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2017-07-19张花香

东方教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生物生活化探究

张花香

(广东湛江市第二中学 广东湛江 524022)

摘要: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要求在生物教学中既要充分体现生活化,联系生活,创设生活化,又要注重生物课程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联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掌握其中蕴含的生物知识,并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捕捉生活中的学科知识,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将抽象的教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经验之上,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陶冶情操,获得有活力的学科知识、技能、方法,并能学以致用,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现学科教学的生活化。《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就要求在生物教学中既要充分体现生活化,联系生活,创设生活化,又要注重生物课程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联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掌握其中蕴含的生物知识,并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实现生活化,不妨从以下方面予以实践。

1.课前准备生活化

课前准备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前提。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教师可以适当的布置学生进行必要的課前准备。例如,在人教版必修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节中,在课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完成“体温的日变化规律”的调查,并完成思考题的回答,为课堂的讨论做好准备。在课堂上以学习小组进行数据的逐项对比分析;小组讨论,分组交流,学生代表汇报交流结果。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表格数据提取和分析能力 ,并使用具体数据说明内环境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由于生活中的生物问题,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容易接受,因此有利于学生透彻理解和掌握新知,理解一些抽象的生物知识,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体现了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沟通,活化了课本知识。

2.课堂教学生活化

2.1创设生活化情境导入,激发探究兴趣

日常生活中很多现象与生物学科紧密联系,老师要精选和学生自身经验相关的知识,把教材内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依据加经扩展、延伸,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开展有意义的学习。例如:教师在人教版必修3《生长素的发现》一节中教师可以提问:“向日葵为什么会围着太阳转?”“植物是怎样实现对自身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呢?”然后介绍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等内容。这样巧妙设疑,层层探究,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创设生活化情境有利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学生主体内心的冲突,突破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从而唤起思维,激发内动力,使学生进入问题者的角色,真正卷入学习活动中,达到掌握知识,激发探究兴趣,训练创新思维的目的。

2.2选择生活化材料,促进探究新知

对生活有用的生物学知识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加强生物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观察社会和身边各种生物、生命现象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人教版必修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节中,教师可以提供生活化实例:把白菜做陷时放一些盐,蔬菜中的水就会大量渗出;对农作物施肥过多,则会造成”烧苗“现象;在初中做过实验:泡在盐水中的萝卜条会软缩,泡在清水中的萝卜条会更加硬挺,等等。这些都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联系,并对学习本章内容有帮助。使学生使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和旧有的知识帮助理解新的问题,促进学生探究新知。

2.3开展实践活动,提高科学素养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生物课程具有实践性,人类对生物的正确认识来自于实践,并通过实践加以应用在生物教学中,力求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同步。课堂教学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习能力的主要形式,课外能巩固学生课堂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扩大学生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到社会,可组织学生到野外种群密度调查、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调查、环境污染调查等活动;开设实验课程,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各种细胞、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等等,使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增长才干,增强学生生物实践和实验动手的能力,培养生物科学素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4联系社会热点,回归生活

社会的进步与生物学的发展一直是密不可分的,生物学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如食品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在备课授课中,合理使用教材中“与社会的联系”部分。不拘泥于教材,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框架,大胆适当应用生活中材料,用时将相关的生物信息融入课堂中,有效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生物教学活动,拉近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为生物教学增添新的活力。例如水葫芦、雾霾、毒胶囊等事件背后都涉及生物学原理,让学生学习生物的同时,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念。

3.课后延伸生活化

习题是检验和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从生活出发选择习题,使学生认识生物学的实践价值,巩固知识同时锻炼能力。例如学习人教版必修2《DNA分子的结构》,可以布置学生动手做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让学生利用橡皮泥做材料,自己动手做细胞结构的物理模型;让学生课余时间搜集导致癌症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并将这些致病因素归类,进而探讨如何避免这些不良生活习惯。这样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将生物知识真正的运用到生活中。教师必须及时地通过布置课外实践作业,让学生课后收集资料,运用所学知识验证课堂设想,反思课堂体验,在动手操作中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总之,当生物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时,生物才是活的,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和解决生物问题的兴趣。因此,生物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寻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素材,引导学生用生物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和认识世界,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世界中体验,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猜你喜欢

生物生活化探究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设问引导探究
第12话 完美生物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生物趣多多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