农村的逐渐凋落。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前学术界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个问题的研究始于李远今的文章《现阶段我国农业中的剩余劳动力问题》。在李远今的研究之中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群体变化分为了三个不同阶段,为计划经济时期的富余期,改革开放初的现实富余以及在农业增生困难时期的市场剩余时期。②而在农业人口劳动力转移中带走了农村的精英人才,留给我们的是一个被抽离精英人才的农村。

费孝通的著作《乡土中国》作为国内研究农村精英劳动力问题的早期代表,对中国农村精英问题在“双轨政治”时期的作用作出了详细的论述。从中国农村逐步进入转型期后,各路专家学者便根据转型时期的不同特质对农村精英问题做出跟进研究,其中“边际人”理论和“工业精英”理论便是在这个较特殊时期的产物,也是比较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理论,专家学者通过运用此类理论,论述了不同时期的农村精英特点和功能。全志辉、贺雪峰和阎静等学者在通过个案研究方法的基础之上,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农村精英问题的影响进行理论研究论述。阎静通过研究发现,目前我国部分农村,村民自治流于形式,是形同虚设的,河南某村的基层干部选举,就被当地少数农村政治精英所操控,普通村民权力便得不到应有保障。③

著名社会学家李强在其著作《农民工与社会分层》之中探讨关于城市农民工、城市流动人口、中国城市化中农民工的作用等问题。从社会分层的角度看,农民工城市社会之中处于边缘地带,尽管他们在城市中较长时期的居住、生活和工作,但是他们对与城市没有归属感,认为自身应当属于农村社会群体,所以他们通常被称为城市之中的“边缘人”。李强认为造成农民工这一特殊的社会阶层的主要原因是户籍制的存在,即使自改革以来,由户籍制造成的社会屏障有所减弱,但是农民工依然处在社会分层的下层。同时由于户籍制的影响,传统的人口流动的推力和拉力的模型也发生了变化。有些推力和拉力,会出现功能失效,即使我国户籍制有所改革,但是原有的惯性制度较强,户籍使推拉力失效的现象依然如故。

在对农村精英问题研究中,李强认为农民工中有底层精英存在,中国城市中的二元劳动力市场的隔绝,形成了一个由城市农民工为主体的构成的次属劳动力市场。一般来说次属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由较低素质的劳动力群体组成,但是中国城市次属劳动力市场中的农民工却是一部分素质较高的群体,也可以说是农村社区中的精英。李强是从精英循环的角度从探寻农村精英群体被排斥在底层问题的解决方法。④

爱尔兰学者墨菲曾在万载县、信丰县和于都县进行实地考察,在分析农民工外出如何改变中国农村时以行动者、目标、价值和资源的相互作用来分析中国社会之中民工潮的形成原因。农民工外出务工在一定的程度是具有恒定性的,他们的成员组成、成员之间的性别比例、成员的年龄分布等都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作为农村社会生产生活中主要劳动力的转移导致的后果就是农村精英的流失。农村精英人才的外流导致了农村生产发展优势劳动力的缺乏。而且这一人口流动的特点是农村单方面的、大量的流向了城市,而城市中很少有人口流入农村。农村精英人才的外流抽空了农村发展的中坚力量,形成了农村的“空心化”。⑤

三、精英流失与农村建设

随着农村精英劳动力的逐渐离开,特别是在近年来我国社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引发了更多的农村精英脱离农村社区,农村精英到城市为其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基础,但像这样比较严重的农村精英劳动力流失对农村来说,会造成难巨大的损失。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出了农村精英的流失对农村造成的几点后果:

(一)农村精英流失导致村民集体利益受损

农村精英原本是农村全体村民集体利益的广大代表,而农村精英组织是农民表达自身利益和诉求的主要组织依托,如村委会在其中的作用。在我国传统农村社会里,农村精英组织是作为国家和农民之间沟通的一个渠道而存在的,农村精英组织可以作为整个农村村民的利益代言人,当国家与农民之间存在冲突时,农村精英作为中间人起到调节作用。但是农村精英的流失,会使水平低素质较差的人进入村委会工作,导致使村委会整体水平下降;另一种可能就是由于村委会的人员缺失较大,会出现部分现任村委会成员专权的局面形成,导致村委会中权力的集中化,农民利益表达受阻。当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农民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抗争,缺少一个反映农民利益的、平衡的政治结构,这也是许多损害农民利益进而损害全社会利益的政策轻易出台的重要原因。

(二)农村精英人员流失对农村社会的影响

农村村民自治实践表明,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在实践过程中已经步入了一种困境,探究这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农村精英人员的流失,使村内非正式资源的使用空间变得有限,这对于开始就没有村级财政支持,而且无法有效运作的村民自治来讲,将会对其发展受到十分严重的制约。二是因为农村精英的流失导致了村民自治各方面工作的监督相对缺失,进而导致现行的民主选举出现问题,选举被不能真正代表民意的少数“精英”角逐利益的场所代替。最终成为了农村内各种政治和社会力量的竞争焦点,这额外增加了政治腐败的风险。选举之后的自治呈现出“村委会少数人自治”的混乱局面,村民没有更多有效的途径监督村干部,缺乏产生自治精神的内在机制。随着原有农村精英的逐渐流失,农村的治理阶层出现的空白很快被新的精英们填补。长期以来,中国农村社会建设的进程远远落后于城市的建设,并且在相当长的时期之内,随着社会分化的现象日趋严重,农村人员的流动性不断增强,农村社会仍然无法改变其作为小型封闭的基层单位角色。而且中国的农村人口大量转移和流动使得许多农村中最紧迫需求的资金、人才、知识和需求大量向城市集中,造成农村发展的“空心化”,农村治理可利用的资源严重僵乏,陷入农村发展的困境。农村发展的最紧缺资源就是在年龄、知识、才能等方面居优势地位的农村精英,但他们同时也是农村流动人口中的主体。由此导致农村中知识及技术等先进生产要素的缺乏,农村的生产方式只能维持原有水平的简单再生产。

(三)农村精英流失对农村文化的影响

传统意义的农村精英因为其自身的逐步外流,使他们的身份构成和功能都有很大的差异化,这其中农村文化的缺失与断层是这种变化里影响最为消极的一面,这种局面长久下去将对我国农村建设的未来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而更为重要的则是农村精英流失还同时伴随着农村精英结构的改变以及农村权力体制的相互转换,使得原有的传统农村文化功能是在逐渐丧失,文化基础被破坏,农村文化氛围也相对淡化。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农村社区均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文化建设,政府相对也忽略了农村的文化问题。农村文化的贫疾主要表现为:农民文化意识的薄弱,农民文化生活方式也比较单一,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部分遭到遗弃。再加之现有的农村文化的维系者——农村精英的流失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观念的影响,严重威胁到了农村传统文化的生存,农村文化快要面临濒临现代社会边缘化的危险。所以农村文化的衰败除因市场经济带来的巨大冲击以外,还有两点较为重要的因素,即政府文化建设角色的缺位以及农村文化人才即农村精英的流失。

四、结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和落实,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空前的释放,与此同时,国际制造资本也向中国转移,由此导致了波澜壮阔的“民工潮”的兴起。现代化带给中国社会的不仅仅是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困难和挑战。随着中国慢慢成为“世界工厂”,城市需要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伴随着城市不断扩张的是农村社会的精英人才的被抽离和社会结构的“空心化”。当前我国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使得现代化的城市经济越来越优先于传统的农村社会经济,城市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的停滞更是加剧了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大量的农村社会成员在寻求农业发展无望时,选择到城市之中寻找机遇。而城市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于是,农民工这一新的社会阶层便诞生了。

城市对农民工群体的吸引力和农村社会对其向外的推力共同作用是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随之而来的是农村社会精英人才的抽离,越来越多的精英人才在城市之中找到新的发展机遇,在城市之中生存生活。农村人口转移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农村社会的“空心化”,精英人才的流失、大量劳动力的转移使现在的农村呈现出凋敝的情形,农村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都无法继续维持,在L村中现在只有20%的家庭是以种植果树为主要经济来源,其余大部分的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就是依靠外出打工。同时农村社会的管理体制已接近崩溃,他们也并不关注农村社会的管理,只有在需要办理相关手续时才会去找相关的负责人。

在对农村精英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中经济原因是主要的因素,要想改变当前农村社会精英流失的现状,必须发展农村经济,寻找适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方向和产业类型,留住精英人才,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任用精英人担任村中管理阶层,参与村中的各项事务,建立有农村社会中精英人才组成的社会管理体系,重建农村社会。解决农村精英流失问题的关键是留住精英人才,建立民主的农村环境作为激励农村精英回归的诱导机制,为精英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同时通过民主选举,推选精英人才担任村干部,调动农村社会中的每个社会成员,积极参与农村社会的管理和发展,让农村精英人才成为带头人,带领农村村民建设新的社区生活。现在随着农村民主环境的逐渐变化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动,农村的面貌出现了新的变化,使更多的农村精英更愿意回到农村发展。此外,近几年不断增加的就业压力以及大学生群体数量的急剧增加,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残酷的社会现实下选择回乡发展。这些大学生精英分子的出现,成为了新农村发展建设新的支柱。(作者单位:北方民族大学)

注解:

① 赶麦场是当地人的一种说法,是指农闲外出打工,等到麦熟季节回乡收麦。

② 刘颖,张英魁,梅少粉.乡村精英人才外流的社会影响与对策[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期

③ 卜璟.农村精英流动研究综述[J].商界论坛.2013年18期

④ 李强.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⑤ 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组织化特征课题组: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组织化特征[J].社会学研究.1997年01期

参考文献:

著作类(按出版年限排序):

[1]威廉·A·哈维兰.当代人类学[M].王铭铭.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2]段成荣.人口迁移研究:原理与方法[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8年

[3]戴维·波普诺.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4]朱启臻.农村社会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5]陆学艺.当代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6]蔡禾,张应祥等.城市社会学:理论与视野[M].中山: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

[7]李强.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8]周晓红.中国社会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9]刘祖云.发展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期刊类(按出版年限排序):

[1]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组织化特征课题组: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组织化特征[J].社会学研究.1997年01期

[2]张有为.农村社区精英与村民再组织——皖西大别山区石村的观察与思考[D].安徽大学.2002年5月10日

[3]陈光金.20世纪末农村社区精英的“资本”积累策略[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4]胡杨.中国农村精英研究的问题域及其整合[J].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5]贺飞.我国农村社会转型中的精英能动性及其局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何昇林,白源媛.农村精英劳动力大量流失的相关问题及对策思考[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8年04期

[7]张英魁.农村精英人才流失与新农村人力资源再造的路径选择[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孙青美.帕累托精英理论概述[J].经营管理者.2010年01期

[9]刘颖,张英魁,梅少粉.乡村精英人才外流的社会影响与对策[J].2010年11期

[10]卜璟.农村精英流动研究综述[J].商界论坛.2013年18期

[11]阳信生.农村精英流失问题及其治理[J].中国农村发现.2012年01期

猜你喜欢

农村建设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公证在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分析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中国新现代化论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向武器装备现代化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