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走在伏羲庙追溯华夏文明之源

2017-07-11独木

读者欣赏 2017年7期
关键词:古柏伏羲天水

独木

创世的第一滴圣水,落足的地方,叫天水。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一脚会踩出八千年前的太阳。

—汪渺《天水》

八千年岁月的洗礼,八千年情感的积淀,八千年智慧的凝聚。从我们踏上天水这片神奇土地的那一刻起,不论是否意识到,我们的脚步便已经走进了华夏文明的历史源头。

俯瞰伏羲城   供图/天水在线

翻开厚重久远的历史篇章,追寻华夏人文始祖伏羲的踪迹,这座位居天水市区西关伏羲路北的伏羲庙,牵引着我的步伐。

穿过古色古香的伏羲城,步入上书“开天明道”匾额的大门前牌坊,拾级而上,从庙门之外到庙宇之内,仿佛只此一步,就让我们从繁华迈进了幽静,从现代跨入了远古。

琉璃色的瓦面,朱红色的墙体,让这座古代建筑显得恢弘而有气魄。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的伏羲庙,亦称人宗庙、人祖庙、太昊宫,历经9次重修,遂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整个建筑群,包括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沿纵轴线依次排列,坐北朝南,层层推进,庄严雄伟。院落四进四院,重重相套,宏阔幽深。朝房、碑廊沿横轴线对称分布,整齐划一。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艺术风格,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宏大、气势最雄伟、时代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祭祀人文始祖伏羲氏的庙宇建筑群。

行走在伏羲庙内,抚摸着年代久远的碑碣,我试图从这些斑驳的碑文中探寻这座古老建筑的历史沧桑,“秦州西关外一里许,有伏羲行宫焉。□前□□傅公天和之所建也。按志:太昊伏羲氏生于秦之成纪,故境内有始画八卦之台,厥后因都而崩于□,陵寝见存,而岁时祭飨。公以伏羲为太始祖,圣德象日月,神功配天地,万世之下,成有□赖。彼卒之地以时致祭,而所生之地,岂容妄然而不祭乎?此行宫之所由建也……”这是《新建太昊宫门坊记》中的一段碑文,由成化十四年(1478年)进士萧英和时任秦州卫指挥佥事尹凤共同撰文。此碑刻于明弘治三年(1490年),现保存于伏羲庙东碑廊。虽无碑首,也无碑座,却是伏羲庙内留存年代最早的石碑。

“根据史料记载,伏羲氏是中华第一帝,居三皇之首。因而自秦人始,对伏羲欽崇有加,历代奉祀。早在金代,卦台山就已建有庙宇,并有伏羲祭祀活动。元代诏命全国各地通祀三皇,秦州作为羲皇故里,卦台山伏羲庙成为有名的祭祀地。明成化十九年,秦州知州傅鼐主持在秦州城西一里处修建伏羲庙(时称太昊行宫);弘治三年,秦州士绅刘克己继续修建未尽工程,建成一殿一坊,伏羲庙略具规模;嘉靖元年(1522年),陕西监察御史陈讲会同巡按甘肃御史卢问之在之前修建的基础上进行大规模重修,为伏羲庙的规模和布局奠定了基础;嘉靖十年(1531年),巡茶御史郭圻、巡按甘肃省御史陈世辅、秦州知州李楷主持对伏羲庙建筑群进行全面补修。由此,秦州伏羲庙成为全国性的伏羲祭祀中心。近五百年来,又先后历经清顺治十年(1653年)、乾隆四年(1739年)、嘉庆十年(1805年)、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等屡次扩建、维修,才成如今这样整肃宏伟、远近闻名的古建筑群。”徜徉在伏羲庙,认真聆听着工作人员讲解伏羲庙的历史,我才知道这座“华夏第一庙”也曾几度盛衰,阅尽沧桑。

天水伏羲庙明代建筑先天殿  

穿过仪门,来到中院。一株株苍劲盎然的古树不时吸引我停留驻足。这些古柏栽植于明代,原有64棵,象征六十四卦之数,其栽种方位也是按照伏羲八卦推演的六十四卦方位所栽植的。在历经千百年来的风霜雨雪后,现存的30余棵古柏仍遒劲挺拔,浓荫蔽日。

在老百姓的心目中,这些柏树是伏羲旨意的直接体现者,它治病祛疾,无所不能。每年农历正月十六,相传为伏羲的生日。这一天,伏羲庙内人山人海,钟鼓鸣天,盛况空前。据说这天凌晨,庙里柏树会发出雷鸣之声,这声音就是伏羲派喜神给人间消灾灭祸、根除百病的。哪一株树叶最多,那就是喜神树,朝拜伏羲的人便会纷纷走到柏树前祈祷,期盼幸福安康。

这一棵棵饱经沧桑的古树,见证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上千年的文明史。它们与天水相伴,与伏羲庙共生,为这里带来生机,注入灵气。历史的风霜下,这些平静、包容、睿智的古树把难以留存的一切都收藏于它的年轮中,以一种静谧深邃、博大幽远的胸怀,把千古往事都守藏在它的荫翳中,埋藏在脚下的土地里。它们满怀春的希冀,感受夏的热烈,收获秋的硕果,体会冬的蕴藏,无私、无畏亦无惧。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其实就是伏羲文化源远流长的象征,也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象征。

天水伏羲庙鼓楼   供图\天水市博物馆

行走在松柏掩映的伏羲庙,仿佛走在中华文明的源头,走在光与影的交错中,走在梦境与现实的重叠中。这里收藏着深邃悠远的历史记忆,也铭刻着华夏文明的灿烂辉煌。

“先天殿是祭祀伏羲氏的主要场所,因伏羲创画先天八卦而得名。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顶,琉璃瓦覆顶,既具有北方雄伟壮观的气势,又有南方秀丽庄重的风格。殿门上牌匾书写着‘一画开天,明确而又含蓄地解释和颂扬了伏羲画八卦的功绩……”跟随着讲解员的介绍,不知不觉间,我已来到伏羲庙的正殿—先天殿的门前。

进入先天殿内,古韵依存,古风浩荡。殿内顶棚以井口天花和藻井相伴装饰,藻井正中绘太极河洛八卦图,四周等分为六十四格,内刻绘六十四卦卦象图。大殿两侧,分别是瑞兽龙马雕像和绘有河图和洛书的两块磨石。关于河图和洛书,《周易·系辞》曾记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尚书孔传》曾提到:“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纹以画八卦,谓之河图。天与禹,洛河出书。神龟负纹而出,列于背。有数至于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民间传说,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伏羲氏参考河图的规律,画成八卦。如今,传说的真实性已无从考证,但是河图与洛书这两幅神秘图案,被公认为河洛文化的滥觞。

立于殿内我们驻足端详。大殿正中,手托八卦、目光如炬的伏羲圣像,端坐于神龛之内,如同一位阅尽沧桑、气度非凡的长者,默默地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芸芸众生,慈祥睿智,平易近人。遥想上古之时,伏羲始画八卦,开启了中华文明。他创造书契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又发明渔猎工具,制定嫁娶之礼,创立天文历法,制琴作乐灼埙,带领远古先民一步步走出混沌蒙昧。此刻,在伏羲圣像坚定有神的目光中,我仿佛看到了一种责无旁贷、舍我其谁的使命感,讲述着远古先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不懈追求,也诉说着他们走出蒙昧、迎接文明的艰辛历程。

天水伏羲庙明代建筑先天殿前八卦柏   摄影\闫鹏飞

走出先天殿,伏羲的面容在我的脑海之中愈加清晰。香火缭绕,烛焰腾腾。大殿之前,人们手握香烛,以虔诚之心和拜谒之势,将香烛点燃后插向炉坛,以表敬仰和尊崇之心。

無意之间,大殿之前月台右侧的一棵古柏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内心。尽管这棵古柏的主干倾斜,霜皮黛色,树干如劈,但在树的顶部,一枝仅存的枝干却从已经断裂倾斜的树冠中延伸出来,而且生长得绿意盎然,苍翠欲滴。这根向上延伸的树枝,正好搭在殿宇的重檐琉璃瓦顶之上,其形状好像一条昂首的巨龙,与大殿正中的伏羲雕像互相映衬,虽饱经沧桑,却亘古不变。

立于这棵古柏之下,一种强烈的生命感触充盈心中。究竟是何原因,让这棵千年以上的古柏拥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不得而知。但是我相信,冥冥之中,总有一种力量蕴藏其中。那种力量看不见、摸不着,却坚定有力;那种力量,充斥于天地之间,给予人精神的力量。而这力量的来源,正是我们现在身处的这个地方—伏羲庙。

 先天殿天宫宝刹   供图\天水市博物馆

天水伏羲庙太极殿

深厚的伏羲文化,繁复的历史演变,生命的永恒不朽,超越千年的智慧,历经沧桑的博大,炎黄子孙的深情……行走在伏羲庙中,我的内心时刻都涌动着深刻的感触。穿行在伏羲庙的不同院落内,伏羲学院的讲解员为我娓娓道出了一段段历史和文化。他们,仿若是伏羲文化的一扇窗户。透过他们,更多的人看到了人文始祖的智慧,看懂了伏羲文化的精髓,更看到了华夏文明辉煌的历史。我想对他们来说,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历史悠久的伏羲文化,这些不仅仅是每天讲解的工作内容,更是一份割舍不了的情怀、一份沉甸甸的使命。

忽然,一阵清风扑来,吹响了檐角的风铃,叮当声轻盈入耳,悠扬的歌声从天边飘来:“人们崇敬你,因为你是人祖庙宗。人们仰慕你,因为你开华夏文明。人们追随你的思想,知道尊重自身。人们传承你的智慧,呈现世间繁荣……”

时光易老,唯精神永存。

今天,当我们面对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时,我更愿意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用心去体会中华文明的伟大,去感受那个时代曾经的博大精深,去传承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使命。羲皇故里,我们带着景仰而来,怀着感动而返;为着寻根而来,载着厚德而归……

猜你喜欢

古柏伏羲天水
How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伏羲结网打鱼
天水呱呱,秦州第一美食
张典作品
古柏
汉字的由来——伏羲造字
柴达木映画
伏羲画卦
古柏
多姿多彩天水湖