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双向驱动研究

2017-07-13朱昭丛

运动 2017年6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社区体育

朱昭丛

(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学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双向驱动研究

朱昭丛

(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系统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学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面临的困境与发展趋势。研究发现:学校体育构成了社区体育发展的基础,同时社区体育也是学校体育的外在延伸,它们各自拥有不同的特点,学校体育能够为社区体育的器材、指导人员不足等问题提供支持;社区体育也能影响和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它们的发展趋势趋于一体化,但是仍然有一些阻碍。所以,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自身要进行优势互补,以期更好地促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行与终身体育思想的树立。

学校体育;城市社区体育;双向驱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质的改变。相比于以前人们只关注温饱问题变成了现在更加关注健康问题,越来越多的人们更加关注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健身运动成为了新的“宠儿”,相对来说它是属于比较便捷、容易开展又适合大多数人的健身方法。但是,随着健身运动规模的扩大,场地设施缺乏,没有专业的人员指导等问题日益突出。而学校体育拥有着大量的体育设施、器材、教学指导人才等资源,这些资源综合利用率较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所以,我们就有必要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设施资源,很好地解决社区体育中出现的问题,让更多有体育锻炼需求与运动爱好的人们很好地参与到体育锻炼活动中来。

1 学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的现实困境

1.1 学校体育发展的现行问题

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的重要形式,总体来说具有以下特点:基础性、教育性、健身性、竞技性和全民性等特点。在实际运行中,学校体育的良性运行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与行为。同时,还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并改变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和体育思想。进而促使学生在步入社会后,依然热爱体育运动并坚持体育锻炼,并能真正的成为终身体育的忠实践行者和观念传播者。不过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原有的学校体育模式与社会发展现象不容乐观。具体特征包括:(1)学校体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因为各国家、地区对学校体育的重视程度不一样,以及受到地区政策、经费等因素的制约,不同区域的学校体育发展的程度差异巨大。(2)学校体育的多样性与规定性。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学校体育开展有自己的客观规律,学校体育需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培养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国家统一发布各项条例与文件,对学校体育工作实施相对统一的管理。(3)学校体育自身发展的不成熟、不健全的特点。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学校体育发展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学校的场地设施、经费、开展的规模及教育的方法和手段相对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1.2 城市社区体育的现行问题

随着时代的创新发展,全民健身意识也在逐渐的增强,人们不止满足于物质文化的需求,而且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和精神文化,所以社区体育在此背景下也日益的发展起来。但是,社区体育自身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相较以往,社区体育的发展虽然有着明显的进步,但是它的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主要是因为受很多不利因素制约。例如,社区体育专业的场地、器材短缺、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体育锻炼的内容形式单一等。具体来说,(1)分布不均,管理模式多样化。在我国各个省、市之中,因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原因,社区体育发展的程度也不一样,出现了明显的地域不平衡现象。并且各个政府对社区体育重视的程度也不尽相同,这就造成管理模式的多样化发展特点。(2)体育场馆设施不足,参与人员以老年人为主。大部分参加社区体育的人员都是在空地、公园、街道等非正规的场所进行锻炼,很少有专门健身的地方,缺乏场所问题已经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社区体育的锻炼者中基本上都是老年人,年龄分布非常的不均衡,学生和一些工作者的健身时间不能得到保证。

2 双向驱动对两者发展困局的消解

学校体育的场地、器材设施资源较为丰富,专业的指导人员较多,但是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参与体育锻炼。而社区体育则正好相反,社区人们的闲暇时间充足,但社区却缺少充足的场地、器材和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由此可见,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是相互联系且互为补充的,它们的发展趋势可以趋向一体化,更加走向集合,如能有机结合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则将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二者的优势,使学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协调发展,使学生亦或是群众能够深刻认识到体育与健康的关系,从而能够更好地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使终身体育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但是现实研究却表明,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相结合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组织不完善等。但它们结合的优势也很好地表现了出来,如场地、器材等资源的重新配置,有效地解决了它们之间发展的矛盾。由此可见,有必要实施二者的有机结合,这不仅能满足其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体育前进发展的基本要求。

3 学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的双向驱动

3.1 学校体育推动社区体育发展

3.1.1 学校体育是人才和资源供给渠道

当前社区体育出现的缺乏场地、器材及专门的指导人员等问题,其中解决的方法就是依靠社区体育附近的学校来解决。学校中场地、器材比较充足,并且有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充分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很好地为社区体育服务,推动社区体育的进一步发展,也可以促使学校丰富的体育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

3.1.2 学校中的学生对社区体育的作用

学生通过学习体育,不仅掌握了一些基本体育锻炼的理论知识,而且让他们具备了从事体育教学实践的能力,使他们有能力在社区中进行独立的锻炼,成为学校体育的传播者。学生在社区进行体育锻炼,不仅为社区体育注入了新鲜血液,使社区体育充满生机和活力,而且学生参加社区体育,可以向社区人员普及体育常识,弘扬体育精神,让人们对体育有进一步的了解,促进体育健康运动思想的传播,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3.1.3 学校体育为社区体育培养专业的指导人员 学生通过在学校进行专业的体育运动学习,接触先进的体育指导思想,利用科学方法管理场地、器材等,给他们提供丰富的体育实践经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并服务社会发展。

3.2 社区体育推动学校体育发展

3.2.1 参加社区体育可以提高体育教师的实践经验与教学能力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参加社区体育可以与他们的理论知识更好的结合在一起,使他们能更好地进行体育教学与社区体育指导,丰富了体育教师的实践经验。同时,体育教师到社区进行体育指导,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执教能力,也可以进一步认识到社区体育中优秀的指导思想与教育理念,有助于改善学校体育教育,并推动改革创新在学校的实现,最终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实现二者双赢。

3.2.2 社区体育是学生进行体育训练的主要场所 学生在学校中习得体育知识与技能,却很少有机会在学校中进行实践,而回到社区后,社会角色的转变让他们有很多的机会接触体育,同时,有很多的余暇时间进行体育活动,这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需求,从而使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形成互补,有效地填补了学校体育教育时段、方式的空白,使学生的体育锻炼时空都得到了延伸,使校园内外、学校与社会形成互补合力。研究表明,学生更乐意在社区进行体育锻炼,因为在此锻炼不受约束且方式多样,而社区也由此成为了学生在课外进行体育锻炼的主阵地。

3.2.3 社区体育进一步促成学生养成终身体育观念 在社区进行体育锻炼,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及自己身心特点,自主选择体育活动。社区体育丰富的活动形式和充足的活动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知识与技能的舞台,也可以让学生学到许多课外的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锻炼的活动,拥有更大的自主性。这既充分调动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引导产生浓厚的体育兴趣,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与健身,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

3.2.4 社区体育是学校体育走向市场的开拓者 传统观念认为体育是一种公益性、福利性的活动。学校体育是体育事业的一个分支,由于受政策和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学校体育并未真正地走向市场,因此,至今还没有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持续改善,消费能力不断增强,消费的结构与观念也日益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注重生活质量和品质,余暇时间的增多使人们可以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而学生作为体育运动的主力军,则更是义不容辞地投入到体育运动的大军中去。但问题随之就来了,如健美操、羽毛球、排球等运动项目,受到一定的场地和设施的限制,由于学校还没有进入市场,因此学校通常是无法提供场地、器材的。所以,这就需要社区体育发挥其优势。社区体育作为经营性与福利性兼容的体育发展形式,它良好的运转模式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是学校体育走向市场的开拓者和先锋军。总之,从系统论的视角考量,在体育事业发展的元系统中,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特别是城市社区体育,两者是联系紧密且互为影响的2个子系统。只有二者打通发展,互相裨益,才能实现双赢的目的。

4 结论与建议

摒除固有的思想:“学校体育就是学校教育”“社区体育就是社区体育”。这种思想把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割裂开来,阻碍了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互动交流与发展,不利于我们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因此,我们必须改变、剔除原有的落后的观点,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要实现共同发展,需要形成优势互补的概念与政策环境。尝试学校体育的市场化发展,使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共同向社会化方向发展,从而使学校体育在互补中受益,而且更能推动学校体育的长远发展,促进社会体育行业的振兴,活跃体育市场,为体育加活力。只有二者在互动发展中实现互惠双赢,才能刺激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在一体化的过程中更好地得到发展。

[ 1 ] 何艳君.论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协调发展[ D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5.

[ 2 ] 王安洪.哈尔滨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协调发展的研究[ 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 3 ] 陈锡林,周亚琴.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一体化的有机结合[ 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1):93-94.

[ 4 ] 张巧玲,张文魁.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关系研究[ 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12):94-96.

[ 5 ] 王凯珍,阮云龙.新世纪中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趋势[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4-6.

G807.0

A

1674-151X(2017)03-008-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6.004

投稿日期:2017-02-13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时期安徽省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就业市场研究(SK2013B219)。

朱昭丛(1961—),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社会体育、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社区体育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我们的“体育梦”
影像社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