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未来,学校体育该如何改

2017-07-17毛振明

人民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育教师融合

毛振明

当前中国体育的问题

当我们憧憬未来理想的体育,就要首先知道,“中国现在的体育是不是理想?”“哪些方面不理想?”

“中国青少年体质连续下降。”这是多年来“全国学生体质监测”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结果。这告诉我们:当下中国的体育未能很好地完成它的首要任务——增强学生体质。

“我们喜欢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在日复一日的队列、做操和长跑中,学生们“上了12年体育课,却什么技能都没掌握”,甚至对体育感到“累、烦并痛恨着”。这告诉我们:当下中国体育没有完成另一个重要任务——让广大青少年参加充满快乐的体育,让人民过上崇尚健康文明的终身体育生活。

“各級各类学校必须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对于体育教学,教育管理部门如此反复强调。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出:当下体育还是一个小小的副科。有些学校或为了学业成绩或为了“安全”而减少体育,于是学校渐渐没有了体育器械和长跑等活动,实际上这是学校在逃避对学生体育的责任。教学时间都保证不了的体育何谈质量?师资、场地、器材等等都保证不了的体育怎么会理想?

面向未来的学校体育教学改革

面对当下中国体育亟待解决的种种问题,我们不能坐而论道,必须针对具体问题,从眼前的教学工作做起,精准地去解决问题。为此,教育部体卫艺司和北京师范大学的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共同成立了“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以下简称“教改联盟”),正在进行面向未来的“10+1”改革工程:(1)“新兴体育运动项目进校园”工程;(2)“学校全员运动会”工程;(3)“体育趣味课课练1 2 6 0例”工程;(4)身体统合训练课程及“快乐体育园地”建设工程;(5)“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工程;(6)“一校一品”和“1+X”课程教学改革工程;(7)“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工程;(8)“课内外、校内外体育互动融合”工程;(9)学生体育文明行为养成工程;(10)体育教师能力提升工程;(10+1)“新校园足球”推进工程。

未来的体育课程教学要更专业有效,同时更丰富有趣。

比如,“新兴体育运动项目进校园”工程。“教改联盟”致力于引进和总结当下比较流行、成熟、符合中小学生身心特点和学校体育教学基本条件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将其进行改造和完善,通过教材编写、教师培训、体育竞赛、展示交流等途径推介给基层学校,以促进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和活动内容的丰富与发展。目前,“教改联盟”主要推介的体育运动项目有软式垒球、少儿趣味田径、花式跳绳、学校定向运动、校园高尔夫、冰雪运动、短式网球等十余个新兴运动项目,并努力研发青少年瑜伽、少儿素质健身操、少儿艺术体操、青少年户外运动、冬季体育运动、民族民间体育等运动项目。把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引进校园和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有利于传递新时代的体育精神,有利于优化和活化学校体育文化,也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在教学内容的可选择性基础上,体育课程安排和教学模式应走向“精教简教”。比如,“一校一品”和“1+X”课程教学改革工程,就是让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找到优势体育项目并进行深度教学,通过“以赛带学”等方式,让体育课程教学从运动技能学习逐步深入到战术学习、体育运动精神提升等核心层面,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打破当前体育课程教学“蜻蜓点水”“低级重复”的低效或无效状态,改变“学了12年体育什么技能都没有掌握”的体育教学低质量状态,帮助学校形成有特色的体育文化,最终实现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切实提高和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另外,推进新的校园足球是党和国家的学校体育和国家竞技体育重要战略部署,也是学校体育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和发展契机,有利于推进“一校一品”和“1+X”课程教学改革。“体育趣味课课练1260例”工程则是高效利用每节体育课的最后5-10分钟,进行有针对性、有趣、有效的身体锻炼,较大强度训练学生的走、跑、跳、投、支撑、悬垂、搬运、负重、钻越、爬行、躲闪、支撑跳跃、踢打、角力等各种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让学生切身感受到“酸痛并快乐着”的体育氛围,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

更专业、更快乐的体育教师才能带来更专业、更有趣的体育课。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是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动力源泉,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应与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实践相辅相成,比如,“一校一品”的建设就会促进体育教师“一专多能”的专业成长,“教改联盟”的体育教师能力提升工程还强调体育教师要进行“实用的教学研究”。

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是体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新增长点”,也是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新增长点”。

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是将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教育等与体育相融合,强调科学、可持续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这不仅有利于更科学地评价学校体育和其他健康管理工作,还有利于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社会体育的融合。当前,

“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工程加大了技术与体育融合的推进力度,其主要改革工作有:(1)研发通过“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技术手段管理学生健康和进行健康生活指导的方法;(2)研发“校园学生健康与锻炼监测系统”,开发“佩戴性”高科技手段对在校学生进行“实时性”健康管理;(3)研发标准型学校健康教育标识和咨询资料系统。“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强调体育的“全员”属性。目前,部分学校的“体育节”“亲子运动会”等体育活动仍停留在“简单游戏、不需要锻炼、不结合教学”的浅显模式,学校传统运动会仍存在“少数人在跑,多数人在晒太阳、玩手众创MASS INNOVATION

机”等问题。针对这些现象和问题,“教改联盟”推进“学校全员运动会”工程,让体育活动回归“全员”属性。落实“全员”运动会,既需要创新好的比赛项目,还需要优化操作,比如合理设计安排赛程等。

“安全”是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共同基础和重要内容。“教改联盟”推进“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工程,构建“课堂讲授+网上学习+实操演习+素质锻炼+成绩考核+保险配套”的全新安全教育教学模式,研发“融合家庭教育、贯穿文明教育、落实生命教育”的安全教育理念与安全教育模式,这有利于体育锻炼、郊游、野外活动的安全实施,有利于学校管理的规范和学校生活的有序开展,也有利于中小学生安全素质和安全技能的提升,最终有利于国民文明素养的形成。“教改联盟”还推进身体统合训练课程及“快乐体育园地”建设工程,为安全的体育和健康教育提供物质基础,包括:因地制宜建设优质、安全、新颖、美观、物美价廉和具有现代体育气息的学校快乐体育园地;研发“快乐体育园地”设施200余种,研发在各个园地设施中进行身体锻炼的方法(预计500-1000个练习),等等。

学校体育的教育目标应该是终身体育、全民体育。

通过体育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意志毅力、合作态度、规则意识等文明精神与行为,是国家的要求和国民的期盼,是学校体育实现学生终身体育和全民体育的有效途径,也是至今学校体育的薄弱环节。为此,“教改联盟”提倡和推进学生体育文明行为养成工程。学生体育文明行为养成需要将抽象的文明观念落实在具体的教育环节与教育工作之中,比如,强大意志力的培养就可能蕴藏于刻苦、激烈的体育训练过程中,合作态度和规则意识会在一次次团体竞赛中形成,等等。

课内外体育一体化以及校内体育与家庭体育、社会体育的有机融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方向,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方向。课内外体育的互动融合,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的融合,有利于学生的经常性锻炼,并得到家长对学生体育锻炼的支持;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融合,可以开发体育锻炼与比赛的资源,加快学校体育场地对社会开放的进程;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社会体育的融合,可以为学生的体育锻炼、身体健康、融入社会、增进家庭感情和体育友伴感等方面作出贡献。为此,“教改联盟”的“课内外、校内外体育互动融合”工程正大力推进以下改革工作:(1)探索并实验“校外学生运动友伴工程”,促进校外学生小团队的体育锻炼;(2)总结、研发、实验“校外体育锻炼作业”“假期减肥锻炼处方”等家校体育结合方法;(3)通过成立“爸爸体育会”“妈妈体育会”等家长体育组织,促进家长指导学生体育和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等工作;(4)总结学校合理利用社会体育资源的有效经验与方法并予以宣传和推介。

未来的中国体育会是什么样?中国的中小学生跑得快、跑得长,跳得高、举得重,很柔软、特灵活,不怕冷、不怕热、不怕风吹雨打;体育教师最受尊敬与喜爱,因为他们体型健美、文武双全,而且最容易与人合作;所有参加奥运会的中国选手个个是真正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他们在国民教育体系里全面发展,奥运会后依然是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由于中国人重视体育锻炼已蔚然成风,且学生体育成绩太好,国民体质健康标准一提再提……这是笔者的教育梦、体育梦,它们是梦想,却绝不是梦话,而是理想,也是信念,更是未来。让我们大家为这个梦想而努力和工作。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育教师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刚柔并济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破次元
融椅
“体育教师压力大”折射了什么
小小“运动员”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