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7-07-18林廷礼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创设情境

林廷礼

(大田县太华初级中学,福建大田366100)

初中数学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林廷礼

(大田县太华初级中学,福建大田366100)

文章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创新意识;注重分层引导,培养创新思维;开展开放题教学,提高创新能力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激发和挖掘他们潜在的创造因素,培养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策略。初中学生年龄较小,性格活泼,能说好动,注意力持续时间短,但记忆力强,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年龄特征,开辟创新意识的渠道,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和教改的根本任务。中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当率先担负起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任。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的经验和实践,谈谈个人的一些见解。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创新意识

(一)创设趣味情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灵活运用,使之自然贴切,新颖有趣,生动形象地巧妙比喻,将内容化难为易,化生为熟,化理为趣,达到启智开塞的目的,形成课堂教和学的高潮。如:在“二次根式化简”教学中,为了根治学生解题时易犯=a的错误,教师要求学生解题时用绝对值保护来过渡,即告诉学生要化简先让a脱掉帽子(根号)走到门口(绝对值符号),至于如何走出门,这要看a的体质(正、负、零),体质强壮(a≥0)的直接走出门口;体质虚弱(a0)的必须带上一根拐杖(负号“-”)以防摔跤。学生开怀大笑,情绪兴奋,课堂气氛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为创新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创设合作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课堂教学的改革是关键。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它以学生小组交流与合作为核心。小组交流与合作的空间形式多种多样,小组一般由4~7人组成,以成绩较好的为组长,由组长分别在好、中、差选择自己的组员,这样有利于小组成员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如:一块长方形的桌面,锯掉了一个角,还有几个角?有的同学不加考虑回答说“三个角!”“五个角!”教师让他们小组讨论互相补充后派代表发言得出三种可能:

这样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主动参与数学思维活动,使学生主体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

(三)创设竞争情境,在探索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容易产生厌烦的情绪,教学效果不理想。这时教师必须想点办法,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采用新的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式进行教学,如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竞赛等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励学生积极思考、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对以上问题可采取小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展示,小组之间进行比一比,赛一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比速度,比准确,比创新。教师以记分形式,给表现好,有创新的组加分,小组比赛更加激烈。这一活动情境培养了学生竞争和创新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二、注重分层引导,培养创新思维

(一)引导观察,在讨论观察中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有些数学问题往往具有自己特殊的结构,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就会发现问题的结构特征,但观察的深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思路也就大不相同。这种思维层次可通过让学生观察、讨论的方式来设计,促使学生思维的形成,从而达到培养思维的独创性。例如:

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不难发现本题中两个未知的系数为轮换形式。教师让学生根据这一结构特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充分思考与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并指出求解上的思维层次:

再用代入法;

2.在思路1的基础上进行整体相加得:10(x+y)= 90,即x+y=9,再整体代入④得9+8x=33,解得x=3,下略;

由⑤、⑥可解得:x=3,y=6.

教师通过点评,把以上这三种思路进行对比,指出思路3这种思维方法的优势与创新。

(二)启迪联想,在优化习题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联想出妙解,联想的角度不同,解题思路也各异。教师可以从优化习题解法中设计不同的思维层次,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

以上这三种解法,显然是解法3更能体现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三)鼓励质疑,在例题示范中培养思维的积极性

创设良好的质疑氛围,吸引学生质疑,在例题示范中给学生思考和表达的机会,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深入研究问题的习惯,进入较高的思维层次。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时,有一位同学提出:

而在解关于x的方程:x2-3ax+2a2=0时,得到x=得x=2a或a呢?在质疑问题时,学生往往不能提到点上、关键处。这时,教师应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可以用“这个问题提得好”“这个问题有意思”“这个想法有新意”等加以肯定,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如果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有意与学生互换角色,提出重点问题,同时发挥小组的协作精神,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解答。在这样一个宽松,民主的气氛中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必将得到提高。

三、开展开放题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开展开放题教学,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由于开放题条件或结论不充分或不确定,所以开放题的解题方法是多元化的,这样使得学生有更广阔思维空间,有利于学生求异与创新。作为数学教师,开展数学开放题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探索、创新的平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切入口。如这样一道开放题:利用两条线段,两个圆,两个三角形设计一个几何图形,并用适当的文字说明你所表达的意思。全班同学思维活跃,积极参与,个个跃跃欲试,有些同学画出很有创意的图形,如小汽车、蝴蝶、稻草人,二OO八等,要求这些同学展示他们设计的作品与同学分享,当给他们点赞时,学生脸上露出了微笑。又如,初中课本中这样一道课外题:用现有的一块正方形土地建花园,打算将其面积四等分,在每一等分中种上不同颜色的花草,请你设计出你觉得比较美观的多种方案供选择。这是一道简单的数学几何开放题,大家都会做。全班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为了寻求美观,积极思考、探索。有的学生不仅用数学的思想将其四等分,还从对称、美学的角度去分析、探寻,把数学、美学、创新紧紧地连在一起,由此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是选自部分学生设计的图案。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创新的条件,机遇与氛围,教学方法要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切实做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田万海.数学教育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

[2]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3]钟启泉,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G633.6

A

1673-9884(2017)05-0058-03

2017-04-20

林廷礼,男,大田县太华初级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创设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