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初探

2017-07-14杜娟

速读·下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初探高中美术全面发展

杜娟

摘 要:《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对美术教育提出了更多、更具体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这些要求下,运用有效的策略改进教学,丰富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美术;全面发展;审美能力;初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21世纪需要的人才必须是全面发展的人才。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已经深入人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高中美术是高中教育中的必修科目,是通过开展各项审美活动,让学生接受美的教育。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美术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美术教学不能再像以往那样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而是要结合美术鉴赏教学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做出了研究,并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营造和谐的审美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活动的外部条件,不同类型的教学环境,对课堂教学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能变得活跃,才能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基本上是教师讲授,学生接受,课堂教学缺乏活力,学生学习缺少动力,这样的教学环境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有不利影响。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引导,促进课堂互动的实现,为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通过鉴赏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首先,教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营造宽松教学环境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师生关系紧张,教师与学生交流甚少,与学生的交集仅仅是限定在讲课和听课之间,营造和谐环境就成了一句空话。新课程改革倡导新型的师生观,教师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与学生多进行交流,赢得学生的信任,并且以个人魅力打动学生。作为美术教师,除了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对美术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要注意一些专业术语的使用,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和讲解,带领学生一起欣赏各种美术作品,如果教师有自己的见解,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起到鼓励作用,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鉴赏的兴趣。学生往往把教师看作自己行为的标杆,教师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一定程度上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其次,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互动交流的平台。美术课堂不应该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这样课堂氛围才能活跃起来。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机会,为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作为作品交流的平台。很多学生内心有很多想法,只是没有表达的机会。在这个时间内,教师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交流、学生可以互相推荐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可以向全体学生介绍美术作品,说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作品交流可以定期举行,也可以根据情况临时举行。形式也不必过于拘泥,可以全体学生一起,也可学生自由组合,以若干小组的形式举行。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表达,并且可以做出指导。这样互动的平台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避免学生当众发言的紧张感。

高中生思维活跃,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带领学生认识美、理解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丰富审美教学方式

在以往的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对美术课程不感兴趣,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以往的高中美术教学,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式落后,没有新颖的教学形式,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进行丰富。

首先,要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以培养和提高,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审美知识,这是学生进行作品鉴赏的前提。如果学生对一些基本的审美知识不了解,面对作品,就很难从鉴赏的角度发言。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审美知识,并不是把美术鉴赏课上成深奥的专业课,这样学生也不容易产生兴趣。这就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有充分的知识储备,并且能够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融会贯通,深入浅出,把一些专业知识以一种简洁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容易学习和接受。

其次,教师要用各种手段丰富教学形式。例如在引导学生进行作品欣赏时,教师可以把音乐和美术结合起来,为学生放一首风格相关的音乐,让学生静静感悟。例如中国的水墨画都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在让学生欣赏时可以与古诗欣赏相结合,让学生领会其中表达的意境。在讲解作品时,可以引入作者的人生经历等,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在欣赏《蒙娜丽莎的微笑》这幅作品时,教师可以把达·芬奇的故事引入到课堂上来,这样就会使一堂美术鉴赏课充满人文精神,学生对此感兴趣,从中的收获也会更多。

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其审美能力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这一点,在鉴赏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审美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每次的作品鉴赏中,教师不要单纯教授给学生理論知识和方法,而是要结合作品,根据作品特征,进行具体而又形象的讲解。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这一类的作品形成自己的认识,掌握一定的鉴赏方法。此外,要注意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鉴赏交流,在交流中取长补短,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另外,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要让学生多接触优秀的作品。教师要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在兴趣的激励下进行作品的欣赏。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面对同样的作品,学生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教师要重视学生对作品的个性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猜你喜欢

初探高中美术全面发展
烟基项目管护模式初探
分层、过滤、循环教学法初探*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民间剪纸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