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牵一点而动全文

2017-07-17王炜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6期
关键词:亡妻江城子切入点

王炜

在高中古诗词的教学中,如何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水平,是教师在教学過程中一直在探索的问题。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曾说:“努力在每篇课文中找到一两个合适的问题,一个情节或一个句子,甚至是一个词……作为阅读教学的突破口,由此入手阅读,可带动阅读走向文本的深处。”看来,在古诗词教学中,精心设计能牵一点而动全文的问题,就能带动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中,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笔者以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以下简称《江城子》)的教学为例,谈谈我的实践和反思。

《江城子》是苏轼纪念其亡妻王弗的悼亡词,写作时间是公元1075乙卯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的正月二十日,他梦见已去世整整十年的远葬在眉州的亡妻,便写下了这一首传诵千古的深情之作。学生们已经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领略到了苏轼的豪气冲天,从“惟清风明月吾与汝之所共藏”中感受到了他的超然旷达,那么,如何从这首词中体会他的脉脉温情呢?我经过不断思考,最终确定了以词题中的“梦”作为教学切入点。

在交代词的创作背景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梦可以在现实和虚幻中自由切换,苏轼梦到了什么?”问题刚抛出,有同学就抢着回答说:“作者梦到了‘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其中的‘忽字,写出了千里归乡的速度极快,平时想和亡妻相见是多么地不容易,如今。忽地就变成了事实,所以看出这是一个虚幻不实的梦境。”

接着有同学补充说:“我推测王弗过去一定有很多次也在小轩中临窗梳妆吧,说不定她还‘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呢!正是因为苏轼对过去的幸福生活记忆犹新,这个生活的细节才会进入梦境吧!”陈可的推测入情入理,同学们都仿佛看到了那温馨的生活画面。

这时,有一位同学提出了他的疑惑:“既然苏轼和王弗的感情这样好,那么在梦中夫妻相见,应该有说不完的话要倾诉啊。他俩为何‘相顾无言呢?

这位同学话音刚落,大家就讨论开了。很快,同学们达成了共识:正如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白居易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相顾无言”却流下的“泪千行”,饱含着“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惊、喜、忧、痛等太多复杂的情感!除了苏轼这位开悼亡词先河的大文豪,还有谁能用最简单的句子起到让人感同身受、唏嘘不已的效果呢!

在同学们对“梦”有了认识和感受之后.我又抛出了“是什么触动了词人的情思,让他做了这个思念亡妻的梦”和“梦醒后的诗人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两个问题。学生们通过查阅资料、交流探究后发现,“生死两茫茫”的十年,是苏轼被卷进王安石变法事件中的十年,他的生活极其动荡。所以.苏轼觉得即使能够与亡妻相见,亡妻也一定认不出“风满面、鬓如霜”的自己了。在梦醒后,苏轼的思绪又回到了“千里孤坟”处,营造了悲凉凄清的环境氛围,读来让人肝肠欲断。学生们开动脑筋,积极思索,一系列的问题很快就迎刃而解了。

在学生们深情诵读后,我仍从教学切入点“梦”入手,带领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我向同学们展示了纳兰性德的一首悼亡词《寻芳草·萧寺记梦》,请同学们比较两首词在“记梦”上异同。经过赏析和讨论,有同学进行了精彩的总结:“苏轼的梦凄凉,衬托出情也凄凉纳兰性德的梦温馨,反衬出情更凄凉。总之,两首词都是借‘梦写哀,亡妻只能在‘梦中相见,岂不痛哉r这位同学的总结赢得了一阵热烈的掌声,课堂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由此可见,笔者在《江城子》的教学过程中,因为找到了“梦”这样一个好的切入点,就像庖丁解牛一样,帮助学生开启了思维,构建了新知识,解决了新问题,一气呵成地完成了对这首词的解读。更让我欣喜的是,下课以后,学生们对切入点“梦”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李白的“一夜飞度镜湖月”寄寓着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李煜“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抒发着对故国生活的怀念陆游的“铁马冰河入梦来”则表现出他的拳拳报国之情……他们搜集了古代诗词中关于“梦”的许多佳句,利用课间玩起了“飞花令”的游戏,看到学生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坚守,我感到非常欣喜和欣慰。

以上是我在教授《江城子》时做的一些粗浅的尝试,今后我将不断钻研文本、提升自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教学的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亡妻江城子切入点
找寻“切入点”,巧解“数学题”
江城子
江城子1
江城子
例举高中数学解题切入点的找寻
老人定制亡妻人偶就像看到了年轻的她
江城子
选好切入点新闻报道才有鲜活性
亡妻作媒
小切入大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