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眼动分析法在国内广告中的研究综述

2017-07-15王苏云曾珍李嘉玲夏秀娟

价值工程 2017年23期
关键词:广告眼动

王苏云+曾珍+李嘉玲+夏秀娟

摘要:为探究国内近年的眼动研究发展趋势,通过对国内广告眼动研究的文献回顾,选取广告要素、载体、诉求三个方面做了分析与解读,说明了眼动技术在广告研究中的实际应用并做了展望。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domestic research of eye movement in recent years, the article reviews the literature on the domestic advertising eye movement research, takes an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three aspects of selecting advertising elements, carrier, demand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eye tracking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advertising is prospected.

关键词:广告;眼动;广告成分;广告载体;广告诉求

Key words: advertisement;eye movement;advertising component;advertising carrier;advertising appeal

中图分类号:F71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3-0246-04

0 引言

早在20世纪20年代,人们已将眼动追踪技术引入广告研究领域,到了80年代后广告眼动研究在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等方面都已取得初步的成果[1]。阎国利等首先介绍了国外广告心理学的眼动研究状况[2],引起了国内学者对该领域的关注[3],使得国内掀起了一股研究热潮。早期国内学者对广告的研究也多在广告的外源性因素,如平面广告的图形、图像与文本等;但国内通过眼动分析法来研究广告心理学的文献数量仍然较少,现今广告研究的重心已逐渐转向广告的内源性因素,同时将其他领域的理论纳入到广告眼动研究中,实现了多学科交叉。

随后广告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相关文献量呈逐渐上升趋势。眼动技术的进步和广告理论的深化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广告市场需求的增大使得研究者将目光放在如何利用眼动技术提高广告效果,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增加广告主的效益。国内的研究者在这个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拟定从广告的组成要素、载体、诉求三个方面对国内广告实证研究进行梳理,藉此对该领域进行总结,为该领域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1 广告组成要素与眼动研究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于广告要素的研究多集中在位置、文本加工、背景这几方面,在该领域也取得了许多丰硕的成果,目前人们对广告元素的研究愈加深入。

1.1 广告位置

广告普遍存在位置效应,在合适的位置放置广告能让受众更容易注视到广告。目前研究者不断致力于广告位置的研究,企图从中找出放置广告的最佳位置,发现位于屏幕上方和左方的广告更能吸引受众注意力[4],但这两个部位的识别率又低于中部[5]。这说明位于上部和左部的广告虽容易被受众注意到,但受众对该位置的广告识别度却不高,很难记住广告的内容,可见这些位置不适合放置含有关键信息的广告或是需要投入较多注意资源的广告。相比之下,中部更加适合放置广告的重要内容。

1.2 文本加工

广告文本是吸引受众注意力的一大要点。与图片信息相比,人们对文字信息的认知加工时间更短、记忆更加深刻[3]。研究表明,在加工纯图片广告时,受众要扫描整幅图片后才能发现重要信息,在广告中加入文字会使受众更快地搜索到关键信息。既然广告文本对传达信息如此重要,那如何设置文本才能使受众准确、迅速地了解到产品信息?目前研究者认为在广告文本中加入转喻能有效提高广告效果(转喻在认知语言学界被公认为是以人的经验为基础的一种思维方式,即用一个熟悉的概念理解与其相近的不熟悉或抽象的概念),文本转喻能增加广告趣味性,引起受众探究兴趣,受众会有意识地对文本意义进行深入加工,从而产生更深的印象[6]。另外,广告文本的字体大小也影响广告效果,研究得出文本在四个字以内时它的大小不会影响受众的阅读,但超过这个范围受众对小字体文本的加工速度会慢于大字体文本[7]。文本加工主要是对标题、正文和广告语的加工,结合上述研究可知对标题设置要用大号字体,吸引注意力,正文的设置要稍集中些,广告语的设置最好富有创意。

1.3 广告背景

广告背景可以分为人物与非人物背景,也可分为抽象与实景。在人物背景广告中,受众会不自觉地把注意力放在背景人物上,减少了对产品的关注,而非人物背景广告由于少了人物的吸引,产品的关注度会得到明显的提高,也更受人们喜爱。白学军認为受众之所以更青睐非人物广告是由于市场上众多的人物背景广告让受众产生了视觉疲劳,对广告人物的感知产生了一种相似性,认为这些人物背景看起来相差无几,相反,以非人物为背景的广告让人们更有新颖性,更能抓住他们的注意,从而关注到产品[8]。在抽象与实景的眼动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受众对于产品的注意容易受到实景背景的干扰,在实景背景下受众对产品的注视率明显低于抽象背景[9]。可能是因为在实景背景中人们的熟悉性比较高,分散注意资源,导致产品受到的注意减少,而抽象背景的可控性较强,熟悉度也较低,对产品的注意力会更好。广告设计者在选择广告背景时应综合各个因素带来的影响,抽象和非人物背景的广告显然宣传效果更好。

2 广告类型与眼动研究

2.1 平面广告

平面广告若从空间概念界定,泛指现有的以长、宽两维形态传达视觉信息的各种广告媒体的广告。由于它的直观性、便携性和价格低廉等特点,使得它在非媒体广告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平面广告作为重要的广告载体,利用眼动仪分析发现了它的三大要素影响它的宣传效果,除此之外还有广告的投放位置和投放方式。有研究发现高速公路广告牌的投放位置在距道沿5~6m范围内为最佳[10],这样既不影响驾驶员的安全驾驶,也可以达到广告的宣传效果。而且高速公路广告作为户外平面广告的一种,与周围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融合程度也影响广告的宣传效果,但目前利用眼动技术对此类研究较少。所以平面广告要想发挥它作为载体的优势,必须分析其影响因素,这样才能更好地投入使用。

2.2 网络广告

网页广告是指广告商以互联网为载体进行网页公布并与网页浏览者进行产品或品牌信息交流的一種营销手段[4]。网页广告从运动性角度分析包括静态广告,动态广告和动静结合的广告,体现了网页广告形式多样性,尤其是动态网页广告,给消费者带来动态的直观视觉感受。但动态广告的切换速度影响着消费者在的注意,蒋玉石利用眼动技术发现4秒是动态广告的切换速度的分界点,也就是说广告设计人员如果将动态广告的切换速度控制在4秒以内,就可以让网页广告吸引更多网页浏览者的注意力,发挥网页广告的最大宣传效果[5]。在眼动指标上,动态和静态网页广告的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显著不同,动态广告明显多于静态广告[11]。在具体网页广告如服装广告中,女性服装品牌的动态广告优于静态广告,但对于男性服装品牌并非如此[12],由此可见选择网页广告要充分考虑到产品的性质和目标受众的特点。并且怎样使网页广告这个载体更加优化,设置更加合理,眼动技术为广告商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2.3 电视广告

目前利用眼动技术对电视广告的研究比较少,且研究内容主要是非植入式广告。非植入式广告是指在一个广告时间段内集中连续播放的广告。喻国明采用眼动实验法与内容分析法,以非植入式电视广告为实验材料,发现广告的商业特征越淡、播放时间越长、“表现形式”越新异并且在晚间黄金时段播出的广告更有利于捕获观众的注意[13]。与非植入式广告相对应的植入式广告是指将产品或品牌以及其代表的视觉符号、甚至传统广告片策略性地融入电影、电视、报纸、杂志、网络游戏、手机短信、小说等各种媒介内容中,通过场景的再现,让观众留下对产品及品牌的印象,继而达到营销的目的一种营销方式[14]。植入式广告作为现下比较新颖和重要的一种广告形式,它可以带来更好的品牌态度,并且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影响受众的消费行为。但消费者对于高强度的植入广告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抵触心理[15]。所以电视作为广告宣传的载体,比起平面广告和网页广告还有不足。

3 广告诉求与眼动研究

广告诉求是商品广告宣传中所要强调的内容,俗称“卖点”,它体现了整个广告的宣传策略,往往是决定广告宣传效果的关键。如果广告诉求选定得当,会对消费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从而引起消费欲望,敦促其实施消费行为。

3.1 诉求方式

广告诉求方式是指广告制作者运用各种伎俩,引发消费者的潜在需要,形成或改变消费者的某种态度,告知其满足自身需要的途径,促使其出现广告主所期望的购买行为。广告的诉求方式可分为理性诉求与感性诉求[16]。理性诉求是指广告诉求定位于受众的理智动机,通过真实、准确、公正的传达企业、产品、服务的客观情况,而感性诉求是指直接诉诸于消费者的情感,形成或者改变消费者的品牌态度。

由于眼动技术取得的数据比较客观,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可以很好地控制额外变量。这个优势可以很好地克服在研究过程中被试对不同诉求方式广告的主观态度。以往利用眼动技术对理性广告和感性广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消费者对于两种广告的情感态度以及产生这些情感态度的原因,以及消费者主体状态对二者传播效果的影响[17]。基于以上研究,广告设计者可以从产品特征出发,选取相应的广告诉求方式,设计出更加能够激发受众购买欲望的广告。以手机广告为例,采用感性诉求方式,在眼动数据的基础上,设计者可以用增加广告面积的方式,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相反采用理性诉求方式,就需要考虑广告面积、位置以及LOGO呈现方式等广告组成因素[18],对于广告诉求方式而言,无论是以理服人,还是以情动人,在结合眼动技术的基础上,对此进行研究,所得的结果可以为广告设计者提供依据。

3.2 诉求策略

诉求策略就是运用所有可以引起消费者兴趣的,或者可以引起其预期联想的,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方式。诉求策略又包含需求策略、名人广告策略、幽默化策略等等。

需求策略的主体是广告受众,鉴于群体数量大,不可控因素多,需求种类广泛,个体差异性大,问卷法、访谈法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手段,而利用眼动技术对此直接进行测量,耗时耗力,当前中国利用眼动技术去研究受众需求策略的文章比较少,所以这方面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而近年来名人广告策略的研究成为了一个热点,所谓名人广告就是以娱乐明星、体育明星、社会名人等作为品牌代言人的一种广告表现手法,利用名人所具有的优势来推介产品,实现快速营销的目的。因为代言人的国别、吸引力、社会属性、性别、匹配度等均会影响广告的宣传效果,所以代言人的不同特征成为研究热点。由于眼动技术的科学、客观,国内学者逐渐采用眼动实验法对代言人进行研究,得出更加客观的结果。基于Kahle和Homer匹配理论的实验研究,牛英泽认为品牌代言人的有效性受到品牌代言人与产品(品牌)之间匹配程度的影响,名人代言对广告的积极作用部分取决于名人与产品之间的恰当的匹配[19]。所以代言专业依赖性强的产品可以选择专家,代言依赖名人吸引力的产品可以选择当红明星。虽然传统观念里人们认为名人代言的产品比非名人代言的产品更易受到关注[20],但对于低档商品来说,普通大众的代言效果会更好些[21]。根据以上研究结论,商家可以选择更适合的代言人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虽然对代言人差异的研究已经成了一种趋势,但是结合眼动技术的代言人研究仍留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当前利用眼动技术对幽默化策略的国内研究尚少,但幽默化策略是广告营销必不可少的方式。幽默在情感路径中能产生最强烈的影响,同时也能减少广告的负面认知,保持其积极情感,所以幽默的广告能够提高受众的购买意向[22]。杨海波等认为幽默广告适用于功能性和低风险的蓝色商品平面广告,在幽默广告中受众更关注图片,因此在呈现幽默广告时,最好将幽默的内容以图片形式进行加工,宣传效果会更好[23]。但在研究中也发现运用幽默策略时,需要考虑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目前国内对幽默广告的有效研究较少,在以后的研究中还需要加大对它的关注。

4 局限与展望

眼动技术引入广告研究至今,眼动技术仍是广告研究的首要选择。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广告眼动蓬勃发展,取得了丰厚的成果。国内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广告成分、广告效果和广告载体中,其他方面涉及相对较少。但较于国外,我国广告眼动研究存在局限。如在研究方法上,国内广告眼动研究只是单纯地依靠这一方法,而很少做到与其他先进技术如脑电技术结合来研究广告。其次是研究对象上,对象单一,多数为在校大学生,虽然部分广告的消费群体为大学生,但某些广告如奢侈品或运动器械等消费主体则是其他群体,这些广告的研究一律采用大学生则可能会造成研究效果与真实情境有出入。最后则是研究内容不平衡,比如广告的内外源影响因素研究不平衡,偏外源而轻内源;其次眼动广告研究主要集中于商业领域,公益广告等领域寥寥无几。

虽然国内广告眼动研究存在很多不足,但自我国广告研究引入眼动技术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此领域取得了很大成果,如从最初的广告浅层研究已逐渐转向深层、纳入其他理论如认知理论来研究广告眼动,广告视觉研究如视觉选择,视觉心理测量在我国研究激增。随着国内广告眼动研究的进步,我们对此做了一些展望:首先是广告眼动生态效度提高,将会极大地增强广告效果,如国内路牌广告就已开始在真实情境中进行实验。进而是广告眼动理论运用于实际生活,即将研究得出的理论用于解决现实问题,国外已经将广告眼动扩展到一些社会问题领域,如运用眼动技术探究青少年对健康饮食广告选择、香烟广告的警示图标和一些违反网络广告布局中,相比国外,国内这方面却鲜有研究。在此我们希望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开疆拓土,有所作为。最后则是实验研究做到设计更准密、控制更精确,如测量广告效果时可以加入脑电仪、肌电仪等多种仪器,同时运用多种数据来研究广告效果;研究对象扩展到其他群体,使研究结果更具普遍性;研究内容做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闫国利,白学军.广告心理学中的眼动研究和发展趋势[J].心理科学,2004(2):459-461.

[2]阎国利.眼动分析法在广告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J].心理学动态,1999(4):50-53.

[3]丁锦红,王军,张钦.平面广告中图形与文本加工差异的眼动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4(04):30-34.

[4]白学军,宫准,杨海波,田瑾.位置和内容对网页广告效果影响的眼动评估[J].应用心理学,2008(03):208-212.

[5]蒋玉石,李永建,何丹,朱坤,宋喆明.网页广告“靶”屏位置的顾客视觉识别效应实验研究[J].管理评论,2009(11):38-43.

[6]陈香兰,段雅超,禹杭,白学军.转喻影响广告注视的眼动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6(2):16-20.

[7]巫金根,闫国利,刘志方.大小字号的文本对中文读者阅读知觉广度和眼动模式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4,37(1):10-15.

[8]白学军,张钰,姚海娟,臧传丽.平面香水广告版面设计的眼动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03):172-176.

[9]杨海波,白学军,李怡繁.认知负荷对网页广告加工过程的影响[J].应用心理学,2009(03):230-235.

[10]冯忠祥,刘静,杜姗姗.高速公路广告牌对驾驶员视觉影响的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9(03):144-147.

[11]程利,杨治良,王新法.不同呈现方式的网页广告的眼动研究[J].心理科学,2007,30(03):584-587.

[12]何立国,温静雯,黄蕾.服装网络广告呈现方式对品牌再认的影响[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2):45-49.

[13]喻國明,丁汉青.电视广告视觉注意模型建构:基于眼动实验的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3(06):112-122.

[14]李佩兰.植入式广告为中国电视剧产业带来的新机遇[D].重庆大学,2009.

[15]周南王,殿文.显著的植入式广告能带来更好的品牌态度吗:植入式广告显著性影响机制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4(2):145-152.

[16]刘玥灵.不同诉求方式的手机网页广告效果研究[J].心理科学,2010(01):178-180.

[17]朱春发.理性平面广告与感性平面广告眼动的差异性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35-38.

[18]唐青,袁征,张敏.关于不同诉求形式手机报广告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J].新闻传播,2013(01):146-147.

[19]牛英泽.品牌代言人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基于匹配理论的实验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11.

[20]蒋瑛瑾.名人与普通人代言品牌广告效果的眼动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05):498-500.

[21]王怀明,马谋超.名人与产品一致性对名人广告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1):198-199.

[22]Eisend M. How humor in advertising works:A metaanalytic test of alternative models[J].Mark Lett, 2011, 22:115-132.

[23]杨海波,刘电芝,周秋红.幽默平面广告适用性的眼动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3(06):819-824.

猜你喜欢

广告眼动
基于眼动追踪与联合分析的高端意象感知研究
基于眼动的驾驶员危险认知
基于ssVEP与眼动追踪的混合型并行脑机接口研究
静止眼动和动作表现关系的心理学机制
“看”与“凝视”中的美
广告语对广告效果的影响初探
国外翻译过程实证研究中的眼动跟踪方法述评
眼动技术在数字媒体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