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重根在中国的百年记忆评析

2017-07-18苏全有

关键词:申报记忆文章

苏全有

(河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安重根在中国的百年记忆评析

苏全有

(河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1949年前安重根在中国的历史记忆,以《申报》为视域,较为突出的年份是1909—1910年、1915年、1918年前后、1922年、1923—1928年、1931—1932年。其间,国人有关安重根的记忆多为生平介绍,加以赋诗感怀,政论形式的评述很少。1950年后有关安重根的历史记忆,主要为报刊文章,其次是著作,以及电影、小说、诗歌、歌剧等。总而论之,多样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是强化历史记忆的最有效路径,学术研究则是支撑历史记忆延承的最可取载体。

安重根;伊藤博文;记忆选择

1909年,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事件发生在中国,当事方是朝鲜、日本,俄国也参与其中,涉及到4个国家,关系错综复杂,影响深远。目前,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十分丰富,至于其中存在的问题,最主要的是重微观个案、点式研究,以及宏大视野、长程史观缺失。有鉴于此,笔者拟以百年来国人对安重根的记忆选择、变化为视点,对历史文献(主要以《申报》为视域)进行梳理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推动安重根研究走向深入。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一、1949年前的历史记忆

从1909年到1949年,国人对安重根的记忆选择,有几次高峰,且记忆特征明显。

(一)《申报》视角下的关注高峰

学者宋成有[1]认为,近代中国有3次研究安重根“热”,其时间段分别在安重根殉国期间、五四爱国运动期间、抗日战争期间。其实,若依据《申报》(上海图书馆《申报》全文检索数据库)统计,安重根“热”则更为具体明晰。《申报》是近代中国第一大报,1909—1948年间,提及安重根的次数达257次(表1)。

表1 《申报》中有关“安重根”的年度词频

从表1可知,40年间国人提及安重根较为突出的年份是1909—1910年、1915年、1918年前后、1922年、1923—1928年、1931—1932年。

(1)1909—1910年,《申报》提到安重根达58次,这与事件刚刚发生有关。值得注意的是,《申报》共计发表有关安重根的题名文章11篇,其中有8篇集中在1909—1910年:《安重根案之近状》(1909年12月25日第5版)、《安重根将次定罪》(1910年2月15日第27版)、《安重根慷慨就死》(1910年2月18日第27版)、《为安重根案哭娣妇曹守植》(1910年2月21日第12版)、《安重根在狱著书》(1910年3月11日第27版)、《安重根行刑日期预闻》(1910年3月12日第27版)、《安重根死矣》(1910年3月28日第27版)、《安重根临终之言》(1910年3月29日第27版)。

(2)1915年,《申报》关注安重根是与当时的戏剧《东亚风云》、小说《亡国影》有关。1915年3月15日,民鸣社为该社所排的戏剧《东亚风云》刊登广告,其词曰:“可怜!可怜!东亚风云日紧一日,吾堂堂中华民国,几至不国,本社因是特排东亚风云一剧,以警当世,剧中描摹朝鲜亡国之惨状,以及安重根为国捐躯,莫不感慨淋漓,令人油然而生爱国之想,兹定初一夜开演,凡关心时事者,幸为早临。”[2]之后,该广告还多次刊登。6月22日,《申报》刊登《亡国影》一书的广告,其词曰:“亡国小说除我佛山人痛史外,后无作者,而痛史又未窥全豹,当此外患频仍、国势累卵之时,非有此种小说不足以警国民之酣梦。本局有鉴于此,特请著名小说家倪轶池、庄病骸两先生著为是书,取亡韩之事实,演空前之奇文,词旨固极激昂,情节亦复离奇,其写宫庭之污乱、官吏之丑态,与夫韩王末路之凄凉,令人忽悲忽愤,忽歌忽泣,至文笔之精细、结构之宏深,犹其余事,诚小说界之杰作,亦宣讲家之资料,凡我同胞当无不以先睹为快。尤特色者,卷首有铜版四面,如韩皇、闵妃、伊藤、寺内、李完用、安重根等小影皆书中重要人物,封面用韩国国玺制版,尤为新奇,全书共二十回,分订上下两册,业已出版,定价六角,总发行所上海四马路中国华书局。”[3]之后两天又连续刊登。

(3)1918年前后,《申报》提及安重根是与刊登的安重根传记广告有关。1916年8月24日,《申报》刊登广告对《白山逋民安重根传》一书[4]进行宣传。1917年6月21日,《申报》载文对《韩国亡后之安重根》一书进行宣传[5]。同年11月10至17日,《申报》连续刊登《安重根》一书的广告,其词曰:“安先生重根为韩亡以后狙击国仇之第一人,其历史及遗事久为世所属目,虽亦散见各家著述,而东麟西爪,语焉不详,终为恨事,今本局广加搜辑,刊为一编,并附以最重要之摄影,为前此所未尝见者,以饷国人。嗟乎!安先生以亡国之民,孑身排斥万难,以求殄灭其国仇,虽无补于国亡,而所以激励人心者,乃宏且远,吾人生当贫弱之国,而犹幸未至于亡,所当人手一编,以期早自振拔也。定价三角五分,经售处上海四马路中启新图书局。”[6]1918年4月19日至5月,《申报》刊登广告推介《安重根传》一书,其词曰:“俾知区区小邦尚有如此人物,矧吾素号大邦之民,反自暴自弃,不知振作,干步三韩后尘耶?洋装一册,定价三角半,总经售上海四马路启新图书局。”[7]同年12月5日至次年1月5日间,《申报》17次刊登“《安重根》一册特价二角”广告[8]。1919年3月16至29日,《申报》10次刊登“资弼之《安重根外传》”的广告[9]。

(4)1922年,《申报》关注安重根主要与戏剧《亡国英雄安重根》的上演有关[10]。此外,还提及戏剧《安重根刺伊藤》[11]。

(5)1923—1928年,《申报》关注安重根是与戏剧《安重根刺伊藤》上演有关[12],达数十次之多。如在杭州,1928年即有上演[13]。值得注意的是,在1927年南京特别市政府慰劳北伐将士游艺大会上,也曾上演《安重根刺伊藤》[14]。

(6)1931—1932年,《申报》关注安重根乃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所致。如华侨郑螺生等因不满李顿报告而发表声明强调:“亡国甚于毁家,名誉重于生命,宁为岳飞、戚继光、史可法、安重根、蔡廷锴、李奉昌、尹奉吉之流芳百世,勿为秦桧、洪承畴、吴三桂、李完用、郑孝胥、谢介石、赵欣伯之遗臭万年,一面援助东北义军,一面出师讨伐伪国,输财效死,各尽所能,一德一心,同仇敌忾。”[15]

由上可知,《申报》提及安重根,除了1909—1910年是因时人关注及1931—1932年是因“九一八”事变促发之外,其他时段则与戏剧、文学有关,并且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如戏剧“《东亚风云》一剧大声疾呼,激昂慷慨,前次开演,大受各界欢迎,看至得意处,个个手舞足蹈,看至悲惨处,人人呜呜咽咽,看至忿激处,莫不目眦尽裂,自始至终,无一幕不惊人,无一幕不动心,实是一剂救亡的良药。此非本社自夸,要为观者所共许者也。东亚风云愈演愈烈,本社演此救亡之剧,亦愈演而愈起其劲,因于初六夜重演一次,以求普及,凡百君子,幸希早临”[16]。戏剧《安重根》,“观者为之感泣”[17]。文学方面,其影响更加深远。1931年张磊读《安重根传》后抒怀道:“东亚三韩地,王朝五百秋,王位依然在,王国不复留,可钦安氏子,矢志报韩仇;恨海思精卫,孤飞似水鸥,豫让炭枉吞,包胥泪慢流,断指誓天地,借锥笑留侯,一击惊天下,歼伊黑龙洲,堂堂光日月,凛凛溢美欧,奇功欣成就,不作下邳游,烈烈高荆聂,泣岂效楚囚!缧绁非其罪,强权严搜求,成仁兼取义,含笑上断头,魂归宇庙暗,血洒鬼神愁,纵使身可死,岂教心或休,寄语我同胞,莫忘国耻忧。”[18]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要控制、疏导舆论趋向,借助文学艺术是很可取且富有成效的路径。

(二)多介绍、重感怀的记忆特征

1909—1949年间,国人有关安重根的记忆多为生平介绍(包括照片),其次为赋诗感怀,政论形式的评述很少。具体见表2至表5。

表2 生平介绍类文献

续表2 生平介绍类文献

表3 照片类资料

表5 评论类文献

民国时期所刊载文章之所以对安重根少评论,多生平介绍及赋诗感怀,主要在于像安重根这样的历史人物,形象色彩鲜明,作为抗日符号,只是需要时常忆起。

二、1950后的历史记忆

1950后,我国有关安重根的历史记忆,主要载体是报刊文章,其次是著作,电影、小说、诗歌、歌剧等也有涉及。

(一)报刊文章载体所反映的历史记忆

中国知网是目前国内最具权威的文章数据库,通过“安重根”一词的全文检索,1950后的年度词频见表6。截至到2014年5月31日,“安重根”一词在中国知网中共计出现1 134次(包括2014年的37次)。从表6可知,1950年后,“安重根”一词出现的频度呈现明显的递进状态: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均在9次以下;20世纪90年代,11~28次;21世纪初的十多年间,除个别年份外,基本上都在40次以上,有的年份达到上百次之多。如果说词频只是提及的话,专题文章则大不相同。有关“安重根”一词的篇名检索,其年度频次见表7。截至到2014年5月31日,中国知网上共有安重根专题文章66篇。从表7可知,文章的年度分布亦呈现出明显的递进状态。无论是全文检索,还是篇名检索,有关“安重根”一词的年度分布均呈现递进状态,这说明报刊界逐步强化了其对安重根的关注。就学术角度而论,1950年后有关安重根的研究呈现如下两大特点。

(1)世界史的视角。全部66篇文章,其学科分组如下:世界历史42篇、中国近现代史6篇、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5篇、旅游4篇、档案及博物馆3篇、戏剧电影与电视艺术3篇、人物传记3篇、中国文学2篇、经济体制改革2篇、世界文学1篇。由此可知,学术界更多的是从世界史的角度来审视安重根的。

表6 1950—2013年间知网有关“安重根”的全文检索年度词频

表7 1950年后中国知网有关“安重根”的篇名检索年度频次

(2)研究有待强化。在全部66篇文章中,硕士学位论文只有2篇,与此形成截然反差的是,报纸文章则有11篇,分别刊载在《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哈尔滨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文物报》等新闻媒体上(表8)。报纸文章重在宣传而非研究。而研究论文的极少,则折射出了有关安重根课题的学术研究亟待强化。至于11篇报纸文章,其中2014年即有6篇,这与安重根纪念馆建设有关。

表8 中国知网中有关篇名为“安重根”的报纸文章

中国知网之外,上海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中篇名为“安重根”的文章,中国知网未收录者有14篇,刊发报刊如下:《歌剧艺术》3篇、《小说林》2篇、《北方文学》1篇、《解放日报》1篇、《钱币博览》1篇、《人物》1篇、《世界知识》1篇、《啄木鸟》1篇、《东方世界》1篇、《外国史知识》1篇、《中学历史教学》1篇。其年度分布如下:1979年1篇、1980年1篇、1982年2篇、1985年1篇、1992年3篇、2000年1篇、2006年2篇、2007年1篇、2010年1篇、2011年1篇。

由上可知,各类文章所发表的刊物以文艺类、知识介绍类为主,这也佐证了学术研究亟待强化的观点。至于年度分布,亦不影响报刊界对安重根日趋关注的判断。再以《人民日报》为例,该报提及安重根共计18次,年度分布如下:1979年2篇、1983年1篇、1999年1篇、2001年1篇、2002年1篇、2013年3篇、2014年9篇(表9)。从表9可知,2014年1月即有8次之多,舆论关注特点十分明晰。

表9 《人民日报》中提及安重根的文献

续表9 《人民日报》中提及安重根的文献

(二)图书等载体所反映的历史记忆

图书方面,以中文(表10)、朝鲜文(表11)、日文(表12)等语种出版的有关安重根的著作有28种。由表10至表12可知,中文图书合计有14部,占了一半左右的比例;据不完全统计,朝鲜文本有11种;日文图书有3种,均为日本学者所著,其中后2部已翻译成了中文等语种。

表10 有关安重根的中文图书

表11 有关安重根的朝鲜文图书

表12 有关安重根的日文图书

由表10至表12可知,有关安重根的中文图书最多,朝鲜文本稍次,再次为日文文本,俄文文本未见。此外,就出版时间而言,20世纪80年代之前出版的图片只有2种,21世纪初的十多年间的出版数则远远超过了20世纪末的20年,这也佐证了1950年以来有关安重根的中国记忆渐趋强化的特征。

图书之外,电影方面有1979年上海电影译制片厂发行的朝鲜故事片《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19],音像方面则有2005年中国音像评价出版社出版的严吉善导演的《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此外,还有歌剧《安重根》[20]、诗歌《安重根之歌》[21]等。

三、结 语

综上所述可知,从20世纪初到21世纪初的100年间,有关安重根在中国的历史记忆以1949年为界,可划分为2个时段,并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且差异十分明显,即1949年表现为跳跃状,1950年后则呈现递进状。1949年前跳跃状的形成除了时局促动之外,主要与文学艺术作品面世有关,这与1950年后单一的时局影响不同。1949年前,舆论界重在文章式的生平介绍、赋诗感怀,专门著作只有寥寥数部而已。1950年后,则长于图书出版,且有汉语、朝鲜语、日语文本。通观安重根在中国的百年记忆,笔者认为,多样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是强化历史记忆的最有效路径,学术研究则是支撑历史记忆延承的最可取的载体。

[1] 宋成有.中国人士所见安重根义举的视角和反应[J].大连近代史研究,2010(7):126-149.

[2] 安重根杀身成仁[N].申报,1915-03-15(12).

[3] 亡国影[N].申报,1915-06-22(14).

[4] 小说界空前绝后之杰作 一百五十家名著三百篇近代小说汇海[N].申报,1916-08-24(14).

[5] 擅卖韩国痛史之辩护[N].申报,1917-06-21(11).

[6] 安重根[N].申报,1917-11-10(15).

[7] 安重根[N].申报,1918-04-19(15).

[8] 女侠红蝴蝶出版[N].申报,1918-12-05(14).

[9] 小说新报[N].申报,1919-03-16(14).

[10] 大世界导社文明新剧场五月初六日夜戏目[N].申报,1922-06-01(12).

[11] 大世界导社文明新剧场廿五日夜[N].申报,1922-10-15(09).

[12] 大世界导社文明新剧场十一月念七日夜[N].申报,1923-01-13(09).

[13] 杭州西湖共舞台开演影戏[N].申报,1928-04-25(18).

[14] 南京特别市政府慰劳北伐将士游艺大会[N].申报,1927-07-12(11).

[15] 华侨郑螺生等不满李顿报告[N].申报,1932-10-10(13).

[16] 东亚风云[N].申报,1915-03-21(12).

[17] 民生女学新剧消息[N].申报,1919-11-08(10).

[18] 张磊.读朝鲜烈士安重根传[J].矿大学生,1931(1):14.

[19] 刘时平.英雄母亲的光辉形象——三十年后重访朝鲜功勋演员俞庆爱[N].人民日报,1983-11-23(06).

[20] 张觅.慷慨赴国难,大义安重根:评歌剧《安重根》[J].歌剧艺术,1992(6):1-2.

[21] 中流.安重根之歌[J].北方文学,2010(3):53-67.

[责任编辑 杨玉东]

Comment on 100 year memory of An Junggeun in China

SU Quanyou

(TheSchoolofHistoryandCulture,HenanNormalUniversity,Xinxiang453007,Henan,China)

Viewed fromShenbao, the remarkable memory of An Jungeun in China’s history before 1949 are the years: 1909—1910, 1915, around 1918, 1922, 1923—1928, 1931—1932. Chinese people's memory of An Jungeun mainly focused on his biography or composed poems to express their feeling, while political commentary was few. After 1950, the historical memory of An Junggeun were mainly showed by newspaper articles, then by books, movies, novels, poetry, opera, etc. In general, the diversified forms of literature and art are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strengthen the historical memory, academic research is the most desirable carrier of historical memory.

An Jungeun; ito Hirobumi; choice of memory

10.16698/j.hpu(social.sciences).1673-9779.2017.03.014

2017-02-14;

2017-03-19

苏全有(1966—),男,河南辉县人,博士,教授,图书馆馆长,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

E-mail:quanyousu1966@163.com

K106

A

1673-9779(2017)03-0085-08

苏全有.安重根在中国的百年记忆评析[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3):085-092.

猜你喜欢

申报记忆文章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FIDIC百年工程项目奖申报工作启动1913-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