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炎性纤维性息肉的MDCT表现1例

2017-07-18蔡二朋黄国权汪健文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芜湖241000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胃壁胃窦基底

蔡二朋,黄国权,汪健文,赵 剑(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 芜湖 241000)

胃炎性纤维性息肉的MDCT表现1例

蔡二朋,黄国权,汪健文,赵 剑(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 芜湖 241000)

胃疾病;息肉;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病例 女,53岁,上腹不适2月余。自诉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不适,伴有嗳气、反酸,病程中无腹痛及恶心呕吐。门诊胃镜发现胃窦巨大隆起性病变伴溃疡。为进一步明确诊治,遂就诊于我院。

胃镜检查:胃窦前壁见一大小约4 cm×6 cm溃疡型新生物,根部呈短宽基底,可见黏膜桥。ME-NBI(放大内镜联合内镜窄带成像术)示:溃疡边缘微腺体排列欠规则,未见异常微血管。超声内镜提示:新生物来源于胃壁第1和第2层,约3.0 cm×4.6 cm大小,凸向腔内。

MDCT检查:胃窦部前壁见一宽基底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向胃腔内隆起,大小为4.5 cm×2.7 cm;平扫肿块内部CT值37 HU(图1a);增强后动脉期黏膜明显强化,黏膜不连,局部见不规则缺损改变,黏膜下肿块呈中度较均匀强化,CT均值77 HU(图1b);门静脉期黏膜层仍呈相对高密度,肿块内部轻度延迟持续强化,CT均值83 HU(图1c);肿块黏膜与正常胃组织黏膜层相延续,邻近胃壁稍增厚,胃窦旁见一轻度强化软组织小结节影;MPR(多平面重建)增强图像显示肿块与胃窦前上壁呈宽基底相连(图1d,1e)。CT诊断为局限性胃黏膜巨大肥厚症伴溃疡形成。

手术及病理所见:术中胃窦前壁见约4 cm×6 cm隆起性肿块,表面有溃疡,血供丰富,反复止血,逐步剥离病变至瘤体完全剥离。术后大体标本:肿块切面灰白,质地中等;HE染色后镜检病灶主要位于黏膜下层,黏膜深层部分受累;由增生的纤维母细胞、血管构成;瘤细胞呈梭形及卵圆形,纤维母细胞围绕血管呈“同心圆状”排列,并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及少量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图2)。

免疫组化结果(图 3):CD117(-),CD34(+++),Desmin(-),DOG-1(-),Ki-67(+1%),S-100(-),SMA(-),AE1/AE3(-),Vimentin(+++),ALK(-)。 病理诊断:胃窦炎性纤维性息肉。

讨论 胃炎性纤维性息肉 (Inflammatory fibroid polyp,IFP)是一种罕见的发生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良性瘤样病变。目前其原因不明、发病机制不清楚[1],是消化道中一种特殊类型的非肿瘤性疾病。IFP属黏膜下病变,由黏膜下增生的梭形细胞、小血管及混合性炎性细胞组成,富含肥大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以血管或腺体周围出现“同心圆状”网状纤维为特征[2]。

IFP胃肠镜下表现为突向管腔内的隆起性病灶,多为单发,可为广基底或有蒂,隆起表面为正常的黏膜或稍发红,可伴糜烂或溃疡,术前超声内镜检查IFP多数表现为肿瘤来源于管壁第2和第3层,第4层不受累,肿块表现为低回声,内部回声较均匀[3-4]。本病例发生于胃窦前壁,宽基底向腔内隆起,表面伴溃疡,超声内镜提示肿瘤来源于胃壁第1和第2层,病理证实肿瘤起源于黏膜深层和黏膜下层,与李胜等[3]报道的IFP多数表现为肿瘤来源于管壁第2和第3层不相符。MDCT的优点在于能完整的显示黏膜下肿块的位置、形状、大小、边缘及内部密度,且能结合增强扫描动态观察肿块信息,还可观察周围脏器受侵情况以及有无远处转移等。但由于本病的罕见,有关IFP的CT表现报道非常少见。本例发生于胃窦部的IFP病例CT表现可归结为以下特点:①平扫病灶位于胃窦前壁,以宽基底与胃壁相连,病灶密度均匀,凸向腔内,表面黏膜见溃疡形成;②增强后动脉期肿块内部纤维组织呈中度较均匀强化,黏膜明显强化,并与正常胃组织黏膜层相延续;③静脉期肿块黏膜下组织呈轻度延迟强化,强化均匀,黏膜层仍呈相对高密度,邻近胃壁稍增厚。④局部胃窦壁未见明显狭窄、僵硬征象。

图1 女,53岁。胃窦部炎性纤维性息肉伴溃疡。图1a:轴位CT平扫胃窦前壁见不规则实性肿块(箭头),密度均匀。图1b:轴位CT增强(动脉期)肿块内部中度较均匀强化(长粗箭头),黏膜明显强化(细长箭头)、不连续,局部呈不规则缺损(短粗箭头)。图1c:轴位CT增强(静脉期)肿块内部轻度延迟强化,黏膜层仍呈相对高密度。图1d,1e:冠状位、矢状位CT增强(动脉期)肿块以宽基底与胃壁相连。

图2,3 同一病例。图2为病理图片(HE染色),肿瘤细胞呈梭形及卵圆形,胞质红染,纤维母细胞围绕血管呈“同心圆状”排列。图3a为免疫组化(SP染色),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 图 3b:免疫组化(SP 染色),肿瘤细胞表达 CD34(+++)。

总之,IFP临床少见,MDCT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如下特征有助于本病的诊断:胃部占位性病变向腔内突起,病灶与胃壁宽基底相连,增强后黏膜明显强化、连续或不连续,黏膜下肿块较均匀持续强化。最终确诊需要病理组织学检查。

[1]Kan H,Suzuki H,Shinji S,et al.A Case of an inflammatory fibroid polyp of the cecum[J].J Nippon Med Sch,2008,75(3):181-186.

[2]Liu TC,Lin MT,Montgomery EA,et al.Inflammatory fibroid polyps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spectrum of clinical,morphologic,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features[J].Am J Surg Pathol,2013,37(4):586-592.

[3]李胜,肖彬,田林.胃炎性纤维性息肉一例[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6,35(3):352-353.

[4]杨宣琴,李静,徐恩伟,等.消化道炎性纤维性息肉的临床病理分析[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15(3):384-385.

MDCT features of gastric inflammatory fibroid polyp:report of one case

CAI Er-peng,HUANG Guo-quan,WANG Jian-wen,ZHAO Jian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Wuhu City,Wuhu Anhui 241000,China)

R573;R814.42

B

1008-1062(2017)02-0150-02

2016-08-06;

2016-09-26

蔡二朋(1986-),女,安徽亳州人,住院医师。 E-mail:caierpeng1986@126.com

汪健文,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241000。E-mail:wjw2288@163.com

猜你喜欢

胃壁胃窦基底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超声引导下针刺足三里穴对胃窦收缩功能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先天性胃窦隔膜超声图像特征分析
大跨度多孔箱涵顶进过程基底摩阻力研究
经腹胃充盈超声造影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动力障碍的价值探讨
双能CT迭代重建技术联合虚拟平扫对胃壁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超声诊断中晚期胃窦癌的价值与影像学研究
a-C基底对WSx 薄膜组织结构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胃会被撑大饿小吗?
可溶岩隧道基底岩溶水处理方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