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锐眼·灼见

2017-07-13

人民教育 2017年18期
关键词:振国科学课同伴

人工智能时代的科学课,不能再停留在做点小实验、观察—下植物上。

——四川省成都市的一位家长说。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我国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科学课。此前,科学课从小学三至六年级设置。本次调整不仅改变了科学课的起始年级,也修订了课程目标。新背景下的科学课怎么上,值得关注。(《光明日报》2017年8月26日 柴如瑾 詹媛 王榕)

同伴影响是怎么产生的?有两个原因:第一,青少年有融入群体的心理需求。他们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个或者多个群体,从中得到温暖、帮助和爱护,所以他们会模仿身边的同伴抽烟喝酒或者阅读学习。第二,青少年有确认自我坐标的心理需求。他们想找到自己能够脱颖而出或者至少可以与同伴一较高下的特长和技能,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在所属群体中确立更佳位置。这个需求促使他们拼命练小提琴、演讲、长跑或者考高分。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杨丽华:《“阅读童子军”:同伴共读更高效》(《上海教育》2017年第24期)

互联网正迅速瓦解着人为建立起来的学科体系,为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知识的贯通和综合创造条件。单一学科的知识将越来越多地可以从网络上获得,知识的综合运用才是教育优势所在。

——袁振国:《未来对教育内容的挑战》(《中国教育报》2017年8月2日)

我到劍桥,目的不是拿学位。我喜欢跟有学问的教授讨论问题。

——金庸86岁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当被问到“为什么那么感兴趣到大学读书”时,他这样回答。(《三联生活周刊》2017年第29期李怀宇)

准许孩子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尤其准许孩子哭,不评判好坏。“准许”意味着给孩子空间和时间,让他自然地过渡。准许他哭,意味着让孩子把情绪流淌出去。

——《告诉孩子:能控制自己脾气的人,整个世界都会是他的礼物》(“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2017年8月23日孔佑明阅读全文请“扫一扫”二维码)

猜你喜欢

振国科学课同伴
难忘的科学课
我和继父13年
我和继父13年
我和继父13年
我和继父的13年
为一二年级小学生准备科学课
寻找失散的同伴
嘿,这欢乐的日子!
这样的科学课,我喜欢!
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