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养培养研究

2017-07-16杨天虎

报刊荟萃·上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摘 要:网络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一要求,需要从提高教育者教学与科研能力,同时,还要切实提升教育者的理论素质。这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养

网络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和挑战,就机遇而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素材、信息量不断增大,新的教学方式的使用,助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与此同时,网络时代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素养提升提出新的要求,这就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养。

一、不断提高教育者教学与科研能力,不断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长进步,离不开专业学科的支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富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学科,它顺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诞生,在推进社会科学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实践基础,经过20多年的学科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作为一个国家学位管理的行政机关,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联合教育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设为一级学科,相应布置了二级学科。

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5个二级学科。随着形势的发展和需要,“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又称为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的下属学科。为了有效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学校要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的相关机构,依据政策,高校组建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名字的教学科研机构,结合院系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人员的配备,壮大马克思主义师资力量,与此同时,相关马克思主义素材网站得以建立,提供相关的原典,包括马克思主义全集,列宁全集,毛泽东全集,邓小平全集,补充生动的图片资料,影视视频资料,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提供得力支撑。以政策为指导,结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不断得到发展和壮大,进一步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二、切实提高教育者自身的理论素养,不断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信息化条件下,网络空间是意识形态斗争和文化冲突的重要阵地,要求教育者必须做出反应,有实效第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承担的责任是,鉴别转换网络空间的各种知识,如教育学生获取资料的方法,对资料做出准确有效的评估,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运用这些资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自身理论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和教育活动的效果,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知识结构的不合理等因素的影响,影响了教育的效果。当前,在高校教师队伍中,中青年教师占很大比重,这些教师正处在创造力旺盛的时期,未来几十年正是他们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施展才华、大有作为的时期。对高校而言,树立正确导向,引领这支队伍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走出校园后,青年教师社会阅历不足,校园简单单一的生活经历影响教师的发展和认知。强调自己的个性,忽略对国家,集体社会责任的认识;有海外留学经验的教师容易拿国外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价值观念与中国的现状进行对比,这样就会出现理解偏差。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于,主管部门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知识培训,积极进行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这是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特点决定的,学生会过滤信息,确认信息,综合信息,最终能够解释信息,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责所在。与此同时,高校思政课教师自身要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综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构建属于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多与学生交流沟通,探讨,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提升网络空间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教育主管部门提出了高校辅导员培訓计划,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这种培训的重要依托,以期提升辅导员的理论素养,工作能力,为大思政课体系建设贡献相应的力量。辅导员也要加强自身的学习,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吃透理论,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发挥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考虑辅导员参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活动,可以担当思政课教学的助教角色。另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专项计划也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实施以来效果较为明显,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研修基地是培养思想课人才的重要平台,依据平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这的政治素养,理论素质,知识水平,得到显著的提升,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总之,提高教学者的教学科研能力,必须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结合各个院校的实际情况,看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科研活动方案,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院校开展切合实际的培训活动,侧重教学者的思想理论水平,政治素养,综合解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的能力,并制定相关的测评体系,用来检验教学者的教学科研能力,有针对性开展不同职称间的教学基本功比赛,通过比赛,发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人才,进行深入的培养和培训。教学者理论素养的提升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根本素养,教学者加强基本的理论学习,并注意理论的提升和凝练,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形成一套符合高校学生特点的教学体系,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及时总结和完善思政课教学特点和规律。定期举办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研讨活动,推出典型,以供教育者参考,相应的经验可以在高校推广,及时获得反馈意见,进而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红梅.《网络传播与会众表达》,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5.

[2]郑永廷.《德育发展研究—面向21世纪中国高校德育探索》,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范树成.《德育过程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4]李高海.《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国言实出版社,2008.

[5]赵飞.《高等思想理论教育有效性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王茂胜.《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杨天虎(1978.12—),男,辽宁北票人,曲靖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网络时代
网络时代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