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及社会工作介入策略

2017-07-18王瑞卿王露江朱紫玮

商情 2017年22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留守儿童家庭教育

王瑞卿+王露江+朱紫玮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节奏的提升,同时也产生了以留守儿童群体为代表的的一系列社会现象。在农村中由于缺乏知识和教育,致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日益严重。本文主要针对贵州省HZ村的家庭教育问题进行调查研究,重点关注贵州省HZ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家庭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及它们与社会工作之间存在的联系,并探寻社会工作的介入策略,力求在实践中探索处适合贵州省HZ村经济发展的介入策略。

关键词:留守儿童 家庭教育 社会工作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在持续不断地发展,在农村建设中不断引进大量的技术设备,把广大劳苦民众从黄土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使农业劳动越来越简单化,由此产生了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外出务工的农民基本是青壮年,有着自己的家庭,迫于城市中高昂的生活费用,由于他们工作环境的不稳定性,以及户籍制度在子女上学方面的限制条件等因素,不得不把子女留在农村,交由其他人对他们的子女代为照看。本文通过对HZ村的留守儿童进行调查、访谈,找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社工的介入来进一步看清问题的本质,从而帮助HZ村的农村留守儿童改善教育条件,为其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并为其家庭教育找到未来发展的路径和方向。

二、家庭教育的含义及作用

(一)对孩子的教育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的教育。家庭教育以培养孩子道德品质以及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爱是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元素”,需要家庭当中的每一个参与者共同倾注心血,關注教育。

(二)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孩子在成长中会模仿父母的行为,例如三四岁的孩子在家里听到父母说一些脏话,一旦孩子听多了,他也会跟着讲。父母在孩子的面前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孩子很容易受其影响,同时父母的也要积极向孩子传播正能量。由此在家庭教育中需要父母的耐心与细心,不对孩子强加压力,让孩子能够有自己独立成长与自我发展的空间,同时也要对孩子保持一种“度”,在这个“度”的范围内能更好地接受孩子成长。

三、HZ村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

(一)留守儿童现状

1.学习成绩下降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学校和家庭的影响,尤其是留守儿童家庭的孩子从小缺少对孩子学习的监督,导致其容易放纵自己,对学习不上心,致使学习成绩下降。以笔者在调研过程中访谈的贵州省HZ村小学四年级的王同学为例,她和父母在一起在家时,父母每天会监督她的学习,督促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在作业做完的时候才会准许她看会电视,所以王同学的成绩一直比较好,曾获学校三好学生荣誉。她的父母外出务工之后,把她托付给外公外婆照顾。由于祖辈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她的学习,致使王同学的自我约束力下降,不去做作业,只对看电视“情有独钟”。学习的时候总是心不在焉,各科成绩不升反而降下来了。

2.心理问题堪忧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由于缺乏父母的关心和照顾,致使其找不到诉说对象,心理问题随之堆积起来,到达一定量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变化。HZ村男孩李某原本是个热情大方的孩子,父母外出后,心里面的话无人倾诉,被别人所不理解,性情慢慢发生了一些变化,变得孤单、自闭,把自己隔绝在世俗之外,不但不喜欢与别人人交流,终日忧郁不断,还总是会因为一点小事,一点小挫折都难以承受而情绪崩溃。有的时候被老师或朋友说了几句重话,就沉浸在自己的伤痛中。

3.道德缺失

大部分的农村人口远离家乡外出务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艰辛工作,提高家庭的生活水平,为孩子提供较好的物质条件和学习环境,能够让孩子更好学习和生活,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未来。父母的初衷和出发点都是好的,那就是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为孩子提供坚实发展的基础。但最后最容易带来一些不良的后果,他们虽然挣到了一些钱,但是忽略了对于孩子的教育,导致孩子家庭教育的缺失。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时期的儿童,由于缺乏家庭教育,极其容易受到其他方面的影响。同辈群体是留守儿童社会化进程中最重要的群体之一,由于部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他们极其容易受到同辈群体的不良习惯的影响。在对调研地的参与过程中笔者发现,由于缺乏家庭教育的监督和管理,有些孩子因此变得自私自利或性格孤僻,部分留守儿童,从小就受到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学会了抽烟、打架、偷窃等不良恶习。

与此同时,在外面打工的父母亲觉得在家陪孩子的时间较少或者基本没有,觉得对孩子的关心不够,就希望能够多给他们提供一些零花钱,以改善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在生活上补偿这些孩子。但正处于人格发展时期的留守儿童,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还未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念,感觉钱多了就可以随便花,想怎么花怎么花。养成了生活上的恶习,甚至还会产生犯罪行为,例如打架斗殴、偷盗抢劫等,对社会秩序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让父母了解后,很是无奈。

4.自身安全意识差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少家庭监护人的有效督促,缺少辨别是非的能力,加上儿童的好奇心重,喜欢玩耍,对危险的事物总想去尝试。父母不在身边,祖辈由于自身精力的限制,对孩子的关注力度不够,缺少对安全知识的教育。对生活中存在的安全问题缺乏意识,没有能力应对突发或人为的危险事件。例如,自然灾害、拐卖儿童等现象。

(二)家庭教育现状

1.临时监护人责任不明确

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不管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是亲朋好友,都将其监护责任理解为让孩子们吃饱穿暖,不发生安全事故。留守儿童家庭中的临时监护人时代观念较为落后,仍然有多数的临时监护人持有“照顾孩子的生活是家长的事,监督孩子学习是学校和老师的事”这样的观念。除此之外,孩子的心理变化频繁,老一辈人对其的关心不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2.临时监护人监管方式欠妥

在走访调查中笔者发现,多数孩子的监护人没有文化,加之农业繁重,没有时间辅导孩子的学习,并且临时监护人教育观念和方法较为滞后,对于孩子的抚养存在明显的娇生惯养,放任自流的家庭教育倾向。HZ村中的留守儿童在家基本都是由爷爷奶奶在照顾,爷爷奶奶对孩子也没有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去管教孩子。以笔者在调研过程中的访谈对象H为例,他的父母在家的时候他特别听话,有不会做的作业,都拿去问爸爸,爸爸也会很认真的和他讲解,所以学习成绩一直特别好。后来父母出去打工了,当他拿着作业去问爷爷奶奶的时候,奶奶很无奈的告诉他奶奶连字都不认识,让H还是留着回学校问老师。H到学校后,老师问他为什么没做作业,他觉得老师是在责怪他,也不敢对老师讲实话。这样的状况不断恶性循环,致使H滞留的作业堆积起来,H也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H的成績越来越差,心理层面出现问题,呈现出叛逆的状态。

四、社会工作介入对策

(一)资源链接

1.链接资源以提供家乡就业机会

社工运用宣传手段,大力提倡让孩子跟随父母生活。让孩子能够在充满爱和关怀的环境中不断健康快乐的成长,许多孩子正是迫于环境的影响才导致成长的道路充满曲折性。社会工作介入其中,需要有更多的耐心和细心才能让这些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如链接更多的外地资源,发展本地企业,使HZ村村民不用外出务工,比如说通过政府,引进外地资金进行开发建设。

2.链接公共资源以增强亲子关系

城市中工作的父母,时刻担心着孩子,倒不如把孩子带在身边。但城市中高额的学费和迫于户籍制度的压力,无法让孩子在城市中生活。通过社会工作的介入,可帮助这部分群体获取政府的支持,链接其他的一些资源,帮助这些孩子能够在城市中和父母在一起生活,从而避免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如倡导政府兴建收费合理的打工子弟学校,使他们能够享受到不受户籍制度的限制等优惠条件。

3.链接教育资源以提供家庭教育

在笔者的走访过程中,对HZ的留守儿童作为访谈对象,针对孩子的心理状况进行了全面了解,大多数的孩子都渴望父母留在其身边。通过社工的介入让其父母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倡导父母多抽点时间陪陪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爱,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观念。

4.链接社工服务以改善留守儿童家庭现状

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拉动了家乡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一份属于自己的贡献。但同时却把孩子留在了家中,成为了孩子成长中的“绊脚石”。社工利用当地现有的条件开展一系列活动,帮助其解决问题和改变现状。

社工在有的时候可以承担起“代理妈妈”、“代理爸爸”的责任,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这些孩子的倾诉对象,对这些留守儿童的心理活动进行了解,并让其有一定的释放。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没有阻隔,依旧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家庭社会工作

1.协调与父母的关系

社会工作者通过宣传手段,让孩子的父母尽量把孩子带在身边,让孩子理解到父母的艰辛,同时父母也要理解孩子的苦衷,促成他们之间的相互理解。父母的艰辛是孩子学习的动力,孩子的成长是父母的不断努力工作的源泉。社会工作者的介入正好促成了这一段好事情,社会工作者通过自身的专业素养,对父母和孩子分别进行访谈,打通他们之间的“桥梁”。

2.协调与监护人的关系

孩子的监护人或者临时监护人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不够,由此引起孩子的叛逆和不合群。社会工作者的介入,让孩子拥有自己的倾诉对象,从而表达他们自身情绪的不良状况,得到心里的释放。社会工作者慢慢地将这个角色转换成他们的父母,让其父母来理解孩子不满情绪,从而让孩子更好的健康成长。同时社工也会对监护人的心理压力进行分析,处理好孩子与监护人之间关系。

(三)学校社会工作

学校社会工作,是将社工的专业理论、工作方法及实务技巧运用于教育机构和相关设施中,致力于改善学校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学习的条件,帮助家庭相对困难的学生提高适应自学能力和生活自主,通过与在校学生及其学生的家长以及学校本身和居住社区的互动融合,协助学校预防和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形成“家庭—学校—社区”三者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引导学生寻求高度个别化发展和日常学习生活化的教育,让学生自己明确自身的社会化人格魅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生活环境与未来生活职业发展的一种专业服务。

社会工作者通过对学校教师的沟通,对在校留守儿童进行开展个案评估,对于情况特别严重的可进行实时监控,随时关注其心理变化。同时也要作为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利用学校的公共资源,为留守儿童提供电话、电脑等电子设备,为在校留守儿童增强与父母之间的交流联系给予方便。在班级活动中,建立起同学们之间的友谊,互相支持和鼓励,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四)社会工作行政

政府社会行政机构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要而发布的一些政策,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让孩子们融入这个“大家庭”,从而避免了一些问题的发生。督促其抚养人或留守看护人对留守小孩进行有效而完整的家庭教育,并教给留守小孩集中的乡村也应为放学回家的孩子建立完善的活动基本设施和活动场所,对小孩子的业余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正确的文化素养价值观。例如,村里面的篮球场、文化活动室等公共活动场所要随时开放,供应孩子们的兴趣需求。同时,村民小组组长也可通过集中小孩趣味游戏活动,在活动中以古代儿童教育文学如《弟子规》之类的书籍来对留守小孩进行优良道德品质培养,以及小孩人格魅力进行成功的塑造。

五、结语

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是有其天然的优势,但其中也存在美中不足的地方。一是社会工作在短时间内很难看到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成效,它具有长期性,不能仅靠社工的一两次的活动就解决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同时社会工作者也不能通过几次宣传就让服务对象了解监护问题,需要社会工作者的耐心与细心才能使家庭教育问题的宣传小见成效。二是社会工作以“家庭教育”为主题开展服务,需要对社会工作者的能力有高质量的要求,以保证在服务时有能力处理问题,担当好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引导与陪伴角色。农村留守儿童在没有父母在身边的情况下,农村家庭教育条件基本没有的问题作为中国国情,社会转型期存在的国情问题。解决农村留守儿家庭教育问题不仅仅是为其建设美好家庭,同时也是国家为了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教育、维护社会发展的安定团结、推动与构建和谐社会发展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蒋俊杰.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及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梁炜昊.论家庭教育的责任缺位与理性回归[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3]王玉琼.留守儿童问题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抽查[J].中国统计,2005(1):58-59.

[4]李雪琴.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与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校长, 2008.

[5]李序科.学校社会工作视阈下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0(5):128-131.

[6]朱希峰.灾后学校重建需要社工[J].中国社会工作,2008.

[7]齐力,熊涛,张伯艳.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J].北京农业, 2013(24):269-271.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2015DXS19。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留守儿童家庭教育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