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散文教学初探

2017-07-19袁媚

东方教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散文美的课文

袁媚

(陕西师范大学奥林匹克花园学校)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文积累。散文教学可以实现此目标。

语文课程中,散文它独抒性灵,题材广泛,形式灵活,潜藏于文字间的是作者对世界,对生命,对人生真诚而又深刻的体验,尺纸上展现的是一个真实灵魂的深情独舞。散文的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课文中所选文章一般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具有广泛的审美教育的功能。

但是,在小学,学生对于散文的学习,缺少主动性,因为散文的“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让学生在学习散文时,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入手,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也是急切需要找到一种不仅能让文章的美存留倍增,又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散文的魅力的教学方法。故此,对于散文教学的研究势在必行。

散文在现行种种版本小语课本中占据相当多的篇目,并且每篇课文在它的年级和单位都占据相等重要的位置。在研究散文教学时,每一类的散文教学都不一样。如何把不同类型的散文课上好,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散文的美,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拥有审视美的素养。

作为语文教师,自然对于美的东西要极为敏感,对于文字的美更要善于体会,要知其美,知其所以美。散文,是一门说话的艺术,其结构,讲究“形散神不散”,是高雅的艺术。作为教师首先要会欣赏这门艺术,对于每一篇散文都能分析出其美之所在,这样才能游刃有余的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体会,寻找,发现文中的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文中语言朴素优美又含有哲理;《颐和园》里的美,尽在字里行间淡淡流露出来;《白鹅》《猫》里的语言有是有趣活泼的,读来趣味横生;《桂林山水》《七月的天山》多么美的文字,韵律美、音乐美、节奏美,尽是展现,祖国的山水如诗如画,如身临其境。这么多美的文章,该是好好阅读,好好体味,好好积累的。作为教师应感悟文章的美,思考用怎么样的教学方式,怎样的交流,怎样的课堂氛围,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其中之优雅,文中之陶冶人心灵的美。

2、恰如其分的课堂导入。

一首好歌的前奏响起,便将人引入歌的感情中。课堂的导入一样,导入好,为课堂的氛围做了好的铺垫。散文课的导入怎样设计呢?当然在不开课文内容的前提下,采用不同的形式。

例:在教授《白鹅》一课时,用鹅的叫声导入,给孩子们播放五种动物的叫声,让孩子们辨别鹅的叫声。他们怎么辨别呢?除过生活经验,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描述,这样的一个小小的导入设计,调动起课堂氛围。在教授《桂林山水》时,出示我本人游玩的照片,有青海的、三亚的、云南的、新加坡的、马来西亚……让孩子们欣赏,孩子们最喜欢看老师的照片啦,再出示一张桂林山水的,照片上没有我本人,只有风景,紧接着发问,为什么没有老师呢?从而导入:老师这节课和孩子们一起游桂林,欣赏桂林山水的魅力。大家的兴趣是相当高的,自然对于文中描写山水的句子尤为喜欢,读来也是认认真真的。在教授《花的勇气》时,让三名孩子配乐朗诵现代诗《拿出你的勇气》,先让孩子们感受勇气的力量,为课堂营造良好的氛围,从而引出课题。

一堂好的散文课与巧妙的课堂导入设计有很大关系,要首先做足引孩子们进入课文情感基调的工作,把孩子们的情感调动起来,融入课文就容易的多了。

3、发散自由的教学思维

散文特点之一,“形散神不散”。散文是出诸个性又诉诸个性的文体,作者有表现自己生活见解的充分自由,那么欣赏者也应该有多种方式和角度。“一千个人”眼中“一千個哈姆莱特”,散文欣赏也是如此。因此,散文欣赏与学习不应该只有一种解析的角度,应用各自的心灵去感悟作品,散文的“神”必然是多层面的。故此,教师在教授散文时,必须是以发散的思维,与自由的方式给予学生体悟文意的最大空间,让学生从自身的角度去感受文意的思想。比如《触摸春天》一课,孩子们在讨论本文的内容与主旨时说了很多方面:写春天的景色;有提醒人们要关爱盲人,残疾人;也有同学说文章是从生命的意义出发,让读者明白谁都有热爱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当然孩子们的发言与讨论都是对的,一篇好的散文,她从多个侧面去阅读理解都是美的,都是有意义存在的。我们应该培养孩子们从多个角度,开放性思维去感受文章的魅力与作者想言语的感情,这样才能体会出一篇文章的厚度。

4、引导学生体会散文之“形”与“神”

A.引导学生体会“形”之美。

散文形散,主要是指散文在取材上广泛自由,表现手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所以,对孩子们来说不是很好把握。例如《牧场之国》中“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运用拟人的手法让人感到牛无论吃草还是站立时都像一个人那样深沉含蓄,不时地琢磨着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回味着草原无边的美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的说明了草原柔软厚实的特点。 在这一课文教学中,老师应当起到一个引路者的作用,带领学生去感悟这种语言之美,甚至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老师给学生配乐朗诵,让学生自己去想象画面、构造画面。语言美便是这篇散文“形之美”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这种引导,学生可以对散文的形之美产生一定的认知。

B.引导学生感受散文的“神之韵”

所谓“神不散”便是指散文的中心创作思想不变,虽然从创作构架来看较为分散,但是却共同指向了同一个中心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散文神的理解与领悟还是有一定难度,教师在教授文章时关键的便在于引导学生去感受这种“神之韵”,从而才能充分领略到散文的魅力所在。例如,《生命 生命》一课,是作者从飞蛾求生、瓜苗生长、倾听心跳来讲述自己对生命意义的态度,在学习过程中有着一定的难度,学生很难真切的体会到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即使孩子们知道,也无法从自己的心灵深处有所领悟。因而对于教师来说,应当通过详尽的生动的、配音乐与图片来介绍一下作者杏林子的经历,让学生通过作者的苦难经历,去感受作者为何能写出这样的一篇文章来,又想说明写什么?表达些自己怎样的态度。让学生对于散文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去主动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这种学习方式便是学生对于散文灵魂的触及。教师去引导学生,通过阐述相关内容等方式,让学生深刻领会作者的创作思想,去感悟这种散文的“神之韵”。

散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获得文学熏陶,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散文的魅力。在小学语文的现代散文教学中,教学者应当提高对现代散文教学的重视,真正引导孩子能切身感受到散文的美,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猜你喜欢

散文美的课文
我与风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打破平衡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美的校 美的人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