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诱导与启发

2017-07-14赵红梅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23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

赵红梅

【摘要】诱导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指引正确思路,引导学生从正确角度看待问题并解决问题。诱导是进行数学教学的主要方式,教師在诱导过程要把握时机,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为学生分析问题,诱导学生向正确方向自主思考,通过思考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是教师教学的目的,数学教学中合理启发学生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提高数学知识水平,使学生在课堂上勇于提出见解,丰富数学课堂。教师要灵活运用诱导与启发相结合模式进行教学,在课堂上确立学生的主导地位,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得到更多收获。

【关键词】诱导与启发 小学数学教育 教学方式变革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164-02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学校对教师的入职标准要求比较低,导致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专业水平普遍不高,教师数学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课本概念讲解模糊,讲课方式单一,通过教学过程不能正确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教师不能合理利用诱导与启发教学模式,使课堂枯燥乏味不能引起学生共鸣,为了提高学生成绩利用题海战术,让学生为了做题而做题,降低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管理学生不严格,对课上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没有提出惩罚措施,使学生没有顾虑的开小差,降低课堂效率;小学生比较贪玩,对学业并不重视,经常不按时完成教师留的课下作业,造成新知识得不到运用,学生数学水平越来越低的现象。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会严重阻碍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

二、通过诱导与启发解决小学数学教育存在问题的有效方式

1.通过诱导与启发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在兴趣的推动下学生会提高对数学教学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数学水平。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一些启发性的数学小故事,诱导学生根据故事内容思考,总结学习经验。例如学习加法时,教师可以讲关于高斯的故事。高斯上小学二年级时,数学教师在课上出了一道超范围的题目给学生很长时间让学生思考,然后打算利用学生的思考时间处理一些私人问题,题目为:1+2+3+4+5+6+7+8+9+10=?教师看每个学生都在急忙计算问题,正打算出去时发现高斯放下笔不写了,老师询问高斯原因,高斯向教师解释说已经得出答案是55,教师很诧异让高斯表达解题过程,高斯说发现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是11、3和8的和是11、4和7的和是11、5和6的和是11,11+11+11+11+11=55,教师听到原因之后对高斯进行了极大的赞扬,并鼓励其他学生向高斯学习。教师讲完故事后要给学生充分时间思考根据这个故事得到什么启发,然后提出类似问题让学生计算,如1+2+3+4+…+98+99+100=?给学生时间思考问题,如果大多学生经过很长时间仍没有解题思路,教师可以诱导学生根据高斯的思路计算答案,让学生解决问题。由此可知诱导与启发对学生学习数学具有促进作用,能够让学生明确思路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2.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意识

学生数学成绩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自己,如果教师教学水平较高但学生上课不听讲那也是徒劳,如果教师教学水平较低但学生上课认真听讲那也会有所收获。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要以锻炼学生为目的,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使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解决问题。例如,学习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不同图形归类,诱导学生寻找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鼓励学生认识各种图形,使学生对几何图形更加熟悉,学习过程更加容易。课上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如常见长方体有牙膏盒、板擦、橡皮、手机、饭盒、铅笔盒;正方体有魔方、粉笔盒、骰子;球体有足球、篮球;圆柱体有粉笔、树桩。学生认识完各种图形之后,教师可以利用身边有限的图形讲解不同图形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诱导与启发作为教师进行数学教学的主要方式在我国应用广泛,对学生影响意义深远,教师要合理运用诱导与启发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不断进步,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的数学水平不断提高。数学在人类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要提高对数学教学的重视程度,提高数学教学水平,为数学人才的培养做出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孟庆香,诱导与启发——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教学方式变革[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0):197-198.

[2]朱晓燕,重视引导启发,激励创新意识——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教学方式变革[J].小学时代:教师,2015(09):110-111.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教育
探讨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
竞争意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运用
分析小学数学教育与学生理性精神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