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脊轩志》读解札记

2017-07-13江苏张克中

名作欣赏 2017年7期
关键词:项脊轩志项脊轩归有光

江苏 张克中

《项脊轩志》读解札记

江苏 张克中

一篇饱满的《项脊轩志》进入高中语文教材后,只因删节了“项脊生曰”一段文字,就成了一副貌美体弱、身量不可细瞧的模样。归氏在《项脊轩志》中表达的情感,实需要“项脊生曰”来读解,一个丰富的归有光比一个简单的归有光要有意义。所以,建议各家收入《项脊轩志》的高中语文教材恢复被删的“项脊生曰”。

《项脊轩志》 课文删节 “项脊生曰”

有读明清文学的学生问我,中学教材上节选的《项脊轩志》与原文比哪个好。还用说吗?我当然认为是原文好。

那学生微信一闪:理由呢?我说:“教材的删节只剩下如泣如诉的天属亲情,哪里比得上张力十足的原文。偃仰啸歌、冥然兀坐、长号不自禁在教材里情绪太单一,但在原文里,读来情感丰富、内力强劲,人可以想象、伸缩的空间很大;诸父异爨事归有光本来说得就节制,教材里就更说不出他要表达的意思了,原文中暗含的家族哀痛、重振族望的使命感和坚定意志荡然无存;就是‘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在教材里也只剩下夫妻间的情愫表达,再难有原文中功名难求、有失亲望、家业复兴渺茫、人生诸事难料的复杂感伤。”

一篇饱满的《项脊轩志》进入高中语文教材后,只因删节了“项脊生曰”一段文字,就成了一副貌美体弱、身量不可细瞧的模样。可见被删的一节文字有多么重要。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这段被教材砍掉的文字,释放着强烈的催人感奋上进的生涯志向。归有光以蜀清、孔明当年“昧昧于一隅”时比方自己眼下“区区处败屋中”,其志实不在小,清晰见归家士子极强的人生担当和人生自信。按赵伯陶先生的考证,写下此段文字的项脊生年仅十八岁。十八岁的归有光“扬眉瞬目”,向往的奇景,后世公论为追求功名前途、重振家族名望、心怀家国天下事业。如是,此段心声,可谓铿锵有力,抱负豪情顿显,坚定、自信、乐观兼具。

原文中,“尘泥渗漉,雨泽下注”实是家道衰败的注脚,然由上文所及观百年老屋南阁子,就让十五岁束发读书轩中、立志重振家风的归有光显得庄重异常,他把读书小室以远祖归道隆在太仓旧居地项脊泾名命之,可见用意。静心于仅容一人居的方丈陋室内用功,归有光“偃仰啸歌”醉读,“冥然兀坐”默思,“万籁有声”中看积书满架,静寂中观小鸟凑趣,明月桂影斑驳无声里设想未来图景,怎不力量陡升,雄心再添,于项脊轩中更加夸张地“偃仰啸歌”不已啊!语文课堂上,教师说归有光用极淡的笔调写极美的景致,这难说不对,可是哪里有明了归有光志向后看其在室内“偃仰啸歌,冥然兀坐”来得感人?那“万籁有声”独人安静的瞬间是归氏少年正“扬眉瞬目”,暗自下决心呀!要让学生深味此处丰富的情感张力,教师只要补充归家在吴地曾经的声望和地位即可。据归有光《叔祖存默翁六十寿序》,归家“自工部尚书而下,累叶荣贵,迄于唐亡,吴中相传谓之著姓”,又据归有光《归氏世谱》,“宾客过从饮酒无虚日,而归氏世世为县人所服。时人为之语曰:‘县官印,不如归家信’”,可见归家在当地一度是名门望族。只是至归有光时,家道中落,盛景不再。于是才有十五岁少年亲自动手修葺南阁子,委身陋室,发愤修习,希一日重振归氏族望事。可见,教材中少了一节要命的文字,这让我们品味十五岁少年的“偃仰啸歌,冥然兀坐”就少了重要的依傍。

归有光的发愤既有对家族责任的自觉承担,亦有对族亲离心背德的失望和痛心,想凭一人之力换回归氏史上尊严。在《项脊轩志》中,归有光仅以“诸父异爨”数语很节制地一笔带过,但在《家谱记》中,归有光直陈“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兄弟,其始一祖父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同样在《家谱记》中,归有光批评自己的族亲:“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口多心异让归家日益衰落,归有光眼见心痛,决心求仕振家,“大类女郎”般竟日默默在项脊轩中用功,日积月累居然能靠脚步声辨人。也正因此,十八岁动笔写作《项脊轩志》的归有光念及曾持象笏至轩中探视自己的祖母今已不在人世,旧迹眼前,情景如昨,怎能忍住不长号痛哭?试想,如果在他中年屡试不第后再立于项脊轩中瞻顾旧迹,还能有十八岁的“长号不自禁”吗?他十八岁的长号痛哭有祖母仙逝未及眼见晚辈读书终会有效的遗憾,并有重振归氏祖业的坚定决心和信心。中年后知人生世事并非全由热情、信心、毅力所定,再见旧迹,也只能物是人非,内心暗伤而已。删与不删“项脊生曰”,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信息是完全不同的。

接下来是被无数人盛赞的“庭有枇杷树”一段文字。记得当年我读高中时,每读“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就发呆,第一次感觉到时间是有重量的,无声的景象有巨大的杀伤力。那时老师当然只说归有光对亡妻的思念,说写景状物的技巧,说“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意境之美。可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中丰富的人生内容呢?老师在课堂上不告诉我们。

今天,我当然已经知道,尽管学界对《项脊轩志》的两段补记文字形成的时间有不同的判断,但起码是归有光在写完正文十三年后才写,并不影响我们对归有光情感的分析。我在学生时代体验到的那种巨大的杀伤力现在明了来自两个方向。归有光在写完《项脊轩志》正文后第二年考中秀才、补苏州府学生员,可谓顺利,但好运似乎就此打住,之后五次乡试不中,直到第六次才考中举人,此时归有光已经三十五岁。十数年间,功名之求屡遭踬踣,久困场屋,这与其十八岁时“扬眉瞬目”信心满满已大不同,此其一。与归有光功名之难相伴而生的还有其家庭生活反复遭际不测,二十三岁结婚后,仅仅六载,妻魏氏病殁,之后是十岁即陪魏氏来府为归有光视作家人的丫鬟寒花夭折,期间还有自己的幼女如兰夭亡,此其二。仕途功名不就,家庭变故迭遭,这让人至中年的归有光望来路看前景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即便补记形成于归有光三十五岁中举后,二十年科文苦读只是换回一个举人头衔,这与他十五岁束发读书立志重振族业的愿望相去甚远。所以,象征吉祥、亭亭如盖、亡妻当年手植的枇杷树除了让我们看到归有光对亡妻的深切思念与怅然哀伤外,还有他有负亲情所望、人事难料、族望难振的怅然与沉默。看看,“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里,原来有无限的沉默,这种沉默里原来还有极重的内伤在!

可是,删去了“项脊生曰”一段,归有光在《项脊轩志》成文十三年后所作的补记,就仅能理解成丧妻之痛,它与正文也仅能构成一个表现思亲悼亡的文本,与原文深广的人生、荡气回肠的生活表现不可相提并论。没有“项脊生曰”一段议论,“偃仰啸歌”“冥然兀坐”“长号不自禁”就不能透人胸膛,如盖的庭中枇杷树也无法刺中人的心脏,少年归有光的自信与中年归有光的无限沉默就构不成尖锐的冲突,一个传统士子极富张力的人生心路历程彻底消弭,遍地寻找,再也不见。

学生在课上问我:“那为何删去‘项脊生曰’呢?”我答:“怕你们受了功利思想的影响。”学生哄堂大笑。他们不是笑我,我知道,于是也跟着他们大笑。我又答:“任何教材的编选,都有各方面的考量,不如意是难免的,关键是我们在课堂上补上了被删节的文字。”

也就是一笑而已。认真地说,归氏在《项脊轩志》中表达的情感,实需要“项脊生曰”来读解,一个丰富的归有光比一个简单的归有光要有意义。对历史文本用选择性的眼光做剪裁入教材,不一定每次都对。再说,不能全貌地呈现历史,如何让后来者知人论世,正确前行呢?我们不能因为《项脊轩志》在20世纪50年代第一次收入教材时做了符合时代情境要求的删节就僵化地守着错误一直不放,即便今天学生也都在嘲笑我们。所以,建议各家收入《项脊轩志》的高中语文教材恢复被删的“项脊生曰”。

作 者:

张克中,江苏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语文教研员。

编 辑:

张勇耀 mzxszyy@126.com

猜你喜欢

项脊轩志项脊轩归有光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字字显真心,句句总关情
《项脊轩志》细节的秘妙浅析
“知人论世”与文言文释义案例分析
一曲读书人的励志
儒家思想观照下的《项脊轩志》阅读
千丝万缕难理情,一景一言皆回忆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及反思
《项脊轩志》教学案例
枇杷树:一个不容忽视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