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专新生缺乏课堂积极性的原因分析

2017-07-19青君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3期
关键词:形成原因主要问题

青君

摘 要:进入大专院校,受生活、环境、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专学生课堂不良行为多样化,主要表现为上课睡觉、玩手机、聊天等,而多数学生反应他们在高中阶段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本文在对大专学生课堂行为调查的基础上,对比学生中学和大学阶段课堂学习积极性的心理变化,分析缺乏课堂积极性的原因,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堂积极性 主要问题 形成原因 原因分析

一、课堂积极性的内涵

所谓的学习极性是直接推动人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激发学习、维持学习并将学习导向某一目标的原动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的调动程度对教学效果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课堂教学作为我国高校教育的主要形式和场所,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与学达到有机结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我们全体师生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二、缺乏课堂积极性的表现

1.隐性表现

大专学生普遍存在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主观能动性不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 ;学习行为具有较强的从众性与依附性 ; 精神状态懒惰松懈,满足于一知半解;缺乏求知欲、上进心,感受不到学习压力和社会责任;对学习的事情漠不关心,期望期末老师勾画重点后再临时抱佛脚,六十分勉强过关即可。 这些问题将严重降低高职学生的学习效率。

2.显性表现

大专学生课堂不良行为多样化,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一知半解,不懂装懂;课堂上随意插嘴,说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拉着其他同学一起起哄;在课堂写上次课或者其他科目的作业,更有甚者直接在课堂上抄其他同学的作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和同学说笑聊天,不关心课堂教学内容;上课坐在最后几排,或者角落处,对周围老师和同学漠不关心,实在无聊就直接在课堂上睡觉;课堂上看课外书,玩手机,玩iPad;找借口不来上课、中途提前离开,或者等其他同学发短信告知老师在点名才赶来教室。总之,这部分学生主要热衷于玩乐、迷恋于享受,课堂学习态度消极。

三、学生缺乏课堂积极性的原因分析

1.中学阶段老师和家长的错误引导

我国的高考可谓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高考压力十分巨大,中学阶段老师和家长为了安慰和鼓励孩子,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大学就没有家长跟,没有老师管,而且考上大学就不愁工作,因此大学里不用那么认真,只要期末考有六十分,就万事大吉,可以随心所欲,无拘无束地生活。学生没上大学前认为大学会是一个天堂,不会再有课堂作业,上课不会有老师提问,但实际上,大学有课堂作业,有老师与同学间的课堂互动。这使很多同学感到失望和厌烦,入学初期部分同学就对大学课堂知识的学习不重视,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

2.高考失利的严重打击

虽然学生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可是他们选择了高考,就对高考和未来抱有一定期望,大多数人都不会定位在大专院校,高考后发现,他们和其他同学付出相同的时间和精力,而最后沦落到大专院校,经受着自己心理的落差和家长的埋怨,在双重打击下导致他们对高考的失败形成错误的归因,对自己的努力全盘否定,觉得自己不是学习的料,觉得努力也没有用,产生了自卑的心理,于是就得过且过,毫无自我学习管理的能力。

3.对大学新的课堂环境的不适应

一方面是大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层次之间的差别和差距。大专学生存在着高中阶段遗留的偏科问题、知识点断层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他们对相关科目失去兴趣,尤其是公共必修的英语和数学等科目,少数学生完全弃学;另一方面是各种社团夸大其词的诱惑,学生一般都有些课外的兴趣爱好,这些兴趣爱好可以在社团里得到支持,加上社团可以在期末总评里面加分,所以学生可能过于沉迷或者参加多个社团,忙到没有精力上课,或没有时间学习消化课堂内容。还有到了大学,身边既没有父母监督,也没有老师严格要求。在上述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他们对所学内容找不到兴奋源, 總处在被动的接受状态,课堂上对所学知识不求甚解。

四、有心栽培,等待花自开

“自己的孩子,再丑也要爱”,不同专业、不同班级总会有学生存在不同问题,大学生课堂缺乏积极性的原因多种多样,不可否认,我们教师自身也会存在问题,学校管理难免存在疏漏,大学作为学生人生最后的学习阶段,如果我们作为老师都不恪尽职守,及时帮助学生,那我们学生会更加茫然和无阻。因此,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和研究大学生在课堂上缺乏积极性所表现出来的种种问题行为,对症下药,具体问题具体处理,提升高校的管理与教学,对于可能提高大专学生课堂积极性的措施要敢于尝试,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取长补短;对于学生我们要有信心,有心栽培,等待花自开。

参考文献

[1]马文婷.试论高校教学方法改革[J].河南农业,2011.20.

[2]王中强.关于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研与对策研究

[3]张柱银,李硕.学生“厌学”现象浅析及对策[J].职教论坛, 2004(06).

[4]罗大华.犯罪心理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35.

[5]王军.高职校学生学习现状及对策分析[J].Value Engineering,2010(36).

[6]魏文爽.高职生与本科生思想状况对比研究——高职生学习动力现状分析与思考[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7(03).

猜你喜欢

形成原因主要问题
浅析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策略
唐代女性服饰考略
探究数字化自动系统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处理
职校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对策研究
进口橄榄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当前甘南藏族自治州民族关系发展中存在问题分析
浅谈施工企业项目部工会管理
中职学生学习现状调查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