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客运动对文化创意产业业态创新的影响

2017-07-14温雯王青��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业态创客文化

温雯+王青��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经了作为以文化和创意为生产要素的产业集合,到与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再到促进相关产业的升级,进而推动创意经济、创意社会形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跨界融合使得新兴业态层出不穷。创客运动因其所倡导的创意实现、技术应用以及互联网对现实世界的覆盖,与文化创意产业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即从文化创意产业的业态创新着手,从内容、技术、平台与跨界四个方面,论述创客运动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作用。

创客运动;文化创意产业;业态创新

G124A004107

文化创意产业新兴业态的研究始于对新兴文化产业的探讨。祁述裕(2006)从生产和消费两个角度提出广义新兴文化产业的内涵,包括在高新技术推动下出现的新的文化行业,以及基于新的文化理念、新的消费观念所出现的文化消费方式。①随后,“新兴文化业态(行业)”等提法接连出现在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和2009年国务院发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当中,意指“网络信息技术与数字技术推动下不断衍生的新兴文化行业”,如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影视、手机广播电视等。2012年2月,国务院《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将“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印刷、广告、演艺、娱乐、会展等”划分为传统文化产业,而“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则纳入新兴文化产业;同年7月,为适应“文化新业态的不断涌现”,国家统计局对其2004年制订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进行了较大的修订,增加了数字动漫制作、游戏设计制作和增值电信服务等类别;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中再次提出“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无论是新兴文化产业,还是文化产业新兴业态、文化新业态或新型文化业态,所指主要是在科技发展推动下文化创意产业的业态创新。从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创新谈起,不仅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丰富了文化的呈现形式、传播方式和商业模式,文化也赋予了科技诗性的内涵和意义。随后,跨界融合的范畴扩展到文化与金融、文化与旅游等多个领域,以及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对制造业的引领和提升。由此,传统文化产业与新兴文化产业的边界在产业发展中逐渐消退,文化产业自身的边界也在向社会经济的其他领域渗透的过程中越来越模糊,并推动创意经济、创意社会的形成。

与此同时,一场着眼于创意的实现以及创新民主化的创客运动悄然兴起,借由政策、空间、活动和赛事推广,假以媒体宣传和国际合作,在全球获得蓬勃发展。创客运动与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在政策与理论上具有关联与延续,并且也在实践中多有交融。本文即从文化创意产业最显著的发展趋势——业态创新入手,探讨创客运动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促进作用。

一、 创客运动的发展

现代意义上的创客运动兴起于2005年Make杂志的创办,及其在2006年于美国加州发起的第一届“创客嘉年华”(maker faire)。内容丰富的杂志和生动有趣的节庆活动,逐渐将社会上处于酝酿中的创客精神显性化,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创客大军的行列。政府也关注到逐渐流行的创客理念,并抓住其自由想象、大胆制作的核心,通过鼓励创客发展来推动技术、经济、教育等方面的革新。如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启动“教育创新行动”(the “Educate to Innovate” Initiative),目的是提高学生在数学和科学领域的创新能力;2012年,奥巴马政府计划四年内在美国1,000所学校引入创客空间,供学生通过创造进行学习。而今,创客运动已在全球蔚然成风,即便是经济相对落后的非洲地区也有许多创客项目正在进行。例如,南非豪登省艾古莱尼市(Ekurhuleni)通过在社区设立多家Fab Lab来鼓励民众特别是青少年动手制作科技作品,也因此而成为以“创客改变城市”为主旨的Fab城市网络中的一员。

我国创客运动的发展始于2010年上海“新车间”的成立。此后,企业、学校和政府等各类社会主体逐渐重视创客价值,从创客节庆活动、创客空间、创客教育、媒体宣传等多个角度切入创客运动之中,助力创客发展。节庆活动方面, Maker Faire經柴火创客空间引入中国,从2012年第一届小范围的mini maker faire到2015年成长为城市级别的大型主题活动Maker Faire Shenzhen(“深圳制汇节”),并于同年成为首届“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简称“双创周”)深圳分会场的主要活动之一,举办地点在深圳的创新创业重地——深圳湾创业广场。2016年“双创周”主会场移师深圳,以“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为主题,展现了我国科技、模式、产品多方面的创新成果。紧随“双创周”之后的2016年“深圳制汇节”又回到了2014年的举办地——蛇口举办,其举办地点及布局更有利于市民的参与,而其展示的项目及内容也回归到“好玩”、“有趣”上。除了这两个国家级、国际性大型的活动外,北京、广州、成都等城市也发起自己的“创客嘉年华”,英特尔、腾讯、联想等企业发起创客竞技大赛,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加入创客热潮。创客空间方面,我国科技部分别在2015年12月、2016年2月和9月公布三批共1,337家通过备案的众创空间名单,这些空间已被纳入国家级科技孵化器的管理服务体系当中;而依据上海财经大学创业学院在2016全球创业周中国站开幕式上发布的研究成果《2016众创空间发展报告》,截至2016年9月,我国已有众创空间3,155家。这些空间为创客们提供兴趣培养、技能培训和社交分享的便利,有些空间还辅以创业指导、投融资对接等服务,是孵化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大部分众创空间在2015年国务院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下成立,因此,2015年被誉为中国的“众创空间元年”。创客教育方面,在中小学教育体系,创客运动推动了STEAM教育的深入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如深圳平安里学校、清林学校与知名创客机构合作成立创客实践班;许多民间创客机构如南荔工坊也致力于青少年创客教育。2015年5月,中国青少年创客教育M35联盟在浙江温州成立,为我国创客教育的发展做了最好的注脚。而在2016年10月的“双创周”活动中,深圳市教育局举办了2016学生创客节,并发布国内首个针对学生创客教育研究制定的《深圳市创客教育课程建设指南》及《深圳市中小学创客实践室建设指南》。在高等教育体系,创客运动也促进了高校创新创业的发展。清华、同济、中科院等院校纷纷成立创客空间,目的是鼓励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以及科研成果的转化。2016年3月,清华创客教育实验室和现代教育技术杂志社联合英特尔公司发布《中国创客教育蓝皮书2015》,对创客教育的内涵进行了讨论,并指出当下创客教育存在的课程设置及空间建设等一系列问题。媒体宣传方面,电视、报纸、网络媒体等不断对创客及创客运动进行新闻报道,如《创客星球》、《创业英雄汇》等电视节目聚焦创客群体和创业项目。此外,各类自媒体也提供相关的灵活性资讯推送,丰富了人们对创客运动的认知;2016年,英特尔携手米高梅电视推出创客真人秀节目《美国最伟大的创客》(Americans Greatest Makers),引起全社会追星创客的新热潮。社会各界积极投入创客运动之中,对于释放创客的创造力、在全社会宣扬创客文化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 创客运动对文化创意产业业态创新的促进作用

目前,学界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业态创新尚无一致的界定。肖荣莲(2010)认为,“新兴文化业态是在原有业态自我扩张和融合其他产业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且具有文化与科技相互融合、文化业态自身之间融合、以文化创意和创新为基础、集群化发展等特点”肖荣莲:《新兴文化业态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载《学术交流》,2010年第3期,第182184页。。邓向阳等(2015)提出文化产业的新业态可划分为全新业态、融合业态和改造业态三种类别。邓向阳、荆亚萍:《中国文化产业新业态创新模式及其发展策略》,载《中国出版》,2015年第16期,第7881页。从成因及路径视角,李凤亮等(2015)较早地归纳出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兴业态具备技术依托、内容为王、多元载体和跨界融合四个特征李凤亮、宗祖盼:《科技背景下文化产业业态裂变与跨界融合》,载《学术研究》,2015年第1期,第137141页。。而从结果与态势来看,花建(2015)也得出文化产业新业态呈现出资源整合、服务平台、科技研发和跨业融合四个方面的发展趋势。花建:《互联互通背景下的文化产业新业态》,载《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第2730页。由此可见,学界基本认同文化创意产业的业态创新可从内容、技术、平台和跨界这四个方面进行考量。借用此框架,创客运动从个人到组织层面对这四个方面均有介入。

1. 创客创意丰富文化创意产业原创内容

回顾文化创意产业的最初定义,即英国文化、体育和媒体部对“创意产业”所提出的“源于个人创意、技能和才能,并能够通过产生或采用知识产权来促进就业和财富创造的产业”(DCMS,1998)DCMS (1998), Creative Industries Mapping Document, London: UK Department of Culture, Media and Sport, 1998.,个人创意(individual creativity)是产业的根本要素,也是新兴业态发展的内在动力源泉。马克·哈奇(2015)认为,创客运动最大的未开发资源,即是“创意阶层”佛罗里达笔下“创意阶层”的工作涉及制造新理念、新科技、新内容;包括了所有从事工程、科学、建筑、设计、教育、音乐、文学艺术以及娱乐等行业的工作者;这些人具有创新精神,注重工作独创性、个人意愿的表达以及对不断创新的渴求;与文化艺术、科技、经济各方面的事物,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美]理查德·佛罗里达:《创意阶层的崛起》,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年。的空闲时间和可支配收入[美]马克·哈奇:《创客运动——互联网+与工业4.0时代的创新法则》,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事实上,创客运动的宗旨是解放全民的创造力,推动草根创意的实现,而不仅限于“创意阶层”。

对数家创客空间活动的参与式观察和对创客的访谈显示,个人创客项目一般基于个人兴趣,或面向现实的需求,或来自于对商机的发现。创客的产品通常被称赞创造出经济的长尾,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容源泉,为业态创新提供内容支撑。英国金斯顿大学的设计学教授Daniel Charny与设计师James Carrigan发起Fixperts计划,鼓励有创意、有技能的“修理专家”(fix experts,即简称为fixperts)为“修理合伙人”(fix partners)量身定制解决方案。“修理合伙人”可以是需要帮助的群体,或者是发现自己或他人生活中的问题并希望改变现状的群体。由此,Fixperts的项目库里不乏为老奶奶制作的穿袜器、为使用假肢者制作的手机套、为肢体动作不便但热爱厨艺的人制作的厨具等Fixperts官方网站:http://fixperts.org/,20160522.。在这一过程中,创客们真真切切地拥抱了现实生活,不仅用创意解决问题,而且用创意让生活更便利,减少“将就”;不仅因乐趣而创造,更因自己的家人或邻里而创造,从而增强了社区乃至社会的凝聚力。Fixperts的解决方案力图简单、实用,设计过程也制作成视频上传至官方网站上进行可视化传播与分享,使得他人能够依照解决方案制作出自己的实用版本。尽管商业化并不是该计划的目的,但许多方案都具备商业化潜质,有些fixperts也把作品进行普适性改进,在众筹网站上小试身手。

邓向阳等(2015)指出,居民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可促使新的资源的开发和新产品的产生,以满足少数群体的需求;而这一少数群体经过积累形成稳定的消费群体的过程,就是一种基于需求的新业态萌芽、成長的过程。邓向阳、荆亚萍:《中国文化产业新业态创新模式及其发展策略》,载《中国出版》,2015年第16期,第7881页。创客运动中,创客们即是如此,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利用自身的创意及技能满足小众市场需求,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新的内容源泉,并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业态创新。

2. 创客技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随着互联网、新材料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文化与科技融合态势明显,技术因素已经渗透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生产、传播、消费等各个环节,在改造提升传统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催生出新兴业态,并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以深圳企业雅昌为例,即是以技术为依托,从高端印刷企业转型为涵盖艺术印刷、在线艺术品拍卖、在线展览乃至线下文化商店以及文化艺术馆构建的文化科技巨头,实现了华丽的转身。

创客运动的兴起离不开技术支撑,不仅包括3D打印机的普及和桌面制造设备的诞生,也包括能够“按需修改”的开源软硬件的发展。创客空间多配备必要的制造工具,供创客们制造出原型。Fab Lab(微观装配实验室)是小型制造工厂的典范,内置3D扫描仪、激光切割机和3D打印机等设备,为其用户提供了个人制造的基本工具。在Fab Lab运营体系中,总部为其分支机构提供工具清单以及布局指南等服务,使每家Fab Lab都能高效便捷地工作。目前,Fab Lab从1.0的起步阶段向2.0时代过渡。在2.0时代,人们可以通过设备制作出更多的机器……意味着个性化生产拥有了无限的可能性,这一发展将开启“智能机器”(机器生产机器)时代。

新的文化业态的培育和创新,主要依托技术革新,特别是先进适用性技术的普及。郭鸿雁:《论文化业态创新的动因与形成机制》,载《当代传播》,2009年第4期,第5760页。技术飞速发展背景下的文化创意产业与创客运动对先进技术有着共同的关注,如3D打印、虚拟现实技术、柔性材料、装备制造等。作为制造、改进工具和技术应用生力军的创客群体,以及以“DIY”(do it yourself)及“DIWO”(do it with others)为内核精神的创客活动为文化创意产业带来更多新鲜的技术应用。许多创客项目已与文化创意产业产生了直接的联系,如创客汪滔于2006年成立的大疆创新,现已是全球领先的无人飞行器控制系统及无人机解决方案的研发和生产商,其产品被用于影视产品制作、体育赛事直播等方面,无人机航拍赋予了摄影师不一样的拍摄视角,激发了摄影师全新的创意。此外,大疆还鼓励用户利用大疆飞行器创作个性化内容,曾举办过“天地一体影像大赛”、“如影电影剧本创作大赛”等活动,并长期举办“大疆手持影像沙龙”,促进摄影爱好者的交流共享。大疆创新官网:http://www.dji.com/cn/event?from=site_brandsite_event,引用日期:2016年4月26日.2016年被称为“VR元年”,虚拟或增强现实技术也已对影视、游戏、旅游、设计及展览展示等文化产业领域带来重要的影响。李凤亮、胡鹏林:《虚拟现实趋势下的文化科技融合——2016文化科技创新总报告》,载于平,李凤亮主编:《2016文化科技蓝皮书——文化科技创新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115页。例如,索尼、柔宇等多家企业了推出了头戴式3D影院产品,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VR游戏体验馆走入传统影院、商场及大街小巷。

3. 创客平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平台的创新

传统的文化产业如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演艺业等借助于新科技的发展,拥有了更多样的表达形式和更丰富的感觉体验,使得传统文化产业通过多渠道、多平台的发展得以升级改造。如李凤亮等(2015)所论述的多元载体,即指文化产业新兴业态中,文化与内容的承载从一对多的影院、电视、报刊转向多对多、强调信息互动与共享的电脑、手机、ipad等智能终端。李凤亮、宗祖盼:《科技背景下文化产业业态裂变与跨界融合》,载《学术研究》,2015年第1期,第137141页。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成为游戏、影视等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应用与传播的载体。

创客运动是互联网智慧应用于现实世界的运动,同时,也借助互联网时代人人、事事互联互通,小微力量凸显等特质孕育并推动了新的资源平台和服务平台的发展,如众筹平台、在线交易平台和企业开放平台。这些平台不仅可以为文化创意产业聚集资源,提供新的生产和销售平台,还可能促进文化创意企业的内部创新,形成大企业引领、中小微企业繁荣的业态创新氛围。

(1) 众筹平台

众筹(Crowdfunding)是一种大众通过互联网相互沟通联系,并汇集资金支持由其他组织或个人发起的活动的集体行动孟韬、张黎明、董大海:《众筹的发展及其商业模式研究》,载《管理现代化》,2014年第2期,第5053页。。众筹平台一般兼备融资和预售功能,提供给赞助者的回报有股权、产品或服务。众筹平台是创客运动兴起的重要因素,它解决了创客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资金短缺等问题:一方面它集中社会闲散资金,支持创客完成其创意产品;另一方面,它能够帮助构建产品社区,使开发者在研发过程中能及时获取用户建议,促使产品的完善并使产品顺利到达用户手中,而用户也因参与产品的开发过程而“付出了感情”,从而增加对产品的认可度与“黏性”。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风险性,并且其资产多属于轻资产,难以估量抵押价值,所以文化创意产业常面临融资难题。众筹平台的出现,为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的融资提供了新的途径。例如,Kickstarter上的项目多以文化创意项目为主,包含美术、电影、出版、音乐、手工等门类。“行为艺术之母”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有意将一栋废弃大楼改造成表演性艺术中心,她在Kickstarter上筹集到了66万美元以支付艺术中心的设计费用,结构、灯光、声效等建筑费用以及初期的运营费用Marina Abramovic Institute project, https://www.kickstarter.com/projects/maihudson/marinaabramovicinstitutethefounders/description, 20160418.。不仅知名艺术家在众筹网站上能获得大量支持,不知名的艺术家也能凭借其真诚的作品和态度打动人们,获得支持,如城市先锋戏剧《致爱丽丝》即在京東完成了众筹城市先锋戏剧《致爱丽丝》, http://z.jd.com/project/details/44381.html?from=jr_search&type=0, 20160418.。另外,还出现了一些针对文化创意产业单个部门的众筹网站,如香港的ZAOZAO是面向亚洲设计师的众筹平台,荷兰的Gambitious是针对游戏开发的众筹平台,美国的ZIIBRA及我国的乐童音乐则是针对音乐制作的众筹平台黄永林、朱娅阳:《互联网众筹对中国音乐产业发展的影响作用》,载《深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第3947页。。

不仅如此,众筹平台打通了制作者与消费者的沟通渠道,还可优化文化创意产业的内容生产。以常常被诟病“内容晦涩”、“排片少”的国产文艺电影为例,众筹平台的出现,不但可以使主创人员向观众阐释电影内容,形成观众心理预期,还可以通过预售票数量倒逼影院增加电影排片率,不失为促进国产文艺片发展的好方法。如国内首家独立电影(微电影)众筹平台淘梦网,迄今为止单个项目最高募集153万元人民币,虽难与当今动辄上亿元的大制作电影匹敌,但为诸多电影创客们提供了资源平台:主创人员在平台上发布拍摄计划、列出预算、展示团队、记录进度、沟通交流、寻求合作,最终完成作品创作,在此过程中吸引观众、投资方、广告主和发行方的资金或资源支持,并让观众获得观看机会及免费获赠电影海报、电影明信片等的回报。淘梦网目前已累计支持创作者3,400人,已累计支持项目4,430部,累计支持金额超过500万元人民币。淘梦网网站:http://www.tmeng.cn/,20161129.

(2) 在线交易平台

在创客运动的推动下,也出现了文化创意产业在线交易平台。例如,Etsy是一家创办于2005年的在线销售手工艺品的网站,它聚集了超过170万名极富创意的手工达人和才华横溢的设计师出售他们制作的物品,吸引了2,700万的活跃顾客购买他们在其他地方找不到的原创手工艺品。网站为消费者提供了五花八门的物品(如手机壳、服饰、木艺等)超过4,000万种。此外,Etsy还积极号召买家和卖家参与网络社区交流、进行线下聚会,凝聚了手工艺爱好者的联系Etsy网站:https://www.etsy.com/about/?ref=ftr,20161129.。而我国第一家众筹网站“点名时间”,在2014年8月正式宣布转型为“智能新品限时预购平台”点名时间告别众筹转型电商变身限时预售平台. 网易科技报道. http://tech.163.com/14/0804/16/A2QNVS7 4000915BD.html, 20160522.,从众筹到“电商”的迈进使其更专注于智能硬件产品的质量、品牌、用户体验以及销售。尽管上线的产品少了,但单个产品的影响力却得以提升。

(3) 企业开放平台

传统文化创意企业常常进行封闭式内部创新,创新的主体限于研发人员,创新的方式固化、创新周期长,限制了创意力的喷发。创客运动所倡导的“开源创新”、“开放创新”,使得每个人都可以在他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造,创意力呈现螺旋式上升态势。创客还将市场需求和产品研发结合在一起,投入少且具有灵活性。因而诸如英特尔、富士康、海尔等企业纷纷布局内部创客体系。腾讯也在2011年推出腾讯开放平台,创客可利用平台提供的OpenAPI资源,开发出有意思的社交游戏以及各种工具类和生活类的应用产品,这其中涌现出诸如“春雨掌上医生”、“开心泡泡猫”等热门应用软件,诞生了多款受欢迎的手机游戏。2015年,腾讯还提出“双百计划”,即三年内累计投入100亿元人民币的资源,扶持100家市值过亿的创业企业。截至2016年11月,已有超过570万的应用开发者使用平台服务,超过5万个项目申请了其“双百计划”腾讯开放平台官方网站:http://open.qq.com/, 20161128。

(4) 创客網络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跨界融合

全球掀起的创客热潮,不仅在微观个人层面实现创客之间的跨界合作,经过多年的发展,也在宏观组织层面实现创客组织的相互联系,通过社区的力量获得各种资源及动力实现创意。借助创客网络,文化创意产业也可获得不少跨界融合突破。

从微观层面来看,创客文化宣扬的跨界合作精神,促进了创意的涌现。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创新常常源于不同内容之间的相互沟通及联结,联系的路径不同,创新的呈现也就不同。上海新车间是国内第一家创客空间,周三晚上是创客们每周一次聚会的时间,此时大家既能展示自己的创意及想法,也能观摩大牛们的现场制作,倾听他们的创意。曾有一个完全没有技术基础的音乐学院女生,在其他新车间创客的帮助下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树说》——她给每片叶子写了一段程序,与之互动时,它就会唱歌夏自钊:《创客:“自时代”的造物者》,载《决策》,2013年第6期,第2628页。。

从宏观层面来看,创客组织形成的跨地域网络,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跨界沟通。Maker杂志旗下的Maker Faire经过十年发展,已在全球多个城市开花结果,除南极洲外的六大洲都有其分支,形成了国际化网络。同时,每一场Maker Faire也都竭力营造多元共享的氛围,邀请不同背景的人们参与,形成集体狂欢,激发创意想象。如2015年深圳Maker Faire汇集了来自中国、美国、日本、瑞士等多个国家233个展位,内容涵盖音乐演奏、手工制作、智能穿戴等多个领域,跨界融合的特征一览无余。另一国际创意组织Fab Lab的网络目前涵盖了超过78个国家的1,000余家Fab Lab实验室,许多Fab Lab都针对当地的需求进行本土化发展Fab Lab官方网站:http://www.fabfoundation.org/aboutus/, 20161128.。

尹宏(2014)指出,新型文化业态具有系统性、开放性、跨业性、复杂性与广泛性,其发展需实现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的结构性融入。尹宏:《我国文化产业转型的困境、路径和对策研究——基于文化和科技融合的视角》,载《学术论坛》,2014年第2期,第119123页。正如文化产业博览会是海内外文化创意企业展示自身、提升自身的绝佳机会一样,借助Maker Faire、Fab Lab等国际化的创客网络,一方面我国的文化创意企业、个人创客可将自身特色、自身资源展现给世界其他地区的人们,另一方面,通过参与这些国际化的活动,文化创意企业将扩大自身视野,汲取外界的资源和信息,网罗优秀人才,互通有无、互助合作,从而更好地发出“中国声音”。

三、 结语

除业态创新外,创客运动也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园区建设、人才培育和氛围营造密切相关。创客空间不仅可盘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空间、丰富园区的业态、增强园区的互动体验,还可以促进园区的项目与企业孵化。创客教育作为囊括以STEAM为根基的中小学创新教育,以Coursera、udacity、MOOC等为典范的在线教育平台,以及创客组织提供的正式的创客教程及非正式的创客课程及协助,将从根本上改变文化创意产业跨界人才的培养方式。创客嘉年华、创客大赛以及创客的媒体传播也成为城市文化创意氛围营造的重要部分。

然而,我们也应看到当下的创客运动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初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如概念使用混杂不一,一些投机者以空间构建为名圈地圈钱,过于关注某些领域使得项目同质化(如当下创客最关注的是可穿戴设备、无人机、VR、机器人等,而当年文化创意产业界最受关注的是动漫、游戏和设计)。创客运动在一个个“元年”过后,也应在更广泛的领域进行创造与创新的内容及方式沉淀。

約翰·哈特利在其《创意产业读本》的中文版序言中说道:“创意产业最重要的地方在于它们扮演了这样的角色:在普通大众中鼓励知识的增长和创造性参与,使之成为复杂的开放性创新系统的一部分。”[澳]约翰·哈特利编著:《创意产业读本》,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6页。 而创客运动的最大意义,也在于使公众最大限度地参与创新。创客运动与文化创意产业从多个层面发生交融,而创客运动或将成为文化创意产业新的动力,使其获得新的发展。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have gone through the stages from being a group of sectors with culture and creativity as the input, to emphasizing the convergence of culture and technology, to promoting the upgrading of related industries, and to eventually the formation of creative economy and creative society. In this process, the inner force and the crossboundary integration stimulate the emergence of new business forms. Meanwhile, the realization of creativity, the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and the penetration of the internet economy into the real world, which are all advocated by the maker movement, have made itself a new phase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usiness innovatio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s of the maker movement o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n terms of the content, technology, platform and convergence.

maker movement;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business innovation

周淑英

猜你喜欢

业态创客文化
平台经济下新业态从业人员社会保险问题研究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面向地方新业态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谁远谁近?
校园创客交流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大健康业态:购物中心的下一个风口
从业态特性看全球激光拼焊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格局
创客,你是什么段位?
创客时代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