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生物学科素养的“微视频”课堂教学

2017-07-14陈剑灵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23期
关键词:生物学科微视频素养

陈剑灵

【摘要】在奥妙无穷的生物界,教学手段开展会越来越多的解决很多生物学问题,而微视频的运用则在很大程度上为直观教学的开展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其给生物学科素养带来的福音、如何使“微视频”课堂教学更好促进生物学科素养及对“微视频”课堂教学的建议三个维度进行论述。

【关键词】生物学科 素养 微视频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184-01

2017年作为直播元年乃至微视频元年都在地球村掀起了一股微视频热,全民微狂欢,我们有理由相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也将进行一场业内大换血,借着这股科技“东风”,现代生物教育也将会如火如荼的开展,一支粉笔、一个人、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方式远远不能形象具体的将微观知识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也会缺乏积极性,但是微视频课堂教学的引用不仅将丰富多彩的微观世界展现在学生眼前,而且还可以使得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习的兴趣。

一、“微视频”课堂教学在生物学科素养带来的福音

(一)促进生物学科素养研究的科学性

生物学科作为一门研究大千世界生物的微现象和活动规律的学科,有着广泛的研究对象,繁杂的生物种类,复杂的生物架构,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绝对达不到较理想教学的效果,而微视频课堂教学的引用不仅弥补了教材的不足,而且以生动的再现给学生带去更多的科学信息,这其中不仅包括自然界的生命迹象、生命的物质性与自然界生态环境的多样性、生物性和谐统一,而且涵盖着微世界的奇妙多姿。

(二)增强生物学科素养研究的直观性

生物学科属于所有学科中直观性很强的生命学科,这其中的很多知识、概念即使用语言完整的表达了出来,也会因为拗口的读法,晦涩的难点而很难被理解,生物微视频时代的来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缺陷,微视频课堂教学用真实、形象、生动的表达方式再现自然与生命交相呼应的瞬间,重现微自然的生命实体活动。例如,在进行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教学中,利用“微视频”将“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生物理念以视听形式进行展现,有效改善了文字性叙述理解难的问题,使抽象内容形象化,并生动而不失客观性、科学性的展现了生物知识相关概念。

(三)激发生物学科素养研究的趣味性

我们通常认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微视频的播放便满足了趣味性,在一定程度上会重新唤起学生的注意力,相比课本上冷冰冰的文字,自然界生命体的连环表演似乎更能抓住眼球,吸引学生,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研究成了再好不过的方式了。例如,在讲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被子植物的一生”相关内容时,通过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与网络教学资源,在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学习水平的基础上,制作了“水稻的生命之旅”微视频,以拟人化的口吻,通过图片、动态视频等形态为学生创设了一定教学情境,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并适当的进行提问式引导,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求知欲与探索精神。

(四)提高生物学科教学素养的可调控性

生物微视频的制作很多时候是将实验拍摄成视频,而对于实验来说偶发性因素有很多,一个教学视频的拍摄一定经历了很多次的反复实验,成功的被记录在视频中,反言之如果将这个实验直接的用在课堂上来进行操作,一次两次不成功便会使学生失去耐心,而且耽误宝贵的课堂时间。“微视频”的有效利用则可有效解决上述問题。例如,在实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显微镜下找到口腔细胞是个难点,多数学生观察到的只是食物碎屑,这时可教师依据教材内容,将实验具体操作、重点、难点知识集中在微视频中,为学生创设“微课”教学环境。通过“微课”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形式,对知识点进行了重点掌握与记忆,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时间、空间的限制。

二、如何使“微视频”课堂教学更好促进生物学科素养

(一)根据教学难点灵活拍摄视频

微视频短小精悍的特点在当今这个碎片化信息时代占据了很大的优势,对于生物教学这类视频的拍摄也一定要短小精悍,这就要求拍摄视频时要足够的灵活。例如,在微视频制作中,基于课堂教学受时间限制问题,保证微视频时长在8-15分钟左右,并结合教学内容,有目的性、重点性进行知识传递,用以保证微视频作用的最大化发挥。

(二)理论联系视频,优化概念

面对书本冷冰冰的文字学习固然觉得太过乏味,微视频的合理运用在一定程度上解读了课本上这些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生物教师用这些理论知识去操作实验,得出所谓的结论。同时也在用这些直观的视频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理解概念。

(三)微视频教学实现师生默契配合,增强教学互动,促进生物学科素养

微视频的引入不仅使得书本上生硬的文字摇身一变成为生动的图像,还使得这些图像进入学生的大脑,书本文字不能给予的模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从视频中观看到,无法用语言文字表述的细节在这里可以被捕捉到。例如在“讲述传粉与受精概念时”,教师先不忙着讲述传粉的概念,而是先让学生观看“传粉和受精”的教学微视频,然后要求学生根据看到的微视频内容用自已的语言表达出传粉的概念。我听到学生是这样表述传粉的概念的:花药中的精子落在柱头上并进入柱头的过程。学生的表述无疑不大科学,因为视频中标注的是花粉。不过这时我趁机问:“视频中你看到精子了吗?看到精子进入柱头了吗?”全班学生纷纷说看到的只是花粉停留在柱头上。学生在与教师快乐的互动中学到了生物概念。通过微视频展现的内容与互动穿插教学,学生切实参与了课堂,营造“出乎其外”的课堂效果。

三、生物学科“微视频”课堂教学建议

(一)教师应始终保持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

微视频资源的选择或者应用的决断权在教师手中,正常情况下,视频会在实验演示时使用。但是学生的抽象思维在初中阶段已经慢慢开始占据重要的位置,这个时候的逻辑思维开始萌芽,并且正在获得大幅度的发展,课堂教学中任何一个实验演示都有可能在学生形成科学思维的过程中影响深远。作为实验科学的生物科学,首先应该关注生物实验的建设方面,在重难点,拓展新知识乃至情境创设等环节后才能获得在生物教学的视频。所谓重难点是指具有价值的知识点,所谓新知识便是由此产生的相关的串联型知识点,而所谓的情境创设是指将这些重难点知识或者串联型知识点放进一定的语境中,帮助理解,引发兴趣,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之余还能渗透生物科学素养。

(二)坚决反对唯“微视频教学主义”

微视频的使用是极好的,合适的恰到好处的使用使得微视频发挥最大的用处,传播了生物知识,引发了学生对生物的学习热情,同时更能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微视频纵使有千万种优点,但是对于他的使用还是最终决定它的价值,没有绝对的“微视频教学主义”,滥用微视频只会引起反作用或是在一定程度上毁坏这种所谓的好,所谓的前卫流行的教学方式。因此保持适度的使用,因时、因地、因事保证正常微视频教学中的生物学科素养。

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微视频的生物学科素养的不断完善,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都在不停的为教育领域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其永葆活力,如何使促进生物学科素养的微视频教学课堂大放异彩我们需要不断的鞭策自身,鞭策这个正在发展的新新技术,在新新人类的时代更高更远的发扬发展它。

猜你喜欢

生物学科微视频素养
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情境体验教学
第十届食品与生物学科高水平SCI论文撰写与投稿技巧研修班招生简章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高三复习中生物学科的备考建议
专题实践活动中的微视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