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2017-07-14金丽娟吴怡黄菲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6期
关键词:川芎嗪全血视网膜

金丽娟+吴怡+黄菲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选取62例(107只眼)符合入选标准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降糖降压基础治疗+西药羟苯磺酸钙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生理盐水250 mL+丹参川芎嗪2支静滴,并与益气养阴明目方加减口服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87.2%,对照组7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效果理想。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视网膜

[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3(b)-0095-0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diabetes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成人致盲的首要原因[1],祖国医学中并无此病名,可归属于暴盲、视瞻昏渺等范畴,《儒门事亲·刘完素·三消论》曰“夫消渴者,多变聋盲……之类”。说明古代医家早已经认识到DR并发眼病对人体的危害。临床表现常见视力减退、视物模糊重影、眼球活动障碍、眼前黑点、视野缺损等。非增殖期病变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轻症,临床较常见,也是DR治疗最有效的疾病阶段。该研究观察了苏州市中医医院自2012年1月—2016年10月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2012年1月—2016年10月医院内分泌病房62例(共107只眼)。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30例共52只眼,男16例,女14例,年龄为30~77岁,平均年龄55.9岁,视网膜病变病程1~10年,平均5.1年。治疗组32例共55只眼,其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在26~82岁,平均年龄62.3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程1~12年,平均4.6年。两组一般情况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2.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标准 患者符合 1984 年我国眼底病学组制定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型、分期标准》[2]将单純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3期。Ⅰ期:患者视网膜有微动脉瘤或并有小出血点;Ⅱ期:患者视网膜有黄白“硬性渗出”或并有出血斑;Ⅲ期:患者视网膜有白色“软性渗出”或并有出血斑。患者眼底表现为视网膜微血管瘤,视网膜出血斑,软性及硬性视网膜渗出物,视网膜动脉病变和静脉病变。所有患者均行血糖、血压、生化、血液流变学、眼底情况检查,视力方面检查,需排除其他眼疾和重大心脑血管疾病。排除其中双眼不同型(增殖型)。

1.2.2 符合中医诊断标准气阴两虚型 症见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多汗,咽干,口燥,大便干燥与便稀交替出现,五心烦热,舌淡或有齿印,少苔,脉细无力或细数。治以益气养阴明目方加减:黄芪、葛根、石斛、玄参、地黄、太子参、山药、当归、牛膝、菊花、枸杞。夹瘀者加桃仁、红花。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基础降糖降压治疗,予西药羟苯磺酸钙2粒(0.5 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生理盐水250 mL+丹参川芎嗪2支静滴,并与益气养阴明目方加减,该方是由水煎成汤剂服用,2次/d,早晚各服1次,半月1个疗程,共2个疗程。

1.4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中医证候疗效标准及视力和眼底改变情况判定疗效。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证候中主症和体征绝大部分消失,有效率≥70%;视力提高>3行或视力≥1.0(标准视力),眼底出血点明显减少、渗出吸收或大部分吸收,水肿消失。②有效:证候中主症基本消失,有效率≥30%,眼底出血点稍有减少、渗出小部分吸收,稍有水肿。③无效:视力无提高或下降,眼底出血渗出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1.5 统计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 SPSS 16.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证候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87.2%)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治疗前后两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

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治疗前后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治疗前后两组血液流变学参数比较

治疗组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单用西医治疗对比,具有视力恢复快,临床症状改善好,出血点吸收好等优点。该研究中两组治疗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究其原因,中医药的运用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非常复杂,主要以高血糖为主的多种物质代谢紊乱,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进而基底膜增厚,则管腔狭窄,影响视网膜微循环,缺血缺氧,刺激新生毛细血管形成。中医对消渴的认识,认为其发病主因责之为阴虚燥热,消渴日久,肝肾俱虚,燥热耗伤阴液,气血亏虚,目窍失养,则气阴两虚为导致本病的基本病机;而因虚致瘀,瘀血停滞,目络阻塞则是本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其症候特点。该研究中运用中药中包括黄芪、葛根、石斛、玄参、地黄、太子参、山药、当归、桃仁、红花、牛膝、菊花、枸杞等,近代医家认为,气阴两虚是贯穿消渴病全过程的基本病理变化。该方中重用黄芪为君药,取其补益元气,生津止渴之功;葛根、石斛生津止渴,且黄芪得葛根能升元气,使阳升而阴应,补益阴液,以为使药,玄参、地黄,清热养阴,凉血止血之效。太子参、山药具有补气益阴,补脾肺肾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山药有降血糖、增强免疫等作用,当归、桃仁、红花、牛膝养血、活血化瘀,菊花、枸杞养肝明目。该方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中期气阴两虚或夹血瘀之症,以补虚为主,兼以祛邪,共奏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活血化淤药物可使毛细血管开放数目增多,微循环血流速度加快,侧支循环开放,使得血液黏度降低,促进纤维蛋白溶解,减少了血小板黏附、聚集,从而改善循环,改善症状。另外输液治疗,丹参川芎嗪2支每日静滴,川芎嗪是川芎提取物,可改善微循环,使微血管口径、流速、流量、流态均有明显改善[4]。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效果更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达到了预期治疗效果,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第三届全国眼科学术会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期标准[J].中华眼科杂志,1985(21):113.

[2] 牛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M].2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 209-223.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术出版社,2002: 312-316.

[4] 赵玉清.磷酸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药理毒理研究综述[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7):1780.

(收稿日期:2016-12-17)

猜你喜欢

川芎嗪全血视网膜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川芎嗪治疗脓毒症的机制研究进展综述
复明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光凝术后临床观察
应用快速全血凝集试验法诊断鸡白痢和鸡伤寒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的可行性探究
28例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致不良反应应急处理措施及经验
川芎嗪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意义
新鲜抗凝全血对Sysmex不同型号血细胞分析仪比对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